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劉備一統三國,位居功臣之首的諸葛亮,會有怎樣的結局?

2021-02-23 史學界的9527

人們常說「時勢造英雄」,小編認為這句話並不完全正確,從某方面來說,時勢造是由英雄造就和推動的。就拿東漢末年歷史來說,若沒有曹操、劉備、關羽等人,絕不會有之後跌宕起伏、精彩絕倫的三國。起初很多大腕進行角逐,都想成為笑到最後的成功者,實現「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之夢想。

無論做什麼事情,天時地利人和三種因素缺一不可,逐鹿中原更是如此。經過一波又一波的洗牌,袁紹、袁術兩兄弟出局,三國第一猛將呂布死於曹操之手,只剩下劉備、孫權可與曹操抗衡。孫劉兩家都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於是決定結盟,共同對付兵強馬壯的曹操。

曹操原本信心滿滿,畢竟他有自信的資本,用現在比較流行的話講,想低調實力不允許。但是,赤壁之戰中曹軍損失慘重,拿下東吳順勢消滅劉備的計劃破滅,眼睜睜看著劉備做大。曹孫劉三家都沒想到,幾十年後天下歸於司馬家,只怪司馬懿太能活。

儘管歷史沒有如果,但小編在此提出一個假設,若劉備經過不懈努力,加上些許運氣,完成當年匡扶漢室、一統三國的目標,在所有跟著的文臣武將之中,諸葛亮肯定功勞最大。如果真是如此,位居功臣之首的諸葛亮,會有怎樣的結局呢?無外乎以下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繼續為劉備效力。縱觀整個封建歷史,每個新王朝建立之初,無不面臨百廢待興之局面,需要大量人才解決這些問題。即使劉備會從魏、吳招攬很多有才之士,組建一大批智囊團,但畢竟不屬於嫡系,用起來不能完全放心,甚至擔心這部分人不靠譜,搞不好會出亂子。

諸葛亮對於劉備而言,相當於漢高祖劉備麾下的張良和蕭何結合體,其能力、忠心和遠見毋庸置疑。所以,劉備仍然會對諸葛亮委以重任,丞相的位子非他莫屬,輔佐劉備治理天下,提出休養生息、減免賦稅的策略,使新王朝逐步走上正軌。

第二種情況,諸葛亮效仿當年張良的做法,選擇功成身退,找合適的理由提出辭官,回到臥龍崗隱居。劉備必然出面挽留,只要諸葛亮的理由充分,辭職成功的可能性不小,畢竟身體逐漸年邁,精力和體力也跟不上。況且諸葛亮不是貪戀權勢之人,從他《誡子書》中「非淡泊無以明志」的名言裡就能看出。

從出山那天起,諸葛亮的想法始終沒改變過,在《前出師表》裡,他就曾寫道:「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並非諸葛亮心口不一,這是他肺腑之言,輔佐劉備成就帝業是初衷,但不是為了榮華富貴。所以,一旦劉備一統天下,諸葛亮辭官歸隱的概率很大。

第三種情況,狡兔死走狗烹,劉備會卸磨殺驢,從而導致諸葛亮不能善終。雖然出現此結局的機率非常小,顯得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也不是一點都沒有可能。劉備總以仁義著稱,但人是會變的,尤其是開國皇帝,畢竟「心不狠站不穩」,明代開國功臣李善長的下場,就說明了這一點。

在你看來,假如劉備真的一統三國,諸葛亮的結局將會是什麼樣呢?歡迎留言探討。

相關焦點

  • 劉備如果一統三國,這兩個人必死無疑,其中道理諸葛亮早就明白
    一提到三國裡的劉備,也許讀者們會因為紙質小說或者電視劇電影中感到劉備是一個宅心仁厚的主公,而且在三國紛爭的時候,百姓對他一統天下的呼聲是最高的。
  • 如果劉備統一三國,哪三個功臣會被殺?諸葛亮早已看破一切
    一旦劉備統一三國,許多人的命運就會改變,《史記》有一句話:「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狗烹。」實際上,劉備也算是草根企業家,和他的先祖劉邦以及後來的明太祖朱元璋有相似之處,這兩位皇帝對於幫自己打天下的功臣卻沒有手軟,別隨便讓那些誇讚劉備的《三國演義》忽悠了,如果劉備完成統一,至少有三位功臣會迎來一個「兔死狗烹」的悲慘結局。
  • 劉備臨終提拔一人,可助劉禪一統三國,卻被諸葛亮設計謀殺
    劉備臨終提拔一人,可助劉禪一統三國,卻被諸葛亮設計謀殺在三國的那些叱吒風雲的人物中,劉備可謂是從底層成長起來的。
  • 劉備臨終提拔一人,可助劉禪一統三國,卻被諸葛亮設計謀殺!
    正如,劉備在臨終之際提拔了一個人,本可以助劉禪一統三國,結果卻是被諸葛亮設計謀殺。公元222(章武二年),劉備伐吳敗回,徵召李嚴進永安宮,任命他為尚書令。公元223(章武三年),劉備病重,李嚴與諸葛亮一道受遺詔輔佐少主劉禪;以李嚴為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留下鎮守永安。公元223(建興元年),被封為都鄉侯、假節,加光祿勳。
  • 三國最厲害的三兄弟,如果聯手很可能一統三國,比劉關張還親!
    我們都知道漢末三國是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裡有雄才大略的曹操、雄心壯志的孫權、堅韌不拔的劉備;有驍勇善戰勇冠三軍的魏國五子良將
  • 若三國混戰的結局是劉備奪得了天下,他會殺親如手足的諸葛亮嗎?
    首先,劉備姓劉,而三國之前的受百姓認可的王朝則是劉姓的漢朝。如果他最終統一天下,老百姓幾乎不會對他皇位的正統性有任何意見。同時,劉備在當時的威信聲望遠勝於諸葛關張三人。
  • 真正的三國是怎樣的?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算不算漢朝延續?
    劉備與諸葛亮:志在匡復漢室  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到底屬於怎樣的一個性質?到底能不能算作漢朝的延續呢?如果可以,歷史的合理說法豈不應該是: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以及蜀漢?  因此說,如果再論身份的話,劉備建立的蜀漢,說是漢朝的延續,也是說得過去的。  ▌真正的三國是怎樣?劉備的「蜀漢」為何最終未歸入大漢朝延續之列?
  • 劉備一生錯過的三大將領:勝過五虎將,可輔佐他一統三國
    劉備一生錯過的三大將領:勝過五虎將,可輔佐他一統三國!《三國演義》中,劉備比起多疑的曹操和孫權來說,他最擅長的事情便是拉攏人心,也因此,他以織草鞋的貧民身份,招攬到了不少文臣武將,最終成為一方諸侯。儘管劉備招攬人才的手段如此高明,但仍然錯過了三大將領,這三大將領雖然不比諸葛亮名氣大,但他們都是實打實的能臣。第一人:陳登陳登原本是徐州牧陶謙的屬下,他在管理徐州的期間,負責農業生產工作,讓原本被曹操屠城兩次的徐州漸漸恢復了元氣。陶謙去世後,他寫信給袁紹,讓劉備擔任徐州牧,還帶著百姓擁護劉備。
  • 三國第一神人,諸葛亮只能三分天下,此人的弟子卻能一統中原
    特別是他的這本遁甲天書,其中有一個似乎不起眼的「八陣圖」,諸葛亮入川時曾用一堆石頭布下此陣,困住東吳陸遜十萬精兵。結果後來被他的嶽父黃承彥莫名其妙的給解了。那麼我們下面要分析的是,《遁甲天書》乃是左慈獨門秘籍,諸葛亮如何會八陣圖?黃承彥又如何會解?下面咱們就要抽絲剝繭,揭開這段被正史塵封的往事了。
  • 日本《三國》電影首曝預告 諸葛亮、黃月英、劉備扮演者亮相
    《銀魂》導演福田雄一執導的《新解釋三國志》公布首個特報PV。有著超強演員陣容的《新解釋三國志》終於公布首支預告,大泉洋、山田孝之、室毅、賀來賢人、橋本環奈等演員紛紛現身,出演劉備、黃巾軍、諸葛亮、呂布等角色,他們將在福田雄一的執導下演繹一場怎樣特別的三國故事,十分令人期待,預告最後的吐槽又是濃濃的福田雄一風格。《新解釋三國志》將於12月11日在日本上映。
  • 揭秘三國:假如在落鳳坡死的是諸葛亮,讓龐統來輔佐劉備,能一統三國嗎?
    ,諸葛亮在三國中的名氣自然不必多說。諸葛亮並沒有帶領蜀國匡扶漢室的結果大家都知道,那麼如果落鳳坡死的是諸葛亮,而不是龐統。蜀國能夠在龐統的帶領下統一天下嗎?而蜀國的地盤都是丘陵為主,土地都是貧瘠之地,耕種的糧食收成很差。古時候打戰都是需要依靠兵力的,而兵力的強弱都取決於所佔地盤的人口決定,土地肥沃的地方能養活的人也肯定會多於土地貧瘠的地方,因此魏國的兵力必定會強於蜀國。與此同時,打仗也需要糧食支撐,蜀國的糧草儲備肯定是無法和魏國媲美的。
  • 他才是諸葛亮首選的接班人,如果他不早死,或將改變三國歷史
    他才是諸葛亮首選的接班人,如果他不早死,或將改變三國歷史劉備是三國時期典型的草根皇帝,從一介草鞋販逆襲成一方之主,這是他雄才大略的最好體現。
  • 三國十大謀士排行,第九名徐庶,第六名諸葛亮,第一名竟是他
    第九名:一言不發徐元直徐庶,字元直,徐庶本為寒門子弟,早年為人報仇獲救後拜師求道而後避難於荊州,劉備曾被曹操擊敗後在一段時間內依附於劉表,徐庶就在此時以劉備是漢室宗親信義著於四海前往投奔劉備,劉備見到徐庶後一番暢談便對其很是器重,徐庶還在此期間為劉備推薦了人稱臥龍的諸葛亮,於是便有了劉備三顧茅廬的典故,隨後劉表病逝,次子劉琮繼位,遣使向曹操投降,劉備聞聽此事率眾南行,法正也帶上家眷隨劉備南行
  • 錯過兩次一統三國時機:曹丕是經驗不足,曹操為什麼也沉不住氣?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一點,那就是錯失一統三國大好時機的時候,曹操並不老,曹丕也不小了。曹丕於187年出生,217年繼任丞相、魏王,已經過了而立之年,正史心智成熟雄姿英發的年齡,而他錯過的那次一統三國機會,出現在221年,那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劉備伐吳之戰,也稱夷陵之戰或猇亭之戰。
  • 三國時期的夷陵之戰,看看劉備的損失,蜀國為何一蹶不振?
    三國演義這部小說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在三國這個勾心鬥角的亂世之中,更多人所被吸引的還是以劉備為中心的群雄之爭。而三國裡也有震驚中外的世界名戰,官服,赤壁,夷陵之戰號稱三國頂級的三大戰鬥,同時也是改變整個三國局勢的戰鬥。不過今天所說的夷陵之戰卻是一個讓人議論紛紛的戰鬥。
  • 漢末三國之亂,為什麼人們都喜歡劉備、諸葛亮一方?
    我覺得人們有這個感覺,是因為漢末畢竟還是漢室天下,三國亂世諸侯爭霸,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怎樣智勇雙全都只能是梟雄,孫權是自立為王,只有劉備一人打著漢室宗親的旗號,算得是名正言順,師出有名。劉備自稱是中山靖王的後代,中山靖王劉勝為漢景帝劉啟之子,漢武帝劉徹異母兄,喜好酒色,生有一百二十多個兒子,和劉備的時代差不多隔了三百多年,傳了十五代以上,就算當時有人懷疑也無從正確去考證,也只好你說是就是了,機智。
  • 假如在落鳳坡死的是諸葛亮,龐統能輔佐劉備一統三國嗎?
    建安十六年,也就是公元211年,劉璋派法正到達荊州,和劉備商議,準備請求劉備派兵入蜀,共同抗拒漢中的張魯。法正對劉璋早有不軌之心,對劉備獻計說,借著這次合作的由頭,趁勢佔領益州,豈不是大好的機會。劉備一聽之後舉棋不定。這時龐統獻計謀說:如今荊州經歷戰亂,土地荒蕪,人民流離失所,況且荊州之地,北有曹操,東有孫權,並非穩守之地。
  • 董卓雖殘暴不仁,但能力不差,若有諸葛亮輔佐能一統江山嗎?
    眾所周知,董卓最後為呂布所殺,不過,此人雖然殘暴不仁,但其還是有一定能力的,如果董卓擁有像諸葛亮類似的謀士,他是否可以一統全國?這個問題明顯很將就,但也不是不能假設。不過,像董卓這樣殘暴不仁的人,就算擁有類似於諸葛亮這樣的頂級謀士,他也無法統一全國,原因主要有三點。其一,就是民心。
  • 諸葛亮最心儀的接班人,如果他不死,蜀漢有機會一統三國
    說起諸葛亮,那眾人都是滔滔不絕的說著他的光輝歷史,曾經一幕幕的經典畫面浮想聯翩,三國時期著名傑出的軍事政治家,這樣一個佼佼者在生前最心儀的接班人就是向寵
  • 劉備若是得了天下,首先被殺的功臣便是這二人,孔明看破不說破
    這三個國家中有一位皇帝,他白手起家,但憑藉著各路仁義之士的傾力相助,從一介布衣坐到了萬人之上的位置,大家應該都猜出了這位皇帝是誰,沒錯,他就是佔據蜀地的劉備。看過三國的我們都知道,劉備的手下有不少的能人異士,但究其一生都沒能一統天下,這對一些人來說可能也算得上是好事一樁,因為劉備一旦統一天下,肯定會對那些功高蓋主的功臣們下手,其中首當其衝的便是他們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