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部講述梨園百態,弘揚京劇文化的民國傳奇情感大戲,《鬢邊不是海棠紅》從開播到現在迎來了熱度、口碑等各個維度的豐收。該劇不僅多次登頂愛奇藝站內熱度榜、Vlinkage網劇播放指數榜,豆瓣評分也由開播時的6.9飆升至7.7,完成了口碑自證。
有網友評論,「演員演技炸裂「、「劇情是內味兒了」、「我竟然開始對京劇感興趣了」,更有人表示:「看了《鬢邊不是海棠紅》終於和奶奶有話聊了。」可見,演員演技、劇情深度、對傳統文化的普及是該劇之所以能牢牢抓住各年齡層受眾的關鍵,「出圈」便成為自然。
時代命運的人物共情
譜寫強可看性群像戲
作為一部以國粹京劇為切口的年代劇,《鬢邊不是海棠紅》中處處可見時代的沉浮與小人物的悲歡離合。
上世紀三十年代,一代天才京劇名伶商細蕊(尹正 飾)一門心思扎進藝術的海洋,從未看過京劇的新派富商程鳳臺(黃曉明 飾)被他的表演打動,有意與他結交。程鳳臺幫助商細蕊在北平重建水雲樓,並培養了一批優秀的京戲人才,將國粹發揚光大。
隨著大結局的來臨,時代眾生相下的人物命運逐漸鋪陳開來,而劇中角色不論大小都有著完整立體的展現,讓觀眾充分感受到該劇對人物刻畫的走心。
比如「人間可愛」陳紉香,表面看似堅強,內心卻不堪一擊。他因為愛情被打斷了腿,卻又因為愛情重新振作再次站在舞臺上,但誰能想到一齣戲還未唱罷,卻已成為戲中人,他學尤三姐自刎於舞臺。這樣的人物選擇出乎觀眾意料,悲情卻也豐滿出彩。
劇中的小來沒有演成人肉背景板,她一直站在商細蕊的身後默默陪伴,默默付出。她與商細蕊是夥伴,也是親人,而這細水長流的陪伴卻不得善終,沒能得到情感的最終升華。
當觀眾還沉浸在他們兩個人的青梅竹馬情時,小來卻慘遭日本人殘害。小來的慘死,令觀眾唏噓。也正因為有了日常裡細緻入微的鋪墊,觀眾才會對這個角色的離去觸動頗深。
在劇集前期,兩位反派姜登寶和四喜兒也不是非黑即白的。
比如姜登寶的身上有著「寶爸男」、「富二代」等標籤,他每次想對商細蕊使絆兒卻激發出對方更大的潛力,對於這樣一位「反派」,我們非但恨不起來,甚至覺得他是「命運推手」擔當。
命運無常,姜登寶倒在了臘月紅的槍口下,並被「草率」地仍在了姜家門前。雖然姜登寶不算個好人,但也罪不至死。在這種動蕩的時局下,觀眾反而對他平日裡使的歪心眼兒不再過多計較。可以說,在這部劇中,哪怕是「壞人」也有他的人物弧光。
四喜兒這位反派也毫不刻板,他生性刁鑽,愛與商細蕊抬槓,還嫉妒戲班子裡的小周子。可就是這樣一個「不討喜」的人物卻被演活了。他背地裡說商細蕊的壞話,對小周子非打即罵,而前期人設的不討喜與結局裡的情感轉變產生了強反差。
四喜兒得了瘋病流落街頭後難得展現出了討厭嘴臉以外的純粹情感,發病後口中說的瘋話卻也是心裡話。他看著眼前的商細蕊幻覺出現的卻是寧九郎,他向九郎表達敬意,想輕撫他的臉又不敢玷汙,最後選擇跑掉,死在不知名的角落。
無論是陳紉香、小來、姜登寶還是四喜,一個個角色勾勒出的人物眾生相,幫觀眾真切感受到了動蕩年代圖景下小人物的無常命運。
劇中的「大人物」也像「小人物」一樣,就算是被奉為「梨園魁首」的商細蕊也有被命運扼住喉嚨的時刻。昔日捧他的那些座兒,如今卻聽信謠言,變成了親手傷害他的人,商細蕊的內心何其悲。
當個人命運開始與國家命運深度捆綁,誰都逃不過這場劫難,他也被迫在親情、個人名譽、梨園夢想三者間做出選擇。商細蕊為了幫哥哥商龍聲隱瞞運送違禁品的實情,向日本人求助,這就在民眾面前更加坐實了親日的謠言。
曾經在北平城呼風喚雨的程鳳臺,為了保護自己愛的人,也向命運妥協,做了許多不得已的事。他假意幫日本人走貨,被妹妹誤認為當了漢奸,妹妹為了勸他回頭不惜拔槍相向,程鳳臺心中的苦悶,無法向他人道。
在動蕩的時代下,每個人的命運都被一隻無形的大手左右,兩位主角為了理想和家國大義背負上了莫須有的罪名。
回到最初《鬢邊不是海棠紅》的內容呈現,前期劇情輕鬆愉悅,頗有民國輕喜劇的味道。比如程二爺在家就是慫萌的形象,為了不跟二奶奶吵架,多次搬到水雲樓避難。
商老闆好吃,身體發了福影響演出效果,二奶奶就親臨水雲樓幫商細蕊做體重管理。作為宅女鼻祖的二奶奶,一出門必有大事,她的每一次行動都牽動著商程二人的心。還有「重拳求子」產生別樣羈絆的「修理夫婦」永遠都是相愛相殺的相處模式。現如今劇情開始偏向現實的沉重感,人物命運也變得無常。
這些人物的故事和命運雖然走向岔路,但他們身上存在共性,既有梨園行在時代背景下的創新改變,也有中國在抗戰氛圍下愛國情懷的高度統一性。姜榮壽和商細蕊鬥了半輩子,但在文化傳承面二人一笑泯恩仇,姜老爺子更將「仙人步法」傳授給商細蕊。
當觀眾沉浸於時代下的人物命運時,也恰恰反映了《鬢邊不是海棠紅》作為一部承載人物悲歡的劇,反映了大時代下小人物的生存圖景,令人產生唏噓感。
《鬢邊不是海棠紅》除了紮實明練地在講故事,更有演員潛心細膩拼演技。之前「霸道總裁」標籤加身的黃曉明在劇中成功「脫油」,無論是與土匪爭地盤、與日本人周旋,一身都是滿滿的少年感,彈幕上也發出了「黃曉明的洗滌精演技真香了!」
商細蕊在戲臺上光芒萬丈,脫下戲服卻天真爛漫,像個執拗、不諳世事的孩子,尹正能夠在兩種狀態下任意轉換。當他遭遇親人、長輩接二連三離世,面對親妹妹無法相認,那種深刻的痛苦,足能被一場「哭戲」演繹得淋漓盡致。
還有姜榮壽,痛失愛子的同時被日本人要挾當會長,當他跪求辭去職務時,那種恐懼和辛酸的情緒被層層推進,當情感到達臨界點,老爺子瞬間淚崩。就在一瞬間我們突然理解了他跟日本人籤屈辱協議裡那份舐犢之情,老來喪子的悽涼。面對這樣一位悽慘老人,我們最終還是選擇了原諒……
演員細緻入微的演技給觀眾留下深刻的記憶點,可以說,《鬢邊不是海棠紅》做到了全員演技在線。
深耕國粹
對京劇文化細緻描摹
除了人物、情節、演員演技出彩,《鬢邊不是海棠紅》更因對京劇文化的細緻展現而格外圈粉。從肉眼可見的京劇唱段展現,到服化道的精美嚴謹,室內建築的獨具風情,包括梨園舞臺的設計都頗具民國質感。
在室內建築上,更參考了老北京建築風格,水雲樓講究的是嚴謹對稱、主次分明,有民俗風情的滲入;程府則是在置景上參考舊時王府,年代感十足。
劇中的服化道無不體現民國時代的獨特潮流,復古西裝、華麗戲服、典雅旗袍、時尚洋裝……每一種服飾都是精心雕琢而成,極為講究。
劇中人物對戲服的要求也相當「精緻」,對服飾質量極為苛求。在開篇中,商細蕊舉著放大鏡如臨大敵般地檢查戲服,發現一點小瑕疵就拒絕收貨,即便是得罪權貴也毫不妥協。
而這種精緻講究從戲內發揮到了戲外,為了讓商細蕊這個角色高度還原京劇旦角技藝,劇組特意邀請到90歲高齡的京劇藝術家畢谷雲,親自指導動作,對演員提前做戲曲培訓。
該劇製片人於正坦言:「拍攝《鬢邊》不僅得到了京劇院的助力,更得到了中國京劇界的支持!」一切高規格的投入只為了弘揚國粹之美。
一部好的年代劇,不僅僅是一段傳奇故事,也是一個文化載體。它要有靈魂,不單單是小人物的家長裡短,生活無常,還一定要有文化精髓。《鬢邊不是海棠紅》無疑做到了根植國粹文化,窺探戲劇文化的大膽嘗試。
劇中的京劇選段也是與劇情緊密呼應。商細蕊借改編版的《霓虹關》怒斥師姐背棄承諾,與人私奔,鬧得滿城皆知。通過這一唱段,不僅道出了陳年舊事,還唱出了他對師姐的特殊情感;還有陳紉香自刎在臺上唱著《紅樓二尤》,映照了他如尤三姐的命運一樣,最終是一代名伶,香消玉殞。
這些名選段不是為了唱而唱,而是巧妙推動了劇情發展。除了唱出人物故事與命運外,劇中也通過京劇唱段反映時事,商程二人將《長生殿》改名為《盛唐傳》,有著對當下時局和未來的寓意。
程鳳臺和商細蕊的情感走向,很大程度上也是通過京劇唱段來推進的。程鳳臺初識商細蕊,商細蕊在臺上唱的是《百花亭》,讓程鳳臺從心底感受到了戲曲的魅力。而後他的一曲《長生殿》喚醒了程鳳臺的內心,讓他內心的孤獨脆弱以及成長中的無可奈何一下子就被釋放出來。
而《鳳仙傳》裡的填詞也呼應了程商二人的情感和人物結局,曲中末了的一句「百年分離在須臾」,道盡了亂世間的悲歡離合。
這部劇無論是門面上的講究還是京劇的內裡,無不彰顯了國粹藝術的深厚,也用現代的審美邏輯還原了北平梨園生活,而這背後離不開製作團隊的匠心打磨。
走出舒適區
歡娛深耕「影視中國風」
不難發現,《鬢邊不是海棠紅》從氣質到選角都與以往於正作品的「青春」、「爽劇」模式大相逕庭。
京劇門檻高、普及難,短時間內不一定會收到強烈的市場反饋,與此同時,以往民國劇給觀眾帶來的「固化思維」難打破……於正也深知拍攝這樣難度頗高的作品容易「不落好」,但他在採訪中提到:「文化傳承這樣的事情總要有人做。」這才有了如今的《鬢邊不是海棠紅》。
其實從依靠「國風美學」走紅海內外的《延禧攻略》開始,於正就在致敬傳統文化。這部劇在服化道上的費用遠高於演員片酬,為的就是更加完美地詮釋故事並弘揚傳統文化。於正曾表示,將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入到影視作品中,是他們這一代影視人的使命。也正是從《延禧攻略》開始,於正背後的這家影視公司——歡娛影視,越來越為大眾所熟知。
事實上,歡娛影視一直在衝破傳統影視劇的模式,以「影視中國風」的理念致力於傳統文化的傳播。比如大型神化史詩《朝歌》劇中的服化道都參考了殷商時期,描繪出最真實的商州王朝與殷商文化,讓作品多了一份歷史的厚重。
還有古裝權謀劇《鳳囚凰》從服化道到場景設計都凸顯了魏晉風流,展現不一樣的南北朝美學,將那些埋藏在歷史中華的文化遺產不遺餘力地呈現出來。
再到如今的《鬢邊不是海棠紅》以梨園為創作背景,對京劇文化、老北京風情、建築文化進行了全方位展現。劇中的主角商細蕊在對新戲進行探索的同時也堅持傳承沒落的崑曲,人物的精神內核與歡娛影視秉承的理念有共通之處。
我們不難發現,在諸多創作困境下,歡娛影視也始終在秉持匠心精神,堅持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翻看歡娛影視將在未來問世的項目名單——《大唐兒女行》、《玉樓春》、《尚食》,似乎每一部作品都有其獨特的精神內核,大唐文化、商賈文化、美食文化……歡娛影視似乎在傳統文化的深度與廣度上不斷拓展宏圖。深耕「影視中國風」的歡娛影視未來將解鎖怎樣的精彩?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