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臨終前,為何沒有向劉禪推薦姜維做接班人?真正原因在這

2021-02-08 心說歷史

諸葛亮在第四次北伐中已經深知北伐已經不可能成功,第五次北伐不過是諸葛亮為自己的夢想做一個徹底交代罷了,最後望了一眼成都,看了看送別出來的妻兒,這次的一別應該是永遠了。

第五次北伐,毫無疑問,司馬懿給了諸葛亮深深的絕望。俗話說五十知天命,諸葛亮心裡明鏡一般:活不長了。管的是常人的數倍,吃的卻是常人的三分之一。對此,劉禪曾派李福詢問諸葛亮:你死後,誰來替代你。諸葛亮給出了兩個答案:蔣琬,費禕。那麼為什麼諸葛亮不向使者李福推薦姜維呢?其實現在的姜維還是個小屁孩,才二十出頭,論資歷、經驗(政治)、謀略都存在缺陷,當然,軍事才能可以說與諸葛亮不相伯仲,這是後話了。如果讓他當做接班人,可能蜀漢是最後一個滅亡,不過,蜀漢必定是最先混亂的一個國家。

諸葛亮之所以沒有推薦姜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情商。我們知道,關羽為啥失荊州?天下形勢是一方面,另外就是關羽的情商了。可以說,關羽的情商基本為零,就連與最親近的劉備之間的關係都處理不好,更何況其他人?當初劉備自立漢中王,派人去荊州冊封關羽,對此,關羽表現的非常不屑,輕蔑之色更是一覽無遺,在關羽看來,有權力冊封爵位的只有當今天子漢獻帝,劉備一個漢中王憑什麼有這個權力?在使者好手歹說下關羽勉強接受了冊封。當然,這些全部傳入劉備的耳朵裡,對於關羽的固執,劉備確實也無可奈何,想想還是算了,畢竟關羽能力還是有的,即使有些小脾氣又怎麼了?劉備如此大度。不代表其他人也是如此,這不孫權偷襲荊州時,關羽沒有見到一絲援兵麼?而關羽也嘗到了『情商不足』的惡果-兵敗被殺。

姜維基本就是這樣一個情況,當然比關羽好的多,但是諸葛亮不需要一個好的多來領導蜀漢的未來,況且,諸葛亮明白,如果政治、情商一塌糊塗,即使軍事再牛也是白扯。諸葛亮需要的是一位八面玲瓏、逢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政治家,而不是一位軍事家。坦白一點說,讓一個政治家領兵打仗,他可以依靠人心的揣測,通過情商中的『換位思考』判斷下一步敵人的方向,從而進行軍事部署,雖然不能打勝仗,但是防禦應該差不多。而讓一個軍事家來玩政治,怕是被賣了還得幫著數錢。這就是諸葛亮沒有推薦姜維、魏延這類軍事天才來當繼承人的真正原因了!如有不同意見望您在評論區指正!

相關焦點

  • 諸葛亮為何最終選擇姜維做他的的接班人
    諸葛亮為何最終選擇姜維做他的的接班人 文章來源:三國百科
  • 三國蜀漢各大名臣中,誰才是諸葛亮真正的接班人?
    其後來主持的多次北伐更讓後人認為其是真正繼承了諸葛亮遺志的傳人。無論是在民間傳說還是《三國演義》中,都刻意地將姜維描寫成了諸葛亮的傳人這一角色。那事實上,諸葛亮死了之後,曾先後有蔣琬、費禕、董允行使了丞相的職權。那究竟誰才是真正繼承了諸葛亮遺志的那個人?
  • 三國時諸葛亮接班人,不是姜維,苦心培養20年,不幸早逝
    不過蜀漢出現了一位厲害人物,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諸葛亮。總的來說,蜀漢最弱是有原因的,劉備的起點是最低的。相比較曹操和孫權來看,劉備能夠籠絡到諸葛亮這樣的謀士,真是人生一大幸事。劉備死後,將蜀漢託付給了諸葛亮。諸葛亮為了感激劉備的知遇之恩,一直是為蜀漢鞠躬盡瘁。他先後進行了五次北伐,史書記載為四次,這裡以三國演義為準。諸葛亮對劉備是忠心耿耿,沒有半點二心。即使是蜀後主劉禪這麼不爭氣,諸葛亮也沒有篡位之心。
  • 諸葛亮用兵如神,為何劉備去世後一直打敗仗?姜維臨死前才弄明白
    在劉備活著的時候,諸葛亮簡直用兵如神,左右逢源。可是劉備死後,諸葛亮就開始不那麼幸運了,敗仗連連,這是什麼原因呢?可以說,每次失利的具體原因都不同,但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只有一個。這個原因,直到姜維臨死之前才被說出來。先來看看諸葛亮吃的敗仗。話說劉備去世後,在白帝城託孤於諸葛亮,諸葛亮為了不負先皇遺命,鞠躬盡瘁,立志北伐。
  • 【逆向思維】三國蜀漢各名臣中,誰是諸葛亮真正的接班人?
    無論是在民間傳說還是《三國演義》中,都刻意地將姜維描寫成了諸葛亮的傳人這一角色。那事實上,諸葛亮死了之後,曾先後有蔣琬、費禕、董允行使了丞相的職權。那究竟誰才是真正繼承了諸葛亮遺志的那個人?我們先來看看諸葛亮的遺志是什麼,其實無非以下幾點:首先,維持荊州,益州,原從三大勢力的平衡,通過各種手段來轉移國內政局矛盾,從而鞏固蜀漢國內的政局穩定。
  • 劉備臨終提拔一人,可助劉禪一統三國,卻被諸葛亮設計謀殺
    劉備臨終提拔一人,可助劉禪一統三國,卻被諸葛亮設計謀殺在三國的那些叱吒風雲的人物中,劉備可謂是從底層成長起來的。
  • 劉備死後,為什麼諸葛亮一直屢戰屢敗?姜維臨終前終於說出了老實話
    據史料記載司馬懿如此評價諸葛亮「諸葛公,真乃天下奇才也」沒錯兒,這正是司馬懿查看蜀軍軍營之後,對諸葛亮作出的高度評價。作為對手,司馬懿的話絕對可信!既然諸葛亮有能力,懂謀略,知兵法,但為何在劉備死後,諸葛丞相卻屢戰屢敗呢?對於這個問題,大家或許會想到是由於蜀漢的國力太弱!又或者是兵力很難與曹魏抗衡!但真實答案真的就如朋友們想像的這樣嗎?
  • 劉備死後,諸葛亮為何屢戰屢敗?姜維臨死前的一句話,道出了實情
    而在正史中,他也非常厲害,無論是治國理政還是戰場較量,他都表現得非常出色,但是自劉備死後,他卻幾乎是屢戰屢敗,這是為什麼呢?實際上姜維臨死前說的一句話,道出了實情。不過由於諸葛亮日夜操勞,身體扛不住了,最終星落五丈原。縱觀諸葛亮的北伐徵程,我們可以看到,他基本是屢戰屢敗,那麼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實際上我們從姜維臨死前的一句話可以發現端倪。公元263年,司馬昭派出三路大軍攻伐蜀漢,鍾會、諸葛緒大軍被姜維死死擋在了劍閣,但鄧艾這一路大軍卻從陰平小道殺入了蜀漢腹地。
  • 劉備臨終提拔一人,可助劉禪一統三國,卻被諸葛亮設計謀殺!
    東拒孫吳則沒有合適的人選。而且對付孫吳比曹魏複雜得多,曹魏只是攻防,孫吳除了軍事行動還要有外交行動。為此,劉備選擇了李嚴。其託孤諸葛亮是為了託孤,託孤李嚴則是為了提升李嚴的地位,讓他能發揮更大的作用,日後可更好的助劉禪一統三國。劉備死後,諸葛亮並沒有更多的與李嚴分享權力。
  • 姜維為什麼不除掉禍國殃民的黃皓?諸葛亮之子殉國前一語道破奧秘
    一提起蜀國後主劉禪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這句話:扶不起的阿鬥。的確,劉禪做為亡國君,一直為後人所垢病。
  • 劉備得臥龍鳳雛,為何不能一統天下?姜維臨死前,不小心說漏了嘴
    其實,想要搞清楚這個問題的真正原因,可以從劉備、劉禪、諸葛亮、龐統,還有一個最直接的人,他就是姜維。通過對這些人的簡單分析,就完全可以得到劉備為何即使是得到,臥龍、鳳雛,最終仍然只能是望洋興嘆?特別是在劉備死後大概41年過後,也就是姜維戰死前,此時的姜維作為蜀國的大將軍,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一語道破劉備為何不能一統天下的真實原因!姜維到底說了什麼話呢?
  • 劉備死後,為何諸葛亮一直屢戰屢敗?姜維臨死前終於說出了老實話
    對於諸葛亮的才能,曹魏號稱毒士的賈詡這樣評價諸葛亮「諸葛亮善治國」,什麼意思,從字面意義就很容易理解,意思就是諸葛丞相非常善於治理國家!這樣的人有才嗎?答案是非常肯定的。說起毒士賈詡,或許很多朋友並沒有聽過他的大名!但是道出另外一人,絕對是無人不知,此人便是諸葛亮生平最後一個對手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後,作為對手的司馬懿是如何評價諸葛亮的呢?
  • 《出師表》為何不提趙雲、魏延和姜維,反倒提了聲名不顯的向寵?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其中是不是有什麼隱情?今天筆者就結合相關史料,談談自己的分析。趙雲是在《三國演義》裡被神化了的一個武將,實際上並沒有很大作為。魏延,退一萬步說,哪怕就按演義的劇情,諸葛亮也不會推薦魏延的好嗎?
  • 諸葛亮和姜維的北伐是正確的嗎?都不值得稱讚
    單單從這一點來說,劉禪還是有一些本事的,諸葛亮病逝後,劉禪沒有立刻就將蜀漢整的滅亡。諸葛亮病逝後,諸葛亮的親傳弟子姜維沒有掌管大權,當時掌權的是蔣琬和費禕。公元253年春,費禕因遇刺而不幸身亡。無奈之下,姜維只好前往沓中。
  • 劉備死後,為何諸葛亮一直吃敗仗?姜維死前終於說出了實情!
    】劉備死後,為何諸葛亮一直吃敗仗?姜維死前終於說出了實情!關於三國時期歷史與演義中爭論最多的英雄人物,諸葛亮一定能算一位。以劉備的駕崩為界限,我們把諸葛亮的一生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劉備生前,第二部分是劉備死後。這樣區分,你會驚奇的發現,諸葛亮的前半生,戰績很好看,屢戰屢勝。但是到了後半段以蜀為據點的很多戰役都是無功而返甚至敗績連連,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諸葛亮在劉備走了以後的數次失敗。
  • 諸葛亮死後,劉禪為何還當了近30年皇帝?分析這5個原因不難理解
    很多人都覺得劉禪昏庸無道,但「樂不思蜀」的劉禪不但把皇帝當得好好地,而且一做就是三十年。諸葛亮死後,後主劉禪為何還當了近30年皇帝?分析這5個原因不難理解。
  • 諸葛亮用兵如神,為何劉備一去世就屢戰屢敗?姜維臨死前才弄明白
    三國裡的諸葛亮究竟有多善謀,我們不說歷史中的他,只談故事裡的他。未出隆中而三定天下,這是他一出場就給世人的一次奇絕,「多智近乎妖」,這是魯迅先生給他的評價。
  • 姜維死後82年留一封密信,為何時人感慨諸葛亮終於可瞑目了?
    出自《華陽國志》  鄧艾偷渡陰平,劉禪投降,並遣使令姜維等人投降曹魏, 然而姜維作為諸葛亮傳人,怎能投降,但是因為各種原因,姜維又不得不委曲求全,他並沒有放棄復國的夢想,假意投降鄧艾,之後說服了鍾會,投降之前秘密書寫了一封信,送往蜀國後主劉禪,聲稱希望「後主劉禪能夠委屈隱忍數日,我還想著復興蜀國,希望陛下能明白,我並非真心投降。
  • 諸葛亮死後留下的十個接班人,除了姜維你還知道誰?
    其審慎、溫良、謙恭的一面,比諸葛亮有過之而無不及。駐紮漢中期間,他數度派遣姜維北伐,但均無功而返。蔣仔細評估諸葛亮以來的北伐戰事,認為之所以沒有進展,主要在於道路險惡、運輸很,困.因此認為不如由水路東下,進行水戰,由漢江。河水襲擊魏興及上庸。卻因宿疾復發,無法全力工作,乃派遣姜維為涼州刺史,負責西北區戰事,自己到達東方的涪城附近,認真評估東向的可能性,不幸病情轉劇,逝於涪城富樂山。
  •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為何屢戰屢敗?姜維臨死前終於明白
    有些人都認為,諸葛亮也是徒有虛名而已,他並沒有什麼像樣的戰績。其實這些話說的有些不客觀,要知道劉備最大的本事就是識人,他能夠一而再、再而三地前往邀請,肯定不是閒的無聊。然而他活著的時候,諸葛亮可以說是發揮了不少作用。為此他才會在臨死的時候,將自己的基業和兒子都放心地交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