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是國家政治中心,也是國家主權的象徵城市,所以它的程度很在意。縱觀世界各國首都,可能會有一些有趣的特殊情況,如各種首都、首都,甚至是外首都,這些都是根據國家的具體情況慎重考慮後決定的。中國目前的首都也經過多方考慮最終確定。當時替代城市超過11個,但最終只有北京脫穎而出,成為我國不可替代的政治中心。
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公元前2070年左右,從夏朝開始出現了「都城」的概念。當時首都是楊英,也就是今天的許昌宇宙。此後數千年來,隨著時代的變化,有著眾多城市建設首都的歷史,自1949年建國以來,成為新中國國家位置的首要任務。
當時北平、哈爾濱、上海、廣州、延安、西安、洛陽、開封、成都、重慶、南京等11個城市都是首都的替代品,但最後10個城市因各種原因被刷。例如,哈爾濱當時是先進的工業城市和第一個被選為首都的城市,但由於地理位置太差,離北方太近,離鄰國很近,所以沒有選擇成為首都。
上海和廣州當時都是交通便利的港口城市,特別是舊上海,非常繁華。但是這兩個城市也有海防能力弱的缺點。自古以來,除了要臨水居住的王朝外,國家大部分不選擇依靠海城市成為首都。因為如果敵人選擇水攻擊,都城就會成為第一次攻擊的對象。
延安和西安是歷代著名的古都。延安屬於重要的政治地區,西安在西漢、徐州、隋唐等朝代都被定為首都,因此被納入考慮範圍。但是這兩個城市都位於中國內陸腹地,不利於與外界交流,也不適合當時的政治環境。
洛陽開封兩地也是古都,但經濟落後,黃河水困難嚴重,成都和重慶因交通不便。最後剩下的南京和北平兩省,南京是「龍盤湖道居和地理險」,但當時離東南沿海太近,不是理想的首都地方,歷代金陵王朝由於壽命短,放棄了鄭道南的想法。
當時確定北平為首都時,王作相提出了四個有利條件,最終決定了北平這座古城的命運。首先是經濟發展。二是地理位置良好,位於「連接東北和館內的咽喉地帶」。三是戰略位置優越,臨海交通便利,臨海是比較安全的內海,還有遼寧和山東半島拱廊。第四,北平是明清帝都,國民的心容易接受。
因此,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北平舉行新中國第一次慶典,通過新中國首都統一定為北平,當天改名北京。這樣,我們的首都在嚴格的討論中得到確認,北京也成為我們政治經濟的中心,並逐步發展成為人們心中理想的繁榮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