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是所有追夢人的榜樣,一無所有,屢戰屢敗卻沒有放棄

2020-12-23 陽光裡的綠葉

劉備是所有追夢人的榜樣,一無所有,屢戰屢敗卻沒有放棄

劉備是所有追夢人的榜樣,一無所有,屢戰屢敗卻沒有放棄,歷史上也很難找出其他像諸葛亮這樣手握一國軍政而自持清廉的忠臣了。白底託孤是試探諸葛亮,背後暗伏殺手,諸葛亮一身冷汗,李嚴制衡孔明。後來慢慢地意識到,沒有試探,沒有殺手,沒有制衡,唯一可能有的只有諸葛亮的一身冷汗。自古託孤大臣,必是深得信任,將死之時還需要試探,第一不值得託付,第二試探的結果也就是個量子力學。縱觀劉備一身,從來沒有試探過誰的忠心,收呂布,縱徐庶,納馬超,嘆黃權。

劉備對所有人都給予了足夠的信任,那麼對諸葛亮,在三顧茅廬時就已經完全信任了吧。劉備死前心理大概是這樣:孔明我完全信任,如果我看錯了,我認。至於李嚴,那是錯看了,包括李嚴自己也錯看了。劉備是託國於亮,託東線於嚴。劉備縱橫一生,知道集團當前的最大危險,一是軍事新敗而東吳緊逼,二是國家易主內部即將崩潰。他需要做好最後的安排,讓得力之人防範東吳,這個人要能獨當一面而不能聞風投降;讓最有能力的人穩定政權,這個人如管仲姜尚正是當世孔明。

劉備的緊急安排完全正確,問題在於,當國力恢復後,李嚴錯把自己當作了和諸葛亮平等的託孤大臣。至於一身冷汗,是有可能的,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諸葛亮害怕,怕這一朝文武以他為尊,怕自己滿心信念被權力的欲望填滿,人最難對付的就是自己,之後全天下都以為諸葛亮是巴蜀之主。所以諸葛亮一生恪守底線,只做自己。劉備一生親自帶兵能徵善戰的事跡也很多,從黃巾開始到後來的大軍團作戰,基本上是親自上陣做一線指揮的,赤壁之戰和漢中之戰可都是他親自指揮跟阿瞞對戰,即使是夷陵之戰也是前期壓制住了東吳的,後來因為沒有水軍後勤沒有保證,被陸遜拖住軍隊失了銳氣才被破的。

而且歷史上的劉備人格魅力和道德品行也都是能打很高分的,剛烈有豪俠氣,歷史上鞭打督郵棄官而走的可不是張飛而是劉備,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不光一直堅韌不拔,識人用人也都是一絕,對黃權、諸葛亮等等事跡太多了,能做到劉備這份上的,其實歷史上也沒幾個。戰國幾百年由於戰爭烈度奇高,各國中央權力程度很高,而始皇一統六國,把原有各國體系幾乎摧毀了,加之此時正是寒門進階士族的開始階段,原有社會體系被打破,新的剛剛開始建立,劉邦處於一個關鍵期,所以能一代統一天下。

像東漢末年,各地門閥士族已經成氣候,且都有各自的利益代言人,統一戰爭就會變得極為棘手。其實劉秀的統一戰爭就非常棘手,通常是按下葫蘆浮起瓢,統一後也無法對豪族進行徹底的整治。那時候的劉氏宗親多如天上繁星,他只是打著旗號罷了,根本就是徹徹底底的草根,這一點我真的是佩服他,無地無權、先天就是最最劣勢的,扯著宗親旗號、顛沛流離、屢敗屢戰,六十歲終成一番偉業!

最後劉備仁,對人民好。對大漢忠。對兄弟義。他的集團也是如此。諸葛亮對四川百姓好。不屈不撓復興漢室。關羽張飛不離不棄。中華民族的精神,從三國演義便可以看出。後人反覆傳頌他們的故事,鞭策錘鍊著民族靈魂,仁義禮智信,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東方大漢,終不為人下。

相關焦點

  • 劉備很有戰略的眼光,屢戰屢敗也不肯放棄,最後成就霸業
    劉備屢戰屢敗,為何他還不放棄呢 ?盤點劉備的慘敗經歷,要想了解劉備為什麼經常可以打翻身仗,首先要先了解一下劉備幾次慘敗的戰爭經歷,下坯之戰,下坯之戰主要是曹操與呂布之間的戰爭。在下坯之戰開始之前,因劉備領徐州與袁術抗衡,呂布偷襲徐州,劉備求和,依附小沛。
  • 劉備對曹操屢戰屢敗,為何曹操還那麼重視他?一句話解釋!
    他們分別是曹操、劉備和孫策(畢竟孫策才是統一江東的人)。而拋開孫策不說,曹操和劉備就是兩個極具爭議的人物。曹操大家都知道,完全是憑著自己的能力統一北方的。而在他和劉備的戰鬥中,我們可以明確看出他們二者的差距。曹操身邊謀士如雲,武將如雨。而劉備只有關羽、張飛等猛將。兩人交手的時候不少,但幾乎都是曹操勝利,劉備失敗。但劉備卻比較特殊,他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 戰場上劉備屢戰屢敗,曹操為什麼還如此看重劉備?
    戰場上劉備屢戰屢敗,曹操為什麼還如此看重劉備?對劉備和曹操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歷史上劉備曾經多次打敗仗,而在徐州不僅僅被呂布打得大敗,甚至連妻兒老小都給丟了,而後來了劉備在得到曹操的幫助之下,直接給了他一支軍隊。
  • 劉備屢戰屢勝,諸葛亮卻屢戰屢敗,兩人軍事水平差距有多大?
    在亂世之中能夠得到一位賢臣輔佐是非常幸運的事,就像管仲輔佐齊桓公,諸葛亮輔佐劉備、劉禪一樣。劉備徵戰了大半生,雖然早期是顛沛流離,但也打了不少勝仗,甚至在一段時期裡是屢戰屢勝。而被稱為臥龍的諸葛亮卻是屢戰屢敗,兩人軍事水平差距有多大?
  • 為什麼在劉備死後,諸葛亮幾乎屢戰屢敗?姜維的話或道出其中原因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可是神機妙算的軍師,在諸葛亮還未出山輔佐劉備以前,便已經對天下的局勢有了一定的了解。後來劉備三顧茅廬之時,更是出了「隆中對」給劉備以後的發展定下了戰略方針。輔佐劉備以後,更是使劉備擁有川蜀之地,讓劉備有了自己的根據地。為什麼在劉備死後,諸葛亮幾乎屢戰屢敗?
  • 劉備死後,諸葛亮為何屢戰屢敗?姜維臨死前的一句話,道出了實情
    而在正史中,他也非常厲害,無論是治國理政還是戰場較量,他都表現得非常出色,但是自劉備死後,他卻幾乎是屢戰屢敗,這是為什麼呢?實際上姜維臨死前說的一句話,道出了實情。諸葛亮劉備死後,留給諸葛亮一個搖搖欲墜的蜀漢,不過諸葛亮治國能力確實出眾,僅用了數年便讓蜀漢起死回生,重新走回了正軌,而且他還在這幾年中大力發展民生、經濟、軍隊,為蜀漢重新打造了一支強悍的軍隊,使得蜀漢有能力再次對外出徵。不過在之後的北伐戰爭中,諸葛亮卻是損兵折將,屢戰屢敗,令人遺憾。
  • 屢戰屢敗的劉備,為啥被曹操視為英雄?他的真實水平如何?
    劉備自出江湖,並非是屢戰屢敗,一開始便在破黃巾的戰鬥中打出了自己的名聲,在社會上有較大的影響力,因而才有北海救孔融、徐州救陶謙,率領關羽、張飛虎牢關三英戰呂布,這只是在劉備創業初期的一些勝仗;當然,劉備也打了一些敗仗,從這些勝仗敗仗中可以看出,劉備有能屈能伸、堅韌不拔的個性,曹操也因此分析出劉備不是「久為人下之人」,把他視為當時天下的英雄。
  • 劉備早年屢戰屢敗,曹操為何還將其視為最大對手,原因並不複雜
    若是說起來該時期能力最強的諸侯,自然非曹操、劉備和孫權三人莫屬,其中孫權是繼承了父兄兩人打下來的江山,而曹操和劉備兩人則是實打實的白手起家。相比較而言,劉備無論是出身還是實力都不如曹操,而且自從他起兵以來更是屢戰屢敗,曹操卻一直將他視為最大對手,這又是為何呢?在漢朝末年這樣的亂世時期,世家門閥制度盛行,選拔人才不僅看重的是能力,還要看出身和名望。
  • 中國勵志皇帝典範:年過半百一事無成,屢戰屢敗卻屢敗屢戰!
    劉備,一個真真正正出根草根的英雄。他雖然掛著皇叔的名號,但卻是一無所有,從最初的賣草鞋小販,到認識關羽、張飛,三人一起打拼天下。混了大半輩子才混成了皇上,真正歷史上最大的混世魔王,非劉玄德莫屬了。劉備出生不好,他就只能一心一意刻苦鑽研,禮賢下士求賢若渴的他,曾不止一次的被人拒之於門外。早在黃巾之亂爆發之時,劉備因徵討有功,被封為縣尉。
  • 劉備在50歲前屢戰屢敗,為何敗而不亡?
    劉備在50歲前屢戰屢敗,為何敗而不亡?三國,自然是三個國家,魏蜀吳三足鼎立大家都知道,其中魏國創始人算是曹操,吳國是孫權,而蜀國則是劉備。而三人的經歷也各不相同,曹操早年因為家世的緣故早早為官,也早早在掌握軍隊,從反董卓聯合軍到官渡之戰,雖然驚險一直伴隨著曹操左右,但是戰略性失敗卻一次都沒有,直到赤壁之戰,曹操才初嘗敗績,可以說曹魏政權的建立一路都是有驚無險,波折不大。
  •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為何屢戰屢敗?姜維臨死前終於明白
    有些人都認為,諸葛亮也是徒有虛名而已,他並沒有什麼像樣的戰績。其實這些話說的有些不客觀,要知道劉備最大的本事就是識人,他能夠一而再、再而三地前往邀請,肯定不是閒的無聊。然而他活著的時候,諸葛亮可以說是發揮了不少作用。為此他才會在臨死的時候,將自己的基業和兒子都放心地交給他。
  • 未讀懂劉備的人,不足以談人生(深度好文)
    60歲看劉備最厲害?這個,沒能理解,劉備有人望所歸,有能臣名將,但最後國滅,身邊的朋友將領也都沒能保住。從用人和留人心上說確實厲害,但怎麼說也不能達到比曹操和司馬懿強達到「最厲害」這個評價吧?對比其他一流人物,劉備的家庭只給了劉備一個天子姓和門口那顆長相奇特的大樹。又是單親,和母親相依為命賣草鞋為生。出身一無所有。
  • 為什麼是白手起家的劉備
    四十歲之前,他先後投靠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寄人籬下,屢戰屢敗,依然手無寸土,流離四方。孔子老先生曾經寫過一篇10萬+爆文《所謂鹹魚,就是指四十歲還不成功的男人》。他指出,四十歲還沒有成就的男人,一輩子估計也就交代了,這個觀點博得了各個時代人們的廣泛認同,深入人心。很不幸,劉備就是這樣一條鹹魚。
  • 未讀懂劉備的,不足以談人生
    四十歲之前,他先後投靠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寄人籬下,屢戰屢敗,依然手無寸土,流離四方。孔子老先生曾經寫過一篇10萬+爆文《所謂鹹魚,就是指四十歲還不成功的男人》。他指出,四十歲還沒有成就的男人,一輩子估計也就交代了,這個觀點博得了各個時代人們的廣泛認同,深入人心。很不幸,劉備就是這樣一條鹹魚。
  • 【品論三國】未曾讀過劉備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60歲看劉備最厲害?這個,沒能理解,劉備有人望所歸,有能臣名將,但最後國滅,身邊的朋友將領也都沒能保住,從用人和留人心上說確實厲害,但怎麼說也不能達到比曹操和司馬懿強達到「最厲害」這個評價吧?對比其他一流人物,劉備的家庭只給了劉備一個天子姓和門口那棵長相奇特的大樹。又是單親,和母親相依為命賣草鞋為生。出身一無所有。
  • 諸葛亮用兵如神,為何劉備一去世就屢戰屢敗?姜維臨死前才弄明白
    然而看遍三國,不難發現,諸葛自劉備去世之後,便再難建寸功,尤其是六次北伐中原,更是屢伐屢敗。此中確實有司馬懿拒不出戰的原因,但是按諸葛亮的用兵之神,也不應六次全都鎩羽而歸,那為何在劉備去世之後便屢戰屢敗呢?我們且看他這六次失敗的原因都有哪些。
  • 劉備死後,為何諸葛亮一直屢戰屢敗?姜維臨死前終於說出了老實話
    這樣的人有才嗎?答案是非常肯定的。說起毒士賈詡,或許很多朋友並沒有聽過他的大名!但是道出另外一人,絕對是無人不知,此人便是諸葛亮生平最後一個對手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後,作為對手的司馬懿是如何評價諸葛亮的呢?據史料記載司馬懿如此評價諸葛亮「諸葛公,真乃天下奇才也」沒錯兒,這正是司馬懿查看蜀軍軍營之後,對諸葛亮作出的高度評價。作為對手,司馬懿的話絕對可信!
  • 劉備死後,為什麼諸葛亮一直屢戰屢敗?姜維臨終前終於說出了老實話
    這樣的人有才嗎?答案是非常肯定的。說起毒士賈詡,或許很多朋友並沒有聽過他的大名!但是道出另外一人,絕對是無人不知,此人便是諸葛亮生平最後一個對手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後,作為對手的司馬懿是如何評價諸葛亮的呢?據史料記載司馬懿如此評價諸葛亮「諸葛公,真乃天下奇才也」沒錯兒,這正是司馬懿查看蜀軍軍營之後,對諸葛亮作出的高度評價。作為對手,司馬懿的話絕對可信!
  • 屢戰屢敗的劉備,為啥被曹操視為英雄?分析下他的真實水平就明白
    劉備屢敗、一無是處?相對於一窮二白的起點而言,他已是成功人士在當時打出些名堂的諸侯中,劉備的起點最低,沒有之一。袁紹、袁術,四世三公,在漢代的察舉制度下,這種持續顯赫的世家,意味著有錢、有人、有輿論,面對皇室也不虛;曹操雖被人嘲諷為宦官之後,但人家的父親曹嵩卻是實打實的朝廷太尉,更何況還有夏侯氏的鼎力支持。
  • 劉備錯失的6個名人,5人被曹操所得,孫權也獲得了一頂級猛將
    三國時期最重要的是人才,劉備雖然有愛惜人才的美名,但他早期的時候,由於皇室身份存疑,還沒有地盤,這導致三國時期的人才大多不願跟隨劉備。因為身邊缺少人才,劉備是屢戰屢敗,四處流浪,寄人籬下,得到諸葛亮後,他的事業才迎來了轉機,逐漸有頂級人才開始投奔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