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用兵如神,為何劉備去世後一直打敗仗?姜維臨死前才弄明白

2021-03-05 高中歷史知識點

諸葛亮素以神機妙算著稱,草船借箭,又借東風,死後也可嚇退敵軍,世人對他是無限地驚奇和敬佩。在劉備活著的時候,諸葛亮簡直用兵如神,左右逢源。可是劉備死後,諸葛亮就開始不那麼幸運了,敗仗連連,這是什麼原因呢?可以說,每次失利的具體原因都不同,但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只有一個。這個原因,直到姜維臨死之前才被說出來。

先來看看諸葛亮吃的敗仗。話說劉備去世後,在白帝城託孤於諸葛亮,諸葛亮為了不負先皇遺命,鞠躬盡瘁,立志北伐。有一次北伐諸葛亮的勝機頗多,卻由於李嚴的運糧問題,被迫放棄了繼續進攻的機會。李嚴為了保命,便將所有的過錯推給諸葛亮,假裝說道:「軍糧充裕,怎麼又退軍呢」,然後先下手為強,向劉禪進言說「軍隊偽裝撤退,其實是用來引誘敵人好與其決戰」。想不到,這麼一點雕蟲小技,劉禪竟然相信了,並火速傳話諸葛亮,要求解釋。

第一次是因為馬謖失街亭,被迫使用「空城計」;第二次是因為糧草補給不足,李嚴徇私,北伐軍不得不退回來;第三次以及第四次的問題也都出在了糧草補給身上;第五次卻是因為蜀國內亂,劉禪召回北伐軍;第六次,那次只能說司馬懿命不該絕,且諸葛亮命數已盡。

在其之後他的徒弟姜維也發動過北伐戰爭,無奈無一次成功。若是說諸葛北伐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那麼姜維北伐就顯得有些蹊蹺了。其實諸葛亮一開始時就知道北伐不會成功,也知道原因出自哪裡,只是這是劉備生前的夙願,因而諸葛亮一直不曾將話挑明。而姜維卻也是在臨死前弄明白,在其臨死之前,他說:「我計不成,乃天命也。」

古時何謂天,一國之主是為天,此話在說蜀國之所以一直北伐不成,就是因為蜀國的君主無能。在劉備死後,劉禪就對諸葛亮有所忌憚,一直不肯信任諸葛,又怎會安心讓諸葛去北伐。想那諸葛傳奇一生,終究敵不過君主無能。

蜀國失敗的根本原因,被姜維臨終前一語道破,他說「吾計不成,乃天命也!」而這裡的天命,直指上天為他們安排的主子劉禪。有這樣昏庸的帶頭人掣肘,良臣猛將空有本事也施展不開。想當初,劉備也知道自己這個兒子不成器,特意讓諸葛亮抄書讓他學習,又讓伊籍當他老師,可這一切苦心都是白費,劉禪毀蜀,是天命,諸葛亮、姜維等人,人力再強也沒能改變蜀國的命運。

猜你還想看:

1969年,北京重修天安門,工人揭開琉璃瓦後大叫:快點請求支援

張飛的兒子張苞,戰力屬於什麼水平,為何他的死讓諸葛亮吐血暈倒

相關焦點

  • 諸葛亮用兵如神,為何劉備一去世就屢戰屢敗?姜維臨死前才弄明白
    而且自他出山後,更是屢建奇功。三國諸多謀士在他面前,黯然失色,便是他的勁敵司馬懿,也不願與其正面交鋒。 然而看遍三國,不難發現,諸葛自劉備去世之後,便再難建寸功,尤其是六次北伐中原,更是屢伐屢敗。
  •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為何屢戰屢敗?姜維臨死前終於明白
    有些人都認為,諸葛亮也是徒有虛名而已,他並沒有什麼像樣的戰績。其實這些話說的有些不客觀,要知道劉備最大的本事就是識人,他能夠一而再、再而三地前往邀請,肯定不是閒的無聊。然而他活著的時候,諸葛亮可以說是發揮了不少作用。為此他才會在臨死的時候,將自己的基業和兒子都放心地交給他。
  • 劉備死後,諸葛亮為何屢戰屢敗?姜維臨死前的一句話,道出了實情
    而在正史中,他也非常厲害,無論是治國理政還是戰場較量,他都表現得非常出色,但是自劉備死後,他卻幾乎是屢戰屢敗,這是為什麼呢?實際上姜維臨死前說的一句話,道出了實情。不過由於諸葛亮日夜操勞,身體扛不住了,最終星落五丈原。縱觀諸葛亮的北伐徵程,我們可以看到,他基本是屢戰屢敗,那麼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實際上我們從姜維臨死前的一句話可以發現端倪。公元263年,司馬昭派出三路大軍攻伐蜀漢,鍾會、諸葛緒大軍被姜維死死擋在了劍閣,但鄧艾這一路大軍卻從陰平小道殺入了蜀漢腹地。
  • 劉備死後,為何諸葛亮一直屢戰屢敗?姜維臨死前終於說出了老實話
    據史料記載司馬懿如此評價諸葛亮「諸葛公,真乃天下奇才也」沒錯兒,這正是司馬懿查看蜀軍軍營之後,對諸葛亮作出的高度評價。作為對手,司馬懿的話絕對可信!既然諸葛亮有能力,懂謀略,知兵法,但為何在劉備死後,諸葛丞相卻屢戰屢敗呢?對於這個問題,大家或許會想到是由於蜀漢的國力太弱!又或者是兵力很難與曹魏抗衡!但真實答案真的就如朋友們想像的這樣嗎?先來看看劉備死後,諸葛亮到底做了哪些事情吧。
  • 諸葛亮出山前,劉備為何一直打敗仗,水鏡先生司馬徽說出了真相
    在諸葛亮出山前,劉備手下的文臣武將還是有的,文有孫乾、糜竺、簡雍之輩,武有關羽、張飛、趙雲之流,要說劉備的實力,這一點也不差,可是他卻幾乎沒有勝仗的記錄。直到遇到水鏡先生司馬徽,司馬徽說出了真相,在原著中,劉備為何在諸葛亮出山之前一直打敗仗,其實有詳細的說明,只不過沒有讀過原著的人不知道而已。
  • 劉備死後,為何諸葛亮一直吃敗仗?姜維死前終於說出了實情!
    】劉備死後,為何諸葛亮一直吃敗仗?姜維死前終於說出了實情!關於三國時期歷史與演義中爭論最多的英雄人物,諸葛亮一定能算一位。以劉備的駕崩為界限,我們把諸葛亮的一生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劉備生前,第二部分是劉備死後。這樣區分,你會驚奇的發現,諸葛亮的前半生,戰績很好看,屢戰屢勝。但是到了後半段以蜀為據點的很多戰役都是無功而返甚至敗績連連,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諸葛亮在劉備走了以後的數次失敗。
  • 劉備得臥龍鳳雛,為何不能一統天下?姜維臨死前,不小心說漏了嘴
    然而,劉備的好景並不長,在與劉璋交手期間,軍師龐統也就是鳳雛不幸死於落鳳坡。劉備兩大軍師,也就只剩下諸葛亮了。這對於劉備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好在,還有軍師諸葛亮在。仍然可以安天下,吊打曹操,謀定孫權…但事實上呢?卻並非劉備所想,公元223年6月,也就是離龐統去世不到10年,劉備就被大太醫下發病危通知書。後來,也就病死了。
  • 為什麼在劉備死後,諸葛亮幾乎屢戰屢敗?姜維的話或道出其中原因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可是神機妙算的軍師,在諸葛亮還未出山輔佐劉備以前,便已經對天下的局勢有了一定的了解。後來劉備三顧茅廬之時,更是出了「隆中對」給劉備以後的發展定下了戰略方針。輔佐劉備以後,更是使劉備擁有川蜀之地,讓劉備有了自己的根據地。為什麼在劉備死後,諸葛亮幾乎屢戰屢敗?
  • 劉備死後,為什麼諸葛亮一直屢戰屢敗?姜維臨終前終於說出了老實話
    據史料記載司馬懿如此評價諸葛亮「諸葛公,真乃天下奇才也」沒錯兒,這正是司馬懿查看蜀軍軍營之後,對諸葛亮作出的高度評價。作為對手,司馬懿的話絕對可信!既然諸葛亮有能力,懂謀略,知兵法,但為何在劉備死後,諸葛丞相卻屢戰屢敗呢?對於這個問題,大家或許會想到是由於蜀漢的國力太弱!又或者是兵力很難與曹魏抗衡!但真實答案真的就如朋友們想像的這樣嗎?
  • 魏延臨死前:為何要大叫三聲「誰敢殺我!」而不是一聲?
    來說說魏延的故事,魏延當年,關羽攻打長沙郡時,第一時間殺了長沙太守韓玄,將城池獻於劉備,當時身為劉備軍師的諸葛亮就建議就地將魏延處死!只是劉備求情,魏延才得以倖免於難!江湖上面有一句話叫做「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這話用在魏延身上也同樣適用,公元234年,在諸葛亮去世之後,魏延很快也被「馬岱」斬殺,並且臨死之前大喊了三聲「誰敢殺我!」為何魏延要大喊三聲「誰敢殺我」,而不是一聲呢?
  • 劉備死後諸葛亮為何一直吃敗仗?姜維:吾計不成,乃天命也!
    諸葛亮,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襄陽隆中隱居。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輔佐劉備建立蜀漢。蜀漢建立後,諸葛亮被封為丞相、武鄉侯,對內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對外聯吳抗魏,為實現興復漢室的政治理想,數次北伐。
  • 姜維寫給劉禪的這封信,在他去世幾十年後被發現,大家誤會姜維了
    然而,在三國結束時,還有一個非常具有戰略意義的人,他被稱為第二個諸葛亮,他也是諸葛亮訓練的才華橫溢的人。這個人的名字是姜維。在出山之前,劉備親自三次問過孔明。孔明也是為了報恩,所以竭盡全力的幫助劉備,和劉備一起打天下。建立國家的道路漫長而艱難,劉備在中間不幸去世。在劉備去世後,諸葛亮並沒有忘記他的委託,所以他繼續輔助劉禪並接著進行北伐戰爭。
  • 諸葛亮北伐,為何執意派遣馬謖守街亭,姜維和趙雲難道不夠格?
    前言:諸葛亮在率兵第一次北伐的過程中,街亭之戰就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而這一場戰爭也是劉備去世之後,蜀漢第一次和曹魏拉開戰爭的序幕,所以這一場戰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但在當時諸葛亮能夠動用的大將並非只有馬謖,比如說姜維和趙雲。但在最後為何執意派遣馬謖呢?其一,姜維剛剛投降歸順諸葛亮在行軍打仗的過程中一直講究謹小慎微,從來都不可能貿然出兵,也不可能不按常理出牌。當時的姜維剛剛投降歸順在蜀漢這一方,所以諸葛亮對姜維這個人也不是特別的了解。
  • 諸葛亮智謀過人,為何北伐沒有一次成功?姜維死前的8個字揭開原因
    劉備作為漢室的遠親,心中有些匡扶漢室的抱負,在桃園他結識了自己一生的兄弟,關羽和張飛,但是這三個人都是武將,對於治理國家卻是一竅不通的,劉備急需一個謀士,後來有個人介紹在南陽有個謀士,得到他就可以得到天下,劉備立即帶著自己的兄弟前去,經過三次的拜訪,諸葛亮才同意出山輔佐劉備。
  • 為何劉備一死,諸葛亮打仗就從沒贏過,姜維臨死前道出緣由
    劉備三顧茅廬請其出山相助,共謀大業,足以看出諸葛亮的才略過人。三國時期英雄人物輩出,足智多謀者更是層出不窮,司馬懿就是其中之一,但是論能力與才智,那麼其不能與諸葛亮相媲美。歷史上,曹魏與蜀國之間的戰爭,兩國對陣,針對諸葛亮的計策,司馬大將軍儘管學富五車,但是也只有死守的份。諸葛亮那麼,諸葛亮就真的這麼厲害嗎?
  • 為何劉備一死,諸葛亮打仗就從沒贏過,姜維臨死前道出緣由!
    劉備三顧茅廬請其出山相助,共謀大業,足以看出諸葛亮的才略過人。三國時期英雄人物輩出,足智多謀者更是層出不窮,司馬懿就是其中之一,但是論能力與才智,那麼其不能與諸葛亮相媲美。歷史上,曹魏與蜀國之間的戰爭,兩國對陣,針對諸葛亮的計策,司馬大將軍儘管學富五車,但是也只有死守的份。諸葛亮那麼,諸葛亮就真的這麼厲害嗎?
  • 三國時諸葛亮接班人,不是姜維,苦心培養20年,不幸早逝
    劉備從一個賣草鞋的,成長為蜀漢的建立者,也是非常不易的。劉備之所以能夠建立蜀漢,與諸葛亮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正所謂三分天下諸葛亮,說得就是此事。縱觀劉備的一生,前半生賣草鞋,後半生徵戰四方。諸葛亮為了感激劉備的知遇之恩,一直是為蜀漢鞠躬盡瘁。他先後進行了五次北伐,史書記載為四次,這裡以三國演義為準。諸葛亮對劉備是忠心耿耿,沒有半點二心。即使是蜀後主劉禪這麼不爭氣,諸葛亮也沒有篡位之心。
  • 七星燈被魏延踢翻,孔明為何不讓姜維殺魏延,姜維知道後冒出冷汗
    而關於諸葛亮擺七星大陣進行逆天改命的時候本來都快要成功了,卻被突然闖進來的魏延給弄熄滅了,導致計劃功虧一簣,諸葛亮也是無力回天,姜維氣得想要將魏延斬殺,卻被諸葛亮給阻止了,這是為何?
  • 劉備為何在臨死前堅持告訴諸葛亮不可重用馬謖?
    劉備用人手段絕對是一流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劉備陣營中的:關羽的剛愎自用、好大喜功,張飛的脾氣暴躁,魏延經常越級向領導匯報工作,可以說每人都有其性格上的致命弱點,但劉備都能夠人盡其用,相應的他們對劉備也是忠心耿耿,不斷為蜀漢建功立業。可是馬謖似乎不是這樣,馬謖比較博學,而且談起兵法,朗朗上口。史書上說:兄弟五人,並有才名。按理說這樣的人,劉備應該重視才對,劉備為何反感馬謖呢?
  • 諸葛亮為何最終選擇姜維做他的的接班人
    換一句話說,諸葛亮擇才的標準是什麼?為什麼是姜伯約而不能是其他人呢?  劉備死後,劉禪繼位。朝中大權有諸葛亮掌控。因為北伐支持者甚少,所以諸葛亮內心憂懼,曾經兩次給後主劉禪上表,闡述北伐的意義。諸葛亮在慢慢尋找著繼承人,誰能夠承擔興師北伐的重任,真的很讓諸葛亮大費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