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57終身成就獎:總的來說,侯孝賢是很多人的父親

2021-02-08 文藝生活周刊

11月21日,第57屆金馬獎全票通過將「終身成就獎」頒發給73歲的侯孝賢。

他的地位,其實已經不需要這樣一個終身成就獎的加持。但在今時今日的狀況下,又很需要給他一個終身成就獎,證明臺灣電影有過的輝煌,給所有被他影響過的創作者,或者說所有後輩電影人,樹立起一個神像、圖騰。

只要這個神祗不倒,前途就還有希望。

頒獎典禮當天,由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得主、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擔任頒獎引言人。曾深受侯孝賢電影風格影響的是枝裕和站在臺上這樣說:

當金馬影展聯絡我,詢問我是否能擔任(獻獎)這個十分光榮的角色時,我毫不猶豫就答應了。為了能站在這裡,我隔離了兩周,但就算是隔離四周,我想我也會很開心地接受。

我第一次見到侯導,已經是27年前的事了。我在20多歲時,與侯導的電影相遇,因為如此,我意識到這裡也是我父親的故鄉。我對臺灣及臺灣電影有了更深一層的思考,也愛上了這裡。

之後,見到了侯導本人,被他的個人魅力深深吸引,也想與他更靠近一些,於是我下定決心,要成為一個電影導演。

當然,我們兩個沒有血緣關係,但我始終認為,我就是他其中一位兒子。

我想,世界上應該有許多人都像我一樣,是侯導的粉絲,是他電影的影迷,被他的笑容及作品所激勵著。

我今天僅代表他的孩子們,站在這裡。

我並不打算獨享這份喜悅,今天有幸同聚於此的人士,以及不在這的人士,都請你們互相分享這份喜悅吧。

侯孝賢導演多年合作的攝影李屏賓隨後在臺上說:"我們福祿壽家族,來為侯孝賢終身成就獎祝福,在我身邊所有的朋友,都是侯導的合作夥伴,都有好幾十年的工作經驗,廖先生、杜先生、李先生,加起來有好幾百年,我們都是侯導的孩子。」



接獲獎座的侯孝賢,引來全場影人的起立鼓掌,在臺上致詞時說:

"好開心喔!我都七十幾快八十了,謝謝大家,沒有你們也拍不成什麼。不管是從事攝影、劇本,當然某方面來說也是我有眼光,看得懂。跟我相處,對他們做任何事情都非常清楚。長年以來,以長時間我們這群人,因為這種關係、這種情感,然後對電影的一種堅持。感動別人,先感動自己,謝謝。」

在頒獎典禮舉辦前,金馬獎出了一個關於侯孝賢的剪輯集錦。裡面不僅僅有他獲得金馬獎的感言,或者是他擔任金馬獎主席時頒獎的致辭,還有不同國家、地區、年紀的獲獎人、頒獎嘉賓對他的感謝。

頒獎典禮舉辦前播放的關於侯孝賢的電影節視頻集錦

短片裡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鮑鯨鯨拿金馬獎改編劇本那年。

《失戀33天》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級電影,來自鮑鯨鯨的連載網文。它是大陸電影到現在都少有的、工業化水平最高的小妞電影。無論是它的都市感、喜劇性,還是給予人的關於愛情的虛無縹緲的樂觀主義。

在臺灣上映的時候,這部電影也有不錯的票房,因為臺灣年輕人想通過這部電影看看大陸年輕人生活的樣子。

鮑鯨鯨拿獎的時候特別緊張,她說當時學校操場放《童年往事》,她是因為這場放映才認識她男朋友的。《失戀33天》也有一定的她個人感情經歷的投射,兩部風馬牛不相及的電影,就這樣聯繫在了一起。

我覺得,這也是電影的美妙之一、魅力所在。

我最開始知道侯孝賢,可能是我哥哥推薦的。當時我高一,開始看電影。他已經上大學了,推薦我看《千禧曼波》和《最好的時光》。在那個年紀,能看完就算不錯了,還沒有看懂的悟性。

作為編導藝考生來說,包括我之後認識的一些大學編導專業的朋友,都挺痛恨侯孝賢的。因為看不下去,但又必須看。

很早就聽過一個軼聞,說侯孝賢問朱天文什麼是現代性的電影?朱天文說你去看看沈從文的小說。在這次翻閱的訪問中,也反覆出現了確鑿的說法。是侯孝賢在拍《風櫃來的人》之前,看了《從文自傳》。他覺得沈從文寫作,有一個俯視的角度,非常客觀的看世界上所有的事情。所以拍《風櫃來的人》的時候,他就要求冷和遠,冷冷、遠遠看著人物的命運發展。

侯孝賢說他有一個從不自覺的拍電影,到自覺的拍電影的變化過程。拍《風櫃來的人》《冬冬的假期》就不自覺的拍了下來,到《童年往事》開始有了自覺。

我覺得我自己和我這些朋友,也是這樣,從不自覺到看他的電影,到自覺的看。

我之前一連看下來《冬冬的假期》《戀戀風塵》《海上花》《戲夢人生》《好男好女》《咖啡時光》這些片子,都是一種不自覺的狀態。他是一個大導演,這些是他的作品,我應該去看一看。

後來我在電影節重看《最好的時光》,看難得一見的4k修復《尼羅河的女兒》,還有上映的《刺客聶隱娘》等等,已經是一種自覺的狀態。

當然這種不自覺,對於我這種沒有讀到藝術院校的藝考生很重要,它讓我在大學四年都不曾懈怠過。

在《紅氣球之旅》後,侯孝賢也很久沒有拍電影。等到《刺客聶隱娘》的時候,我已經讀研一,讀的是中國電影史。

那年坎城電影節頒獎的時候,國內已經凌晨2點多,看到侯孝賢拿了最佳導演的時候,大家都很興奮。

同年,臺灣的李行導演來電影資料館做了一個回顧展,去年他九十高齡又來了一次。

李行導演是侯孝賢的前輩,也是那一代電影人的神祗。侯孝賢最開始就是給李行導演的《心有千千結》做場記,之後做了《早安臺北》的編劇和副導演,第一次提名了金馬獎最佳編劇。

《早安臺北》也是李行最後一部獲得金馬獎最佳影片的電影,以他為代表的健康寫實主義在80年代已經快走到末路。


標誌性事件就是1983年由李行、胡金銓、白景瑞拼盤導演的《大輪迴》,正面迎戰侯孝賢、萬仁、曾壯祥聯合執導的《兒子的大玩偶》,前輩們票房慘敗,後輩們由此站了起來。

今天再看李屏賓、杜篤之、廖慶松、林強等等一起給侯孝賢頒終身成就獎,他們是83年到現在近40年臺灣電影的縮影。這當中從臺灣新電影到臺灣新新電影,再到兩岸的開放,電影的交流,《海角七號》帶來的本土臺灣電影的小振興,又有太多故事。

那些從80年代開始跟著侯孝賢一路走來的人,有很多都不在了,像是楊德昌,還有前不久去世的張毅。也有不少慢慢的隱退,消失在大家的視野裡。

最後就剩下了侯孝賢一個人,如燈塔一般。

左起:吳念真, 侯孝賢, 楊德昌, 陳國富, 詹宏志

作為一個電影史的學生,通過這些年的學習,可以深深感受到,電影是一代人交付給一代人的功課。

在《悲情城市》拿了威尼斯大獎後,侯孝賢到大陸做過一次採訪,他點出了幾個當時覺得很有希望的年輕人,其中陳國富已經是華語商業片的守護人,蔡明亮也成了新新電影的大師。

陳玉勳憑《消失的情人節》獲得最佳導演

同樣是新新電影時期出來的陳玉勳,在這屆金馬獎首次拿了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似乎也是一個傳遞火炬的信號。

但要像臺灣新電影一代在兩岸三地,乃至國際上形成一定影響力,還是道阻且長。大家津津樂道的還是他1995年初出茅廬的《熱帶魚》,而前兩年在大陸上映的影片《健忘村》,就是一口啞炮。

新新電影裡走在最前面的是蔡明亮,但他已經超脫了。大概無欲去承擔下一代領軍人的職責,同時他的影片風格也越發走向先鋒、實驗,對於觀眾而言挑戰更大。

《刺客聶隱娘》裡說,「劍道無親」,實際上是時間無親。

早在好幾年前就聽聞侯孝賢身患阿茲海默的傳言,他的新片也遲遲沒有開工。最近朱天文給出了切實的說法,沒有到阿茲海默的地步,只是老人家常見的認知問題、記憶不好。

在致敬短片裡,也可以看到侯導還在為新片《舒蘭河上》做籌備工作。

所以,雖然不知道下一代大師何時站穩腳步,但我們還是有下一部侯孝賢作品可以期待的。


附:2015年《刺客聶隱娘》獲獎前,侯孝賢的御用女演員舒淇撰文寫的"小作文"(節選):


侯孝賢,寫他好的不好的努力的成長的,已經太多太多。大家從網絡和報章媒體對這位大師的成就或多或少都有了解,當然今年更盛,因為有人不小心就在坎城電影節拿了個最佳導演,四面八方的媒體全都蜂擁而至;打開電視,連上網絡,逛著誠品,都可以找到侯孝賢說著侯孝賢看著侯孝賢聽著侯孝賢的電影藝術世界,藝術???但我怎麼覺得他愈拍愈商業呢?!

對熟悉他的影迷來說,他的電影是愈怕愈讓人看得懂了!

過去的,我就不說了,您看看近期的《千禧》,不就是一個不良少女,靠著自己的外貌,週遊在一些奇奇怪怪的男人周圍,最後還是被人無情地拋棄。《最好的時光》,不就是現在爭相拍攝的什麼桃花的、什麼三生三世.

至於《聶隱娘》,根本就是大老婆使用巫術,想從小三手中奪回愛人的故事,對吧?!所以您說說,侯導這麼平民這麼狗血的情愛糾葛,翻來覆去的分分離離,不是特別商業嗎?!

侯孝賢還有一個優點,就特別的直率。當他站在領獎臺上領獎時,人家以為他會講些什麼甘苦、談什麼血和汗的,sorry~他比聶隱娘還簡潔,當著全世界的面說:「希望因為這個獎可以有更多的錢好拍戲。」 一語道盡了藝術世界的甘苦需求,直接了當。

下了臺還說:「好好保管這個,這個獎可是值500萬臺幣的。」可知道,500萬臺幣只消一個星期不到,劇組工作人員的食宿就沒了,可見侯先生對於每一分每一毫都用在其道上,如他本尊一樣,出門就是11路(兩條腿),遠點坐捷運,創作時走進間咖啡館,點一杯咖啡在人家店裡吹一下午冷氣.

是的,形容一下侯導,侯孝賢就只有兩個字:好人!

從他身邊千百年不變的團隊,就知道他喜歡用他習慣的人,不管好事壞事,對還是錯,只要在他手上,無論人或事或物,他總是有辦法將它變好;

像拍攝《聶隱娘》一樣,沒有一個崗位是完全專業全面的,但他不會為了這些事情,在現場歇斯底裡,狂躁症發作,只會想怎麼去解決這些問題,在現場不責怪任何一個人,只會自己突然消失一段時間沉靜.或者去刷地板、擦拭道具。

《刺客聶隱娘》雖然從籌備到完成,有將近七、八年的時光,很多人或許覺得有足夠的時間準備,其實不然,裡面缺點多到你無法想像.但是侯導卻能一一克服,這不是歷練,更不是經驗,而是修為。

侯導這個爛好人,他不去責備問題,他只想著怎麼解決問題,這中間的壓力不是一般人可知曉的,因為他總是一副談笑風生的模樣,將那些誇張的錯誤一一解決,像是手上有一支魔法棒,嘛哩吧哩哄一變,侯孝賢的電影就會發出不可思議的光芒!

他的拍攝方法跟他完成後的作品,就算你身為其中一份子,不到最後一刻出現在影院的大銀幕上,你永遠都不知道這中間的成份所起的化學作用,會有怎麼樣的變化.這就是侯大師奇妙的電影世界。

在這裡,我還想要跟侯導說一句:「 謝謝您!我的人生中,因為有您,才讓我從不自信變成以自己為傲。身為一個演員,能遇見您,再晚都不嫌遲.」

當然,這樣的稱讚,希望您,千萬不要太驕傲喔!

文 | 耳朵

編輯 | 米粒

本文部分內容首發「奇愛博士講電影」,已獲授權,有增改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本文圖片、視頻源自網絡 


 


烏託有個幫

續寫的遠方


投稿 / m@wenzhou.plus

合作/ +微信:milalanaomi

相關焦點

  • 臺灣導演侯孝賢獲第57屆金馬終身成就獎
    中新社臺北8月24日電 臺灣電影金馬獎於24日召開執行委員會議,全票通過臺灣導演侯孝賢為第57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表彰他「在電影美學的卓越成就以及對電影傳承的苦心竭力」。資料圖:侯孝賢。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攝據《聯合報》、東森新聞雲等臺灣媒體報導,侯孝賢在接獲通知時的第一反應是要把獎金捐給金馬獎,工作人員感動之餘提醒他「這是沒有獎金的」。對於獲獎,侯孝賢表示:「我喜歡電影,我拍電影,這就是我的信念。」侯孝賢1973年踏入電影界,從場記、編劇、副導演一路累積經驗,成為「臺灣新電影」代表人物。
  • 侯孝賢獲金馬終身成就獎,經典著作等身,為電影奉獻一生
    8月24日,金馬獎召開執行委員會議,全票通過侯孝賢為57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一次表彰他在電影美學的非凡成就和對電影傳承的苦心孤詣。且本屆頒獎典禮,將於今年11月21日在臺北市國父紀念館舉行。1973年踏入電影界的侯孝賢,不僅是臺灣電影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也多在國內外各大電影節、影展獲得大獎。《紐約時報》還在今年5月發專文報導侯孝賢,稱之以"臺灣最偉大的電影人"。除了優秀作品之外,侯孝賢對於培養相關人才、提升電影品質不遺餘力,在2009年創辦金馬電影學院,為電影傳承立下汗馬功勞。
  • 金馬57頒獎嘉賓名單出爐,誰來為侯孝賢頒終身成就獎,現在還是個謎
    今天,金馬57倒計時八天,要去參加金馬的臺灣之外的影人,現在至少應該在臺灣隔離了六天甚至更久,不然沒辦法趕到11月21日那天解除隔離參加盛典
  • 侯孝賢獲金馬終身成就獎,想捐獎金卻捐了個寂寞,網友:太可愛了
    第57屆金馬獎今日召開執行委員會議,全票選出侯孝賢為該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以表彰他在電影事業上的出色貢獻,對電影製作的精益求精。據悉,本屆頒獎典禮將於11月21日舉行。對於獲金馬終身成就獎,侯導表示:&34;此番言論一出,網友紛紛激動表示
  • 侯孝賢這個級別的導演,已經不需要終身成就獎
    文丨漠一昨天,第57屆金馬獎委員會全票通過,推選侯孝賢為今年的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終身成就獎裡的lifetime,是在說獲獎者一生都在忠於這項事業,這等於就給獎項劃定了一個時間限制。幹上多久才算是終其一生?反正在金馬終身成就獎中,沒有60歲以下的在世電影人拿過這個獎項。這也足夠合理,畢竟要走過半生,才能算是在職業生涯上有了「終身」吧。
  • 侯孝賢獲終身成就獎 侯孝賢代表作電影資料介紹
    侯孝賢獲終身成就獎 侯孝賢代表作電影資料介紹  第57屆金馬獎於8月24日召開執行委員會議,全票通過選出侯孝賢為第57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表彰他在電影美學的卓越成就以及對電影傳承的苦心竭力。據悉,頒獎典禮將於11月21日舉行。
  • 侯孝賢獲第57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 第一反應要把獎金捐出去
    8月24日,第57屆金馬獎召開執行委員會議,全票通過選出侯孝賢為第57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表彰他在電影美學的卓越成就以及對電影傳承的苦心竭力。據悉,本屆頒獎典禮將於11月21日舉辦。侯孝賢1973年踏入電影界,從場記、編劇、副導一路累積經驗,1980年執導首部電影《就是溜溜的她》。他在1980年代以《風櫃來的人》(1983)、《冬冬的假期》(1984)、《童年往事》(1985)、《戀戀風塵》(1986)等片成為「臺灣新電影」的代表人物。1989年導演的《悲情城市》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是首部在國際三大影展掄元的臺灣電影。
  • 影帝影后雙爆冷,侯孝賢獲終身成就獎
    早在9月30日官方公開入圍名單,就有不少網友發現,今年的金馬不認識的新人依舊很多,內地幾乎沒有影片參選,不過在主席李安的號召下,還是請來了金棕櫚得主是枝裕和、影帝陳以文以及三位金馬影后李心潔、桂綸鎂、謝盈萱做頒獎嘉賓,總體來說還是十分精彩的。
  • 《消失的情人節》成金馬獎最大贏家 莫子儀、陳淑芳分奪帝後 侯孝賢終身成就獎
    第57屆金馬獎今晚在臺北頒發,陳玉勳執導的《消失的情人節》拿到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著劇本等多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
  • 侯孝賢獲第57屆金馬終身成就獎;王俊凱特別出演電影《731》
    57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第57屆中國臺灣電影金馬獎組委會宣布,侯孝賢為第57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全票通過,表彰他在電影美學的卓越成就以及對電影傳承的苦心竭力。對於獲得終身成就獎,侯導表示:「我喜歡電影,我拍電影,這就是我的信念。」本屆頒獎典禮將於11月21日舉辦。
  • 查德威克奪影帝、侯孝賢獲終身成就獎
    )並列「終身成就獎」。▲查德威克鮑斯曼、侯孝賢。(圖/翻攝自Instagram、金馬執委會提供)「洛杉磯影評人協會」重要得獎名單:最佳影片:小斧頭(暫譯,Small Axe)最佳導演:趙婷/《遊牧人生》(Nomadlan)最佳男主角:查德威克鮑斯曼(Chadwick Boseman)/《藍調天后》(
  • 侯孝賢獲金馬獎終身成就獎 頒獎典禮將於11月21日舉辦
    8月24日,第57屆金馬獎召開執行委員會議,全票通過選出侯孝賢為第57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表彰他在電影美學的卓越成就以及對電影傳承的苦心竭力。據悉,本屆頒獎典禮將於11月21日舉辦。  侯孝賢1973年踏入電影界,從場記、編劇、副導一路累積經驗,1980年執導首部電影《就是溜溜的她》。他在1980年代以《風櫃來的人》(1983)、《冬冬的假期》(1984)、《童年往事》(1985)、《戀戀風塵》(1986)等片成為「臺灣新電影」的代表人物。1989年導演的《悲情城市》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是首部在國際三大影展掄元的臺灣電影。
  • 金馬57獲獎名單出爐
    陳淑芳1957年踏入電影圈,曾出演過侯孝賢多部電影,包括《童年往事》《風櫃來的人》《戀戀風塵》等。她在影視劇中多以母親的角色出現,被尊稱為「全民阿嫲」。1995年,他憑《熱帶魚》獲得金馬最佳原創劇本,這是他25年後首度奪得最佳導演。
  • 他這個級別的導演,已經不需要終身成就獎
    昨天,第57屆金馬獎委員會全票通過,推選侯孝賢為今年的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有意思的是,在接到委員會的通知時,侯導的第一反應,是要把獎金捐給金馬獎,工作人員覺得很感動,但還是提醒侯導,終身成就獎是沒有獎金的。
  • 名人堂 致敬|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揭曉,侯孝賢為何能得終身成就獎?
    趙婷憑藉《無依之地》獲最佳導演獎,除了她,還有一位華人在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斬獲大獎,這就是獲得終身成就獎的中國臺灣導演侯孝賢。 而侯孝賢在東亞是首屈一指的「文藝片巨匠」,能在今年拿到這個大獎,也算是眾望所歸。其實早在4個月前,今年73歲的侯孝賢就曾獲得了第57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表彰詞是:「他在電影美學的卓越成就以及對電影傳承的苦心竭力」。
  • 2020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頒布 侯孝賢獲終身成就獎
    侯孝賢(資料圖)1905電影網訊 當地時間21日,2020年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頒布,侯孝賢導演獲終身成就獎,「黑豹」尹汝貞《米納裡》第二名:阿曼達·塞弗裡德《曼克》最佳男配角:格林·特魯曼《藍調天后》第二名:保羅·拉西《金屬之聲》最佳劇本:埃默拉爾德·芬內爾《前程似錦的年輕女人》最佳紀錄片:《時間》第二名:《科萊採夫》最佳剪輯:Yorgos Lamprinos《父親
  • 第57屆金馬頒獎儀式今晚登場,典禮四大亮點搶先看,李安任主席
    第57屆金馬獎頒獎典禮今(11/21)隆重登場,雖然疫情影響導致許多國際巨星無法出席典禮,但今年下半年國片大爆發,入圍名單競爭可說相當激烈,加上這次由知名音樂製作人陳鎮川擔任典禮節目總監,精彩度絕對是不容小覷,今晚有超過百位電影人齊聚一堂的金馬典禮,還有哪些亮點不能錯過,讓我們帶您搶先看。
  • 第57屆金馬頒獎儀式今晚登場,典禮四大亮點搶先看,李安任主席
    第57屆金馬獎頒獎典禮今(11/21)隆重登場,雖然疫情影響導致許多國際巨星無法出席典禮,但今年下半年國片大爆發,入圍名單競爭可說相當激烈,加上這次由知名音樂製作人陳鎮川擔任典禮節目總監,精彩度絕對是不容小覷,今晚有超過百位電影人齊聚一堂的金馬典禮,還有哪些亮點不能錯過,讓我們帶您搶先看
  •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黑豹奪影帝 侯孝賢終身成就獎
    查德維克·博斯曼遺作《藍調天后》表演獎項斬獲頗豐,史蒂夫·麥奎因的系列電影《小斧子》拿下最佳影片,《無依之地》《前程似錦的年輕女人》《高個兒》《金屬之聲》《曼克》等也獲肯定,尹汝貞憑《米納裡》獲最佳女配獎,侯孝賢終身成就獎。
  • 一個拍「悶片」的導演,在73歲捧起金馬終身成就獎
    今年侯孝賢導演獲得第五十七界金馬獎「終身成就獎」,頒獎禮上是枝裕和擔任為侯孝賢獻獎的嘉賓,自願隔離了十四天。但他可能不知道,出生於廣東的侯孝賢當初去到臺灣的原因,僅僅是因為侯孝賢的父親發現,臺灣的住處有自來水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