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個級別的導演,已經不需要終身成就獎

2020-12-22 背後的村莊3

昨天,第57屆金馬獎委員會全票通過,推選侯孝賢為今年的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

有意思的是,在接到委員會的通知時,侯導的第一反應,是要把獎金捐給金馬獎,工作人員覺得很感動,但還是提醒侯導,終身成就獎是沒有獎金的。

從1980年拍攝第一部電影《就是溜溜的她》開始,侯孝賢已經拍了40年電影,要是從他1973年踏入電影界,場記、編劇、副導一路幹上來算起,這時間還要更久。

《就是溜溜的她》

不過今天我們想說的,並不是侯導的貢獻和他之於華語電影的意義,而是金馬獎終身成就獎本身。

我們通常說到的電影類終身成就獎,主要是肯定獲獎者的個人成就和貢獻,具體到不同的電影節/獎項,又有細微不同,比如奧斯卡就沒有終身成就獎,而是叫榮譽獎,但大家都習慣這麼叫,褒獎意思也差不多。

比如侯導拿獎,電影作品的分量不用說,他創辦金馬電影學院、提攜後輩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金馬獎的終身成就獎從1993年的第30屆開始頒發,那時候還叫終身成就特別獎,在第2007年的第44屆,才改名叫終身成就獎,金馬獎的絕大多數獎項都是報名機制,但終身成就獎是推選機制,由電影團體或者委員會書面推薦人選,若有三分之二的委員投票通過就算獲獎,也不限制名額,但也不是每年都必須頒發。

於是,回去看歷年的金馬獎終身成就獎,我們也能發現有從缺的年份,比如2018年,以及1996年的第33屆。

那一年也剛好是金馬獎歷史上最特殊的一年之一,因為從這一年開始,金馬獎開始允許內地電影參與競逐獎項,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就是在這一年大放異彩。

《陽光燦爛的日子》

一年多人拿獎的時候也不算少數,1997年的金馬獎同時把終身成就獎給了羅維、胡金銓、李翰祥。

這或許是因為這三位大師都在這兩年先後去世,還都是因為心臟方面的問題,電影大師一下子少了半壁江山的感覺。授出這個三黃蛋,是追封,是致敬,也有些彌補遺憾的意思。

畢竟這時候,終身成就獎剛頒到第五年。

金馬獎在頒獎終身成就獎的時候,有時候也會體現出一種共性,比如羅維、胡金銓、李翰祥在創作上,就算是古裝片、武俠片代表。

胡金銓

再像是2000年,同時把終身成就獎頒給辛奇和鄭錦洲,我們就能從他們身上看到數十年如一日,致力於臺語片創作的共性。

終身成就獎裡的lifetime,是在說獲獎者一生都在忠於這項事業,這等於就給獎項劃定了一個時間限制。幹上多久才算是終其一生?反正在金馬終身成就獎中,沒有60歲以下的在世電影人拿過這個獎項。

這也足夠合理,畢竟要走過半生,才能算是在職業生涯上有了「終身」吧。

縱觀歷年,最年輕的拿獎者,是1995年65歲的李行,和2013年也是65歲的甄珍。

最年長的,則是91歲拿到這個獎的李麗華。

李麗華

不過這裡還有個例外,楊德昌導演在2007年6月29日去世的時候,還沒有滿60歲,當年金馬獎把終身成就獎頒給了他,某種追封,非要算的話,他才是最年輕的、拿下這個獎項的人。

楊德昌、甄珍、李行、還有今年的侯孝賢,透露出了終身成就獎的一個基本趨勢,幾乎每個拿獎者都是家喻戶曉的重磅名人,又是臺灣電影中最顯赫的名字,拿這個獎,是實至名歸,也是種蓋棺定論。

白景瑞、李行、胡金銓

這些「名人」裡面,還存在一種分類,就是大家雖然都對他們很熟悉,但是在他們自己的職業生涯中,總是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和自己本職工作的大獎擦肩而過。

於是把終身成就獎頒給他們,也就帶有了一點彌補遺憾、補償的意味。

比如在2014年第51屆拿到終身成就獎的田豐,演了六十多年的戲,堪稱「萬能配角」。

田豐

一直當綠葉,就有個能量積攢的問題,很難被人看到像導演、主演那樣聚焦的表現。田豐的演技每每受人肯定,卻連最佳男配也沒拿過。得到終身成就獎之後的第二年他就離世了,金馬獎算是給他的職業生涯,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再像是甄珍,也只在1978年因為《煙水寒》提名過一次金馬最佳女主角,在自己65歲這年,金馬獎第五十屆的時候拿到終身成就獎,就是對她本土最重要女演員地位的肯定。

剛好,這也是甄珍踏入影壇的第五十年。

甄珍和劉家昌

據說當年,本來組委會還想促成二秦二林給甄珍頒獎,瓊瑤電影主心骨聚首的盛況,但終歸沒能成行。

最後是秦祥林來給甄珍頒的獎,林青霞則坐在臺下,滿臉開心地看這個自己筆下寫過的女人實至名歸。

不過,明星、大導演,只是最前臺的行業,他們真的還需要這樣一個獎項來錦上添花嗎?

相比之下,反而是幕後工作者,可能更需要這個獎項,來讓觀眾們看到他們為電影的默默付出。就像是前幾年,金像獎把專業精神獎頒給茶水姐楊容蓮一樣,他們同樣也是電影這個行業裡不可或缺的人物。

茶水姐楊容蓮

作為華語電影最重要的獎項之一,金馬獎當然也不會忽略那些相對邊緣的工種。這些年它也把終身成就獎給過不少大眾不太熟悉、甚至是沒太聽說過,平時默默無聞的幕後工作者。

比如2006年的第43屆,終身成就獎就給了著名的海報大師陳子福,據說他從小就愛畫畫,還在考試的時候畫過監考老師,後來從修復老海報入行,慢慢才轉到海報繪製這一行,從業幾十年,畫過的電影海報五千多張,《蛇形刁手》《人世間》這些電影都有他留下的手繪作品。

再像是2016年的第53屆,獲獎者是張永祥,這也是金馬獎第一次把終身成就獎頒給編劇。

寫過120個劇本的張永祥,拿過五次金馬最佳編劇獎,其實已經不存在什麼遺憾了,但金馬把這樣一個獎給到他,也有某種褒獎整個行業的意思。

所以張永祥會在獲獎感言裡說,「我是第一個拿到這個獎的幕後工作者,還有很多和我一樣辛苦的幕後工作者,我希望這個獎以後多支持這些幕後工作者。」

張永祥

在這些年裡,我們也能看到徐立功、明驥這種電影產業工作者拿到終身成就獎,徐楓則算是他們中比較特殊的一位,像她這樣的大明星轉幕後的電影人拿到終身成就獎,也會讓我們更加關注那些幕後的電影工作者。

這裡面,必須要說一下的還有在1994年第31屆金馬獎中拿到終身成就獎的童月娟,作為和李麗華、白光、阮玲玉同代的女演員,她不僅在後期和張善琨一起製片了多部電影,還涉足政壇,也在張善琨離世後掌管新華影業多年,不管在現在還是放在過去,都是毫無疑問的先驅了。

有時候,在終身成就獎裡,我們也能看到兩代人同時拿獎,頗有種時代交響的唏噓感。

比如1999年的第36屆,白景瑞和龔弘同時拿到了這個獎。只不過,白景瑞已經在1997年因為心肌梗塞去世。

第20屆(1972年)金馬獎頒獎典禮

左:明驥,中:童月娟,右:白景瑞

長白景瑞十五歲的龔弘,和白景瑞完全算兩代電影人,提出臺灣電影要走「健康寫實主義」路線的他,提拔了李行、白景瑞、李嘉、劉藝等一眾導演,也培養了唐寶雲、左豔容、陳莎莉這些臺灣電影中不可或缺的優秀演員,卻在1999年,自己都84歲的時候才拿到這個獎項,很多人或許都會說「遲了」。

要知道,李行早在1995年,自己65歲的時候,就拿到了這個獎。

李行拿終身成就獎的時候,還很年輕,但是從導演創作上來講,他的確從1986年的《唐山過臺灣》之後,就沒有再拍電影,而是集中精力於兩岸電影交流。

九十年代中期的他拿到終身成就獎,讓人回想起十幾年前《大輪迴》慘敗,《光陰的故事》《兒子的大玩偶》接連出現,侯孝賢、楊德昌等新導演崛起的代際交替。

到了李行拿終身成就獎的這時候,侯楊也已經站穩了腳跟,似乎冥冥之中有種,「你的電影時代過去了」的意味。

所以,放到整個金馬獎終身成就獎的獲獎者裡來看,李行很年輕;但對於他自己來說,這個獎有點晚。

李行(左)

於是這也不免讓我們想到一個問題,電影獎項都有它的滯後性,但終身成就獎這種基於電影人長久以來成就的肯定,似乎是所有電影褒獎裡,最「遲」的獎項了。

電影獎項有不同的任務,絕大多數的獎項肯定電影創作,也間或讓我們看到電影新人,或者是大眾認知中的「新」——那些已經致力於電影工作很久卻不太被知道的人,多多少少帶有某種為電影人撥雲見日的意味。

但終身成就獎的這種意味相對低很多,並不是說它完全沒有,但褒獎「電影前輩」這件事,讓它天然失去了提攜的意義,在這之外,它還有種對電影人工作「蓋棺定論」的意味,就像我們上面說到的,頒給李行那樣。

李行

但這裡存在一個悖論,電影人的創作生命很長,終身成就獎似乎給他們畫了一個拋物線的高點,李行這樣不再做導演創作、甄珍這種基本已經息影的演員暫且不論,但有的電影創作者可能並不適用於這種判定。

比如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2000年自己70歲的時候拿了威尼斯電影節的終身成就獎,但他至今依然在創作,差不多每年產出一部作品,你說這個時候是他的創作巔峰期,完全沒有任何問題,更何況他還在這段時間拍出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影片雙料的《百萬美元寶貝》,所謂終身成就獎,只不過是他職業生涯的小小點綴而已。

《百萬美元寶貝》

類似的還有曼努埃爾·德·奧利維拉,在2004年拿到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以後,又拍了七八部長片。

由此再回來看金馬獎這些年終身成就獎的得主,你也會有類似的體會。

比如李行這些年在兩岸電影文化交流上的努力,徐楓在電影修復、保存經典影片方面的貢獻,還有今年拿到終身成就獎的侯孝賢,依舊在準備自己的新片《舒蘭河上》。

當我們說獎項給得「遲了」的時候,仿佛認為電影生涯存在起點和終點的刻度,但對偉大的終生電影工作者來說,任何事的時機都沒有早遲之分。所謂終身成就獎,就是用有限的標尺去丈量無限,因此對侯孝賢來說,就當它是對餘生的再次鼓勵吧。

相關焦點

  • 侯孝賢這個級別的導演,已經不需要終身成就獎
    ,還沒有滿60歲,當年金馬獎把終身成就獎頒給了他,某種追封,非要算的話,他才是最年輕的、拿下這個獎項的人。寫過120個劇本的張永祥,拿過五次金馬最佳編劇獎,其實已經不存在什麼遺憾了,但金馬把這樣一個獎給到他,也有某種褒獎整個行業的意思。所以張永祥會在獲獎感言裡說,「我是第一個拿到這個獎的幕後工作者,還有很多和我一樣辛苦的幕後工作者,我希望這個獎以後多支持這些幕後工作者。」
  • 今年的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給他是實至名歸
    2020年奧斯卡終身成就獎頒給導演大衛·林奇、演員韋斯·斯塔迪、導演麗娜·維爾特米勒。同時,演員吉娜·戴維斯獲得瓊·赫肖爾特人道主義獎。
  • 許鞍華成首位獲威尼斯終身成就獎的女導演
    南都訊 記者 丁慧峰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今日宣布,終身成就獎將頒給許鞍華和蒂爾達·斯文頓,許鞍華導演也成為全球首位獲此殊榮的女導演。許鞍華表示,「我很開心聽到這條消息,並為獲獎感到榮幸,開心到感覺無法用言語表達。
  • 我國真正的第一次電影終身成就獎的評比,你多半不知道的那些事
    目前世界著名的電影節都有自己設立的終身成就獎,如奧斯卡金像獎、坎城國際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等等知名的國際電影影展都設有這個獎項。但迄今為止,舉世公認的還是奧斯卡的這個獎項份量最重。這項獎項是是針對世界各地對電影貢獻巨大的人士而設立的,也是對其電影成就的最高肯定,當年的卓別林、迪士尼、保羅·紐曼、黑澤明等著名的電影大師都曾獲得過奧斯卡終身成就獎項。而我們中國的首位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是成龍,他當時打破了兩項記錄,不僅是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第一個中國人,也是奧斯卡歷史上獲得這個獎項最年輕的一個人。
  • 奧斯卡「終身成就獎」頒獎,《雙峰》演員為大衛·林奇捧場
    據悉,今年的奧斯卡「終身成就獎」頒獎典禮正在進行中。《雙峰》劇組的演員凱爾·麥克拉克倫和蘿拉·鄧恩都來給導演大衛·林奇捧場,並留下了珍貴的合影留念。
  • 華人導演趙婷奪得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許鞍華獲終身成就獎
    華人導演趙婷奪得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許鞍華獲終身成就獎 2020-09-13 14: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首位獲此殊榮女導演,許鞍華獲威尼斯終身成就獎
    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將頒給許鞍華和蒂爾達·斯文頓。許鞍華  新浪娛樂訊 據外媒報導,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將頒給許鞍華和蒂爾達·斯文頓,許鞍華導演也成為全球首位獲此殊榮的女導演。  許鞍華是香港著名導演,代表作品有《桃姐》《天水圍的日與夜》《女人四十》等,曾多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
  • 許鞍華獲威尼斯終身成就獎,成全球首位女導演榮膺該獎
    9月9日,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終身成就獎頒獎儀式如期舉行。中國導演許鞍華榮獲此獎。她也成為榮膺該獎項的全球首位女導演。為其頒獎的是布蘭切特,她真是什麼時候都這麼美!不是世俗的美,特立獨行的美。許鞍華是一名非常有才的導演,除了這次的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他還獲得過許多殊榮。
  • 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卓別林迪斯尼成龍都拿過
    1927/1928年,查理·卓別林在影片《大馬戲團》中集表演、編劇、導演和製片於一身,他提名最佳男主角落選,因此學院頒給他這個特別的獎項。1931/1932年,華特·迪士尼,他創造了米老鼠。1934年,秀蘭·鄧波兒,為了表彰她在1934年對熒幕娛樂行業的傑出貢獻。
  • 奧斯卡公布終身成就獎 斯派克·李、羅蘭茲榮獲
    斯派克·李、吉娜·羅蘭茲(左中)獲終身成就獎 黛比·雷諾斯(右)獲人道主義獎    1905電影網訊 近日,奧斯卡組委會宣布新一屆榮譽獎即終身成就獎得主,分別是黑人導演斯派克·李和知名女演員吉娜·羅蘭茲,另外瓊·赫肖爾特人道主義獎授予曾在《雨中曲》和吉恩·凱利共演的女演員黛比·雷諾斯。
  • 2019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公布 《穆赫蘭道》導演大衛林奇等三人入選
    大衛·林奇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1905電影網訊據奧斯卡官方消息,今年奧斯卡金像獎終身成就獎將頒給導演大衛·林奇(《雙峰》《穆赫蘭道》)、演員韋斯·斯塔迪(《最後一個莫希幹人》《盜火線》)、導演麗娜·維爾特米勒(《七美人》)。
  • 83歲謝賢獲香港金像獎終身成就獎:他見證了整個香港電影史
    但是在那之前都會出來兩個重量級獎項,終身成就獎與專業精神獎。終身成就獎謝賢4月2日,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官方宣布終身成就獎授予演員謝賢,專業精神獎頒給龍虎武師劉允。謝賢今年83歲,是香港著名影視演員、導演,也是謝霆鋒的父親,因在家中排行第四而被行內人稱為「四哥」。
  • 成龍憑什麼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2016年成為首位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華人,他為什麼會獲得這個對於一個演員來講可以說是最高成就的獎項?因為他出演的電影,無一不是動作片中的經典,也無一不是高風險高難度。你可能很疑惑,電影拍攝不都是有威亞等等各種保護措施嗎,怎麼還高風險高難度呢?拍電影再受傷能多嚴重?請看一下前段時間一張雜誌封面圖,感受一下成龍從業之後的「滿身傷痕」。
  • 佩內洛普成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終身成就獎最年輕獲獎人
    9月28日,西班牙女演員佩內洛普·克魯茲獲得了第67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的終身成就獎。在頒獎典禮上,她的好友U2樂隊主唱保羅·大衛·休森驚喜現身,稱讚了她在電影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她在銀幕之外對人性的關注。
  • 許鞍華成全球首位威尼斯終身成就獎的女導演
    7月20日,據外媒報導,香港導演許鞍華榮獲了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至此,許鞍華也成為了全球首位獲此殊榮的女導演。許鞍華的獲獎對於中國乃至世界電影界都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許鞍華(Ann Hui),1947年5月23日出生於遼寧省鞍山市,華語影視導演
  • 許鞍華領取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本文圖片 人民視覺9月8日,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終身成就獎頒獎儀式舉行。中國導演許鞍華獲得了這一獎項,主競賽評委會主席凱特·布蘭切特為她頒獎。許鞍華是威尼斯電影節史上首位獲得這一獎項的女導演。許鞍華表示,在艱難的當下,這個獎給自己帶來鼓勵,也給香港人民帶來鼓勵。
  • 金鷹節終身成就獎:表演藝術家李保田,「戲霸」在今天是褒義詞
    小悠和很多觀眾一樣,對金鷹節終身成就獎的獲得者,表演藝術家李保田老先生也非常喜歡,他的每一部劇都是全情投入,對得起觀眾的喜愛。1978年,李保田考入中央戲劇學院導演幹部進修班。5年後才主演電影《闖江湖》正式開始演藝生涯。
  • 拿了終身成就獎的謝賢,別只叫他「色老頭」
    確實,比起第36屆金像獎終身成就獎得主成龍,很多90後並不了解謝賢在電影上的成就。比起第37屆金像獎終身成就獎得主楚原,謝賢又不是真的完全在90後視野中銷聲匿跡。看到一頭白髮上臺領獎的老人家,即使不認識楚原,大家也會被他身上老藝術家的氣質打動,沒人會因為自己不認識他就說些什麼。
  • 唐納德·薩瑟蘭等獲頒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圖)
    唐納德·薩瑟蘭(右一)與其他獲獎者 新報訊【記者 張鋼】洛杉磯時間11月11日晚,奧斯卡第九屆榮譽獎(即終身成就獎)頒獎儀式在好萊塢高地中心舉辦,四位獲獎電影人分別是導演兼編劇查爾斯·伯內特、攝影師歐文·羅茲曼、
  • 楚原導演榮獲金像獎終身成就獎,臺上發表的獲獎感言,特別有道理!
    她現在已經是睡公主,很困了。謝謝你陪爺爺出來,你可以回到錦盒去了。去吧。把一個終身成就獎,頒給終生沒什麼成就的楚原,諸位也就是生生逼我說一句——受之有愧嘛。我的確是受之有愧。回首半生,青衫人老。在漫長的人生中,有開心時候,但困難的日子也不少,人生大概都是失意倍多,如意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