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大智慧:為什麼你一事無成?不是敗於懶惰,而是輸給了忙碌

2020-12-26 烽火系古今

王陽明大智慧:為什麼你一事無成?不是敗於懶惰,而是輸給了忙碌

王陽明的《傳習錄》中有這麼一句話:今人於吃飯時,雖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寧,只緣此心忙慣了,所以收攝不住。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有些人即使是在吃飯的時候,他的心也靜不住。因為這種人已經忙習慣了,已經收不住了。而這種人最終的現場多半是天天忙死,但是終究還是一事無成。

王陽明說:百死千難,但為此心。

一個人一生的修為其實修的就是自己的內心,一個人萬般的忙碌,最忙的也是自己的內心。心無雜念,則無異動,心若妄動,勢必妄行。

一個人的內心如果不能安靜,那麼勢必會產生一些"妄動"的念頭,而當這些一個接一個的出現的時候,自己的內心便再也不能平靜了。只會一件又一件的去疲於應對,最終搞得自己身心俱疲,極易犯下一個又一個不應該犯得低級錯誤,甚至滑向深淵。

其實仔細想一想,很多人忙碌了一輩子,大多數時候,並不是在忙於什麼很重要的事情,反而是在為了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情而奔波。到頭來一事未成,自己不是敗於懶惰,而是輸給了忙碌。

那麼當自己心如野馬,無法自控時,該如何收住自己這忙碌不堪的心呢?

王陽明給出的方法就是兩個字:精一。

何為精一?王陽明在《傳習錄》中這樣說: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簡單的說,所謂"精一"就是心平似水,不管外物如何紛擾,我自佁然不動。

所謂"精一"就是將眼光著眼於當下,不去管過去如何,未來又會如何,先把眼下的事情做好。

所謂"精一"就是一心正念,正心、正意、正行,不被凡塵俗事,困擾雜念所亂。

當做到"精一"之時,就可以達到此心安處即是吾鄉的極高境界,"此心不動、隨機而動",不再無所目的的忙碌,而是直奔主題,立竿見影。

美國作家奧格·曼狄諾有句名言:"一次只做一件事的人,才會領先於這個世界"。這便是"精一"的目的。

曾國藩說: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

然而現在有多少人是做著這樣,卻在想著那樣。這山望著那山高。最終就是王陽明說的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自己忙忙碌碌,還是一事無成。

所以人生一世要想成功,真的該學一學王陽明的"精一"之功。

人的一生就該讀讀王陽明

"精一"之功是王陽明的《傳習錄》裡教給後人如何穩定心神,終結無意義忙碌的一種方法。而這僅僅是王陽明智慧的冰山一角。

王陽明的一生,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人生經驗與精神財富。有人說"中國的聖人只有兩個半",王陽明就是那其中一個,另外的一個是孔子,還有那半個是曾國藩。

王陽明的一生跌宕起伏,起起落落,但也正是這樣的經歷才使得他更加的看透了這個世界,更有了非同一般的智慧。他的人生智慧曾啟迪了後世無數人,像張居正、曾國藩、梁啓超、章太炎、以及西鄉隆盛、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都是王陽明思想的忠實"粉絲",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還說:"21世紀將是王陽明的世紀!"

他的智慧不僅適用於官場,更適用於今天的職場。除了"精一"之功之外,王陽明還曾寫詩道:"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

這不就說的是現在忙忙碌碌,卻茫無目的,疲於生存的年輕人嘛。他們真的該讀一讀王陽明,去找到那根自己的"定盤針"。

王陽明的智慧,那可是說也說不完,想要學習的,最好還是自己去翻閱他的著作。除了上面一直說的《傳習錄》,那是王陽明心學的精華和核心,裡面通過一些有趣的記載,講出王陽明心學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的重要資料。

還有一本很適合研究王陽明的書籍就是他的自傳《王陽明傳》。這裡講述了他坎坷的一生,還有很多王陽明不為人所熟知的細節,可以讓人更加全面的了解王陽明傳奇一生。

兩本書加起來只要75元,一本也就是三四十塊錢,也就是一頓飯錢,一頓飯的價錢就可以把王陽明的智慧盡歸於己。時常品讀,感悟人生。我自己就買了兩本,一本自己讀,另外一本當做禮物送給了我一個研究國學的朋友。對於喜歡歷史,喜歡文化的人來說,正是最好的禮物。

王陽明說人生是一場修行,當你感到心情不順時,不妨靜下心來,慢慢的品讀陽明心學書籍,或許你會有所醒悟。

點擊連結,即可購買正版王陽明心學書籍。

相關焦點

  • 王陽明:人到五十還是一事無成,不是敗於懶,而是亡於它
    真正成大事的人,不是一揮而就,往往是「螞蟻搬家」一樣,一點一點運輸東西,齊心協力把東西往一個方向搬,即便是走了彎路,但後來慢慢又回到了原來的路上,事業就成功了。王陽明:人到五十還是一事無成,不是敗於懶,而是亡於它心中雜念太多,難以取捨。
  • 天下才人敗於傲慢,天下庸人敗於懶惰!你敗給了誰?
    1、有才之人皆敗於傲慢有句話叫:恃才傲物。水往低處流,當你把姿態降到最低的時候,雖福未至但禍已遠。所以,這個時代很浮躁,每一個人都很需要被認同。於是很多人稍微有點成就就會飄起來。而那些有才而又低調,有功而又謹慎,有成就而又謙卑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才!
  • 王陽明成功秘訣:重點不是才幹,而是這條「規律」
    智力差異是遺傳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提到「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我們便想到了王陽明,強調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面對非常重要的事情時,最有希望的成功者,並不是才幹出眾的人,而是那些最善於利用每一時機去發掘開拓的人。
  • 王陽明:決定你人生走多遠、飛多高的,不是能力,而是這兩個字
    王陽明:決定你人生走多遠、飛多高的,不是能力,而是這兩個字王陽明(1472-1529),明朝人,名守仁,字伯安,浙江餘姚人,年輕時築室習靜于越之陽明洞,遂號陽明。王陽明是明代心學的集大成者,他的智慧和才能在明朝那個年代達到了別人難以及其的高度。
  • 王陽明忠告:當你低谷時,牢記這3點,堅持下去,照樣出人頭地
    相信大家都不想一輩子碌碌無為,一事無成,誰都想成功,但真正能成功的人卻很少,特別是像我們這種普普通通的平凡人,一沒錢二沒勢,既沒人脈更沒背景,這種情況下,要想成功真的太難了。但古往今來,從低處往高處爬,最後取得了成功的人也是很多的。
  • 王陽明:人到中年還一事無成,可能是碰到了這三個「雷區」
    可「千古第一完人」的王陽明中年在龍場悟道之後恍然大悟終於明白:「人有所為,心有所畏,行有所止」。他用自己的一生親自告訴我們,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一定不能觸碰這三個雷區,否則我們終將一事無成。雷區一:忌搖擺不定有句來自《沉思錄》裡的一段話讓我感觸很深:我們聽到的一切都是一個觀點,不是事實。我們看到的一切都是一個視角,不是真相。使我們搖擺不定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的希望與恐懼。
  • 王陽明大智慧:你人生最大的弱點就是,沒看透這5件事
    王陽明一生在官場,經歷坎坷,但他仍然能夠生存下來,並且將自己心學的智慧運用到了帶兵打仗上,王陽明的心學智慧不是說教,而是可以實際運用的大謀略。王陽明並沒有理會,而是默默做自己的事情,提升自己,做出點成績,讓那些人閉嘴!03、不要猜人心俗話說得好:人心隔肚皮。猜人心就像是隔皮猜瓜,難知好壞。買西瓜只憑經驗就能判斷,可猜人心卻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 千年不滅一盞燈:王陽明96字家訓,濃縮了為人處世的大智慧
    千年不滅一盞燈:王陽明96字家訓,濃縮了為人處世的大智慧我國自古以來,僅有兩個半聖人:一個是孔子,半是曾國藩。另一位與孔子齊平稱之為聖賢的便是王陽明。近現代有些人對曾國藩的點評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做官、為將、為相一完人」。可是小編覺得,嚴格意義上來說,達到三不朽的僅有王陽明一人。
  • 王陽明:一個人若想成大事,要悟透這一「天規」,否則一事無成
    真正能成大器的人,不是靠求人,也不是靠借力,而是……靠自己;一個人,要想成大器,需悟透這一天規,否則,會一事無成,這句天規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求人不如求己」。心學大師王陽明對此非常認可,而他成聖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求人不如求己的過程。1508年,王陽明上奏諷刺當時掌權的權閹劉瑾,結果被劉瑾流放到當時的蠻荒之地——龍場。龍場的環境非常惡劣,剛到那裡,王陽明的隨從就病倒了,王陽明放下自己的身份,親自照顧隨從,熬藥,打掃衛生,什麼都做。
  • 王陽明:人若想成大事,需悟透這一「天規」,否則一事無成
    王陽明認為,人如果想成就大事業,就要悟透一條「天規」——凡事靠自己,否則將一事無成。1508年,王陽明因為上書為被當時掌權的宦官劉瑾逮捕的南京給事中御史戴銑等人求情,結果被劉瑾流放到當時的蠻荒之地——龍場。王陽明剛到龍場,隨從就因為當地惡劣的環境病倒了。
  • 王陽明:心中有光,不畏將來
    王陽明與友人同遊,友人指著巖中花樹問:「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於我心亦何相關?」王陽明答道:「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既來看此花,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王陽明命兩名童子去把三具屍體埋了,悲傷感慨:如果你實在貪戀這五鬥米的俸祿,就應該開心上任,為什麼要這麼憂鬱呢?路途遙遠,餐風宿露,哀愁積心,內外夾攻,豈有不死之理?
  • 王陽明:決定一個人內心強大的,不是金錢的多少,而是本性的回歸
    王陽明:決定一個人內心強大的,不是金錢的多少,而是本性的回歸在中國歷史上,有這麼一個說法:「立德立功立言」的完人有「兩個半」,王陽明是其中一個,另一個是諸葛亮,還有半個完人是曾國藩。王陽明在日本、新加坡、韓國被視為聖人,尤其是日本人把王的「心學」視為經世治國之學。其智慧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和感悟。
  • 2021早安心語,別讓你的大好時光輸給了懶惰
    別讓你的大好時光輸給了懶惰!2021的每一天,希望對自己說一句:早上好!忙碌的生活疏於彼此聯繫,但卻無法衝淡對你的思念。相信我們的心電感應,會把我每一次祈禱和祝福悄悄傳送。祝你早安!願你,此後做的每一個選擇,都是為了自己;願你,此後的每一個選擇,都能成功。
  • 王陽明制勝法則:男人想要幹大事,悟透3要訣,才有可能大富大貴
    王陽明制勝法則:男人想要幹大事,悟透3要訣,才有可能大富大貴哪個男人不想要有成功的事業還有美好的家庭?但現實總是事與願違,很多男人已經年過40歲,但事業還沒有起色,一事無成,有的男人年紀輕輕,就已經有了出色的成就。有句話說得好,人比人氣死人!但仔細想一想,為什麼我們的人生和別人差這麼多?甚至能力比他好,人生卻是走向了相反的方向。
  • 王陽明:男人想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修煉好「六心」,少走彎路
    男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都需要廣大的人脈和金錢,然而王陽明卻認為,男人的後半生運勢走向,靠的並不是錢和人脈,而是牢記6顆心,只有這樣,才會有源源不斷的人脈和金錢。一、修心:內心強大的男人,才會大有作為男人想成大器,必須內外兼修,修心不是與自己鬥,更不會與他人鬥,這是很自然平和的過程。心強大,能力方能得到正常甚至超常發揮;心弱小,則被外物所擾,難有大作為。
  • 王陽明:做個心中永遠有光的人!
    若你的內心充滿陽光,那世界就是絢麗多姿的;若你的內心布滿陰雲,那世界就是黑暗無比的。【微信公號:老子微言V】內心有光,你就是自己的太陽,不僅照亮自己,還能溫暖他人!每當晴空萬裡的時候,老婆婆就滿面愁容,嘆氣道:「太陽這麼曬,買雨傘的人很少,大女兒該怎麼生活呀?」可到了下雨天,她又擔心自己的二女兒:「雨這麼大,誰還去買鞋呢?我那二姑娘的日子也不好過了。」因此不管晴天還是雨天,老婆婆就沒有開心過,總是憂心忡忡的。
  • 王陽明大智慧:小人惹不起?格局大的人不糾纏,智慧高的人會周旋
    王陽明大智慧:小人惹不起?學會這3種辦法,輕鬆贏到最後中國作為歷史最長的文明古國,有很多傳統文化,其中便有一條"以禮待人"。對於君子來說,我們要待之以誠,但是面對惹不起的小人,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是"惹不起我躲得起"?同流合汙?
  • 王陽明:人到中年一事無成,需修煉這「六字真言」,有望迎來轉機
    明朝的思想家、哲學家王陽明,一生立言、立德、立功,他提到:如果人到中年還一事無成,需修煉這這「六字真言」,有望迎來轉機。一、「心」字訣王陽明是「心學」創始人,他重視修心養性。「心外無物」,外界的種種皆來自內心,你對世界的看法,決定了你的生活狀態和人生高度,是你的人生的行動指南。人到中年,應該將修行作為第一要務,心靜則萬物止。二、「誠」字訣俗世中,不乏有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之人,很難做到「誠」一字。
  • 《美麗新世界》美劇熱播:我們需要的不是「徹底躺平」,而是「懶惰...
    「謝謝那些曾經打倒我的人,他們讓我知道了:躺著真舒服」、「我會開心,我會有錢,有你最好,沒你隨便」,這些被大量網友轉發的「佛系青年語錄」其實正是用一種幽默詼諧的方式表達了對一味推崇個人努力的社會主流話語的抗爭,也將一個長期以來不曾被視作一個問題的問題擺上檯面供大家重新審視:如果條件允許,我們可以不那麼努力、選擇做一條鹹魚嗎?
  • 為什麼抑鬱症患者,不是矯情與懶惰呢?快來看看吧!
    有位網友評論說:「我想知道抑鬱為什麼不能說成是自己的懶惰,矯情什麼之類的,說自己是抑鬱不是在為自己的懶惰無能找藉口嗎?」第一點,懶惰:我可以明確的說,不是因為懶惰,懶惰不是起因,而是病況表現出的一種表象。可能非抑鬱症患者會覺得,很多說自己有抑鬱症的人整天什麼也不幹,不娛樂不工作不鍛鍊不接觸陽光,根本就是太懶了自找的,不過對於真·抑鬱症患者來說,這種看法屬於逆果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