《百年孤獨》:拉丁美洲人身份認同的偉大寓言

2021-02-28 鄭州城市之光

CITY LIGHTS  TO THE WORLD BEYOND

城市之光  另一個世界的出口

多聯新聞網在《百年孤獨》發表之前,拉丁美洲這片大陸與小說第一段所描述的虛構地確有某些相似之處:「世界太新,很多東西都還沒有名字,要稱述必須用手去指」(《一百年的孤寂》宋碧雲譯,臺灣遠景社)。馬爾克斯寫這本後來享譽全球的小說之時,拉丁美洲顯然不是一片新大陸。15、16世紀時,西班牙殖民者作為歷史的敘述者與編寫者以他們的角度描繪這片土地,給那些他們第一次看到的未知事物命名。

馬爾克斯在很多年後重新展開對這片土地的探索之旅。他在墨西哥城的小工作室裡耐心地用打字機撰寫著他的新發現。他重構了這片大陸的起源,也因此永遠改變了它的未來。

20世紀的下半葉,拉丁美洲經歷了一個驚心動魄的時期。一些國家如智利、哥倫比亞和墨西哥等經歷著政局不穩,獨裁與政治暴力,並引發了這時期大部分社會變亂的驟然爆發。而其中就包括由埃內斯託·切·格瓦拉(Ernesto Che Guevara)和菲德爾·卡斯楚(Fidel Castro)所領導的古巴革命。

當時馬爾克斯還年輕,尚處於他傳奇人生的初期階段,他對古巴事態變化及發展十分痴迷。這些事件中最令他震撼的是南半球國家能夠擺脫美國方面的壓迫和要求,建立全新秩序的可能性。像是馬裡奧·巴爾加斯·略薩(Mario Vargas Llosa)、讓-保羅·薩特(Jean-Paul Sartre)、阿爾貝·加繆(Albert Camus)和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等等很多知識分子與馬爾克斯一樣,對古巴革命同樣非常熱衷。

然而,在隨後的幾年裡,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對事態的變化感到失望,並不再關注古巴模式,與其逐漸脫節。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場革命對《百年孤獨》的寫作基調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它燃起了馬爾克斯對拉美命運的希望。



#史詩編寫之路      

寫就一本偉大著作的過程並不容易。因對哥倫比亞當時的右翼政府感到不安,馬爾克斯帶著妻兒離開了本國,移居他國。書寫《百年孤獨》之時,他與妻子梅賽德斯(Mercedes)及兩個兒子羅德裡戈(Rodrigo)和貢薩洛(Gonzalo)共同居住在墨西哥城。定居墨西哥城之前,他們還曾在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法國巴黎和西班牙巴塞隆納等地住過一段時間。

這些海外生活的經歷培養了馬爾克斯成為一名世界著名小說家的雄心壯志。但彼時僅以他作為一名西班牙語雜誌及報紙的國際記者所得的微薄薪資,他的家庭一直艱難渡日。雖然他先前的一些著作飽受讚譽,但商業上並不成功。馬爾克斯深知他內心有個偉大的故事,卻苦於找不準將腦海中這個史詩級小說書寫出來的道路。

關於馬爾克斯是如何獲得寫作靈感又是如何克服文思枯竭有著各式各樣的傳說。在他的一生中,他從未確認也未曾否定過任何一個。

但我更願意相信我在傑拉爾德·馬丁(Gerald Martin)撰寫的那本精彩的馬爾克斯英文傳記裡面講述的版本:「他(馬爾克斯)與家人一同去阿卡普爾科海灘(Acapulco)度假,往南邊開車一天即達。途中,他停下了車,那是輛紅色內飾的白色1962年版歐寶。他轉頭的那瞬,下一部小說的靈感在他的腦海中突然湧現。過去二十年裡,他一直掙扎於如何將這個小村莊裡的大家族的故事書寫出來。那刻的他,如一個立於行刑隊前即將被執行槍決的將死之人,在一瞬回顧了一生;也正是倏忽之間,他清晰地看到了整部小說的脈絡。」

據馬丁著寫的傳記所述,妻子梅賽德斯立即取消了這次的周末度假之旅,他們轉而開車回家。妻子囑咐馬爾克斯好好寫作,專注於新小說的創作,而自己則會負責家庭一切開支。馬爾克斯照辦,開始全身心投入寫作中。他忘記了現實世界,用了整整八個月寫下一本虛構小說,刻畫那些從他小時候開始就一直附耳給他講故事的人物們。

之後的故事大家可能看膩了。馬貢多小鎮與布恩迪亞家族的傳奇故事問世即成為現代經典,甚至被譽為可與塞萬提斯和莎士比亞的作品相提並論。"這本書不僅重新定義了拉丁美洲文學,更重新定義了一個拉丁美洲文學時代",美國拉美裔文化的傑出學者伊蘭·斯塔萬斯(Ilan Stanvans)這樣評述道。他宣稱曾讀過這本書30餘遍。

馬爾克斯既不是歷史學家,也不是社會學家。他是一個天生會講故事的人。我會把他看作一個稜鏡,能夠匯整眾多信息再將其轉化為新的神話。這正是《百年孤獨》的寫作手法:馬爾克斯整合不同的來源再創造出另一種誇張後的拉丁美洲文化。而正因如此,拉丁文化的本質在他筆下被重新詮釋。

#現實和虛構        

要一一列出馬爾克斯創造虛構世界時的靈感來源絕無可能。作品中許多靈感來自他童年時在出生地哥倫比亞小鎮阿拉卡塔卡聽說過的傳說。

這些傳說是加勒比海沿岸地區口述歷史的基礎,也構成了小說的筋骨。馬爾克斯還大量閱讀了威廉·福克納的作品、希臘神話及15世紀前的美洲神話等。同時,18世紀至20世紀哥倫比亞的動蕩史也給他帶來了靈感。所有這些故事在他非凡的大腦中不斷匯聚,生根成熟並最終成型,以小說為載體,再運用一種獨到的象徵主義手法表現出來。

加博(親友對馬爾克斯的愛稱)講故事的能力可謂前無古人。他借鑑了源於巴耶杜帕爾(哥倫比亞北部城市)傳統民間音樂瓦伽娜多(Vallenato)的速度和節奏,並巧妙地結合了敘事新聞寫作手法。馬爾克斯是位出色的記者,他的行文創作中展現出這些技巧。20世紀90年代末,我初入職場,在《求變》(Cambioin)雜誌社擔任記者時就有幸看到他的報導作品。作為一名年輕的哥倫比亞籍記者,我得以見證他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日常瑣事在他的筆下竟成為動人的故事。

《百年孤獨》是拉丁美洲人身份認同的偉大寓言。故事的時間設定是整整一個世紀內,書中探討了該地區歷史上出現的諸多重要問題如考迪羅主義(caudillismo,意為軍政領袖獨裁統治,主要是指拉丁美洲獨立後實行具有一定特色的軍事獨裁制度)、男性沙文主義(machismo,一種認為男尊女卑、男性必定優於女性,因此男性更應統治女性的意識形態)、暴動叛亂、權力、瘟疫及政治暴力等。

儘管社會結構複雜,但馬爾克斯仍以幽默、優雅且詩意的筆觸揭露了一切。即便時代的這張畫布上充滿了衝突紛爭,但他仍能窺見另一面蘊含的美好。正如馬爾克斯諾貝爾獲獎演說裡說的那樣:「(雖然一切如此糟糕)可面對壓迫,掠奪和遺棄,我們的回答是:活下去!無論是洪水還是瘟疫,無論是饑荒還是災難,甚至數百年不停息的戰火,都無法戰勝生命的頑強,削弱生定能戰勝死的絕對優勢。」

馬爾克斯為我們描繪的圖景也許有些誇張,可魔幻現實主義本來是建立在誇張的基礎上。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裡勾畫的世界像一面放大鏡,拉丁美洲的一切好與壞都在鏡中呈現。正如1988年馬爾克斯在《紐約時報》採訪時所述:「我認為我的書在拉丁美洲會產生政治影響是因為它們有助於拉丁美洲人構建自我身份認同並且讓他們對自己的文化更加了解。」喚起覺察本身就蘊含著力量。

本文作者費利佩·雷斯特雷波·龐博是一名哥倫比亞籍記者、作家和編輯。2017年,他入選由海伊文化節(Hay Festival)組織,每十年舉辦一次的「波哥大3」(BOGOTÁ 39)名單,是「波哥大39位40歲以下最傑出拉丁美洲作家」之一。他著有三本非虛構作品及小說《消失的藝術》(Formas de evasion,巴拉爾出版社,2016)。

相關焦點

  • 拉丁美洲的孤獨 | 淺讀《百年孤獨》
    比如,百年孤獨這個主題的寓意是什麼;為什麼布恩迪亞家族的人不懂愛情,沒有愛人的能力;為什麼小說的結尾寫道,整個小鎮被颶風抹去,「從世人記憶中根除,羊皮卷上所載一切自永遠至永遠不會再重複,因為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
  • 《百年孤獨》:馬爾克斯的天才構思與偉大孤獨
    《百年孤獨》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加西亞·馬爾克斯,以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將布恩迪亞家族在馬孔多小鎮的百年興衰榮辱展現出來,代代相傳的命運如同被詛咒一樣,相似的名字代表著相似性格,最終都難逃那羊皮卷上的孤獨。
  • 成年人的悲哀:年少不懂《百年孤獨》,讀懂已是書中人,受益匪淺
    當時的我,一邊不懂這麼深奧的文字為何能得到這麼多人的青睞,一邊向著舍友炫耀:"我可是讀過《百年孤獨》的人!"其實只有自己心裡清楚,我連人物角色都沒分清。直到十幾年後的一天,一個普通的周末,我無意間瞥見書櫃角落裡的《百年孤獨》,鬼使神差地把它抽了出來。
  • 孑然遠去,孤獨百年:加西亞·馬爾克斯在中國
    這種批判主要不是從小說藝術或作品主題出發,而是因為「蘇修緊緊跟隨於西方之後,吹捧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一百年的孤獨》是『充滿真正的人道主義精神』的小說」,所以文章將主要精力用於揭露蘇聯「用卑劣手段拉攏拉丁美洲作家」的目的之上。
  • 「生未百年,死不孤獨」,《百年孤獨》中6句經典語錄,道盡現實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一部長篇小說,在寫這篇小說之前,馬爾克斯一直是一個不溫不火的作家。這部作品一經問世,就震驚了整個拉丁美洲的文壇。一時間馬爾克斯名噪一時,成為了世界級的作家。這部作品也是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之作,今天就給大家總結6句裡邊的經典描寫,來一睹為快吧。
  • 《百年孤獨》,敘述著怎樣的孤獨?_眾聲_澎湃新聞-The Paper
    當我具備了原文閱讀的能力,開始讀《百年孤獨》原版時,我意識到,一個真正的拉丁美洲的歷史與現實都濃縮在了這樣一本看似荒誕不經的小說之中。通過分享自己的親身體會,張老師將沙龍的討論引入正題,如何去理解《百年孤獨》中的孤獨?想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結合拉美歷史。西班牙殖民者在一開始對拉丁美洲這塊殖民地的管束,使得拉丁美洲註定要經受孤獨的命運。
  • 人到中年才讀懂《百年孤獨》:原來孤獨是寂寞的出口
    第一次聽說《百年孤獨》這個名字,首先就是被這個名字所吸引,"百年孤獨"這得多孤獨。出於好奇心,買來便開始讀,一下子痴迷了。有人曾這樣評價這本傳世魔幻之作:這本書會讓你如中毒一樣,越陷越深,一定要一口氣把它讀完。這本書出版於1967年,是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
  • 深度解讀《百年孤獨》: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時代讓孤獨永恆
    《百年孤獨》作為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史上的鴻篇巨著,藝術化再現了拉丁美洲一百年間的重重苦難與社會巨大動蕩,展現了這塊大陸上人民獨特的生命力、生存狀態、想像力。如果讀過莫言,會對魔幻現實主義有一定的感受。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用魔幻現實主義手法營造了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
  • 《百年孤獨》最經典的一句話,不足10個字,卻寫盡人生孤獨
    ——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智利大詩人巴勃羅·聶魯達盛讚馬爾克斯,稱他是「繼塞萬提斯之後最偉大的語言大師」,還有人把《百年孤獨》稱之為「拉丁美洲的《堂·吉訶德》。而《百年孤獨》的藝術魅力正在於其魔幻色彩、孤獨主題與悲劇意蘊,因為幻想與現實的融合所營造出的魔幻之境引人人勝;馬孔多人心酸了百年的孤獨之旅令人心碎;埋藏在作者內心深處的悲憤之歌使人振奮。《紐約時報》稱《百年孤獨》是「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
  • 【書香語錄】《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的長篇小說,是其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
  • 《百年孤獨》究竟多偉大?僅僅1句開場白,就影響了莫言20年
    ——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辭智利大詩人巴勃羅·聶魯達盛讚馬爾克斯,稱他是「繼塞萬提斯之後最偉大的語言大師」,還有人把《百年孤獨》稱之為「拉丁美洲的《堂·吉訶德》。而《百年孤獨》的藝術魅力正在於其魔幻色彩、孤獨主題與悲劇意蘊,因為幻想與現實的融合所營造出的魔幻之境引人人勝;它的「偉大」究竟有多大呢?在書的扉頁上,有這樣一句開場白。
  • 你只知道《百年孤獨》有個偉大的開頭,但你知道它究竟偉大在哪嗎
    很多寫作者和讀者都知道,馬爾克斯的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百年孤獨》有個著名的開頭,這個開頭甚至可以稱為偉大的開頭,它被作家們所津津樂道並爭相模仿。像我們中國的作家,陳忠實、莫言、餘華、閻連科等等,這些當代著名的作家,那都是受到了這部小說的影響,在他們的作品中,處處能夠看到《百年孤獨》影子。
  • 什麼是孤獨?加西亞·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裡就有提到
    加西亞·馬爾克斯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也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他一生創作了近二十部作品,其中《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以及《苦妓回憶錄》成為了他的成名之作。他的作品極具吸引力與渲染力,在當時成為眾人最欣賞的作品。尤其是他的代表作《百年孤獨》,更是受到了全世界人的喜愛與追捧。
  • 20句寂寞的語錄《百年孤獨》讓人心疼
    《百年孤獨》哥倫比亞作家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所著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作品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1.我們打了這麼多年仗,一切只不過是為了別把我們的房子塗成藍色
  • 《百年孤獨》有多偉大?影響中國作家,莫言20年才讀完
    不過莫言的小說風格也確實是啟蒙於馬爾克斯,經過馬爾克斯文學作品的滋養,才形成了他現在的風格,並被稱為「中國的馬爾克斯」,他曾在《百年孤獨》正是授權會上說,他讀完這本小說用了20年的時間。《百年孤獨》這個書名就透露著悲劇式嘆息。仿佛拉丁美洲和書中的馬孔多一樣,幾乎沒有權利選擇自己想要的結局。
  • 《百年孤獨》偉大在哪兒?僅僅1句開場白,就影響中國一整代作家
    有人這樣說《百年孤獨》「無法忘記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的震撼,竟然還有人這樣寫小說,小說本身的文字就很魔幻,讓人如中了毒一般,一定要一口氣讀完。」看一本好書,好比打一場攻堅戰,書中的內容就是你的對手,等你看完文字的時候,你的對手就倒下了。
  • 書籍丨《百年孤獨》
    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興衰構成了《百年孤獨》——這本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它讓加西亞·馬爾克斯於1982年贏得諾貝爾獎。在大多數人看來,這本書雜亂不堪又井然有序,詭奇怪誕卻又讓人深信不疑,天馬行空而又無比真實。有人覺得它複雜難記的家庭成員和關係,繁多隱晦的象徵,單調乏味的劇情都讓人望而止步。
  • 《百年孤獨》最戳心的一句話,短短25個字,說透孤獨的本質
    「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阿德裡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這句經典的開頭語,被很多作家無數次地引用,而這本不朽的名著就是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一本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
  • 悅讀世界:《百年孤獨》,唯有孤獨陪伴,不離不棄
    曾憑藉巨作《百年孤獨》獲得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作品簡介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的《百年孤獨》,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作品的代表作。但閱畢全書,讀者可以領悟,作家是要通過布恩地亞家族7代人充滿神秘色彩的坎坷經歷來反映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要求讀者思考造成馬貢多百年孤獨的原因,從而去尋找擺脫命運括弄的正確途徑。
  • 那深入骨髓的孤獨 ——讀《百年孤獨》有感
    我們只為1%的你,做得更好《百年孤獨》,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