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死後,為什麼諸葛亮一直屢戰屢敗?姜維臨終前終於說出了老實話

2021-02-23 諾筱穎和傅夜沉

說起諸葛亮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了。此人道號臥龍,複姓諸葛,自比管仲樂毅!才華非凡,智謀更是吊打三國諸多謀士,例如:司馬懿,此人雖然算得上是三國最大的贏家,但才華智謀方面確實抵不過諸葛亮,當年諸葛丞相與司馬懿對陣,司馬只得拒守,面對諸葛亮司馬懿生平所學,完全發揮不了任何作用。

諸葛亮真的有這麼神嗎?其實可以從三國時期,著名謀士們對諸葛亮丞相的評價,就可以發現奧秘!對於諸葛亮的才能,曹魏號稱毒士的賈詡這樣評價諸葛亮「諸葛亮善治國」,什麼意思,從字面意義就很容易理解,意思就是諸葛丞相非常善於治理國家!這樣的人有才嗎?答案是非常肯定的。

說起毒士賈詡,或許很多朋友並沒有聽過他的大名!但是道出另外一人,絕對是無人不知,此人便是諸葛亮生平最後一個對手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後,作為對手的司馬懿是如何評價諸葛亮的呢?據史料記載司馬懿如此評價諸葛亮「諸葛公,真乃天下奇才也」沒錯兒,這正是司馬懿查看蜀軍軍營之後,對諸葛亮作出的高度評價。作為對手,司馬懿的話絕對可信!

既然諸葛亮有能力,懂謀略,知兵法,但為何在劉備死後,諸葛丞相卻屢戰屢敗呢?對於這個問題,大家或許會想到是由於蜀漢的國力太弱!又或者是兵力很難與曹魏抗衡!但真實答案真的就如朋友們想像的這樣嗎?先來看看劉備死後,諸葛亮到底做了哪些事情吧。公元223年,劉備不幸死於白帝城,在臨終之前早已將興復漢室之大任交於諸葛亮。

諸葛亮在接到匡扶漢室之重任過後,的確、如劉備所料,孔明日日盼著早日興復漢室,一統山河,未嘗有半點疏忽!公元228年,諸葛亮終於修復了劉備帶來的創傷,蜀漢國力日益強盛,此時諸葛亮做出了北伐的決定!此次北伐,諸葛亮首先徵求參軍馬謖的意見,並且執行了馬謖的離間之計!如此一來致使曹魏停用司馬懿,司馬懿被換下之後,曹魏便派遣了曹真,曹真遠要比司馬懿好對付多了,諸葛亮一舉拿下「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不過後來錯用馬謖守街亭,導致失街亭,蜀軍自退。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也就以斬馬謖而告終!公元228年底,諸葛亮再次出奇兵,攻打陳倉,不過此時陳倉城池,早就有人把守,而且城防工作做得十分牢固,蜀軍攻城20餘日,仍然沒有打下來!229年,收復武都、陰平兩郡。公元231年,諸葛亮用上了高科技「木牛流馬」,蜀軍用此物運糧,而司馬懿倉促應戰,被諸葛亮大敗,此後司馬懿再也不敢出兵!不過,正是大好戰機之時,蜀漢李嚴因為運糧不力,諸葛亮只得回朝!嗚呼!公元234年,諸葛亮人生最後一次北伐,不料司馬懿卻耍起了賴皮,拒不出戰!活脫脫耗死諸葛亮。

說了這麼多,在劉備死後為什麼一直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會屢屢失敗呢?為什麼會一直吃敗仗呢?對於這一點,公元263年姜維臨死之前,不小心說漏了嘴!眾所周知,姜維姜伯約乃諸葛孔明唯一傳人,當時姜維策反鍾會之後,眼看鐘會事情敗露,而且叛軍都進了大帳,無奈只好認命,在姜維臨死之前,仰天長嘯:「我計不成,乃天命也」!大家注意這個「天命」2個字,天命便是指的蜀後主劉禪,當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本可以一戰定乾坤!就是由於劉禪的包庇,導致李嚴可以為所欲為!否則,李嚴絕對不敢耽誤蜀軍軍糧!說到底,還是蜀後主劉禪過於無能,昏庸!好好的一個「臥龍」一個「幼麒」都被阿鬥給玩死了!

相關焦點

  • 劉備死後,為何諸葛亮一直屢戰屢敗?姜維臨死前終於說出了老實話
    據史料記載司馬懿如此評價諸葛亮「諸葛公,真乃天下奇才也」沒錯兒,這正是司馬懿查看蜀軍軍營之後,對諸葛亮作出的高度評價。作為對手,司馬懿的話絕對可信!既然諸葛亮有能力,懂謀略,知兵法,但為何在劉備死後,諸葛丞相卻屢戰屢敗呢?對於這個問題,大家或許會想到是由於蜀漢的國力太弱!又或者是兵力很難與曹魏抗衡!但真實答案真的就如朋友們想像的這樣嗎?先來看看劉備死後,諸葛亮到底做了哪些事情吧。
  • 為什麼在劉備死後,諸葛亮幾乎屢戰屢敗?姜維的話或道出其中原因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可是神機妙算的軍師,在諸葛亮還未出山輔佐劉備以前,便已經對天下的局勢有了一定的了解。後來劉備三顧茅廬之時,更是出了「隆中對」給劉備以後的發展定下了戰略方針。輔佐劉備以後,更是使劉備擁有川蜀之地,讓劉備有了自己的根據地。為什麼在劉備死後,諸葛亮幾乎屢戰屢敗?
  • 劉備死後,諸葛亮為何屢戰屢敗?姜維臨死前的一句話,道出了實情
    而在正史中,他也非常厲害,無論是治國理政還是戰場較量,他都表現得非常出色,但是自劉備死後,他卻幾乎是屢戰屢敗,這是為什麼呢?實際上姜維臨死前說的一句話,道出了實情。諸葛亮劉備死後,留給諸葛亮一個搖搖欲墜的蜀漢,不過諸葛亮治國能力確實出眾,僅用了數年便讓蜀漢起死回生,重新走回了正軌,而且他還在這幾年中大力發展民生、經濟、軍隊,為蜀漢重新打造了一支強悍的軍隊,使得蜀漢有能力再次對外出徵。不過在之後的北伐戰爭中,諸葛亮卻是損兵折將,屢戰屢敗,令人遺憾。
  • 劉備死後,為何諸葛亮一直吃敗仗?姜維死前終於說出了實情!
    】劉備死後,為何諸葛亮一直吃敗仗?姜維死前終於說出了實情!關於三國時期歷史與演義中爭論最多的英雄人物,諸葛亮一定能算一位。以劉備的駕崩為界限,我們把諸葛亮的一生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劉備生前,第二部分是劉備死後。這樣區分,你會驚奇的發現,諸葛亮的前半生,戰績很好看,屢戰屢勝。但是到了後半段以蜀為據點的很多戰役都是無功而返甚至敗績連連,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諸葛亮在劉備走了以後的數次失敗。
  •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為何屢戰屢敗?姜維臨死前終於明白
    有些人都認為,諸葛亮也是徒有虛名而已,他並沒有什麼像樣的戰績。其實這些話說的有些不客觀,要知道劉備最大的本事就是識人,他能夠一而再、再而三地前往邀請,肯定不是閒的無聊。然而他活著的時候,諸葛亮可以說是發揮了不少作用。為此他才會在臨死的時候,將自己的基業和兒子都放心地交給他。
  • 諸葛亮用兵如神,為何劉備一去世就屢戰屢敗?姜維臨死前才弄明白
    然而看遍三國,不難發現,諸葛自劉備去世之後,便再難建寸功,尤其是六次北伐中原,更是屢伐屢敗。此中確實有司馬懿拒不出戰的原因,但是按諸葛亮的用兵之神,也不應六次全都鎩羽而歸,那為何在劉備去世之後便屢戰屢敗呢?我們且看他這六次失敗的原因都有哪些。
  • 諸葛亮用兵如神,為何劉備去世後一直打敗仗?姜維臨死前才弄明白
    諸葛亮素以神機妙算著稱,草船借箭,又借東風,死後也可嚇退敵軍,世人對他是無限地驚奇和敬佩。在劉備活著的時候,諸葛亮簡直用兵如神,左右逢源。
  • 劉備死後諸葛亮為何一直吃敗仗?姜維:吾計不成,乃天命也!
    諸葛亮,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襄陽隆中隱居。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輔佐劉備建立蜀漢。蜀漢建立後,諸葛亮被封為丞相、武鄉侯,對內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對外聯吳抗魏,為實現興復漢室的政治理想,數次北伐。
  • 諸葛亮智謀過人,為何北伐沒有一次成功?姜維死前的8個字揭開原因
    劉備作為漢室的遠親,心中有些匡扶漢室的抱負,在桃園他結識了自己一生的兄弟,關羽和張飛,但是這三個人都是武將,對於治理國家卻是一竅不通的,劉備急需一個謀士,後來有個人介紹在南陽有個謀士,得到他就可以得到天下,劉備立即帶著自己的兄弟前去,經過三次的拜訪,諸葛亮才同意出山輔佐劉備。
  • 諸葛亮臨終前,為何沒有向劉禪推薦姜維做接班人?真正原因在這
    對此,劉禪曾派李福詢問諸葛亮:你死後,誰來替代你。諸葛亮給出了兩個答案:蔣琬,費禕。那麼為什麼諸葛亮不向使者李福推薦姜維呢?其實現在的姜維還是個小屁孩,才二十出頭,論資歷、經驗(政治)、謀略都存在缺陷,當然,軍事才能可以說與諸葛亮不相伯仲,這是後話了。如果讓他當做接班人,可能蜀漢是最後一個滅亡,不過,蜀漢必定是最先混亂的一個國家。諸葛亮之所以沒有推薦姜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情商。
  • 劉備臨終提拔一人,可助劉禪一統三國,卻被諸葛亮設計謀殺
    劉備臨終提拔一人,可助劉禪一統三國,卻被諸葛亮設計謀殺在三國的那些叱吒風雲的人物中,劉備可謂是從底層成長起來的。
  • 劉禪是真的被劉備摔傻了嗎?其實在諸葛亮死後,才發現他真的不簡單
    三國之中,劉禪一直被人們當成最瞧不起的君主之一,大概原因有四。從這段話中,我們雖然知道劉備自謙,但無疑也的確承認了劉禪的聰敏,且能夠在死後放心將江山交給他。 我們沒必要懷疑劉備的眼光,畢竟他作為草創君主,自有識人之能,特別是自己一手養大的兒子。所以從劉備和諸葛亮對劉禪的態度,我們能知道至少劉禪不傻。 在劉備死後,實際上劉禪也並未讓大家失望。
  • 劉備得臥龍鳳雛,為何不能一統天下?姜維臨死前,不小心說漏了嘴
    還是說當時司馬徽是對劉備誇大了臥龍、鳳雛的本事?為什麼劉備得到了臥龍、鳳雛,最終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呢?其實,想要搞清楚這個問題的真正原因,可以從劉備、劉禪、諸葛亮、龐統,還有一個最直接的人,他就是姜維。通過對這些人的簡單分析,就完全可以得到劉備為何即使是得到,臥龍、鳳雛,最終仍然只能是望洋興嘆?
  • 劉備臨終提拔一人,可助劉禪一統三國,卻被諸葛亮設計謀殺!
    正如,劉備在臨終之際提拔了一個人,本可以助劉禪一統三國,結果卻是被諸葛亮設計謀殺。公元222(章武二年),劉備伐吳敗回,徵召李嚴進永安宮,任命他為尚書令。公元223(章武三年),劉備病重,李嚴與諸葛亮一道受遺詔輔佐少主劉禪;以李嚴為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留下鎮守永安。公元223(建興元年),被封為都鄉侯、假節,加光祿勳。
  • 諸葛亮為何最終選擇姜維做他的的接班人
    >  為什麼諸葛亮就一定要選擇姜維做他的接班人呢?換一句話說,諸葛亮擇才的標準是什麼?為什麼是姜伯約而不能是其他人呢?  劉備死後,劉禪繼位。朝中大權有諸葛亮掌控。因為北伐支持者甚少,所以諸葛亮內心憂懼,曾經兩次給後主劉禪上表,闡述北伐的意義。諸葛亮在慢慢尋找著繼承人,誰能夠承擔興師北伐的重任,真的很讓諸葛亮大費腦筋。
  • 姜維為什麼不除掉禍國殃民的黃皓?諸葛亮之子殉國前一語道破奧秘
    的確,劉禪做為亡國君,一直為後人所垢病。後人認為劉禪一方面是智力低下,治國無方,導致最終亡國。另一方面是重用小人,腐敗朝納,導致最終亡國。而關於小人,宦官黃皓是個繞不開的名字。要知道劉備病逝白帝城時,年僅 17歲的劉禪繼位,諸葛亮承當了「內外政務」,而孤單的劉禪獨守皇宮,對從小跟隨他的黃皓非常信任。
  • 諸葛亮為什麼要提拔重用馬謖?
    諸葛亮進軍失去了依託,只好退回到漢中。這個馬謖此前並沒有臨陣指揮打仗的經驗,讓馬謖擔當前線總指揮,也是諸葛亮違背了眾人的意願做出的決定(違眾拔謖),因為這時候,蜀國還有魏延、吳壹等久經戰陣的可用之將。還有,劉備曾經告訴過諸葛亮,說馬謖這個人言過其實,不能重用他。那麼,諸葛亮為什麼要提拔重用馬謖呢?
  • 諸葛亮和姜維的北伐是正確的嗎?都不值得稱讚
    比如說人們熟悉的諸葛亮就是其中之一,在三國這樣的亂世中,人才是接連不斷的出現,即使是三國後期,同樣如此。諸葛亮在蜀漢的前期和後期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當初的劉備在白帝城託孤,此後蜀後主劉禪即位,諸葛亮就成為了託孤大臣,這時候的蜀漢是由諸葛亮做主。後來,諸葛亮病逝之後,劉禪仍然將蜀漢延續了40年的時間。
  • 諸葛亮臨終前,留下最後一計,司馬懿窮盡一生也沒有破解!
    最後一計諸葛亮和司馬懿作為畢生的對手,兩人知己知彼,諸葛亮臨終前特意設下最後一計,就是死後埋骨何處,是要和司馬懿分高下。諸葛亮為何要制定如此奇葩的計策呢?這其實和那個時代的風氣有關。自此,上至王侯將相,下至豪強富商,人人擔心自己死後墓地會被盜墓賊或者官盜破壞,紛紛絞盡腦汁想盡各種方法躲避。有的富商生前乾脆命人在自己的石碑前寫"內無錢財",或者是乾脆不用陪葬品。但不論使用什麼方法,最終都會被盜墓賊掘開。諸葛亮就是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和司馬懿進行最後一個博弈,這件事也最能證明誰的計策更高!
  • 劉備臨終前對諸葛亮說的那句話,大家其實都理解錯了
    病榻上的劉備終於等來了從成都匆匆起來的諸葛亮,病了好幾個月,病情越來越重,之所以沒有輕易撒手人寰,是因為還有一件大事未了,劉備閉不上眼。臨終前,劉備向諸葛亮進行了那場著名的託孤,其中有這樣幾句話:「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