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落鳳坡死的是臥龍,活著的是龐統!歷史應該如何走向?

2021-01-10 世界史圖鑑

在落鳳坡死的不可能是臥龍,而即便是臥龍,活著的龐統也不可能打贏司馬懿。龐統法正和諸葛亮是劉備帳前的三大謀士。這三者也都有自己的謀略特點,諸葛亮善於守城,治國安邦,理政。而龐統和法正則重在出奇計,可以說是戰略突破型人才,其中也包括戰術性的突破,所以在穩定後方的時候,劉備首選諸葛亮。

而在開疆拓土的時候,也就是爭奪益州的時候,他帶的是法正和龐統。在用人上可以說沒有任何問題,而且面面俱到。此外,除了諸葛亮善於守城的才能,諸葛亮的家世還在荊州,而且諸葛亮的家族在東吳也有分支,聯吳抗操也是諸葛亮一手推舉,並獲得劉備認可,諸葛亮放在荊州是最佳的人員配置。

劉備奪取益州必然是他戰略擴張的趨勢,但是他和龐統法正出現了戰略執行上的矛盾。他希望徐徐圖之穩紮穩打,有點兒像諸葛亮的邏輯,但是龐統和法正則希望做一次軍事閃電行動。直接奪取益州,但這樣一來的問題是,在劉備看來無法保證民心。也正因如此,才出現了落鳳坡龐統身死的問題,當然這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如果諸葛亮跟隨劉備入川,留守的是龐統,那麼很可能諸葛亮也不會在落鳳坡出事,因為在剛剛進入益州,還是最終武力奪取益州,諸葛亮肯定都是選擇保守的作戰戰略,這一點足以保證自身安全。

當然,如果簡單的在時空上將兩者互換的話,諸葛亮在當時殞命落鳳坡,而最終支撐整個蜀漢政權的是龐統。 那麼歷史也不會因此而改變,首先我們要肯定的一點是,劉備帳下有很多種力量,東州集團,荊州集團,益州集團,還有劉備自己的人。這些人統一在一個政權下工作,必然會導致各個集團的利益分配不均,諸葛亮除了六出祁山之外,其實無時無刻不在平衡這一系列的政治力量,而龐統它並不是一個守城的人才。

在平衡這些政治力量的時候,不一定能有諸葛亮這種感覺,當然我並不否認龐統治國理政之才,因為他當時在耒陽縣執政的時候傾刻之間一系列的文書就處理的井井有條,這也是劉備把他升職為自己謀士的直接原因。但是他是否能夠處理好這幾大集團的問題,恐怕有待商議。而且法正龐統這一類人的基本品格,他們在第一次出祁山的時候,一定會更認可,贊同魏延的子午谷奇襲政策。但是之後應該怎麼打?蜀漢的軍事力量只有不到10萬人,能夠在長安駐紮的又有多少人?一旦失敗,整個關中長安,漢中都有可能不保。

我也並不否認龐統法正他們的軍事和領導才幹,他們不可能讓蜀漢提早滅亡。但蜀漢的基本盤已經被劉備徵伐東吳的時候給消耗掉了,之後的恢復問題以及北伐。龐統和諸葛亮的基本戰略應該是相差無幾的,畢竟兩個人都是人才,而且也都知道具體的政治形勢是什麼?即便龐統喜歡或者說傾向於一些冒險性的軍事手段,但也不得不考慮蜀漢政權的基本盤太過虛弱。當司馬懿出場以後,雙方之間的作戰方式和作戰過程會有不同,但是結果真的不會差太多。蜀漢政權最終只能在邊境上更多的消耗曹魏政權的力量,但不會使曹魏傷筋動骨。

相關焦點

  • 假如在落鳳坡死的是臥龍諸葛亮,讓龐統去北伐,能打贏司馬懿麼?
    可以說,這兩個人的死直接讓劉備失去了他統一天下的可能性。尤其是龐統去世時年僅三十六歲。那麼,假如在落鳳坡死的是臥龍諸葛亮,讓龐統去北伐,能打贏司馬懿麼?龐統,出生於179年。他是當時的荊州人,作為能夠跟水鏡先生混到一起去的「人才」,我們大約可以知道,他應該也是當地的一個豪族,或者是沒落的豪族。
  • 龐統是否虛有其名?假如龐統不死,加上此人定能助劉備匡扶漢室
    龐統,一個直接導致了蜀漢集團由盛轉衰的重要人物,也由於他的去世,產生了一系列的蝴蝶效應。為什麼這麼形容呢?因為如果龐統沒有在落鳳坡去世,那麼劉備就不會讓諸葛亮等人入川,那麼荊州也不會丟失,關羽也不會兵敗身亡。
  • 揭秘三國:假如在落鳳坡死的是諸葛亮,讓龐統來輔佐劉備,能一統三國嗎?
    」,這句話話中的鳳雛和臥龍指的就是龐統和諸葛亮兩人,諸葛亮在三國中的名氣自然不必多說。不過很多人可能對龐統此人並不熟知,畢竟他為蜀國效力不久就英年早逝於落鳳坡,但是龐統的才能確是可與諸葛亮相提並論的人之一。龐統能否一統三國
  • 龐統之死,是羅貫中《三國演義》精妙的一筆
    龐統(179~214年),字士元,荊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官拜軍師中郎將。才智與諸葛亮齊名,道號「鳳雛」。
  • 梁羽生講對聯:武侯祠、龐統祠、周瑜祠對聯趣談
    但不管如何,這個傳說早已深入民間,臥龍崗的武侯祠,論知名度,也是僅次於成都武侯祠的了。臥龍崗武侯祠亦有名聯甚多,選談幾副:巾扇任逍遙,試看抱膝長吟,高臥尚留名士跡;井廬空眷念,可惜鞠躬盡瘁,躬耕未遂老臣心。聯語用劉備三顧草廬故事。「鞠躬盡瘁」句出諸葛亮《後出師表》(原文為「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
  • 假如在落鳳坡死的是諸葛亮,龐統能輔佐劉備一統三國嗎?
    ,我們通過一系列歷史事件來觀察。諸葛亮的歷史功績我們都知道,在這裡不必贅述,我們重點說說龐統。龐統初到劉備麾下時,不被賞識,被派去耒陽縣令,結果在任上不理政務,被免官。後來魯肅給劉備寫了一封信,說龐統不是「百裡之才」,意思是讓龐統當縣令,是大材小用了。
  • 劉備得臥龍鳳雛,為何不能一統天下?姜維臨死前,不小心說漏了嘴
    像這麼一個人如果生在現實社會之中,混得最差的也應該是世界500強的CEO。在劉備3分多鐘的洗腦之後,關羽、張飛,是徹底服了眼前這位編草鞋的劉備。後來,還與劉備結拜成為異姓兄弟,同時,張飛還放棄了他的金銀,把自己多年的財物都拿來給劉備充當軍資了。飛曰:「吾頗有資財,當招募鄉勇,與公同舉大事,如何。」,可以看一下,其實有時候一句話語,同樣是可以當作錢來使的。
  • 劉備擁有臥龍鳳雛,為何不能統一天下?龐統之死暴露劉備性格缺陷
    三國時期,有這兩位具有經天緯地之才的人物,一個是臥龍諸葛亮,一個是鳳雛龐統。
  • 龐統之死:都是因為選錯了主子
    諸葛亮自不必說,儘管到最後還是壯志未酬,抱憾祁山口,星落五丈原,但畢竟是千古流芳,古往今來的詩人墨客也為其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篇章。 龐統可就沒那麼幸運了。當他在落鳳坡被亂箭穿身的時候,年僅36歲。在那個亂世,他還沒等來得及大展身手,就一命嗚呼了。
  • 如果龐統還活著,他能超越諸葛亮,鬥過司馬懿嗎?
    按照司馬徽的經典話語:「臥龍、鳳雛,二人得一便可安天下」。由此話可見兩人的才華不分伯仲。在我們這些喜歡三國歷史的讀者當中,大家都知道臥龍是指諸葛亮,鳳雛指的就是龐統,而水鏡先生司馬微這句話廣為流傳,相信也是諸葛亮和龐統本身的傳奇人物故事而密不可分。
  • 龐統不死能如何?
    比如很多人都認為,如果龐統不死那麼早,按照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不妥妥的贏麼?回答這個問題,當然就要看看歷史上龐統的角色和作用。不過三國演義很多只是純演義,有些刻板印象還是不對的。比如龐統很多人是不是覺得長得很醜?其實不然。三國志裡只說了【少時樸鈍】,意思是小時候可能開竅晚,沒顯得很聰明,可沒說醜。但是三國演義就給發揮成【濃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這顯然過了。
  • 諸葛亮,龐統號稱「臥龍鳳雛」,司馬懿綽號是什麼?
    然而,劉備這是兩個,但只得到了世界的三分之一、大家都知道,綽號臥龍諸葛亮,龐統綽號鳳雛,司馬懿更暱稱霸氣,卻很少有人知道。諸葛亮誕生181年來,琅邪郡陽都縣,諸葛梁桂父親一樣太君程在東漢;諸葛亮張的3歲時母親去世。諸葛亮8歲父親去世,他的弟弟諸葛均其次袁術豫章太守任命叔父諸葛玄的生活。三人才,將軍雲,智慧多不勝數,創3傳說中的諸葛亮,龐統,司馬懿之間。
  • 龐統之死,與諸葛亮有關?看完瞬間明白了
    三國演義這本名著真的值得每一個讀者細細品味,在看三國演義這本名著的時候,對於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我們都是特別印象深刻的,很多人都覺得劉備如果同時擁有臥龍
  • 鳳雛龐統真的死了嗎?他詐死落鳳坡究竟是何原因
    在我國歷史上,龐統和諸葛亮兩人都是神機妙算的人物,先後都給劉備當軍師,在劉備奪取益州的過程中充當著重要的作用,但在圍攻雒城時被流箭射死。三國時期,龐統和諸葛亮齊名,龐德公也稱龐統為「鳳雛」,而諸葛亮稱為「臥龍」,民間還有一種說法,就是能得其中一者,便可奪取天下,由此可見,龐統的才能以及他的謀略並不比諸葛亮差。
  • 三國中龐統真的死了嗎?鳳雛詐死落鳳坡是何原因?
    龐統和諸葛亮都是劉備帳下的軍師,龐統得到重用也有諸葛亮的原因。二人在功績和行事風格上的不同。早年間,龐統就和諸葛亮齊名,龐德公就稱龐統為「鳳雛」,而稱諸葛亮為「臥龍」,還說得二人之一,便可安定天下,可見龐統的才能其實並不比諸葛亮低。
  • 諸葛亮稱臥龍,鳳雛為龐統,那麼司馬懿叫什麼?人如其名,很恐怖
    讀者朋友們好,今天小編又為大家帶來了新的歷史故事。 文|諸葛亮稱臥龍,鳳雛為龐統,那麼司馬懿叫什麼?諸如諸葛亮、司馬懿、龐統、周瑜等等都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但是,幾乎是作為諸葛亮一生之敵的司馬懿,卻是只有寥寥幾人知曉。在三國時期,諸葛亮雖然在才智上贏過司馬懿很多次,可是最終也沒有越過他而擊敗魏國。那麼在三國中諸葛亮被稱為「臥龍」,龐統被稱為「鳳雛」,那麼司馬懿的綽號是什麼?
  • 龐統之死,根本原因是什麼?與諸葛亮有很大關係
    諸葛亮不知道龐統來這裡的危險嗎?為什麼不制止呢?其實這是諸葛亮故意為之。當我們看三國演義時,水鏡先生曾經說過:「臥龍鳳凰雛,得一人,能得天下」,而劉備既收入在帳下,為什麼最終會失敗。龐統敢於冒險,與諸葛亮的謹慎形成鮮明對比。從西川之戰可以看出,龐統對於劉備來說都是危險的,也就是冒險的策略。
  • 歷史上的龐統之死
    龐統覺得這不是長久之計,認為時間拖得越久,越容易引起劉璋等人的懷疑,於是對劉備說:「主公,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啊!我這裡有上、中、下三條計策,任你挑選。如果再繼續猶豫不前,大家遲早都會陷入危險之中,真的不能拖延下去了。」上策:暗中挑選精兵,晝夜兼程去偷襲成都,劉璋這家話是個慫逼,又沒有對我們有所防備,成都可以一舉而定。
  • 臥龍、鳳雛、幼麟和冢虎,是三國時期的四大智囊,都指誰
    一直以來,人們津津樂道的是臥龍、鳳雛的事跡,還有二者得以,可安天下的說法,可見二人智謀至不凡。這裡的臥龍指的是諸葛亮,鳳雛指的是龐統。雖然有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的說法,但是劉皇叔兩個都得到了,最終卻痛失天下,蜀漢在三國中最先滅亡,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