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營2019》收官了,11名少年周震南、何洛洛、夏之光、焉栩嘉、姚琛、翟瀟聞、張顏齊、劉也、任豪、趙磊、趙讓順利出道成團,團名RISE。他們的出道也意味著這場以青春夢想為名的偶像選秀比賽正式落下了帷幕,而他們作為藝人的競爭才剛剛開始。
帶著《創造101》光環出生的創造營,又有騰訊大廠的加持,一開始備受期待,靠「窮養兒子」大通鋪、軍訓式比賽刷足了話題熱度。但是後期卻沒有給人太大驚喜:賽制上沒有足夠的創新,學員們的記憶點也都乏善可陳。與去年大爆的楊超越和王菊相比,今年也沒有幾個出圈的學員,路人只是津津有味地欣賞著熱搜上導師熱巴的舞蹈和郭富城的反差萌。
當韓國的偶像選秀正如火如荼時,中國的節目卻開始顯現出疲態。《偶像練習生》《以團之名》《創造營2019》等節目成為騰訊、愛奇藝、優酷等網際網路大廠競相逐鹿的舞臺,年輕人有了更多的機會被大眾看見。但頻繁接檔推出的節目、成批量被複製出來的文化工業偶像們也讓觀眾產生了審美疲勞,《創造營2019》或將成為這場偶像與粉絲互動狂歡的分水嶺。
雖然現在是一個顏值當道的時代,長得好看卻不再是偶像的唯一標準。鮑德裡亞在《消費社會》中指出,在消費關係中,消費者瞄準的不是物,而是價值,「需求的滿足首先具有附著這些價值的意義」。換句話說,人們在消費中被吸引的不再是物品本身,而是某種被製造出來的象徵性符碼意義。顏值高、會唱歌、會跳舞這些只是基本的標準,真正能與粉絲產生粘性的還在於偶像的價值觀。
《創造營2019》被戲稱為「再就業中心」,吸納了不少之前已經在其他節目或過氣或沒有火起來的選手來參加。張遠一出現便成為焦點,他曾經在《快樂男聲》獲得較高人氣,並且也曾順利成團。但是因為與其他選手有著十幾歲的年齡差,粉絲稱其為「小叔叔」。他的存在成為創造營的一個價值符號:夢想永遠不怕晚,有夢想就勇敢去追。即使沒有退路也要堅持前進,遺憾比殘酷更可怕。張遠曾說:「少年感不是無知無畏,而是有知依然無畏。」依靠這種追夢精神塑造勵志形象、輸出正能量精神的行為,成為節目組輸出社會價值的窗口。
相對而言上過較多熱搜的張顏齊也是位輸出價值觀的典型。這個長著一張厭世臉的酷rapper第一期就憑藉出色的個人演講圈粉無數。「張顏齊三觀」「張顏齊寫的詞」成為粉圈熱議的點。靠價值觀樹立起來的人設更加穩固,也更容易出圈,獲得粉絲之外群體的關注。身體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實體,而成為別人有意願了解其價值觀的入口,它變成了觀念,指導並左右著生產與消費。
《創造營2019》依然給了觀眾最大的話語權,選手們要靠討好「創始人們」為自己拉票。觀眾與節目的互動體現在他們手中的選票不僅決定了選手的比賽排名,而且還關係到他們能否成團出道。這類偶像養成節目將選手出道前的包裝和培訓過程暴露在大眾面前,也成為練習生們積累第一批忠實粉絲的機會。
蘭德爾·科林斯的互動儀式鏈理論指出互動儀式有四個主要的組成要素:「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聚集在同一場所、對局外人的設限、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在共同關注的事物或活動上、人們分享共同的情緒或情感體驗」。《創造營2019》通過網際網路平臺讓用戶實現「虛擬在場」,從而產生相互關注和情感連帶。
在創造營這個互動儀式中,觀眾通過投票讓自己喜歡的學員排名升高,以獲得更多的曝光度。同時觀眾也通過在社交媒體創造相關話題來傳達自己所關注的焦點。在這種互動行為下,大眾對偶像的印象構成正在脫離他本身及其作品,而變成對其粉絲的集體印象。「臺下的歡呼聲已經蓋過了臺上的歌聲」,這一場選拔偶像的比賽也成為一場不折不扣的粉絲狂歡,選拔出的偶像們以後的工作重心也不再是影視,而是綜藝和音樂等更加粉絲向的領域。
柯林斯同時指出,互動(即儀式)是社會動力的來源,每一個個體在社會中所呈現的形象是與他人的社會互動中逐漸形成的。粉絲擁有了重新解讀明星的權利,粉絲們喜歡的男孩們被貼上「寶藏男孩」「入股不虧」「可鹽可甜」的標籤出現在大眾面前。粉絲們也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對偶像的作品、活動或本人進行再加工和二次傳播,讓大眾重新認識他們選擇的偶像。
巴赫金的狂歡理論指出在狂歡的活動中,根本不存在演員和觀眾的分工,所有人既是演員也是觀眾,所以觀眾們究竟是為某位偶像瘋狂,還是沉迷於這種追星的自我狂歡的生活方式就不得而知了。
《創造101》的出現曾被視為中國偶像團體崛起的曙光,但是剛成團沒多久就出現成員出走的醜聞,讓人很難對中國的偶像工業抱有信心。節目模式可以複製,但是文化氛圍卻不能。中國無論是在偶像的培養和行為規範,還是粉絲經濟的產業化運行方面,都有部分缺陷。
國內的經紀公司沒有完整的培養機制,在出道後也面臨快速更新換代的威脅。比如通過《偶像練習生》出道的少年們,後期由於缺乏專業的運作,既沒有發歌,也沒有團綜,一度讓粉絲特別失望,毀掉了少年們成名的夢想。一檔專業的選秀節目播出結束後應當安排完善的製作團隊操作團隊未來的運作,而不是一味考慮賺快錢,榨乾這群懷揣夢想的孩子們最後的價值。
王晨藝被內幕事件也成為創造營的一大黑點。王晨藝是一名個人練習生,舞蹈非常優秀,人氣也非常高,但某些粉絲擔憂他顏值不高卻擠佔其他人的出道位,就不遺餘力黑他讓他「自願」退賽。王晨藝成為第一個被粉絲的網絡暴力毀掉夢想的普通男孩。
現在的偶像選秀已不是單純喜歡他就為他投票的簡單綜藝了,它摻雜了製作公司、經紀公司、贊助商、職粉等各方的利益,或許一開始不喜歡王晨藝的人們也不是故意要置他於絕境,但是各方暗流湧動,他們也容不得選擇。
《創造營2019》的節目變現模式也常遭到詬病。創造營今年的金主之一是純甄小蠻腰,粉絲可以購買奶卡為選手投票,每張奶卡共有44票,但每位選手最多只可投4票。粉絲為了利益最大化,聯合其他粉絲站等量換票,將餘票互投給對方,但是中間卻出現騙票醜聞,有學員的粉絲答應了要給其他學員投票卻沒有投,反映出這種投票變現模式的漏洞。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平臺投票,粉絲不僅要維繫微博數據,還要在騰訊視頻、騰訊微視、QQ音樂等打投平臺來回切換,時刻關注偶像排名。粉絲會採用淘寶購買QQ號、找刷票公司、人工代投等方式操作投票,可以說這些少年都是粉絲們用錢堆出來的。在競爭壓力下,粉圈投票的潛規則也越來越負責,這場送偶像出道的戰爭愈發硝煙瀰漫。
總而言之,《創造營2019》實際上是一群懷揣著出名夢想的少年與粉絲之間的互動狂歡,他們圈起了一座圍城,偶像們用甜美的笑、動聽的歌聲、帥氣的舞蹈逗粉絲們開心。被技術賦權後的粉絲們則用應援投票支持偶像、參與到偶像方方面面的公關中,他們相互扶持前進。
如果不出圈一切都好說,一旦這些年輕偶像們走進大眾視野,評判標準會變得更加嚴苛和多樣化。這些被粉絲灌溉出來的溫室偶像,能否經受住真實自然的考驗仍然有待觀察。這場狂歡後還能剩下什麼,誰也不好說。
參考資料
1.賴睿 《真人秀綜藝節目中的人設與身體消費》
2.胡萱尹《受眾消費心理與行為探究》
3.看理想《當粉絲的尖叫成為另一種表演》
4.陳琪君《互動儀式鏈視角下的偶像養成節目互動探究》
5.劉筱玥《偶像養成類真人秀的發展模式及問題探究》
傳播學基礎精講來啦!
點擊課程表了解詳情
1.8萬字超全考研攻略
建議收藏!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快掃描下方二維碼參與我們的
名詞打卡吧
↓↓↓
喜歡我們就記得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