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總是難以遺忘,尤其在藝術上。許多經典作品在如今都會被搬上大熒幕,比如金庸的武俠小說,從一開始被拍到如今已然不知道被拍攝了多少部,比如四大名著,也是產生了許許多多的影視作品,再比如民間傳奇話本,也被很多影視作品加工。
細數眾多改編的電視劇,小時候讓人印象深刻的除了神仙志怪的《西遊記》,就要數輕鬆中帶點詼諧,詼諧裡帶點人生道理的《濟公》了。如今想來,當年夏日午後坐在電視劇面前守著《濟公》播放的自己,仿佛猶在昨日。
其實《濟公》的翻拍也不少,除了最經典的由遊本昌老師出演的,有張國立兒子張默出演的喜劇版濟公,還有陳浩民出演的魔改版濟公,每一部濟公都有他不同的特色,每部劇的受眾度都十分廣泛,但要數絕大多數人心目中的濟公,還要看遊本昌老師扮演的那一位。
有人說遊老師出演的濟公是活佛本佛,不過就他的人生經歷來看,或許濟公就是他的本色人生。在出演《濟公》這部電視劇時,發生了三件怪事,這三件怪事最終成為了遊老師皈依佛門的重要因素。
「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當年《濟公》在各大電視劇上播出時,大街小巷裡都傳放著這首經典曲目。熟悉的旋律只要一響起,就會讓人回憶到那個伴隨無數八零後,九零後成長的電視劇。
這個僅有十二集的電視劇一經播出,反響空前巨大。電視裡那個懲惡揚善又詼諧幽默的活佛讓人印象深刻,而飾演他的遊本昌也因為這部電視劇被大家熟知。
一個好的作品值得尊重,《濟公》這部作品在編劇上造詣上已經很高,再加上演員出神入化的演技,火起來只是時間問題。
據傳當年拍攝《濟公》時,條件有限,道具上很多都是重複利用,因此有一次濟公食用的肉有一塊臭了,但是為了節約經費,飾演濟公的遊老師一把抓住已經發臭的肉,津津有味吃了起來,絲毫不見面目難色。也正是因為這樣敬業的演員,才有後來如此經典作品再現。
對許多觀眾來說,遊老師可能只出演過濟公這個角色,殊不知在接到這部電視劇拍攝邀請前,他早已在演藝圈沉浮多年,手裡也有多部作品,尤其是在話劇表演上頗具心得。
他在《克裡姆林宮的鐘聲》裡成功地扮演了列寧,甚至還參加了列寧誕辰九十周年紀念演出。由此看來就算沒有濟公加持,他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表演藝術家。
要說與佛有緣,遊老師也算是冥冥之中自有註定。在他很小的時候曾有一大師給他批命,說他活不過十三歲,除非皈依佛門。
其實這種話就像《紅樓夢》裡跛腳道人他們對林黛玉的批命一樣,需要她一生不哭,方得始終,充滿了迷信色彩。
但是作為遊老師的父母,他們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也不願拿孩子的性命做賭注,於是在遊老師六歲的時候,就把他送到上海法藏寺拜興慈法師為師,法號乘培。
他像其他同齡人一樣學習,後來他學了表演,成為了一名演員,等他接到《濟公》劇本時,已經53歲了。
遊老師的佛緣也在劇組裡發揮得淋漓盡致。大家可能對電視裡濟公拿著蒲扇招呼一隻小蝴蝶的畫面還有印象,但是別人不知道的是這隻小蝴蝶可不是電視特效形成的,而是一隻真正的蝴蝶,這就是劇組裡發生的第一件怪事。
當年拍攝中場休息時,遊老師閒來無事拿著蒲扇玩耍,突然不遠處一隻蝴蝶吸引了他的注意,他條件反射地對著蝴蝶招手,沒想到那隻蝴蝶竟然跟著蒲扇飛了過來,導演一見立馬招呼機器拍攝才有了後來經典畫面再現。
第二件事也是拍攝期間發生的事情,當時要拍一場雨天故事,但是天氣卻豔陽高照,在那個條件經費都缺乏的年代,如果來一場人工雨的話,基本上稱之為大製作了。
就在大家感到一籌莫展準備等雨天來臨再拍攝時,原本晴空萬裡的天空突然黑壓壓一片,頃刻間傾盆大雨便下下來,讓人猝不及防。
第三件事也是最後一件事,也是一件關於天氣的事,原本需要晴天故事,拍攝前夕卻是大雨滂沱,但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一準備開拍,雨就毫無徵兆的停了,萬裡無雲絲毫不見才下雨的樣子。
《濟公》劇組拍攝的順風順水,讓作品完成度非常高,也讓扮演濟公本人的遊老師感到十分驚喜,同時也讓他萌發了真正出家的念頭。經過一番深思熟慮,2009年7月28日下午三點三十分,遊老師在黑龍江的一家寺廟剃度出家,法號定暢。
如今的遊老師已經87歲高齡了,在皈依佛門後他一樣沒有放棄自己喜愛的事業,仍舊在從事表演工作。他說表演就像他的第二次生命,只要自己還有一口氣在,就不會停止。
除了工作,閒暇之餘遊老師也會學著年輕人一樣在自己社交平臺上發視頻,人們看到了這個昔日的活佛出現,都跑去他的帳號下求「保佑」,而他也像濟公本人一樣,對世人有著慈悲心腸,總是笑呵呵地祝福別人,因此他的粉絲也越來越多,儼然有朝小網紅髮展趨勢。
不過遊老師本人才不在乎這些身外之物,在他看來能夠通過現代科技與陌生人交流,並開導他們,送給他們祝福就已經足夠了。
在如今這個浮華的時代裡,功名利祿似乎成為了當代人追逐的主流,很多人都會被眼前的利益名氣迷住雙眼,最終忘記自己最初本心,但是一味的追求身外之物真的會感到幸福嗎?
筆者認為,只有像遊老師這樣經歷過千帆過盡,還能保持那顆最初信仰的人,才值得追逐,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在彌留之際他才有資格說沒白來世上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