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兩觀三性"融入城市建設 《人民日報》理論版刊登何鏡堂院士署名...

2020-12-28 澎湃新聞

將"兩觀三性"融入城市建設 《人民日報》理論版刊登何鏡堂院士署名文章

2020-08-16 11: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建築設計要樹立整體觀和可持續發展觀,要體現地域性、文化性、時代性的和諧統一,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教授何鏡堂主持設計了一大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標誌性建築與規劃,其源頭活水正是「兩觀三性」的建築創作理論。8月14日,《人民日報》理論版刊登了何鏡堂院士的署名文章「城市建設讓人民生活更幸福」。文章中,他結合自己創立的「兩觀三性」理論,指出新時代打造城市新風貌,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樹立文化自信,高度重視城市風貌建設中地域特色、文化特色、時代特色的和諧統一問題。文章全文如下:

報紙版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設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人民群眾生活更幸福。」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城市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涉及城市發展規律、城市規劃、城市文化遺產保護、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方面,為我們在新時代推進城市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城市伴隨著人類文明進步而發展起來,是人類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場所。城市風貌是一個城市在歷史積澱過程中形成的個性特徵,反映城市的空間特點和景觀面貌,彰顯城市的風採和神態,體現市民的文明程度和精神狀態,同時也顯示了城市的綜合實力。城市風貌是一個整體概念,包括城市建築、空間、景觀和居民等方方面面的要素。城市風貌的整體性要求我們以更寬廣的視野看待城市發展,對城市各構成要素進行分析、歸納、整合、優化,做到總體把握、統籌兼顧。既要處理好城市中各構成要素的對立統一關係,做到在個性發展中求統一,又要結合城市的具體環境和條件,在對立統一中兼顧各構成要素的特性,實現和而不同,最終達到城市風貌的整體提升。此外,從時間上看,城市風貌不是靜態的,而是持續發展的。因此,城市風貌建設,不僅要尊重城市歷史與城市記憶,保護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地域特色、人文情感,還要滿足現代生活的需求並有利於子孫後代的發展。新時代打造城市新風貌,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樹立文化自信,高度重視城市風貌建設中地域特色、文化特色、時代特色的和諧統一問題。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

體現地域特色。世界上沒有抽象的建築,也沒有抽象的城市。城市風貌總是紮根於特定地域的具體環境中,受當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因素的影響,還受到所在地域的地理氣候條件、地形地貌和已有環境的制約。城市風貌要更好體現地域特色,要求城市建設既適應所在地域自然環境的特殊性,又體現特定地域文化的延續性。只有從所在地域提取特定城市特色元素,挖掘有益「基因」,並使其與現代科技和文化等相結合,才能充分體現城市的地域風貌特色。

大廠民族宮

體現文化特色。城市文化是城市賴以延續和發展的根基。城市不僅具有滿足人們日常生活需求的功能,還蘊含著人類的價值取向和審美情趣。城市建築是城市一定歷史階段的縮影,城市建築的風格和品位體現著一座城市的特性和追求。當今時代,社會生產生活方式、人們的價值觀念等都發生很大變化,城市風貌建設要與這些變化相適應、相協調。提高城市風貌建設質量,要求我們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煉地域獨有的文化標識。要挖掘城市的地域特徵,彰顯城市的文化內涵。此外,還要注意吸收世界優秀文化成果,讓城市風貌更具多樣性。

青島國際會議中心

體現時代特色。當今時代,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得到廣泛應用,不斷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觀念和方式,這為城市發展提供了新視野,也為城市風貌建設提供了新契機。同時,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節能環保、綠色低碳等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並成為城市風貌建設的新要求。城市風貌建設要適應當今時代的新特點新要求,用建築語言來表現新的設計觀念、思維方式和科技成果,努力尋求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結合點,設計更多展現時代特色的現代建築和城市空間。

華南理工大學 學生記者團

信息來源:人民日報

原標題:《將"兩觀三性"融入城市建設 《人民日報》理論版刊登何鏡堂院士署名文章》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首屆梁思成建築獎獲得者何鏡堂院士及主要代表作品
    何鏡堂院士長期從事建築設計、教學和研究工作,創立「兩觀三性」建築論,堅持中國特色創作道路和產、學、研三結合發展模式,主持設計了一大批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的作品,先後獲國家和省部級優秀設計一、二等獎200多項,在「建築學報」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已培養博士70多名。
  • 建築有「三性」,塑造城市的顏值與氣質
    為進一步推動建築文化普及,推動新時代高質量城鄉建設,5月30日下午,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中國建築學會聯合主辦的「江蘇·建築文化講堂」第三講在江蘇大劇院舉行,82歲高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主講《地域·文化·時代——漫談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與建築風貌塑造》,從建築的
  • 李彥宏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認為:人工智慧將有助於縮小數字鴻溝
    (原標題:李彥宏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認為:人工智慧將有助於縮小數字鴻溝)
  • 中山供電局黨支部摒棄「三性」護航支部建設,不做「差不多先生」
    「基層班組裡新員工比較多,建議老師傅進行維護和缺陷處理的時候,將方法進行電子化修編,形成文字、圖片、視頻的『武林秘籍』供其他成員借鑑學習。」 近日,南方電網廣東中山供電局變電一所王啟東在該局黨支部建設年之「摒棄『三性』,知行有為」金點子徵集評選活動如此說。
  • 專訪中國建築大師何鏡堂:寧波地標建築應體現文化特色
    他是中國建築界無人不曉的建築大師,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他還是寧波幫博物館、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設計師……今天,寧波特別邀請到這位重量級嘉賓——何鏡堂,為熱愛建築的250名人士做了一堂有關城市重大文化建築的講座,甬派記者有幸專訪到了大師。他的一生和作品,都是國家的寶藏「重大文化建築往往是城市一定歷史階段的縮影。
  • 【人民日報客戶端】東北大學90歲院士完成百部著作 曾主編「工程師...
    聞邦椿院士說,學習和運用科學方法論助推其正確高效做事,順利完成百部著作。即便已經90歲高齡,他仍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東北大學校長趙繼說,六十餘年來,聞邦椿院士躬耕東大、求真務實,建立了一整套振動機械理論研究的新理論、新方法,為學校發展、國家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 「他」的生日,院士紛紛到賀
    呂建指出,當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全面開啟,國家高度重視人民生活品質改善,加快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南京大學也正處於「雙一流」建設的關鍵時期,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要勇擔使命,順勢而上,有所作為。
  • 浙江日報刊登民盟省委會副秘書長、調研部部長朱宏松署名文章
    浙江日報刊登民盟省委會副秘書長、調研部部長朱宏松署名文章 2020-10-26 1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建設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廣州全力推進如意坊隧道、十三號線等項目建設
    大洋網訊 9月15日,市政府網站上公開了廣州市打造精品工程、推動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的會議內容。記者獲悉,市交通局以建設國際綜合交通樞紐,推動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全力推進廣州市交通建設項目。
  • 東南大學段進院士:鍛造城市空間的「中國名片」
    他從事城市規劃設計與理論研究30餘年,創建了城市空間發展理論,提出「空間基因」並建構了解析與傳承技術,較好地解決了當代城市建設中自然環境破壞和歷史文化斷裂的技術難題,並成功應用在雄安新區、蘇州古城、南京青奧會等重大項目以及廣泛的古城保護與新區建設中,在取得巨大的社會文化和經濟效益的背後,更是鍛造出一張張中國城市新名片。
  • 十位院士眼中的智慧城市| CCF-GAIR 2020
    在王家耀院士看來,新型智慧城市由多個系統及其子系統組成,系統之間、子系統之間、系統與子系統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必須遵循系統科學理論和系統工程的方法,才能得到應有的效果。  郭仁忠院士:數字孿生城市成為智慧城市建設新路徑「智慧城市的價值應該在通過防災減災、保障城市的安全健康運行來體現,而不是在突發事件中發揮的作用來體現。」
  • 市民步行10到15分鐘就能走進一座公園讓城市融入生態 讓公園融入生活
    原標題:市民步行10到15分鐘就能走進一座公園讓城市融入生態 讓公園融入生活   12月22日上午,由人民日報社指導,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
  •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學術所長蔡榮根訪問山西大學
    蔡榮根院士一到學校,就來到校史館,詳細了解山西大學在革命、建設、改革開放等不同歷史時期的辦學情況。他仔細閱覽了記載著山西大學歷史變遷的重要史料,近距離俯身觀賞館藏珍跡,一邊參觀,一邊詢問,讚許山西大學悠久的辦學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蔡榮根院士與陪同參觀校史的山西省教育廳廳長吳俊清和山西大學黨委書記王仰麟邊走邊談,就學校人才培養、科研合作、學科建設、爭創一流等話題進行交流。
  • ...南昌日報刊登梅茂發理論文章《奮進新時代新徵程 彰顯新擔當新...
    【媒體中的西湖】南昌日報刊登梅茂發理論文章《奮進新時代新徵程 彰顯新擔當新作為》 2020-12-27 20: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鄒德慈院士逝世|鄒德慈:我的城市規劃40年
    已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出版《城市規劃導論》、《城市設計概論》、《城市和區域規劃》(譯著,第一、四、五版)和《鄒德慈文集》等。大城市的交通與城市規劃-鄒德慈-《科學中國人》城市的有機性-鄒德慈-《科技導報》深切緬懷鄒德慈院士熱愛祖國、尊重科學、勇於創新,將城市規劃引為畢生事業。
  • 高舉旗幟 奮力前行 加快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
    習近平總書記對廈門懷有深厚感情,始終關注、關心、關懷廈門的建設發展,讚譽廈門是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之城、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現代化國際化城市。我們要緊密結合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廈門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學得更深、悟得更透、貫徹得更徹底,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加快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
  • 《求是》雜誌重磅萬字長文刷屏,署名作者「青原」是誰?
    中國經濟向好趨勢誰也阻擋不了,中國將辦好自己的事情。」……昨天,《求是》雜誌第12期上刊登的青原署名文章《認清本質洞明大勢鬥爭到底——中美經貿摩擦需要澄清的若干問題》(全文約12000字),在朋友圈被刷屏,並引發了大家的熱議,網友稱讚「寫得好、看得過癮」、「關鍵是下一步動作,如何反制」,……從「打打談談兩由之」到「鬥爭到底」通過查詢求是雜誌,我們發現青原署名文章共有兩篇,分別為2019年第十期《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