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在第四次北伐中已經深知北伐已經不可能成功,第五次北伐不過是諸葛亮為自己的夢想做一個徹底交代罷了,最後望了一眼成都,看了看送別出來的妻兒,這次的一別應該是永遠了。
第五次北伐,毫無疑問,司馬懿給了諸葛亮深深的絕望。俗話說五十知天命,諸葛亮心裡明鏡一般:活不長了。管的是常人的數倍,吃的卻是常人的三分之一。對此,劉禪曾派李福詢問諸葛亮:你死後,誰來替代你。諸葛亮給出了兩個答案:蔣琬,費禕。那麼為什麼諸葛亮不向使者李福推薦姜維呢?其實現在的姜維還是個小屁孩,才二十出頭,論資歷、經驗(政治)、謀略都存在缺陷,當然,軍事才能可以說與諸葛亮不相伯仲,這是後話了。如果讓他當做接班人,可能蜀漢是最後一個滅亡,不過,蜀漢必定是最先混亂的一個國家。
諸葛亮之所以沒有推薦姜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情商。我們知道,關羽為啥失荊州?天下形勢是一方面,另外就是關羽的情商了。可以說,關羽的情商基本為零,就連與最親近的劉備之間的關係都處理不好,更何況其他人?當初劉備自立漢中王,派人去荊州冊封關羽,對此,關羽表現的非常不屑,輕蔑之色更是一覽無遺,在關羽看來,有權力冊封爵位的只有當今天子漢獻帝,劉備一個漢中王憑什麼有這個權力?在使者好手歹說下關羽勉強接受了冊封。當然,這些全部傳入劉備的耳朵裡,對於關羽的固執,劉備確實也無可奈何,想想還是算了,畢竟關羽能力還是有的,即使有些小脾氣又怎麼了?劉備如此大度。不代表其他人也是如此,這不孫權偷襲荊州時,關羽沒有見到一絲援兵麼?而關羽也嘗到了『情商不足』的惡果-兵敗被殺。
姜維基本就是這樣一個情況,當然比關羽好的多,但是諸葛亮不需要一個好的多來領導蜀漢的未來,況且,諸葛亮明白,如果政治、情商一塌糊塗,即使軍事再牛也是白扯。諸葛亮需要的是一位八面玲瓏、逢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政治家,而不是一位軍事家。坦白一點說,讓一個政治家領兵打仗,他可以依靠人心的揣測,通過情商中的『換位思考』判斷下一步敵人的方向,從而進行軍事部署,雖然不能打勝仗,但是防禦應該差不多。而讓一個軍事家來玩政治,怕是被賣了還得幫著數錢。這就是諸葛亮沒有推薦姜維、魏延這類軍事天才來當繼承人的真正原因了!如有不同意見望您在評論區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