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病情進展時會導致身體產生一系列的症狀,骨是很多類型腫瘤進展時轉移的位置,我們今天來說一種副腫瘤症候群——腫瘤引起的骨軟化症。
為便於大家理解,我們通過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一篇報導,一個抗癌24年的患者如何與骨軟化症進行鬥爭的故事。
骨軟化症的罪魁禍首是FGF23因子
腫瘤誘導的骨軟化症並不是很常見,主要是因為間充質腫瘤釋放過量的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3(FGF23),通過FGFR1蛋白的信號傳導,FGF23會降低腎臟對血液中磷酸鹽的重吸收,下調二羥基維生素D的生成水平。
這些最終會導致磷酸鹽被過度消耗,影響骨骼維護、細胞能量生成等,最後成為嚴重的低磷血症。患者表現的症狀主要是:骨軟化、骨痛、肌肉無力、疲勞、容易出現骨折。
腫瘤引起的骨軟化症通常可以通過手術來治癒,就是切除磷酸性間質瘤來治療。但是一半的患者無法通過手術切除腫瘤,而且即使手術切除也容易發生轉移。目前的治療手段有口服磷酸鹽、活性維生素D替代品等,這些治療措施很有限。
目前美國FDA批准Crysvita注射液用於治療2歲及以上腫瘤誘導骨軟化症患者。Crysvita是一個蛋白大分子藥物,可以結合併且抑制FGF23因子的生物活性。蛋白大分子藥物的特點是每次都需靜脈注射,便捷性不好。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款藥物,名字叫做Infigratinib(英菲格拉替尼),這是一種口服的藥物,使用便捷性大大加強,增加了患者的依從性。英菲格拉替尼不是直接靶向FGF23因子,而是解決FGF23因子下遊的FGFR1。我們一起來看下面的這個抗癌故事。
驚險的治療過程,神奇好藥立竿見影
這個患者的故事曾經出現在《華爾街日報》,他在42歲的時候確診患上了間質瘤,這個患者經過了多次的手術治療,反正就是不斷地切除,然後又不斷地長出來。並且在患者56歲的時候,這個腫瘤轉移到了肺部。
在患者61歲的時候,出現了廣泛的淺表和內臟轉移。此時這個患者已經抗癌19年了。但他仍然具有較強的意志。
為了更好的進行治療他開始參加臨床試驗,使用的藥物就是Infigratinib(英菲格拉替尼)。藥物用上去之後出現了令人驚訝的效果。用藥後24小時FGF23因子從15500單位降低到1756單位(正常數值是180單位之內)。
圖1 英菲格拉替尼誘導的FGF23水平顯著降低(黑色曲線)
2個星期之後FGF23因子水平完全正常了,血液磷酸鹽水平升高。PET-CT影像學檢查顯示轉移灶都已經消失,一些軟組織病變逐漸出現鈣化。
圖2 治療前後的CT與顯微鏡檢查對比(轉移灶鈣化)
英菲格拉替尼的劑量儘管進行了調整,但相關的不良反應還是讓患者在18個月後停藥。患者參加另外一項臨床試驗,使用兩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1的納武利尤單抗和CTLA-4的伊匹木單抗進行治療,但治療沒有起到相應的效果。
FGF23因子快速增加,而且出現了廣泛的轉移。患者出現了嚴重的貧血,並接受輸血治療。
在停止英菲格拉替尼28個月之後,患者重新開始使用這個藥物。FGF23因子再次快速下降,而且影像學檢查顯示病情獲得改善。
但是由於英菲格拉替尼的不良反應,患者需要間歇性地中斷治療,這讓患者病情出現惡化,在恢復使用英菲格拉替尼的10個月之後,也就是最開始使用英菲格拉替尼5年後,患者去世。
圖3 不同治療時期的PET-CT掃描顯示病灶的進展情況
如果這個藥物可以一直吃,醫學有辦法控制其引起的不良反應,那麼會發生什麼呢?
啟示錄,神奇好藥的不足之處
儘管這個抗癌24年的患者還是走了,但是研究者發現的這個藥物英菲格拉替尼確實夠厲害。
如果患者檢測有FGFR1-FN1融合基因突變,則使用FGFR1-3抑制劑英菲格拉替尼會出現非常好的效果。基於這種個性化靶向治療的方式可以迅速緩解症狀,延長患者生命。
當然這個故事也留下了一個問題,英菲格拉替尼這個藥物如何可以通過調整劑量,或使用輔助用藥來降低不良反應,如果這個問題獲得解決,那麼患者可以長期使用這一藥物,而不需要暫停或中止治療,這樣患者可以有望實現更長時間的生存。
這個問題,相信最終一定會被解決。
參考出處
Iris R Hartley. et al. N Engl J Med. 2020 Oct 1;383(14):1387-1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