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國式關係」毀掉的人生

2021-01-10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以正確的方式建立自己的心理界限,並不會讓你被他人指責自私,更不會讓你失去重要的人。

作者:小確幸來一打(富書籤約作者)

01

《歌手2018》開播的當晚,張韶涵著一襲白裙,唱著那首融合「超現實」與「民謠」元素的《夢裡花》,不少觀眾感慨:「她回來了,還是曾經的聲音。」

張韶涵是被原生家庭坑得最慘的明星,沒有之一。

二十幾歲的她,長相甜美,歌聲動人,三年連發五張專輯,還參演了偶像劇《天國的嫁衣》,並在另一部偶像劇《海豚灣戀人》中飾演女主,迅速成為當時炙手可熱的當紅明星。

然而不幸的是,張韶涵有一個糟糕的原生家庭。

15歲時,她的父親在加拿大的生意失敗,還患了心臟病,身為長女,她被迫承擔養家餬口的重任。

從那時起,張韶涵除了上學之外,還要打零工賺外快,洗車、送便當、洗碗等都做過。

張韶涵成名後,一直用自己的收入供養父母弟妹,成了家裡的頂梁柱。

2009年,張韶涵心臟病復發,在美國做心臟手術的時候,她媽媽不僅不對女兒的身體表示關心,還怕女兒死在手術臺,自己沒有錢養老,乾脆把張韶涵卡裡的所有錢都轉走。

為了私吞財產,張韶涵的母親還在媒體面前說張韶涵蠱惑自己的弟弟妹妹一起不贍養父母,為了錢不顧親情。

在張韶涵財產被「洗劫」一空之後,她媽媽還開口就要張韶涵每個月多給她100萬的零花錢。

「家醜門」讓張韶涵的形象徹底毀了,也毀了她如日中天的事業。

張韶涵的問題,就是典型的「中國式關係」問題:父母子女之間邊界不清。

張韶涵雖然已經成年,但還是像孩子一樣和父母處於「你我不分」的共生期,認為自己和父母弟妹是親密的一體。

她將工作收入都交給家人,造成家人越來越貪婪,最後以斷絕關係悲劇收場。

02

青年作家蔣方舟和徐靜蕾一同做客談話節目《圓桌派》,節目中的徐靜蕾自信滿滿、觀點明確,甚至有點對抗感。

而蔣方舟則小心謹慎,謙卑地迎合著每個人的觀點,照顧每個人的面子,觀察每個人的情緒。

節目播出後,很多人都看出了蔣方舟的不自在,委曲求全。

蔣方舟曾在《奇葩大會》上坦言,自己就是一個典型的討好型人格的人。

她在和人相處時,總是處事說話小心翼翼,不斷照顧別人的情緒,不能表現出任何傷害性和攻擊性。

心理學家薩提亞曾提出一種生存姿態,叫做「討好型生存姿態」。

討好是一種以犧牲自我價值,否定自尊的方式來滿足別人的生存姿態。

我們身邊其實處處可見這樣討好型人格的人。

同事婭婭每次在工作會議時,有自己的想法總是不敢說出來。

別的同事說出來的想法即使她不贊同也不敢說出不同的意見,總是違心地去附和別人,怕別人不高興。

久而久之,大家都不再尊重她的想法,開會時都會把她當做「小透明」,自然,升職加薪也與她無緣。

討好型人格最大的問題也是缺乏邊界意識,他們最需要做的是與周邊的人和事物保持一定的距離,將自己從複雜的人際關係中「放逐」出來,設立邊界。

設立邊界,不是自私,而是為了體現自己的獨立性。

03

婆媳問題也是千百年來亙古不變的難題。

曉曉前段時間剛剛離婚,原因就是婆婆對他們小兩口生活無孔不入的幹涉。

曉曉的老公大志是獨生子,上大學和工作都在父母身邊,一直享受著媽媽全方位的照顧。

婚前,大志從來沒有洗過一次襪子,也從來沒有削過一次蘋果皮,工資卡也是交給媽媽全權保管。

婚後,雖然曉曉和大志買了房子單獨住,可是婆婆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呆在兒子媳婦的家裡,包攬了買菜做飯洗衣拖地等家務活的同時,也要控制他們小家庭的社交娛樂和消費。

曉曉說,早飯只想吃麵包煎蛋牛奶的她,卻不得不每天面對婆婆精心做的一碗牛肉麵。

商場買了幾件衣服,回家之前還得找地方把吊牌全都剪了,怕婆婆看到價格嘮叨個沒完。

晚上小兩口想出去唱個歌看個電影,婆婆一連串的電話催他們回家吃飯。

面對種種不適,大志總是讓曉曉忍一忍,讓一讓,他的口頭禪就是:那是我媽,有什麼辦法。

一個周末,曉曉和大志賴在床上睡懶覺,婆婆直接拿鑰匙進了他們家,並且推開他們的臥室門要摘窗簾拿去洗,完全無視只穿著小睡裙的兒媳婦。

曉曉說,她突然睜開眼睛,看到婆婆站在她的床頭,她就知道這日子真是沒法過下去了。

婆媳關係問題的核心在於:婆婆和成年的兒子仍然是一個共生體,彼此深度依賴,沒有界限。

很多母親在孩子成年後,仍然打著「愛」的旗號,肆意侵犯孩子的生活。

而從小被母親侵犯和掌控習慣了的孩子,長大後也很難和母親建立起心理界限,很難對母親說「不」。

04

父母打著「為你好」的名義,幹涉你的婚姻,幹涉你的工作。

朋友用「講義氣」的藉口,三番五次找你借錢。

七大姑八大姨「關心你」,一見面就問你工資多少,啥時候結婚,啥時候生二胎。

在中國式人際關係中,這些都是我們常常會遇到的困境。

「不」字說不出口,很難拒絕別人,怕一旦拒絕了,不順從別人的意思,對方會說自己自私,於是,一次次地妥協、忍讓。

在這樣妥協的過程中,自己感到內心很痛苦。

這些其實都是人際界限不清的表現。

在人際交往中,每個人都需要設立清晰的自我心理界限。

自我界限是指在人際關係中,個體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責任和權力範圍,既保護自己的個人空間不受侵犯,也不侵犯他人的個人空間。

自我界限清楚意味著,一個人與他人接近,但沒有近到他失去自己的程度,也沒有近到把別人當成了自己的一部分的程度,他還是他,別人還是別人;

與此同時,他也不會離別人太遠,不會遠到喪失愛自己想愛的人的能力和可能性,在他真正需要的時候,他會從別人那裡獲得不虛假的安全感與溫情。

即使在夫妻之間、父母與兒女之間、朋友之間,每個人也都應該有清楚的自我界限。

05

究竟該如何應對中國式關係,既不得罪人,又能真實表達自我?

如何才能建立人際界限不動搖,擁有舒適的人際關係?

如何在心理上劃清與他人的界限呢?

楊嘉玲的新書《心理界限——做不輕易讓步的自己》裡有你要的答案。

作者楊嘉玲是一名熱愛寫作的心理諮詢師,喜歡通過文字讓人感覺溫暖、獲得療愈。

她相信心理工作者能帶給世界最好的禮物,是將枯燥艱澀的專業知識,轉化成簡單、有溫度的話語啟發人們思考。

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反思生命的處境,找到前進的動力。

《心理界限——做不輕易讓步的自己》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作者告訴我們:「修養是一種美德,然而必要時的強悍,是維持好修養的前提。」

當你的界限被侵犯時,你會有一種被人在胸口重重掄一拳的感覺。

你知道他的出發點並非惡意,可是卻無法認同對方的做法時,便經常會有一種「會痛,但不能叫」的憋屈感。

作者在書中通過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有關「心理界限」故事,帶領我們審視人際關係中存在已久的問題,並以精準、層次分明的角度,剖析心理界限的各種情境。

她帶領我們戒掉不必要的人際傷害——以正確的方式建立自己的心理界限,並不會讓你被他人指責自私,更不會讓你失去重要的人。

學會設立心理界限,能讓你在親情、愛情、友情、職場關係中,把握「負責」與「負累」的黃金分割點,做不輕易讓步的自己。

本文首發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百萬新中產生活學院

相關焦點

  • 因酒喪命、亂象頻出,無意義的中國式飯局,正逐步毀掉你的人生
    有人曾經說:人生不可能一塵不染,沒有一點雜質,就像水至清則無魚;人生有一點甜,也有一點點苦,有一點點好,也有一點點壞,有一點點希望,也有一點點無奈。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社會處於飛速發展的階段,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也陷入了無限的壓力與負面情緒之中。
  • 中國式關係電視劇大結局劇情介紹 中國式關係會有第二部嗎?
    《中國式關係》電視劇迎來了大結局,在北京衛視、東方衛視播出,由陳建斌、馬伊琍、趙立新、胡可、葉一雲、代旭、李野萍、李蘭迪、田小潔、呂中、盛冠森、丁子峻等實力演員主演,從開播以來,網友們對這部電視劇十分的關注,劇情高潮迭起,看似輕鬆幽默的基調下上演著一幕幕扣人心弦的場景。
  • 可怕的「中國式」審美,正在毀掉三代人
    又或者飽和度極高、十分辣眼睛的大黃大綠。美學家張世英說:「人生有四種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審美境界。審美為最高境界。」當今社會的美盲現象,正在毀掉三代人。 02 前段時間,一條關於新版《倚天屠龍記》的微博上了熱搜。有人從靈魂深處發出了迷惑:
  • 《中國式關係》裡的人物關係大梳理!
    《中國式關係》9月7日起東方衛視每晚19:30播出
  • 【劇寶專訪】電視劇《中國式關係》主演陳建斌談「中國式關係」:我們的「溫暖」與「悲涼」
    中國社會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人情社會,解不開理還亂的「關係」構成了這個國度的獨特文化。9月7日將於北京和東方衛視同步開播的現實題材劇《中國式關係》,就將以冷幽默的方式探入中國人情社會的敏感區域。劇中處於關係漩渦中央的主人公由陳建斌扮演,這也是他繼《甄嬛傳》之後首次接拍電視劇。接受媒體群訪時有個有趣的插曲:某媒體頻頻拋出試探性的問題,陳建斌並不迂迴,而是直接點破:「我知道你想讓我說出刺激性的話,過去的我該批駁你了……但我現在會為了採訪氛圍配合你,完成今天的新聞發布會,我覺得這就是中國式關係,這就是我們達到了和諧的中國式關係。」
  • 《中國式關係》背後的「秘密」
    聲明:本文配圖均來源於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中國式關係》背後的「秘密」文/黃偉亮近日,由陳建斌、馬伊琍、趙立新、胡可、田小潔等主演的《中國式關係》正式收官。近日,由陳建斌、馬伊琍、趙立新、胡可、田小潔等主演的《中國式關係》正式收官,作為2016年「後暑期檔」的現實主義題材都市劇,《中國式關係》憑著一路高歌猛進的收視率,向那些「霸屏好多年」的玄幻、諜戰劇們狠狠地示了一次威。《中國式關係》作為一部都市劇確實觸碰了一些前人沒去觸及的領域,因而讓它成為了一部「前無古人」的電視劇。
  • 《中國式關係》中演技派大盤點
    《中國式關係》中演技派大盤點該劇講述了一個年近四十正春風得意的體制內官員馬國梁在因緣際會之下離開官場,從零開始經歷職場打拼重新找回自我的幽默故事。陳建斌《中國式關係》中飾演馬國梁原是個在官場中遊刃有餘的體制內官員。他精於人情世故,又傷於各種人際關係。
  • 從一部童話般的《狐狸與孩子》,看佔有式的愛如何毀掉你的人生
    小女孩終於明白,自己混淆了愛與佔有的關係。生活中很多人覺得不快樂,其根源就在於錯誤的理解了愛,他們認為只要佔有了對方,就是擁有了愛。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實現「佔有」的目的,這種佔有式的愛成了枷鎖,你一邊為了佔有而付出,一邊又期待對方回報同樣的愛,結果兩敗俱傷。
  • 電視劇《中國式關係》大結局劇情 《中國式關係》全集劇情介紹(圖)
    《中國式關係》講述了一個年近四十正春風得意的體制內官員馬國梁在因緣際會之下離開官場,從零開始經歷職場打拼重新 找回自我的幽默故事。在劇中陳建斌的角色很「囧」很顛覆,接連遭遇朋友奪位、奪妻雙重背叛。對於,陳建斌飾演的馬國梁結局是什麼?馬國梁江一楠最後在一起了嗎?引發觀眾們的熱議。那麼,電視劇《中國式關係》大結局究竟如何呢?
  • 《中國式關係》:「王寶強離婚事件」電視劇版…
    在鮮肉遍地鮮花叢生的電視螢屏上,《中國式關係》是一個異類。就這樣,兩個人被一場命運的惡作劇被栓到了一起,於是,好戲上演了~之所以這部《中國式關係》被關注,嗶寶覺得和它的劇情有很大的關係,為什麼呢?因為幾乎這部劇的劇情,就是前不久「王寶強離婚事件」的電視劇版。
  • 手握8個廠房卻告訴孩子家裡很窮,這種中國式節儉,毀掉孩子格局
    但是堂兄卻對自己的兒子進行了「貧窮式」中國節儉教育。平時生活中,家裡給兒子買的衣服等等都是比較廉價的,一點也看不出家裡很有錢,並且給孩子的零花錢甚至有時候還比不上普通人家孩子的多。如果孩子想要貴一些的東西,堂兄便會向兒子「哭窮」,以此了斷兒子的想法。
  • 《中國式關係》迎結局 陳建斌馬伊琍職場大反擊
    近期熱播的現實題材幽默大劇《中國式關係》將於今晚在樂視視頻迎來大結局,臨近收官之際樂視總播放量已突破3.3億,陳建斌、馬伊琍、趙立新、胡可等實力派演員聯手為觀眾帶來了一部啼笑皆非又無比貼近現實並引發觀眾思考的中國式好劇。
  • 《中國式關係》引發多面熱議和深思,什麼才是駕馭一切關係的關鍵?
    而這些頗富「中國特色」的劇情,還有一些耐人尋味的橋段,讓觀眾在幽默與歡笑中卻另有體會,有關《中國式關係》的討論瞬間在網上形成了洪流,不論是普通網友還是評論人、媒體人都紛紛依據劇情揭開的中國社會現實一角而代入了自己的現實情感,對「中國式關係」展開更深層面的多面熱議。
  • 《中國式關係》收視爆紅 中國人情社會的立體呈現
    由沈嚴、劉海波聯合執導,陳建斌、馬伊琍、趙立新、胡可、葉一雲、代旭、李野萍、田小潔、呂中、丁子峻聯合主演的當代現實題材幽默大戲《中國式關係》目前正在北京衛視、東方衛視及樂視視頻火熱播出。該劇自播出以後,收視一路高歌猛進,頻創佳績。
  • 中國式家庭關係
    中國式家庭關係的突出表現就是:當面拒絕溝通,背後默默奉獻。
  • 人生中的停滯感,是如何毀掉一段親密關係的
    文:羅近月公眾號:心情港灣(hxqydyl)我原以為失去一段摯愛的情感,最讓人心痛的是不能再擁有,當我聽到很多親密關係的故事後,得出的結論卻讓我無比意外。說到底,感情的失敗讓人痛心的不是事實,不是現狀的艱難,而是我們無法放過自己因停止成長所愧對自己的期望。張惠妹《記得》中唱到:誰會記得愛情發生變化的樣子,我和你的眼中,看見了不同的天空。當我和很多人去回顧:一段美好的親密關係開始發生變化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總會有一些窺見端倪的地方。
  • 《中國式關係》經典臺詞,太有才了
    《中國式關係》播出以來之所以能夠受到廣泛追捧和熱議,除了演員和劇情的加持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摸準了「關係」這個中國人的神經
  • 《中國式關係》到底跟你有什麼關係?
    【 點擊↑藍字 精品導報 │關注導報君 生活U起來 】謝謝支持熱播的《中國式關係》終於演完了還算小團圓的結局,不過在觀眾心中打翻五味瓶的滋味大概還未散去
  • 《中國式關係》百度雲資源,高清全集在線看
    《中國式關係》百度雲高清資源BD資源
  • 《人生模擬器中國式人生》新手怎麼玩 新手快速入門指南
    導 讀 人生模擬器中國式人生是模擬養成類遊戲,玩家可以通過遊戲來體驗一個人的一生,來致敬中國式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