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惰是人的天性,很多時候,我們戰勝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2021-01-09 李凱婷小說篇

天氣越來越冷,賴床成了很多人的習慣。每當起床鈴響起,看看手機倒頭又睡幾分鐘,幾分鐘後,瞧瞧又想再睡幾分鐘,如此這般兩次三次才起得來。

懶惰是人的天性,因為懶惰讓人四體不勤便沒有勞累之說。但凡參加勞動,不管是體育勞動還是腦力勞動,都會苦和累。

女生勤奮努力學習

古往今來,不乏勤奮努力的人。

東漢時,有一個叫孫敬的年輕人孜孜不倦勤奮好學,閉門從早讀到晚,甚至讀到三更半夜。夜深了,看書學習容易打盹瞌睡,為了不因此影響學習,他便懸梁刺股,因疼痛而清醒起來,再繼續讀書,後來他終於成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男生勤奮努力學習

西漢匡衡幼時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雖然家貧但是讀書刻苦,終成一代名相的故事。鑿壁偷光便由此而來。

晉孫康家貧,冬夜借螢火蟲的微光讀書,夜以繼日,苦學不倦。

東晉時期將領祖逖年輕時就很有抱負,為了報效國家,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鍊。

女生勤奮努力,看書學習

懸梁刺股,鑿壁偷光,囊螢映雪,聞雞起舞都是古代勤奮好學的典故。勤奮好學,終有所成。

懶惰是人的天性,很多時候,我們戰勝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克服懶惰的壞毛病,學習古人勤奮努力學習的精神,具備這種精神品質,相信我們一定也會學有所成。

相關焦點

  • 人生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戰勝自己要能做到這四點
    經常聽到有人說:「人生最大的敵人是什麼? 」人生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做人要戰勝自己。而戰勝自己最大的困難就是要能拒絕各種誘惑,主要來自於金錢,美女,物慾,名利等方面的誘惑,做人如何才能拒絕這些誘惑呢?1、做人不要只是想著美事和好事。
  • 人的一生中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最難戰勝的對手也是自己。
    我們應該抑制自滿,時刻批評自己的缺點,好像我們為了清潔,為了去掉灰塵,每天要洗臉,天天要掃地一樣。人的一生中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最難戰勝的對手也是自己。造成自己碌碌無為、一事無成的元兇,其實就是自己的懈怠與惰性。而自己身上唯一能對抗並解決懈怠與惰性的法寶,就是自己的高度自律。人若有志,必當自律。
  • 《破戒》:我們這一生最大的敵人不是他人,而是自己
    01 現實中,我們總是被自己所束縛其實,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總是會被自己所束縛。比如當我們想做一件事的時候,總會覺得自己不行,自己不可以,自己一定做不好,也就是提前給自己設限,於是我們在做一件事的時候,會先退縮,甚至會放棄。
  • 懶惰這樣毀掉人的一生!
    人能懶到這樣,也算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朵奇葩了。可阿強是如何一步步變得這樣懶得呢?懶惰是我們人類的天性,可能很多人不承認。誰要是大方的介紹自己是個懶惰的人,怕是會被笑掉大牙。不光自己不承認懶,而且更不願意被別人說懶。要是你敢當著一個人的面指著對方說是個懶漢,怕是想得到對方的一頓老拳伺候。
  • 《美麗新世界》美劇熱播:我們需要的不是「徹底躺平」,而是「懶惰...
    在一個推崇「天道酬勤」、「勞動光榮」的世界,懶惰大多數時候都是一種被批判的品行。然而,人類的懶惰真的越少越好嗎?沒有懶惰的世界,真的是一個「美麗新世界」嗎?至少在劇中,我們會發現那些依靠嗦麻度日的人們遠離了懶惰、不會懈怠,也同時將自己交付給了外界控制,大概也不會有人認為美麗新世界中的人類具有完整的人性。
  • 《美麗新世界》美劇熱播:我們需要的不是「徹底躺平」,而是「懶惰的權利」
    在一個推崇「天道酬勤」、「勞動光榮」的世界,懶惰大多數時候都是一種被批判的品行。然而,人類的懶惰真的越少越好嗎?沒有懶惰的世界,真的是一個「美麗新世界」嗎?至少在劇中,我們會發現那些依靠嗦麻度日的人們遠離了懶惰、不會懈怠,也同時將自己交付給了外界控制,大概也不會有人認為美麗新世界中的人類具有完整的人性。
  • 王石的經歷說明,一個人最大的成功不是擊敗別人,而是戰勝自己
    王石認為成功就是和自己的較量。2003年,生於1951年的王石第一次登珠峰,成為中國登頂珠峰年齡最大的一位登山者。在美國的日子裡,他完全把自己當成了無任何包袱的學習者,為了儘快適應語言環境,他放棄和人中文交流,主動融入到美國人的生活圈子,他一個人坐地鐵、逛超市、會朋友,當他終於可以正常用英語和人交流、能夠聽懂老師講的課程時感到萬分幸福。王石是一個成功者,不僅事業上取得巨大成功,更重要的是成為了不斷超越自我的先行者。
  • 《楚門的世界》|上演的不是別人的劇情,而是我們自己!
    20年前楚門的「真人秀」VS今天短視頻平臺的「直播秀」當楚門發現他「特殊」的經歷之後,讓他覺察出自己有很多跟別人不一樣之處,比如:初戀女友突然失蹤、溺水身亡的父親好像又出現在眼前,做醫生的女友不會做手術。因此,他決定不惜一切代價逃離這個他生活了30多年的地方,去尋找自己的初戀女友。
  • 活路不是別人給的,而是你自己殺出來的
    ,而是你自己殺出來的。」這句話確實很有道理,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抱怨上天對自己不公平,但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為此做了什麼。 富書有個籤約作者群,群裡實行淘汰復活制,而是復活的機會只有一次,具體要求是每個作者每月都要完成兩篇稿子,如果完不成則在下月要完成四篇,這就可以復活了,如果還是完不成,那麼只能出局。
  •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戰勝內心的敵人,人生會越走越順
    這句話是說一個人想要打敗山裡的賊寇,往往是非常容易的,但是一個人想要擊敗自己內心的「賊寇」,往往就會比較困難。換句話來說,就是外在的敵人很好戰勝,但內心的敵人則很難戰勝,其實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看到這裡想必很多朋友會想起一句話,那就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勝己者強」,這句話是出自於老子的《道德經》。
  • 如何戰勝懶惰,教你這幾個方法,養成運動的好習慣
    導語:很多人都運動,因為運動有很多優點。運動可以減肥、提高體力、改善生活狀態等。但是有些人克服不了自己的懶惰,他們認為與其去戶外做有氧運動,不如舒服地躺在房間裡。想要擁有健康的身體,但又懶得運動,這樣矛盾的情況要如何解決呢?
  • 修行 | 你的終極敵人不是別人,而是心中的惡
    一切痛苦的原因是愛自己,我們真正要戰勝的是內心的煩惱,而不是外在的敵人。我們看不慣的人和事,也是因緣,用憤怒去面對,只是傷人、傷己、傷緣,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一個人如果沒有了方向,內心就會非常脆弱、虛弱,總要去追求外在的肯定來滿足自己,把希望寄托在外境上,一旦外境不符合自己的預期,就容易失望、憤怒或痛苦。當我們抱怨、憤怒或失望時,觀察一下自己的心,全部都是在看別人的不是。
  • 真正內心強大的人,並不是渾身充滿正能量,而是敢於做真實的自己
    接納真實的自己,是重新去評價自己。比如懶惰是因為想要更好感受到生活的一種餘溫。事實上用標籤詞否定自己的時候,我們就在否定自我身上的獨一無二性。我們要記得換一種詞去表達自己,去感受自己,而不是去評價自己,否定自己。
  • 人最大敵人是自己?王陽明:沒錯,打不贏三大戰役,人生一敗塗地
    人活在世上,其實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無論你遭受了多少苦難和委屈,只有你自己能救自己。如果你失去了一天,你必須先找到你自己的理由。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只有時刻審視自己、反省自己的人才能真正認識自己。內省是智慧的樹。
  • 成功路上的十大絆腳石,懶惰毀一生,擅用助成功
    成功是每個人的渴望,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離成功遙不可及。不是人們不想取得成功,而是成功需要付出很多很多艱辛的努力。可懶惰,非常容易就能實現。比起刻苦努力的勤奮來,懶惰,人人都可以輕而易舉的學會。並且,既省時又省力,還不用費腦筋。而且,絕大多數人的懶惰都是無師自通的。
  • 人這一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恍惚走到了如今這個年紀,發現身邊值得與之為敵的人或事越來越少,真正需要對抗的人,是忽略已久的自己。 正如海明威所說:「優於別人,並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應該是優於過去的自己。」 「我」望著車夫遠去的背影,忽覺自己的不堪與卑鄙。 作家劉慈欣曾說:傲慢的人眼裡除了自己,容不下別人。他們不斷誇大自己的高尚,將他人貶得面目全非,卻不願揭開面具,面對真實的自己。 成熟不是對著這個世界劍拔弩張,而是把手術刀指向自己。
  • 戰勝自己
    而他自己也一直徘徊在親情與佛道之間,為此苦惱不堪。  這一天,他終於鼓起勇氣向佛陀稟明,請佛陀為他開示如何降伏內心的煩惱魔。佛陀於是向他說了這樣一則故事: 有一位鋤頭賢人,他原本是個農夫,從早到晚辛勤在園裡鋤草種菜,後來他就發心出家。出家之後,覺得很不習慣,又還俗回去種田。但是種田實在辛苦,想想,還是出家沒煩惱,就又出家去了。
  • 人生最大的問題不是戰勝自己,而是學會與自己和解
    儘管有很多擁躉在力挺,試圖從音樂、特效及兩位女主的服裝、萌寵甚至會就MV去佐證,這部續集製作在升級、畫面更精美、故事更耐人尋味。但不斷下跌的評分,尤其是與第一部之間差距的不斷拉大,都在證明更多的觀眾並不買帳。但這種不買帳,並不能作為「群眾眼睛很雪亮」的證據。恰恰相反,這只能證明在大眾流行文化裡,群眾喜新厭舊的程度,挑剔起來多麼可怕。
  • 清華才女飆淚談人工智慧:我擔心的不是機器戰勝人,而是...
    那個時候爸爸媽媽犧牲自己處理信息的效率站在原地等你,後來你一天一天地長大,一天一天地跑快,現在你想起來提效率這件事了,你說「我們是信息的時代,我們講究效率,我們不要慢者」。 在戰爭年代,只有我們敢於斬斷自己的未來,才有可能給心愛的人留下未來。這就讓我想起了那句詩,叫做: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 不是敗於懶惰,而是輸給了忙碌
    不是敗於懶惰,而是輸給了忙碌王陽明的《傳習錄》中有這麼一句話:今人於吃飯時,雖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寧,只緣此心忙慣了,所以收攝不住。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有些人即使是在吃飯的時候,他的心也靜不住。因為這種人已經忙習慣了,已經收不住了。而這種人最終的現場多半是天天忙死,但是終究還是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