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自1895年在人類世界誕生以來,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今天已經是人類社會一項最普及的娛樂活動之一,帶給了人們無數的視覺、心理的享受和快樂。今天的電影,早已上升到了一門藝術的高度,並讓無數人為之瘋狂,為之趨之若鶩、如飛蛾撲火般紛紛投身其中。
1895年,人類第一部電影《工廠大門》
而獲得電影界的終身成就獎,相信是無數電影從業者一生夢寐以求的目標,也是他們所從事的事業藝術到達的最高巔峰。目前世界著名的電影節都有自己設立的終身成就獎,如奧斯卡金像獎、坎城國際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等等知名的國際電影影展都設有這個獎項。但迄今為止,舉世公認的還是奧斯卡的這個獎項份量最重。
這項獎項是是針對世界各地對電影貢獻巨大的人士而設立的,也是對其電影成就的最高肯定,當年的卓別林、迪士尼、保羅·紐曼、黑澤明等著名的電影大師都曾獲得過奧斯卡終身成就獎項。而我們中國的首位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是成龍,他當時打破了兩項記錄,不僅是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第一個中國人,也是奧斯卡歷史上獲得這個獎項最年輕的一個人。
其實對於這個終身成就獎,不光國際上有,很多國家內部也有,比如我們中國份量最重的金雞獎也設有終身成就獎。不過我們的正式電影終身成就獎是在2004年才開始正式設立的,開始是兩年頒發一次,到了2007年就是每年頒發一次。當年獲得過該獎項的知名電影人士分別有大名鼎鼎的謝晉、張瑞芳、秦怡、王心剛等等。
不過,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我國的電影終身成就獎的評比活動其實沒這麼晚,新中國的第一次這個獎項的評比時間其實還應該上溯十多年。
那還是1993年,為了慶祝中國電影誕生90周年,國內電影權威組織中國電影家協會發起了一項活動,準備推薦10位從影50年以上(條件是當時還健在)的老電影家授予"終身成就獎"。
當時的評比條件是,推薦人只限於電影家協會的理事,也就是說屬於圈內電影專家的推薦,規則是每人推薦十位,最後看得票的多少評出結果。只是遺憾的是,最後評選結果的資料沒有找到,在今天如此發達的網際網路上也無只言片字信息,著實有點可惜!
不過從收集到的部分推薦表資料我們還是可以了解到一些當時推薦情況,其中有不少很有意思的事。時光在飛速流逝,上面的人大多都已經遠去。今天這些可以說都是我們電影藝術界很珍貴的資料了。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下其中部分的推薦表。
1. 黃佐臨的推薦
黃導今天大家可能不熟悉,但當年可是鼎鼎有名,他還是上海人民藝術劇院的創始人之一,81年還執導拍攝過《陳毅市長》,看過的朋友可能還記得。從上表中我們可以看出,老爺子的地域觀念很強,推薦的人基本都是上海的,除了曾任北京電影學院副院長、攝影大師吳印鹹外,另一個不是上海的北京導演謝添當年其實也是在上海開始電影生涯的。
2.湯曉丹的推薦
如果你看過當年經典的《渡江偵察記》、《紅日》等,你肯定不會對湯導陌生。湯導還是第5屆金雞獎最佳導演獎者。從當年這張表中就可以看出湯導個性獨特,就填了兩位,但不知道湯導是粗心而沒看過推薦的規則通知還是放棄推薦權了?填的兩位是夏衍和陽翰笙,而這兩位是不需要推薦的。
3.張駿祥的推薦
還記得當年的《白求恩大夫》吧,這就是張導的代表作品之一。不過曾當過上海市電影局局長的張導也是好像只對上海的電影藝術家情有獨鍾,推薦的除了北京電影學院的攝影大師吳印鹹和一位67年已經故去的朱石麟外其他都是上海的。張導也還曾擔任過中國文化部電影局副局長,如果當的是正局長的話不知道張導會不會照顧下大家情緒,推薦幾位其它地區的。
4.洪遒的推薦
這位現在大家很多人可能不熟悉,洪遒,原名章鴻猷,筆名蔚夫。不過有人應該還記得當年的珠江電影廠吧?對,這位老爺子就是當年珠江電影廠的廠長,還是當年著名的電影評論家,那個時代熟悉電影的老輩人對他肯定不陌生。我們這裡來看看洪老的推薦:王為一、張良是珠影廠的,別的上海有5人,北影有3人,基本是不偏不倚!
5.鍾敬之的推薦
曾任北京電影學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的鐘老,從推薦上看的話他就好像不是北京人,推薦上除了一人是北京電影學院的吳印鹹,另一人是珠江電影製片廠的王為一外,其餘都是上海的,北影的一個也沒有。看得出上影在老爺子心目中的地位。
6,張良的推薦
而珠影廠張良的推薦就不一樣,反倒讓人感覺到是北京人在推薦。張良,國家一級導演,大家應該還記得八十年代那部看哭無數人的《少年犯》吧?就是這位老爺子執導的。我們可以看到,在他的推薦上除了其本廠1人,上海只有2人,而北影的高達5人,還空了1人,為什麼不從八一電影製片廠推薦呢?據估計看來張老爺子72年離開八一廠調到珠影中間大概發生過不愉快。
7.凌元的推薦
凌元,51年就進入北影廠,這裡總算看到有北影的推薦了,凌元多年來一直是我國銀屏上經典的"善良媽媽"形象,大家還記得當年《平原遊擊隊》中李向陽的母親吧,那個質樸、善良、堅強的母親形象就是凌元塑造的。這次推薦中最不同的是她是唯一一個自薦的,非常有勇氣和自信。並且她的推薦名單也慧眼獨具,有一半人都是沒被其他人推薦到的。
8,黃蜀芹的推薦
黃蜀芹,上海人,上海電影製片廠導演,當年那部獲得無數好評的電視劇《圍城》就是黃導的代表作之一。黃導在推薦中真正是做到了是舉賢不避嫌,舉賢不避親,表上的10個人全是上海的,連自己的老爹也沒有漏掉。
9. 劉瓊的推薦
劉瓊,上影廠導演,當年給我們印象深刻的《阿詩瑪》就是這位老爺子的代表作品。劉老爺子推薦的全是"熟人",3位是導演同行(謝添的電影生涯也是起自上海),2位是上影女明星,1位是當年和他一起被香港當局驅逐回內地的難友,不過唯一奇怪的是他推薦的最後一位的田華,難道也和他也是熟人?印象中記得兩人沒什麼交集的。
10,達式常的推薦
再來看看年輕一代怎麼選擇的,達式常,上影廠演員,1940年生人,所以在這些前輩面前,確實算作是年輕人。達式常的推薦中似乎對導演、攝影的推崇多於演員,並且推薦中基本沒有男演員,不會是同性相輕吧?
11,張瑞芳的推薦
張瑞芳就不多介紹了,那經典的《李雙雙》的形象老輩人都非常熟悉。張老師推薦中的面較廣,導演、演員都有,甚至最後一個是看到導演太多了,就換了個電影錄音師。
12,吳貽弓的推薦
吳老爺子去年9月才去世,上影廠導演,其實從吳導的推薦就知道他身處何地了,不過從推薦中也可看出演員的成就要得到導演的認可實在非常不易。
13,祝希娟推薦
祝希娟,大家還記得《紅色娘子軍》中那個勇敢堅強的吳瓊花吧,就是祝希娟扮演的。推薦發起的時候,祝希娟那時雖然已經調到深圳,但仍身在深圳心在滬,我們可以看到她推薦的都是上海的,據說她當時本想選位不是上海的來避避地域嫌,最後還是覺得應該舉賢不避嫌才更合乎一個評比人的職業操守,於是就出現上圖中的名單。
14,陶玉玲的推薦
陶玉玲,當年《柳堡的故事》中塑造的田學英、《霓虹燈下的哨兵》中塑造的春妮讓今天的無數人可能還記得,在她的推薦上我們可以看到也基本都是上海的,除了白楊等其中三人是絕對的實力和名氣,其他的則都是她身邊工作時非常熟悉的人員。
15,孫謙的推薦
孫謙,著名的作家和編劇,1996年3月年去世,也就是這次推薦三年後就去世了。我們可以看到這位編劇作家的推薦面較廣,各行都有,但可惜唯一沒有編劇,如果再加個編劇(如柯靈等)那麼就全乎了。
16,魯韌推薦
魯韌,既是著名編劇也是著名導演,工作於上影廠,2002年去世。當年的《李雙雙》、《今天我休息》等就是魯老爺子的作品。從魯韌的推薦還是能讓人看出他是來自上海的,估計尤其其中的柯靈作為一個編劇,應該更看重魯韌的推薦或者說認可。
所獲得的的資料大致就是這些,從上述推薦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被推薦的人選中大部分都是上海的,這固然和推薦人中很多在上影廠工作有關係,但也可以看到別的地方的推薦人推薦的主要也都是上海的。我們在此看出,作為中國第一個對外開埠的城市、中國最早的電影發源地,上海確實有著豐富的電影文化底蘊,在那些年的電影地位確實在全國中首居第一。只是不知道為什麼?趙丹沒有在推薦之列。
另外可惜的是,只有一部分推薦表,不知全部的推薦情況。但根據這些推薦情況,很可能最後10人的名單最後無法確定,因為當時根據規則,得到過半數推薦人推薦的需要達到10人這個獎項才能設立。而從上面的這些統計我們可以看到只有白楊、張瑞芳、沈浮、黃紹芬、謝添得到了半數以上的推薦,所以應該是沒有達到最低要求導致這次最早的"終身成就獎"的評比也就因此而夭折。這應該就也是今天的網絡信息無法查到的原因。
如果那次成功的話,那麼我們國家電影的終身成就獎的出現就會提前十多年,這應當是我國電影界歷史上的一場盛事,也會對我國電影事業的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後來直到2004年才開始有了金雞獎中設立的第一次"終身成就獎",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前輩們在歷屆金雞獎的"終身成就獎"的獲得名單。
第一屆只有1人,以後是每屆2人,在上面的推薦表中出現過的人選只要2004年後還健在的最後都得到了這個終身成就獎。看下面資料:
2004年:湯曉丹(1910.2-2012.1)
2005年:謝晉(1923.11-2008.10)、謝鐵驪(1925.12-2015.06)
2007年:張瑞芳(1918.6-2012.6)、陸柱國(1928.10.12-)
2008年:陳強(1918.11-2012.6)、袁乃晨(1919.11-2015.10)
2009年:秦怡(1922.2.4-)、於藍(1921.6.3-2020.6)
2010年:田華(1928.8.3-)、于洋(1930.10.4-)
2011年:傅正義(1925.9-2019.11)、向雋姝(1925.4-2016.12)
2012年:嚴寄洲(1917.8-2018.6)、王為一(1912.3-2013.10)
另外給大家說下,當年推薦"終身成就獎"的時候,還搞了一個推薦最有成就的男女演員各15人的活動,其中也包括已故的電影明星,這個有結果,當年得票最高前5名分別是:
女演員:
阮玲玉(27票)、白楊(25票)、張瑞芳(25票)、上官雲珠(25票)、周旋(21票);
男演員:
趙丹(27票)、石揮(27票)、魏鶴齡(23票)、孫道臨(23票)、金焰(22票)
時光如水一般飛逝,當年的那些場景早已都成為時光膠片中的一個個的黑白剪影,場景中的一個個人物也都已經離我們漸漸遠去。但他們留下的那些經典形象、那些經典作品依舊永遠存留在我們心中,是我們民族的一個永恆的記憶。在這裡我們為大家回憶一下的這個曾經的情景,其實也是對這些帶給我們民族數代人無數快樂的老一輩電影藝術家們的一點深深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