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臨終提拔一人,可助劉禪一統三國,卻被諸葛亮設計謀殺
在三國的那些叱吒風雲的人物中,劉備可謂是從底層成長起來的。劉備早年一生都在逃亡,但他所到之處無不得人心。而其與諸葛亮貌似融洽的背後,君臣之間卻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雙方之間有著深刻的隔閡,造成蜀漢事業功虧一簣,令人扼腕。正如,劉備在臨終之際提拔了一個人,本可以助劉禪一統三國,結果卻是被諸葛亮設計謀殺。
公元222(章武二年),劉備伐吳敗回,徵召李嚴進永安宮,任命他為尚書令。公元223(章武三年),劉備病重,李嚴與諸葛亮一道受遺詔輔佐少主劉禪;以李嚴為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留下鎮守永安。公元223(建興元年),被封為都鄉侯、假節,加光祿勳。
劉備病逝之前,將諸葛亮和李嚴叫到跟前,把國事託付給他們,以諸葛亮為正,李嚴為副,其中給李嚴的安排是加封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以防止吳國的進攻。在這之前,諸葛亮作為丞相,主要是坐鎮後方,料理國事,統籌後勤;而李嚴歷來都有領兵,打過仗。由此可見,劉備對諸葛亮和李嚴的託孤安排是有區別的。
李嚴更多是的掌管軍事,諸葛亮按劉備的慣例,應該是以內政為主。所以說劉備託孤李嚴更像是一種提拔,像是戰略布局。從當時蜀漢政局來看,劉備需要解決三個問題:北防曹魏,東拒孫吳,國內穩定及發展。北防曹魏,要靠魏延;國內穩定及發展,要託付給諸葛亮。東拒孫吳則沒有合適的人選。
而且對付孫吳比曹魏複雜得多,曹魏只是攻防,孫吳除了軍事行動還要有外交行動。為此,劉備選擇了李嚴。其託孤諸葛亮是為了託孤,託孤李嚴則是為了提升李嚴的地位,讓他能發揮更大的作用,日後可更好的助劉禪一統三國。劉備死後,諸葛亮並沒有更多的與李嚴分享權力。
雖然他也把李嚴提拔到非常尊貴的位置,但諸葛亮責任心切,軍政大權一把抓,他親自帶大軍出漢中北伐,然後留李嚴駐守江州或漢中。而我們知道的是諸葛亮北伐時,李嚴押運糧草因為下雨道路泥濘延誤時日,為推卸責任反而怪罪諸葛亮的北伐,使諸葛亮不得不退兵,後來還是諸葛亮拿出李嚴的親筆信才揭開真相。
李嚴因而獲罪,最終被廢為平民。試問李嚴是何許人也?乃一川中降將而與諸葛亮並受詔為託孤重臣,且統內外軍事。由此可知,其頭腦必有過人之處。諸葛亮也贊其:「部分如流,趨舍罔滯」,如此之人,怎麼會耍出這樣一個拙劣之極的把戲呢?就是頭腦比白痴稍好一點的人,也不會自己的親筆信還在別人手裡,就兩面造謠吧?
眾所周知蜀道難,糧草往往不能到位,連諸葛亮自己也處理不好,把這個燙手山芋仍給李嚴,李嚴不出岔子才怪。於是諸葛亮藉此機會,一鼓作氣,拿出自己的政治本領和常用的離間計,使李嚴被貶,自己的權力和地位得到鞏固。畢竟李嚴作為託孤重臣之一,又掌握著兵權,名爵屢次升遷,地位僅次於諸葛亮。
這就威脅了諸葛亮這丞相兼第一託孤重臣的地位。所以在李嚴升遷的同時,諸葛亮就逐步奪過李嚴掌握的兵權,使李嚴漸失主管軍事的地位,就像曹爽被司馬懿封為太傅一樣,最終奪得了李嚴手中的軍權。此後幾年,諸葛亮南徵南中、北伐曹魏,在這些理應由「統內外軍事」的李嚴負責的軍事行動中。
李嚴要麼是沒有參與,要麼是下降為一個負責糧草的二等角色,這與他領受的「託孤」之命是完全不相符的。能夠使之這麼做的,當然也只能是諸葛亮。最終李嚴更是被氣死。託孤重臣的諸葛亮已經病逝五丈原,而令一個託孤重臣李嚴又被氣死,那麼我們看一下李嚴罷免後劉禪過得怎樣?
在這些在的時候,劉禪尚且按照這些安排按部就班的進行,但是這些人都不在了之後,劉禪便開始寵信宦官黃皓。他日夜陪伴劉禪吃喝玩樂。魏國鄧艾命令黨均進入蜀國以重金賄賂皓,布散流言,皓奏聞劉禪,使前線處於優勢的姜維班師回朝。劉禪聽信黃皓之言,沉溺酒色,不理朝政。
蜀右將軍閻宇身無寸功,阿附黃皓,得到高官厚祿,聽說姜維在祁山作戰,請求黃皓讓他代替姜維,又將戰事中處於優勢的姜維召回朝廷。一直以來黃皓與侍中陳祗互為表裡,開始參與朝政。陳祗死後,黃皓從黃門令一躍成為中常侍、奉車都尉,總攬朝政、操弄威權,並排擠在北伐前線的大將軍姜維。
大將軍姜維是什麼人,是諸葛亮的接班人,諸葛亮不管再怎麼排擠李嚴,但其本人還是一心興復漢室的,而姜維正是諸葛亮的接班人,立下過赫赫戰功,為蜀漢奮戰到最後的一個人啊。但是黃皓卻是千方百計地排擠其,黃皓在朝中枝連葉附,依附他的朝廷大臣可以說是很多了,以至於逼得姜維不敢呆在朝廷,出朝屯田,不敢回成都。
後來姜維上表說魏軍將至,黃皓卻找來一個師婆,師婆自稱西川土神,說魏國疆土多年之後都歸劉禪,劉禪重賞師婆並深信她的話,繼續每日玩樂。姜維再上表軍情,又都被黃皓隱匿。魏軍攻入涪城,劉禪聽說後召見黃皓,黃皓說是假消息,劉禪再宣師婆,師婆卻不知去哪兒了,遠近軍情消息突然上報很多,於是軍情再隱瞞不住。
由此可見,黃皓的確是蜀國大禍。而這一切都在於劉禪身邊已經無人約束,他肆意妄為,最終導致蜀國成為了三國之中最早滅亡的國家,實在是哀哉。而蜀漢滅亡後,劉禪移居魏國都城洛陽,封為安樂縣公。劉禪就這樣在洛陽安樂地度過餘生。不管怎樣,也算是得到了善終吧。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