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三國:假如在落鳳坡死的是諸葛亮,讓龐統來輔佐劉備,能一統三國嗎?

2021-03-05 博覽眾史

千古傷心舊事,一場談笑春風

殘篇斷簡記英雄,總為功名引動

古今多少風雲,盡在博覽眾史

熟知《三國演義》的讀者們一定聽過這樣一句話:「鳳雛臥龍得一可得天下」,這句話話中的鳳雛和臥龍指的就是龐統和諸葛亮兩人,諸葛亮在三國中的名氣自然不必多說。不過很多人可能對龐統此人並不熟知,畢竟他為蜀國效力不久就英年早逝於落鳳坡,但是龐統的才能確是可與諸葛亮相提並論的人之一。

龐統能否一統三國

諸葛亮並沒有帶領蜀國匡扶漢室的結果大家都知道,那麼如果落鳳坡死的是諸葛亮,而不是龐統。蜀國能夠在龐統的帶領下統一天下嗎?龐統和諸葛亮在軍事上有很大的差異,諸葛亮用兵在一個穩字,而龐統用兵在一個奇字,孰弱孰輕都不好說,所以用兵方面就不過多討論。不過根據歷史有關龐統和當時的局勢可以大致推算出他帶領蜀國統一天下的機率非常的小。                                                                     

原因其一在於龐統是個直性子的人,當初效力吳國的時候就不受周瑜的重用,因此對周瑜有很大意見。周瑜死後他還曾大鬧了周瑜的葬禮,這樣直性子甚至是有些魯莽的龐統是很難處理蜀國內部的關係。魏國的地盤都是漢人為主,因此就不會出現民族問題。而蜀國地盤內少數民族很多,例如馬超,孟獲等很多蜀國將領都是出自少數民族,蜀國內部矛盾如此之多,自然需要一個能調和矛盾的人。

而龐統這樣一個性格肯定不能很好的調節各族的矛盾,最後可能還會導致蜀國內部問題激化,難以收場。原因其二蜀國根本就不具備統一天下的條件,這一點無論是誰都無法改變的一個問題。魏國統領的地盤都是大片大片的平原,土地肥沃十分適合耕種。而蜀國的地盤都是丘陵為主,土地都是貧瘠之地,耕種的糧食收成很差。

古時候打戰都是需要依靠兵力的,而兵力的強弱都取決於所佔地盤的人口決定,土地肥沃的地方能養活的人也肯定會多於土地貧瘠的地方,因此魏國的兵力必定會強於蜀國。與此同時,打仗也需要糧食支撐,蜀國的糧草儲備肯定是無法和魏國媲美的。所以根據以上兩個原因可以得知,如果龐統來統領蜀國也無法幫助蜀國匡扶漢室,可能龐統還無法做到諸葛亮那麼好。

參考文獻:

《三國演義》《三國志》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假如在落鳳坡死的是諸葛亮,龐統能輔佐劉備一統三國嗎?
    於是劉備把龐統叫來,交流之後大喜過望,任命龐統為治中從事,相當於劉備的秘書長,後來幾年, 龐統又升職為軍師中郎將,和諸葛亮同職。龐統真正體現才能,是說服劉備入蜀取益州這件事情上。這好比嫩嫩的白菜,不被劉備這種廚神烹飪成高級料理,難道要被張魯、曹操等人佔了先機,這不是等於好白菜讓豬拱了嗎?
  • 假如在落鳳坡死的是臥龍諸葛亮,讓龐統去北伐,能打贏司馬懿麼?
    可以說,這兩個人的死直接讓劉備失去了他統一天下的可能性。尤其是龐統去世時年僅三十六歲。那麼,假如在落鳳坡死的是臥龍諸葛亮,讓龐統去北伐,能打贏司馬懿麼?龐統,出生於179年。他是當時的荊州人,作為能夠跟水鏡先生混到一起去的「人才」,我們大約可以知道,他應該也是當地的一個豪族,或者是沒落的豪族。
  • 龐統是否虛有其名?假如龐統不死,加上此人定能助劉備匡扶漢室
    龐統,一個直接導致了蜀漢集團由盛轉衰的重要人物,也由於他的去世,產生了一系列的蝴蝶效應。為什麼這麼形容呢?因為如果龐統沒有在落鳳坡去世,那麼劉備就不會讓諸葛亮等人入川,那麼荊州也不會丟失,關羽也不會兵敗身亡。
  • 如果在落鳳坡死的是臥龍,活著的是龐統!歷史應該如何走向?
    在落鳳坡死的不可能是臥龍,而即便是臥龍,活著的龐統也不可能打贏司馬懿。龐統法正和諸葛亮是劉備帳前的三大謀士。這三者也都有自己的謀略特點,諸葛亮善於守城,治國安邦,理政。而龐統和法正則重在出奇計,可以說是戰略突破型人才,其中也包括戰術性的突破,所以在穩定後方的時候,劉備首選諸葛亮。
  • 三國6奇才:一馬一鬼、一龍一鳳、一虎一麒麟,你都知道是誰嗎?
    、一虎一麒麟,你知道他們分別是誰嗎?臥龍諸葛亮對於諸葛亮的大名想必不用多說了吧,,在劉備還未請他出山之前,一隻隱居於臥龍崗,因此有了「臥龍」的稱號,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之下才請出了諸葛亮,在還未出山之時便已在隆中制定了「三分天下」的策略,之後劉備陣營的走向幾乎都是按照「隆中對策略進行的,不過計劃再好和現實終究有差別,最終因為種種變數,諸葛亮沒能幫助劉備統一三國光復漢室。
  • 如果劉備一統三國,位居功臣之首的諸葛亮,會有怎樣的結局?
    就拿東漢末年歷史來說,若沒有曹操、劉備、關羽等人,絕不會有之後跌宕起伏、精彩絕倫的三國。起初很多大腕進行角逐,都想成為笑到最後的成功者,實現「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之夢想。無論做什麼事情,天時地利人和三種因素缺一不可,逐鹿中原更是如此。經過一波又一波的洗牌,袁紹、袁術兩兄弟出局,三國第一猛將呂布死於曹操之手,只剩下劉備、孫權可與曹操抗衡。
  • 劉備如果一統三國,這兩個人必死無疑,其中道理諸葛亮早就明白
    所以說,劉備作為蜀漢的國君,也不能夠例外。假如劉備有天時地利人和,滅掉了北魏和東吳,從而一統山河,那麼他的蜀漢帝國必然有人會因此喪命,而且孔明也早已猜到了這個結局,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那兩位,能夠讓劉備心懷芥蒂,想要以絕後患呢?關於這第一個人,很有可能就是諸葛亮,劉備雖然喊著自己是中山靖王后代,但他以前的確是一個賣草鞋的平民百姓。
  • 劉備臨終提拔一人,可助劉禪一統三國,卻被諸葛亮設計謀殺
    劉備臨終提拔一人,可助劉禪一統三國,卻被諸葛亮設計謀殺在三國的那些叱吒風雲的人物中,劉備可謂是從底層成長起來的。
  • 劉備一生錯過的三大將領:勝過五虎將,可輔佐他一統三國
    劉備一生錯過的三大將領:勝過五虎將,可輔佐他一統三國!《三國演義》中,劉備比起多疑的曹操和孫權來說,他最擅長的事情便是拉攏人心,也因此,他以織草鞋的貧民身份,招攬到了不少文臣武將,最終成為一方諸侯。儘管劉備招攬人才的手段如此高明,但仍然錯過了三大將領,這三大將領雖然不比諸葛亮名氣大,但他們都是實打實的能臣。第一人:陳登陳登原本是徐州牧陶謙的屬下,他在管理徐州的期間,負責農業生產工作,讓原本被曹操屠城兩次的徐州漸漸恢復了元氣。陶謙去世後,他寫信給袁紹,讓劉備擔任徐州牧,還帶著百姓擁護劉備。
  • 城郊酒肆丨三國最強謀士排行
    後世有曰: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由此可知他的才學至少是與孔明伯仲之間,這也就是曹孟德為何在赤壁之戰後僅僅痛哭郭嘉一人。 為什麼要把諸葛亮放在第二位,小仙認為三國演義過於把諸葛亮神話了。比如草船借箭,並沒有找到正史考證,再比如赤壁之戰,其實起主要作用的是周瑜,而不是諸葛亮。諸葛亮更像是一位外交家、政治家、軍事家。他幼年喪父母,隨叔父生活。
  • 龐統之死:都是因為選錯了主子
    諸葛亮自不必說,儘管到最後還是壯志未酬,抱憾祁山口,星落五丈原,但畢竟是千古流芳,古往今來的詩人墨客也為其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篇章。 龐統可就沒那麼幸運了。當他在落鳳坡被亂箭穿身的時候,年僅36歲。在那個亂世,他還沒等來得及大展身手,就一命嗚呼了。
  • 劉備臨終提拔一人,可助劉禪一統三國,卻被諸葛亮設計謀殺!
    在三國的那些叱吒風雲的人物中,劉備可謂是從底層成長起來的。劉備早年一生都在逃亡,但他所到之處無不得人心。而其與諸葛亮貌似融洽的背後,君臣之間卻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雙方之間有著深刻的隔閡,造成蜀漢事業功虧一簣,令人扼腕。
  • 龐統告訴劉備:諸葛亮不靠譜!劉備充耳不聞,結果後悔不已
    但是,同為劉備「中郎將軍師」一職的龐統和諸葛亮,或許未必那麼和諧,而是彼此劇烈競爭,爭向劉備展現才華。一次,龐統告知劉備諸葛亮不靠譜,劉備不聞不問,10年之後卻後悔不已。三國有一神人,仿佛就操作三國的幕後大佬,他便是司馬徽,水鏡先生。鳳雛既出,自然備受官方注重,於是龐統很快成了周瑜的人,做了功曹,便是成績記載考核官。或許不受注重,或許感覺無聊,周瑜死後、劉備佔有荊州不久,龐統就離開東吳來到劉備這兒,以從事的身份試守耒陽縣令。
  • 三國最厲害的六個謀士,司馬懿第四,諸葛亮第三,第一無人能敵
    三國是一個亂世,但也正是亂世出英雄,出來了曹操、劉備、孫權這樣的梟雄,也出來了呂布、關羽、張飛這樣大將,今天,我們要來聊一下三國時期的謀士,聊聊三國時期最厲害的六個謀士。在說謀士之前,先明確是一下,謀士和輔臣之間的區別。謀士是指給主公出謀劃策的人,輔臣是除了會說,還具有一定的行政處理能力的人。今天我們要說的是謀士,只出謀劃策的那種。
  • 龐統之死,根本原因是什麼?與諸葛亮有很大關係
    諸葛亮此時在幹什麼?諸葛亮負責守衛荊州。諸葛亮不知道龐統來這裡的危險嗎?為什麼不制止呢?其實這是諸葛亮故意為之。
  • 三國歸晉早成定局 劉備司馬懿諸葛亮都不過是他的棋子
    所有熟悉三國故事的同學都知道:三國時期有三個人分別叫劉備,孫權和曹操,這三個人相愛相殺了一輩子,最後卻沒有一個人勝出的,結局卻是司馬懿成了最大的贏家。司馬懿忍辱負重含辛茹苦幾十年,生生的熬死了劉孫曹三個同時期的大佬,並且還奇蹟般的熬死了魏國的三位掌門人,最終獨攬朝政,為自己的子孫掃除了一切障礙,最終讓司馬家族建立了晉朝。驚不驚喜?
  • 三國五大謀士排行榜,三國時期最強的五位軍師
    最終以曹操、孫權、劉備割據一方,形成三國鼎立之勢。而在三國鼎立的背後,更是各大謀士雲集之場所,也是這些謀士智慧的交集。閱讀《三國演義》,我們無不為他們的智慧所折服。他們一方面各位其主,一方面為了展現自己的謀略,無不窮盡之智慧。排第五名 龐統 劉備的謀士龐統,「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 龐統之死,是羅貫中《三國演義》精妙的一筆
    龐統(179~214年),字士元,荊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官拜軍師中郎將。才智與諸葛亮齊名,道號「鳳雛」。
  • 三國時期最聰明的8個人,諸葛亮也只能排第3,第1無人不服
    ,手下能人奇士更是數不勝數,今天我們說一下他們手下的謀士,出名的很多,如諸葛亮,郭嘉,司馬懿,龐統等人,那麼最聰明八位謀士是誰呢?第八位、龐統,字士元,號鳳雛,荊州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
  • 三國的四大謀士,綜合排名應該是怎樣的?諸葛亮能排第幾?
    更何況還被拍成了電視劇,同時也有很多的三國小遊戲更是火爆了網絡,所以很多人對三國都是非常的了解。由於三國的火熱,因為也帶火了很多的武將,也讓諸葛亮、郭嘉等人名聲在民間大增。可是問題來了,大家都知道武將第一是呂布,三國亂世紛爭,造就了一批關羽、趙雲這樣的能臣武將,也湧現了諸葛亮、司馬懿這樣的智者謀士,他們對整個三國局勢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那麼在三國裡的眾多謀士中,他們排名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