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孝賢這個級別的導演,已經不需要終身成就獎

2020-09-05 虹膜

文丨漠一

昨天,第57屆金馬獎委員會全票通過,推選侯孝賢為今年的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

有意思的是,在接到委員會的通知時,侯導的第一反應,是要把獎金捐給金馬獎,工作人員覺得很感動,但還是提醒侯導,終身成就獎是沒有獎金的。

從1980年拍攝第一部電影《就是溜溜的她》開始,侯孝賢已經拍了40年電影,要是從他1973年踏入電影界,場記、編劇、副導一路幹上來算起,這時間還要更久。

《就是溜溜的她》

不過今天我們想說的,並不是侯導的貢獻和他之於華語電影的意義,而是金馬獎終身成就獎本身。

我們通常說到的電影類終身成就獎,主要是肯定獲獎者的個人成就和貢獻,具體到不同的電影節/獎項,又有細微不同,比如奧斯卡就沒有終身成就獎,而是叫榮譽獎,但大家都習慣這麼叫,褒獎意思也差不多。

比如侯導拿獎,電影作品的分量不用說,他創辦金馬電影學院、提攜後輩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金馬獎的終身成就獎從1993年的第30屆開始頒發,那時候還叫終身成就特別獎,在第2007年的第44屆,才改名叫終身成就獎,金馬獎的絕大多數獎項都是報名機制,但終身成就獎是推選機制,由電影團體或者委員會書面推薦人選,若有三分之二的委員投票通過就算獲獎,也不限制名額,但也不是每年都必須頒發。

於是,回去看歷年的金馬獎終身成就獎,我們也能發現有從缺的年份,比如2018年,以及1996年的第33屆。

那一年也剛好是金馬獎歷史上最特殊的一年之一,因為從這一年開始,金馬獎開始允許內地電影參與競逐獎項,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就是在這一年大放異彩。

《陽光燦爛的日子》

一年多人拿獎的時候也不算少數,1997年的金馬獎同時把終身成就獎給了羅維、胡金銓、李翰祥。

這或許是因為這三位大師都在這兩年先後去世,還都是因為心臟方面的問題,電影大師一下子少了半壁江山的感覺。授出這個三黃蛋,是追封,是致敬,也有些彌補遺憾的意思。

畢竟這時候,終身成就獎剛頒到第五年。

金馬獎在頒獎終身成就獎的時候,有時候也會體現出一種共性,比如羅維、胡金銓、李翰祥在創作上,就算是古裝片、武俠片代表。

胡金銓

再像是2000年,同時把終身成就獎頒給辛奇和鄭錦洲,我們就能從他們身上看到數十年如一日,致力於臺語片創作的共性。

終身成就獎裡的lifetime,是在說獲獎者一生都在忠於這項事業,這等於就給獎項劃定了一個時間限制。幹上多久才算是終其一生?反正在金馬終身成就獎中,沒有60歲以下的在世電影人拿過這個獎項。

這也足夠合理,畢竟要走過半生,才能算是在職業生涯上有了「終身」吧。

縱觀歷年,最年輕的拿獎者,是1995年65歲的李行,和2013年也是65歲的甄珍。

最年長的,則是91歲拿到這個獎的李麗華

李麗華

不過這裡還有個例外,楊德昌導演在2007年6月29日去世的時候,還沒有滿60歲,當年金馬獎把終身成就獎頒給了他,某種追封,非要算的話,他才是最年輕的、拿下這個獎項的人。

楊德昌、甄珍、李行、還有今年的侯孝賢,透露出了終身成就獎的一個基本趨勢,幾乎每個拿獎者都是家喻戶曉的重磅名人,又是臺灣電影中最顯赫的名字,拿這個獎,是實至名歸,也是種蓋棺定論。

白景瑞、李行、胡金銓

這些「名人」裡面,還存在一種分類,就是大家雖然都對他們很熟悉,但是在他們自己的職業生涯中,總是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和自己本職工作的大獎擦肩而過。

於是把終身成就獎頒給他們,也就帶有了一點彌補遺憾、補償的意味。

比如在2014年第51屆拿到終身成就獎的田豐,演了六十多年的戲,堪稱「萬能配角」。

田豐

一直當綠葉,就有個能量積攢的問題,很難被人看到像導演、主演那樣聚焦的表現。田豐的演技每每受人肯定,卻連最佳男配也沒拿過。得到終身成就獎之後的第二年他就離世了,金馬獎算是給他的職業生涯,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再像是甄珍,也只在1978年因為《煙水寒》提名過一次金馬最佳女主角,在自己65歲這年,金馬獎第五十屆的時候拿到終身成就獎,就是對她本土最重要女演員地位的肯定。

剛好,這也是甄珍踏入影壇的第五十年。

甄珍和劉家昌

據說當年,本來組委會還想促成二秦二林給甄珍頒獎,瓊瑤電影主心骨聚首的盛況,但終歸沒能成行。

最後是秦祥林來給甄珍頒的獎,林青霞則坐在臺下,滿臉開心地看這個自己筆下寫過的女人實至名歸。

不過,明星、大導演,只是最前臺的行業,他們真的還需要這樣一個獎項來錦上添花嗎?

相比之下,反而是幕後工作者,可能更需要這個獎項,來讓觀眾們看到他們為電影的默默付出。就像是前幾年,金像獎把專業精神獎頒給茶水姐楊容蓮一樣,他們同樣也是電影這個行業裡不可或缺的人物。

茶水姐楊容蓮

作為華語電影最重要的獎項之一,金馬獎當然也不會忽略那些相對邊緣的工種。這些年它也把終身成就獎給過不少大眾不太熟悉、甚至是沒太聽說過,平時默默無聞的幕後工作者。

比如2006年的第43屆,終身成就獎就給了著名的海報大師陳子福,據說他從小就愛畫畫,還在考試的時候畫過監考老師,後來從修復老海報入行,慢慢才轉到海報繪製這一行,從業幾十年,畫過的電影海報五千多張,《蛇形刁手》《人世間》這些電影都有他留下的手繪作品。


再像是2016年的第53屆,獲獎者是張永祥,這也是金馬獎第一次把終身成就獎頒給編劇。

寫過120個劇本的張永祥,拿過五次金馬最佳編劇獎,其實已經不存在什麼遺憾了,但金馬把這樣一個獎給到他,也有某種褒獎整個行業的意思。

所以張永祥會在獲獎感言裡說,「我是第一個拿到這個獎的幕後工作者,還有很多和我一樣辛苦的幕後工作者,我希望這個獎以後多支持這些幕後工作者。」

張永祥

在這些年裡,我們也能看到徐立功、明驥這種電影產業工作者拿到終身成就獎,徐楓則算是他們中比較特殊的一位,像她這樣的大明星轉幕後的電影人拿到終身成就獎,也會讓我們更加關注那些幕後的電影工作者。

這裡面,必須要說一下的還有在1994年第31屆金馬獎中拿到終身成就獎的童月娟,作為和李麗華、白光、阮玲玉同代的女演員,她不僅在後期和張善琨一起製片了多部電影,還涉足政壇,也在張善琨離世後掌管新華影業多年,不管在現在還是放在過去,都是毫無疑問的先驅了。

有時候,在終身成就獎裡,我們也能看到兩代人同時拿獎,頗有種時代交響的唏噓感。

比如1999年的第36屆,白景瑞和龔弘同時拿到了這個獎。只不過,白景瑞已經在1997年因為心肌梗塞去世。

第20屆(1972年)金馬獎頒獎典禮 左:明驥,中:童月娟,右:白景瑞


長白景瑞十五歲的龔弘,和白景瑞完全算兩代電影人,提出臺灣電影要走「健康寫實主義」路線的他,提拔了李行、白景瑞、李嘉、劉藝等一眾導演,也培養了唐寶雲、左豔容、陳莎莉這些臺灣電影中不可或缺的優秀演員,卻在1999年,自己都84歲的時候才拿到這個獎項,很多人或許都會說「遲了」。

要知道,李行早在1995年,自己65歲的時候,就拿到了這個獎。

李行拿終身成就獎的時候,還很年輕,但是從導演創作上來講,他的確從1986年的《唐山過臺灣》之後,就沒有再拍電影,而是集中精力於兩岸電影交流。

九十年代中期的他拿到終身成就獎,讓人回想起十幾年前《大輪迴》慘敗,《光陰的故事》《兒子的大玩偶》接連出現,侯孝賢、楊德昌等新導演崛起的代際交替。

到了李行拿終身成就獎的這時候,侯楊也已經站穩了腳跟,似乎冥冥之中有種,「你的電影時代過去了」的意味。

所以,放到整個金馬獎終身成就獎的獲獎者裡來看,李行很年輕;但對於他自己來說,這個獎有點晚。

李行(左)

於是這也不免讓我們想到一個問題,電影獎項都有它的滯後性,但終身成就獎這種基於電影人長久以來成就的肯定,似乎是所有電影褒獎裡,最「遲」的獎項了。

電影獎項有不同的任務,絕大多數的獎項肯定電影創作,也間或讓我們看到電影新人,或者是大眾認知中的「新」——那些已經致力於電影工作很久卻不太被知道的人,多多少少帶有某種為電影人撥雲見日的意味。

但終身成就獎的這種意味相對低很多,並不是說它完全沒有,但褒獎「電影前輩」這件事,讓它天然失去了提攜的意義,在這之外,它還有種對電影人工作「蓋棺定論」的意味,就像我們上面說到的,頒給李行那樣。

李行

但這裡存在一個悖論,電影人的創作生命很長,終身成就獎似乎給他們畫了一個拋物線的高點,李行這樣不再做導演創作、甄珍這種基本已經息影的演員暫且不論,但有的電影創作者可能並不適用於這種判定。

比如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2000年自己70歲的時候拿了威尼斯電影節的終身成就獎,但他至今依然在創作,差不多每年產出一部作品,你說這個時候是他的創作巔峰期,完全沒有任何問題,更何況他還在這段時間拍出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影片雙料的《百萬美元寶貝》,所謂終身成就獎,只不過是他職業生涯的小小點綴而已。

《百萬美元寶貝》

類似的還有曼努埃爾·德·奧利維拉,在2004年拿到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以後,又拍了七八部長片。

由此再回來看金馬獎這些年終身成就獎的得主,你也會有類似的體會。

比如李行這些年在兩岸電影文化交流上的努力,徐楓在電影修復、保存經典影片方面的貢獻,還有今年拿到終身成就獎的侯孝賢,依舊在準備自己的新片《舒蘭河上》。

當我們說獎項給得「遲了」的時候,仿佛認為電影生涯存在起點和終點的刻度,但對偉大的終生電影工作者來說,任何事的時機都沒有早遲之分。所謂終身成就獎,就是用有限的標尺去丈量無限,因此對侯孝賢來說,就當它是對餘生的再次鼓勵吧。

相關焦點

  • 他這個級別的導演,已經不需要終身成就獎
    楊德昌、甄珍、李行、還有今年的侯孝賢,透露出了終身成就獎的一個基本趨勢,幾乎每個拿獎者都是家喻戶曉的重磅名人,又是臺灣電影中最顯赫的名字,拿這個獎,是實至名歸,也是種蓋棺定論。最後是秦祥林來給甄珍頒的獎,林青霞則坐在臺下,滿臉開心地看這個自己筆下寫過的女人實至名歸。不過,明星、大導演,只是最前臺的行業,他們真的還需要這樣一個獎項來錦上添花嗎?相比之下,反而是幕後工作者,可能更需要這個獎項,來讓觀眾們看到他們為電影的默默付出。
  • 侯孝賢獲終身成就獎 侯孝賢代表作電影資料介紹
    侯孝賢獲終身成就獎 侯孝賢代表作電影資料介紹  第57屆金馬獎於8月24日召開執行委員會議,全票通過選出侯孝賢為第57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表彰他在電影美學的卓越成就以及對電影傳承的苦心竭力。據悉,頒獎典禮將於11月21日舉行。
  • 臺灣導演侯孝賢獲第57屆金馬終身成就獎
    中新社臺北8月24日電 臺灣電影金馬獎於24日召開執行委員會議,全票通過臺灣導演侯孝賢為第57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表彰他「在電影美學的卓越成就以及對電影傳承的苦心竭力」。資料圖:侯孝賢。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攝據《聯合報》、東森新聞雲等臺灣媒體報導,侯孝賢在接獲通知時的第一反應是要把獎金捐給金馬獎,工作人員感動之餘提醒他「這是沒有獎金的」。對於獲獎,侯孝賢表示:「我喜歡電影,我拍電影,這就是我的信念。」侯孝賢1973年踏入電影界,從場記、編劇、副導演一路累積經驗,成為「臺灣新電影」代表人物。
  • 金馬57終身成就獎:總的來說,侯孝賢是很多人的父親
    11月21日,第57屆金馬獎全票通過將「終身成就獎」頒發給73歲的侯孝賢。
  • 名人堂 致敬|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揭曉,侯孝賢為何能得終身成就獎?
    趙婷憑藉《無依之地》獲最佳導演獎,除了她,還有一位華人在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斬獲大獎,這就是獲得終身成就獎的中國臺灣導演侯孝賢。 作為美國五大影評人協會中歷史最悠久的獎項,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歷來被視作奧斯卡最重要的風向標之一,去年它曾把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頒給《寄生蟲》,後來這部韓國電影果然在今年的奧斯卡上斬獲這兩項大獎。 2018年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的終身成就獎是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去年這個獎頒給好萊塢金牌編劇伊蓮·梅,因此今年侯孝賢獲得該獎的份量可見一斑。
  • 查德威克奪影帝、侯孝賢獲終身成就獎
    記者洪文/綜合報導「洛杉磯影評人協會」(Los Angeles Film Critics)今(21日)公布得獎名單,已故《黑豹》男主角查德威克鮑斯曼以Netflix電影《藍調天后》(Ma Rainey’s Black Bottom)奪下最佳男主角,而臺灣導演侯孝賢、知名電影配樂家哈利貝拉方提(Harry Belafonte
  • 侯孝賢獲金馬終身成就獎,經典著作等身,為電影奉獻一生
    8月24日,金馬獎召開執行委員會議,全票通過侯孝賢為57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一次表彰他在電影美學的非凡成就和對電影傳承的苦心孤詣。且本屆頒獎典禮,將於今年11月21日在臺北市國父紀念館舉行。侯導獲得本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可謂實至名歸。有趣的是,侯導在接到獲獎通知的第一反應就是要把獎金捐給金馬獎,而工作人員在感動之餘,提醒侯孝賢這是沒有獎金的。對於獲獎,侯導言簡意賅地表示:我喜歡電影,我拍電影,這就是我的信念。
  • 2020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頒布 侯孝賢獲終身成就獎
    侯孝賢(資料圖)1905電影網訊 當地時間21日,2020年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頒布,侯孝賢導演獲終身成就獎,「黑豹」最佳影片:《小斧子》第二名:《無依之地》最佳導演:趙婷《無依之地》第二名:史蒂夫·麥奎因《小斧子》最佳女主角:凱瑞·穆裡根《前程似錦的年輕女人》第二名:維奧拉·戴維斯《藍調天后》最佳男主角:查德維克·
  • 影帝影后雙爆冷,侯孝賢獲終身成就獎
    對納豆這個藝名有所耳聞的朋友可能還記得四年前金馬獎上,他也入圍了最佳男配,憑藉的是《一路順風》這部電影,那時候納豆還是短髮,那一次競爭更加激烈沒能獲獎,這次算是得償所願。最佳女配則由老藝人陳淑芳拿下,今年是她首次以電影演員的身份入圍金馬並一舉拿到獎項,四十幾年從藝經歷實至名歸。
  •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黑豹奪影帝 侯孝賢終身成就獎
    查德維克·博斯曼遺作《藍調天后》表演獎項斬獲頗豐,史蒂夫·麥奎因的系列電影《小斧子》拿下最佳影片,《無依之地》《前程似錦的年輕女人》《高個兒》《金屬之聲》《曼克》等也獲肯定,尹汝貞憑《米納裡》獲最佳女配獎,侯孝賢終身成就獎。
  • 侯孝賢獲金馬終身成就獎,想捐獎金卻捐了個寂寞,網友:太可愛了
    第57屆金馬獎今日召開執行委員會議,全票選出侯孝賢為該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以表彰他在電影事業上的出色貢獻,對電影製作的精益求精。據悉,本屆頒獎典禮將於11月21日舉行。工作人員感動之餘,還不忘提醒侯導這是沒有獎金的。想捐錢最後發現其實沒有獎金,太可愛了侯導!
  • 《消失的情人節》成金馬獎最大贏家 莫子儀、陳淑芳分奪帝後 侯孝賢終身成就獎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給侯孝賢頒發了終身成就獎。(除劇照外,圖片均來自金馬影展官方微博)  《消失的情人節》預告評審團認為:導演陳玉勳在《消失的情人節》中以喜劇手法,創造出寫實魔幻的戲劇張力。女主角的快和男主角的慢,交織出奇妙的時間落差,導致一天的情人節憑空消失,卻連結起橫跨多年的情事。
  • 侯孝賢獲頒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終身成就獎,系第一位獲得該獎的華人
    而終身成就獎頒給了臺灣名導侯孝賢以及93歲電影配樂家哈利貝拉方提(Harry Belafonte),侯孝賢也是第一位獲該獎的華人。 此外,最佳導演獎由華裔女導演趙婷《遊牧人生》(Nomadlan)拿下,資深韓國女演員尹汝貞也以《Minari》榮獲最佳女配角獎。
  • 電影晚報:日本票房冠軍易主、侯孝賢再獲終身成就獎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LAFCA)公布今年的獲獎名單,侯孝賢再獲終身成就獎。 最佳影片 《小斧子》 第二名 《無依之地》
  • 侯孝賢獲金馬獎終身成就獎 頒獎典禮將於11月21日舉辦
    8月24日,第57屆金馬獎召開執行委員會議,全票通過選出侯孝賢為第57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表彰他在電影美學的卓越成就以及對電影傳承的苦心竭力。據悉,本屆頒獎典禮將於11月21日舉辦。  侯孝賢1973年踏入電影界,從場記、編劇、副導一路累積經驗,1980年執導首部電影《就是溜溜的她》。他在1980年代以《風櫃來的人》(1983)、《冬冬的假期》(1984)、《童年往事》(1985)、《戀戀風塵》(1986)等片成為「臺灣新電影」的代表人物。1989年導演的《悲情城市》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是首部在國際三大影展掄元的臺灣電影。
  • 侯孝賢獲第57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 第一反應要把獎金捐出去
    8月24日,第57屆金馬獎召開執行委員會議,全票通過選出侯孝賢為第57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表彰他在電影美學的卓越成就以及對電影傳承的苦心竭力。據悉,本屆頒獎典禮將於11月21日舉辦。侯孝賢1973年踏入電影界,從場記、編劇、副導一路累積經驗,1980年執導首部電影《就是溜溜的她》。他在1980年代以《風櫃來的人》(1983)、《冬冬的假期》(1984)、《童年往事》(1985)、《戀戀風塵》(1986)等片成為「臺灣新電影」的代表人物。1989年導演的《悲情城市》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是首部在國際三大影展掄元的臺灣電影。
  • 侯孝賢獲第57屆金馬終身成就獎;王俊凱特別出演電影《731》
    57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第57屆中國臺灣電影金馬獎組委會宣布,侯孝賢為第57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全票通過,表彰他在電影美學的卓越成就以及對電影傳承的苦心竭力。對於獲得終身成就獎,侯導表示:「我喜歡電影,我拍電影,這就是我的信念。」本屆頒獎典禮將於11月21日舉辦。
  • 一個拍「悶片」的導演,在73歲捧起金馬終身成就獎
    今年侯孝賢導演獲得第五十七界金馬獎「終身成就獎」,頒獎禮上是枝裕和擔任為侯孝賢獻獎的嘉賓,自願隔離了十四天。1979年,他憑《早安臺北》提名金馬最佳改編劇本,至此脫離了新人的行業,開始在行業內尋找自己做導演的機會。那時候,侯孝賢的電影風格和現在完全不一樣,他的作品老少皆宜,充滿了商業元素,處女作就在臺灣的春節檔上映,成為1980年春節檔的票房冠軍。
  • 「黑豹」奪影帝獲終身成就獎!
    其中,已故男星「黑豹」查德威克博斯曼憑著遺作《藍調天后》奪下影帝寶座,而臺灣導演侯孝賢則獲頒發終身成就獎,成了第一位贏得這項殊榮的華裔導演。另外,與查德威克博斯曼搭檔在《藍調天后》出演的格林特魯曼也勇奪最佳男配角,使他成為該獎最年長的黑人演員。
  • 金馬57頒獎嘉賓名單出爐,誰來為侯孝賢頒終身成就獎,現在還是個謎
    其中包括以港片《墮胎師》入圍影后的好萊塢華裔女星白靈,以《男兒王》入圍影帝的新加坡喜劇天王李國煌,導演《手捲菸》的陳健朗從香港,導演《南巫》的張吉安從馬來西亞飛到臺灣。 本屆頒獎嘉賓也已經公布,只是,到底誰來為終身成就獎得主侯孝賢頒獎,還是一個謎。已公布的頒獎嘉賓包括——坎城金棕櫚得主,日本名導是枝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