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呵呵北京話

2020-12-24 三聯生活周刊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周刊》2020年第51期,原文標題《樂樂呵呵北京話》,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

小邸是北京人民廣播電臺的節目主持人,從2006年開始,她嘗試著用北京話做了一檔節目,她給這節目起名為《快樂大街876號》,這條街是她想像中的北京,也是她關於北京過去的回憶,這也是現實中難以再找見的地方。

主筆/黑麥

小邸(中)、應寧(左)、王磊在北京人民廣播電臺的錄音間(蔡小川 攝)


小邸開車拐上長安街,下午1點半,西單路口堵得跟春運似的,小邸嘟囔,「起一大早兒,趕一晚集」。說著看了看時間,「這也忒晚了點兒了」。約的1點半,車開進廣播電臺停車場的時候已經快兩點了,小邸一路小跑兒,逢同事打招呼面帶微笑,衝進錄音室,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踏實了。

小邸一臉堆笑地賠不是,「應老、王老,這北京的交通狀況,您二位也不是不知道……」說是賠不是,細聽起來更像是打岔、逗咳嗽。「老」是這間錄音室裡特定的尊稱,有點兒老同志的意思,三個人說起話來「為老不尊」。應寧和王磊都是團裡的相聲演員,年紀不大,喜歡調侃,拿做派開玩笑。「邸老下次注意,早點出來」,一句話,這遲到的事兒就算過去了。

應寧和王磊依裡歪斜地坐著,有一句沒一句地說著,從天氣到衣服,從鄰居街坊說到外國新聞,所有的話題聊著聊著就沒了正形兒,成了段子。「再不來,剛背的詞兒我可就忘了。」大磊突然打斷。「唷,這才多會兒啊,您就想不起來了,我看啊,得補補腦子了。」小邸說。貧了有半個小時,嗓子也聊開了,再不錄就啞了,這三位才拿起稿子開始幹正事兒。

上高中的時候,小邸是個內向的女孩,很少和人開玩笑,有點靦腆。她喜歡看電視劇,裡面有些臺詞讓她記憶猶新,比如《西遊記》裡的豬八戒哭訴,「這些姐姐們太乖滑了,一個也撈不著啊」;比如《紅樓夢》裡的鴛鴦說「這個娼婦專管是個『六國販駱駝』的,聽了這話,他有個不奉承去的」,她覺得這些形容很生動。不過終究是女孩子,《櫻桃小丸子》《美少女戰士》《灌籃高手》這些動畫片是讓她印象最深刻的童年記憶,但是在生活中,似乎還有些聲音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她的歡樂神經,比如電視裡播的《我愛我家》《曲苑雜壇》,電臺裡放的《空中書場》以及反覆播放的相聲段子,她至今還能想起來和父親老邸同志一起聽侯寶林哈哈大笑的時光。

「有句臺詞特別典型。三輪兒!哪兒去啊?東四。五毛。三毛。四毛吧,多了不要。拉吧。得。一句廢話沒有,多乾脆。我那時候好像還沒有意識到北京話是一種方言,因為和普通話沒什麼差別,誰都聽得懂,而且我家裡說話好像也不是特別的北京腔。」小邸說。

後來在父親的職業影響下,她考上了傳媒大學,學起了編導。上大學的時候,找了個北京的男朋友,這孩子特貧,帶著小邸也跟開了洩洪閘似的。她的性格逐漸打開,也喜歡上了聚會聊天,並且也跟著滔滔不絕地說起來,突然在表達之中找到了一種快樂。畢業沒多久,她就來到了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工作,先後做起了《快樂門》《快樂高爾夫》《876時尚秀》《有我陪著你》等節目,似乎也是從那時候起,小邸在語言類的播報中找到了快樂的表達方式。

那幾年裡,沉寂了多年的相聲,因為郭德綱的出現突然火了,德雲社也在北京廣播電臺的節目中佔據了一席之地。這種以北京話為基礎的幽默語言,帶著傳統的表演架勢,卻因為有了新的態度,逐漸在全國收穫到了一大批粉絲。小邸說,聽郭德綱就跟第一次聽梁左寫的相聲似的,「那語言使的,特別新鮮,過癮」。

梁左是《我愛我家》的編劇,在那之前,他給姜昆寫過不少相聲,《電梯奇遇》《虎口遐想》《特大新聞》都出自他手,小邸至今還能背誦幾段:天安門廣場,那是咱們國家的窗口,擱一農貿市場算怎麼回事?人家外國人不知道呀,透過這窗口一看:喲,農貿市場。沒錯兒,他們這兒屬於商品經濟,再看看,嘿,東西還都挺便宜,成啦,知道啦,初級階段——老電梯。一個大鐵柵欄門,嚴嚴實實,外邊能看見裡邊,裡邊能看見外邊,旁邊一大鐵砣,鐵砣一上去,電梯就下來,電梯一上去鐵砣就下來,我就給關這裡頭了。「2006年開始,我突然發現身邊的很多人都喜歡開始拿相聲段子和人聊天了,時不常地帶上幾句包袱,還有我這樣兒把陳年段子翻出來的,我覺得這麼說話挺好,能讓人開心。」小邸說。

於是,喜歡說笑的小邸開始在社會新聞中尋覓「笑點」,她把逗樂的段子做成節目,讓聽眾在娛樂中引以為戒,或加以探討。這檔節目名叫《娛樂72變》。

小邸喜歡旅遊,有次在四川,她在當地的計程車裡聽了一段方言播報的節目,好像突然找到了一種靈感。她說:「那種語調好像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就像聽歌,詞兒不一定聽得清,但是有一種情感、民情的東西在裡面,特別活,這是普通話播報比不上的那種生動。」

2008年,這檔《娛樂72變》在經過了重重艱難探索和多次改版之後,終於確立模式——用北京話和相聲語言延續電波中的情景廣播劇式演出。青年相聲演員應寧、北京電視臺主持人王磊的加入,讓小邸如虎添翼,在保持原情景劇的背景、人物基礎上,增加了現場即興發揮的脫口秀的部分,可以說這才是節目最不可複製的獨特個性。小邸說,起初做這個節目的時候就跟自己下廚房似的,說不定端出來的菜是個什麼味。

《娛樂72變》的節目素材基本都取自社會新聞和身邊的新鮮事,「以前靠翻報紙雜誌,現在還得加上手機」。今天錄的節目是剛剛發生不久的新聞,上海的一對賣菜夫妻,因為居住小區被列為中風險地區,嚴格落實封閉式管理,出不去了,剛剛進貨的4噸土豆,眼看著就要爛在庫房,後來熱心的業主把消息傳開,由此,一場暖心的「土豆消滅戰」就此開始。

小邸、應寧、王磊分別飾演當事夫妻、物業經理、熱心的居民,他們轉換腔調,越說越熱鬧,隨即把一出感人的新聞演繹成了相聲、小品,在居民們商量土豆的做法時,「土豆絲、土豆塊、土豆條兒、土豆段兒」,這句話順嘴就從王磊的嘴裡蹦了出來。隨後小邸羅列,「家常土豆餅、紅燒土豆片、酸辣土豆絲、土豆燉牛肉、土豆泥、涼拌土豆絲、乾鍋土豆片、土豆燒排骨、醋熘土豆絲……」儼然成了土豆版的相聲貫口報菜名。節目的尾聲,應寧唱了一段舊社會的賣菜吆喝——香菜辣蓁椒哇,溝蔥嫩芹菜來,扁豆茄子黃瓜、架冬瓜買大海茄、買蘿蔔、紅蘿蔔、卞蘿蔔、嫩芽的香椿啊、蒜來好韭菜呀——其餘的人異口同聲,「就是沒有土豆」。本集錄製完成。

接下來三個人要錄的內容基本全靠現場發揮,主題是開家長會的時候誰最害怕。從犯怵的孩子,到挨呲兒差生;從撂挑子的教導主任,到炸了廟老師辦公室;從急赤白臉的家長,到自以為挺能個兒班幹部;三個人模仿了一溜夠。他們演繹的是一所小學開家長會前,學生自製家長卡片,寫下心裡的想法和期望,讓爸媽調整好心態,以免開完家長會「血壓升高」。20多分鐘的情景再現,其樂融融,熱熱鬧鬧,直到小邸支支吾吾念出最後小紙條,「哎喲喂,爸爸、媽媽、老師,您多包涵,多包涵」。

這檔節目乍一聽起來像胡侃加臭貧,事實上也暗含著不少有趣和溫馨的內容。北方的語言是粗獷的,被認為是缺乏魅力,或許正是在這種滔滔不絕的詼諧裡,才能擠出一種細膩情感。越是直接的話,越是說不出口,越要繞著說;越是宏大的東西,越要加掩飾,在言語上縮小它的邊界;越是親切的,越要打岔、逗悶子;越是嚴肅,越要沒有正經……

居住在北京,常遇「刻奇」,而北京話的腔調和作用,似乎就是在消解這種「刻奇」感。在王朔的小說裡,他曾經如此描述北京人「解high」的形成:小孩中新添了一風氣——聚眾聊天,當時沒個準名,也叫「哨」也叫「掄」也叫牛×蛋砍。毛主席說你們要關心國家大事,於是小孩起來響應,真的假的國際國內聽風就是雨都要裝很有思想很有見地,發展到後來蔚然成風極大提高了中國人民胡攪蠻纏的能力。「大山」是那時的某種象徵,「三座大山」什麼的,和「康莊大道」相映成趣。後來出了個老英雄,每日挖山不止,有他那種精神的人,由「蛋砍」引申出來,被稱為「砍山不止」,再經文人加工,變成今天半野半馴的生猛詞組:侃大山。

小邸說,從音調上講,除了人們熟悉的兒化音,拉長音兒和不張嘴,是北京話的另外兩大特點。一個象聲詞「唷」「呦呵」「哎喲」,都能在不同的語境中充當感嘆、驚訝或是驚嚇等不同意思,拉長音兒像是一種強調,是語氣上的「畫重點」;說話不張嘴,是北京人懶的一種表現,吞音和吃字讓北京話少了些柔弱和軟話,凡事聽起來都有點較勁。前一陣在網絡上瘋傳的一系列北京話注音:胸是炒雞蛋(西紅柿炒雞蛋)、老日好(老師好)、抱吃(不好吃)、套吃(特好吃)、圖兒館(圖書館)、病客(必勝客)……已經成為一種網絡語言,這種重新解構,讓一些人開始接受了北京話。

「北京話裡有些詞兒的音像是固定搭配,說幹什麼,就是幹的發音,說幹嗎的時候,就成了蓋,蓋嘛?還有麵條兒和油條,西直門和走後門兒;小汽車和大風車兒;北海的湖水和墨水兒……有時候說北京話就為了噎人,有的時候兩個人說話就像玩接龍,根本停不下來。」小邸說。

在王朔的回憶中,北京人還愛起外號:姓葉叫夜貓子,姓江叫江米條,姓蔡叫菜包子,姓楊叫楊剌子,姓支叫支屁股,姓甄叫小珍主,姓吳叫老吳八,這都是因姓得名;還有因體形長相得名的:棍兒糖、杆兒狼、猴子、貓、大豬、白臉兒、黑子、小錛兒、大腚;一些人是兄弟排行小名叫響了:老九、老七、三兒、大毛二毛三毛、大胖二胖三胖到四胖;個別人是性格:扯子、北驢;還有一些不知所為何來,順嘴就給安上了,沒什麼道理,比如在另一檔節目中他們三個人化身為小花、小柱、王大磊。

這檔節目名叫《快樂大街876號》。小花、小柱、王大磊是一條胡同裡的街坊,也是髮小兒,在這檔節目裡,他們聊的都是發生在身邊的家長裡短,誰和誰的婚嫁、最近流行什麼菜、有哪些電影值得看、結伴遊玩好去處。這些故事就發生在快樂大街、快樂酒吧、快樂小學、快樂咖啡廳、快樂超市、快樂……總之這個節目裡出現的地方都以「快樂」冠名。

「褒貶是買家,喝彩是閒人」,小邸說,北京土話好像總是帶有一點爭議,人們覺得這種方言和腔調帶著一種先天的優越感,然而時過境遷,北京的本土語言,早已交融混雜,在兼容並蓄,也變得越來越模糊。留在記憶中的,只有一些詞彙和說法,能訴說的,也不過幾句越來越套路的對白,城牆沒了,胡同變了,鴿哨聲也聽不見了,那種語境不知道算不算消亡了。

不過小邸還是挺樂觀的,她覺得所有的語言都在變化,如果大家能在交流中感到快樂,和一個城市的溫存,就足夠了。她和西遊樂隊的周飛給電臺寫了一首名叫《小院兒》的主題曲,歌詞是這樣的:新藤爬過了牆啊,燕子飛上了梁,門前的槐花香啊,樹蔭兒在搖晃,水中的小金魚兒,瞧著嘴挺壯,小院兒又東風,風起藤鈴晃,時光悠悠過啊,聽聽這邊廂,咱們幾個老街坊啊,時不長兒地要拜訪,沒事逗咳嗽,凡事兒不往心裡裝,四九城中的一個小院兒,最愛這老地方。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本期新刊《你還會說方言嗎?》,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我們這一輩樂樂呵呵的活著吧,說的太實在了!
    少得一場病,相當省下一筆錢,把這錢用在享樂上,該吃吃,該喝喝,該穿穿,該玩玩,咱們樂樂呵呵過晚年!健康才快樂,幸福因捨得,我們都要想開放下輕鬆愉快好好活!  作者簡介:竭國華,筆名,艾詩哥,知青網籤約作者,瀋陽市和平區作家協會會員。其散文,詩歌,楹聯等作品散見於有關報刊雜誌,網絡媒體。註:本文為作者原創作品,授權知青網首發。
  • 【原創】留學故事——樂樂和我(上)
    我知道當我寫我學生的留學故事時,是一定會寫樂樂的,只是早晚的問題,只是勇氣的問題。  早上,開車來公司的路上,我努力地回憶與樂樂的過往,眼淚就止不住地流,車不知開向哪裡。  2015年,中央電視臺有一檔專訪節目,題目是《闖進好萊塢的中國女孩》,講的就是樂樂。
  •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眾樂樂不如真樂樂
    《孟子·梁惠王下》有載,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乎?」曰:「不若與人。」曰:「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曰:「不若與眾。」一句「獨樂樂不如與人樂樂,與少樂樂不如與眾樂樂」衍生出了當今涵義的「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而我想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眾樂樂不如真樂樂!真樂樂?那何為真樂?面對這個問題,借《周易·繫辭上》上的一句話說就是「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而我理解的真樂則是:多了,雙向不會產生負擔和負能量的感知體驗,否則就是假樂。
  • 甜美網紅「樂樂」
    努力搬完每一天的磚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正妹是「天燈妹樂樂」曾經放天燈許願想要大哥哥男友的樂樂,從此有了天燈妹的稱號!「天燈妹樂樂」從爆紅後就一直努力向上,成為平面麻豆後也腳步不停,認真生活豐富自己的樂樂,最近一看真的是事業有成捏~當然不只是「事業線」的部分!
  • 【生活故事】 樂樂不想上幼兒園
  •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中的「樂樂」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但就在第二期的開場,當主持人龍洋問他坐在擂主間什麼感覺時,他用了一句「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來鼓勵選手向他挑戰。耳尖的網友一聽就發現了毛病,原來這句經典彭敏竟然讀錯了。這是怎麼回事呢?「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是一句許多人長期掛在嘴邊的話,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是曾入選一些地方版課本的作品,但這個「樂樂」什麼意思很多人都不理解。這段文言文講的是孟子與齊王的一段對話,節選如下:他日,見於王曰:「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王變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
  • 北京話就是「朕麼」有面
    北京人的樣貌和其他中國人尤其是北方中國人應該說沒什麼區別吧,也許有錢的多以點乎?沒查閱過什麼數據,不敢亂講;但就是北京人有錢吧,又不能把銀行整個穿在身上,所以外觀上看上去外地人和本地土著的區別還是不大或者幾乎沒有的。但是純正的北京人,他一說話是就可以判斷他的身份的。其實我蠻喜歡北京人說話的那個味的,因為北京話和東北話幾乎是最接近的中國地方話了。
  • 原來北京話這麼有趣兒
    先是巴結上了奧運會中國的紅黃隊服,又借了北京話「吞音」的東風。這地道的北京話,在外地的朋友們眼中,「垮」是重要特點。不用舉例了,這幾天大伙兒都跟著念叨過無數次啦。作為北京人,我們驚喜地發現,原來我們的北京話,那麼有趣。「裝墊兒臺」竟然是「中央電視臺」,哇哈哈哈哈。
  • 她在榕樹下,我們習慣只叫她「樂樂」| 臺中樂樂書屋
    「樂樂」情懷也隨著咖啡的香氣在人們心中漫延。「樂樂」美學也隨著翻書的聲音,被人們心中記憶。
  • 《倫敦戰場》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影評第311話《倫敦場地》——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影片《倫敦場地》於10月26日在美首映。本片是一部香豔的懸疑片。影片看上去很懸疑,很香豔,但實際上,強尼·德普作為一位老男人,只是對觀眾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宏君讀書筆記《孟子》,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曰:「不若與人。」——《孟子.梁惠王下》【譯文】孟子說:「獨自一人(少數人一起)欣賞音樂快樂,與和他人(多數人)一起欣賞音樂也快樂,哪個更快樂?」齊王說:「不如與他人(多數人)一起欣賞音樂更快樂。」
  • 未末談北京:北京話
    北京是人類發祥地之一。早在距今約70萬年至20萬年就有「北京人」生活在遠古的北京周口店,他們會使用天然火,也會打制原始的用於日常生活便利的石器,這是人類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種自然力的能力。他們過著群居生活,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會。說到北京,我們肯定都熟悉。但是說到北京話,你懂多少呢?有人說了,北京話不就是吞音加兒化音嗎?多簡單。
  • 自媒體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眾樂樂不如齊樂樂
    自媒體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眾樂樂不如齊樂樂。今天想分享一下關於我為什麼一直喜歡視頻方面的東西,比如一篇文章和一段視頻都是講訴同樣的事情,我會選擇看視頻。有人就想說,你是因為懶不想看字才選視頻。其實並不是這樣,對我來說小說翻拍的電視劇,我還是更加願意看小說。
  • 「假裝情侶」的兩個人,發這3句話比「呵呵」還冷漠,別騙自己了
    「假裝情侶」的兩個人,發這3句話比「呵呵」還冷漠,別騙自己了 這樣的兩個人是完全沒有感情可言的,就算其中一個人想要努力扮演好這個角色,但另一個人也並不一定會配合他演出,所以有的時候有話就直說了,不想打擾的時候,就會直接將不好的情緒發洩在對方身上。
  • 「呵呵」是蘇東坡口頭禪
    呵呵!」是蘇東坡的詩句……  看到網絡語跟詩情畫意的「混搭」,網友們也都震驚了。同樣一個詞、一句話,網友用在平時的聊天調侃中,這些文人雅士又是如何使用的?蘇軾寫信愛用「呵呵」  「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 樂樂茶「粉桃家族」來襲,夏日甜爽暴擊!
    樂樂茶「粉桃家族」來襲,夏日甜爽暴擊!即將俘獲大批少女心!》作者:大心兒來源:北京吃貨團公眾號ID:bjcht010聽說「制茶專家」樂樂茶最近又有新動作推出「粉桃家族」,光看外表就心動了趕緊來一探究竟北京吃貨團 X 樂樂茶你最喜歡樂樂茶的哪款茶飲&歐包呢?
  • 樂樂的甜杏醬
    黃梅時節可吃的水果不止梅子當然還有杏周末收到一包來自陝西大荔的黃杏那是樂樂的老家,地處關中平原最寬闊地帶,黃、渭、洛三河環繞,年光照2000小時以上,晝夜溫差大,土壤有機質豐富,長出的杏沒有不甜的。樂樂是誰?
  • 胎教故事 | 樂樂乖乖
    如果音頻播放有問題,可以通過點擊「閱讀原文」進入電臺收聽         這天,樂樂的姨媽帶著她的寶貝兒子來看望她的姐姐和樂樂,親愛的樂樂,你最近有沒有不聽媽媽的話啊?在學校學習還認真嗎?姨媽和你弟弟都想你了,姨媽對樂樂說到。親愛的姨媽,樂樂知道你很想念我,我也很想念你,可是每次你來看我都要問同樣的幾個問題?我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您了。
  • [繁星趣聞]樂樂開播就喜提600萬!小圓圓再入樂家軍!嘀!你的整活女王沛子歆已上線!
    今年年度打完之後,是真的把樂樂打的有點傷~但是樂樂終究是樂樂,就算是打傷了家裡的實力也依舊很強。只是再強也強不過沒打年度的人啊!今天樂樂才一開播,就被人慫恿去挑戰剛開播的丫寶~之後就被丫寶連續揍了5局,總計提款800多萬。
  •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眾樂樂不如楊樂樂!汪涵愛妻有多好,我來告訴你!
    >王鷗與海泉兩組來進行了非常激烈的廚藝大比拼,最後是樂樂與羽凡這一組獲得了勝利。大家試吃完畢,樂樂說了一句「太鹹了」。此時字幕組給的字幕是:特別嫌棄。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樂樂並沒有嫌棄,而是字幕組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