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天不更粉絲不減反增,真是微妙,雖然不明解閣下為何願意等一個「不定時更新」,但今天我要寫的,是一部很好的電視劇。若然你點進來之前可以看懂許家明這句話,想必你一定有共鳴,也更加比我心有戚戚。
數月前,我在家抱著電視機看到《愛回家》有一個史詩級的臺詞橫跨,就好似《特技人》裡譚俊彥飾演的齊大志對姚知行講「我冇做大佬好耐啦」,一樣震撼。
關於家明,這個人名,熟悉港樂港劇的人一定不會陌生,今天要講的家明出自《天與地》。《天與地》自二零一一年出街以來,一直飽受爭議,不僅故事冒犯觀眾,拍攝手法也一反常規 ,當年甚至中轉停播。《天與地》,究竟是什麼天什麼地呢?
這樣一部港劇沒有獨沽一味,在一眾港劇中顯然不合群,甚至相當另類,收視倒二,但依然成為同年頒獎典禮的「最佳劇集」,可想而知當中內容有多精彩。那些說著「千禧年後我始終覺得《天與地》是唯一一部最好的港劇。」的人,的確不無道理。
回歸幕後,不難知道《天與地》的編劇和監製一向都很擅長描繪人性陰暗面這類題材,劇中除了有鮮見的「吃人」事件作指引外,蘊含著極其大量的搖滾音樂,體制改革,城市建設,反社會,影射政治運動等尖銳元素的話題,加上用故事線交叉敘述,比起那些嘻嘻哈哈看過就忘,高娛樂性質的電視劇,本劇雜而不亂,雖然灰暗,還是很值得推薦。
戚其義導演的玩法是用殺人的刀,剖開兇手的人生,「很多人看殺人是看兇手怎樣殺人,而《天與地》這部戲要展現的卻是兇手殺人後的心理活動。」四個好友同赴雪山,恰逢風雪,病患,飢餓,僅剩三個倖存。在這個求生遊戲裡,輸家正是許家明,他的角色人設善良陽光,零雜質,從被吃開始,這部劇彷佛就只剩人性的弱點,這個隱喻我不得不鋤。
「對其他人,你可以假,但是做人,一定要對自己老老實實。你說過謊,你可以當沒說過:你扇了別人一巴掌,擦擦手,你可以當沒扇過;但你吃了人,就是吃了,他在你肚子裡面。」
十八年過去了,愣頭青經已各有家室,有人忘記,有人贖罪,有人墮落,有條不紊地在商界政界金融界周旋,寄望忘卻前事歷史,重新做人。
在道德判斷立場,我知道大家一定會更喜歡鼓佬(劉俊雄),認為他於事故後的求存裡是正義的化身,站在工人維權前線為民發聲,生活簡樸節儉,為事業忽略家庭,完成小我犧牲大我,實屬行善偉大,根據劇情鋪墊,甚至可以令觀眾忘掉他才是慫恿同夥,提議要吃家明的人。
稍微細心的觀眾都應該知道,從第一集黑仔指責和飛鞋,年少各種叛逆情節,可以知道其實鼓佬本就是一個偽君子,後來走向黑化,行事不擇手段,令不少觀眾大跌眼鏡,終於如我所願,真會有報應。
(「臺上的吉他手通常是最搶眼的一個,後來我故意跑去學打鼓,因為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吉他手在臺上雖然走在最前,最搶眼,但鼓手完全控制所有節拍,他打得慢的時候你要隨著他慢,他打得快的時候儘管你心裡多不願意也得跟隨他。」)
黑仔(宋以朗)是我在這部劇裡最喜歡的角色,年輕時是樂隊的吉他手,下山後在金融界風生水起,為人處事下下去到盡,不留餘地麻木作惡,建立一種「既然連自己朋友都可以食,就冇咩事做唔出」的自甘墮落形象,這種吃人前後大不同的性格,形成了鮮明對比。
我真是太喜歡這種人了,將愛情權力金錢玩弄於鼓掌,觀眾對他恨之入骨,我卻總覺得高深莫測,墮落就墮落,重生的契機比劇裡其他兩兄弟多得多,人都會有寬大效應,一味覺得鼓佬有所作為,卻忘記了其實黑仔才有血有肉,真正去愛一個人,真正默默付出,真正贖罪。
(「咖啡因可以令人頭腦清醒,而酒精卻令人靈魂麻木。」)
至於Ronnie(鄭振軒),當年雪山事件後失憶十八年,本性仁厚,蒙在鼓裡不自知,當聖人十八年,到事件暴露之時為顧全好形象又禍害不少,實話實說,他是我在劇裡最看不起的角色,雖則正邪之間沒有明確定義,但對於當年執刀殺害好友的始作俑者來說,天道輪迴,或許眼疾就是對一個彪炳好父親好丈夫的最大報復吧。
(「或許做人,從來就不應該將黑與白分得太清楚,也許人就應該這樣做。」)
女主角葉梓恩正職是一名電臺DJ,以收錄各種聲音為樂趣,在劇中幾乎與每個重要的男性人物有曖昧,劇中第一集就已經有苗頭,以上四兄弟也不例外,就算明知自家兄弟家明與與女友感情穩定,仍不禁心生情愫,由此留下諸多情根。阿yan感情生活飄忽不定錯綜複雜,菸酒情慾,夜夜笙歌,作為一個觀眾,我卻又揪不起心來討厭這個角色,皆因知道她多年來最愛的只有已故男友。她敢愛敢恨,善解人意,最深刻了解人性亦最不確定人性,恐怕她是全劇心水最清卻又受害最深的當事人,這樣一個女人,有誰不愛?
(「男人有夢想才有型嘛。」)
我曾經看過一條發人深省的問題:如果你也有相同遭遇,窮途末路,生死關頭,你會否有此下策?我想,若不是迫不得已,血淋淋的人肉怎可以吃得入口,但換個角度想,既然如此令人作嘔都要生吞,那證明環境真是太窘迫,所以劇中家明的死也不能太歸罪於一個人,都是那句,人有劣根,人性豈可克服。
《天與地》是一部很成功的港劇,簡要介紹完部分主要人物,刻畫人性之外,始終有一種潛在的吸引力:青春,夢想,音樂,情誼,愛。很多熱血的場面都有體現,夢想與現實的計較,汗與淚的交織,兄弟和愛人的選擇。年少多好,頑劣多好,孤島還孤島,獨家村還獨家村,無論你有多特立獨行,總有某個時刻,你會發現有一班摯交猶勝所有。
三言兩語很難講得出30集經典,觀看體驗相當豐富,倘若下次颱風天,我想,我已經不會想起「暴雨天我至少想講掛念你」和分享《十號風球》,我會想起宋以朗和Emma在颱風中既艱難又浪漫的片頭畫面。
劇集播出至今已有七年之久,但始終有很多金句偶爾出現,摘取幾句,自行感受:
我總覺得喜歡音樂的人,就算差也不會差到極點。
「我和你不可能了是吧?」
「我有沒有跟你說過,無論我和誰在一起都好,都已經不可能了。」
「一輩子就只喜歡一個人,你不會覺得不划算嗎?」
如果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想頭腦清醒,那就不會有酒的存在了,信我吧,如果可以重新選擇的話,你還是會選擇遺忘,因為通常頭腦太清醒的人,都是不太快樂的。
你望下我哋呢個世界睇下我哋呢個城市係咩樣,除咗錢呢個字之外啊,我哋已經唔識分乜嘢係是非黑白,我哋每一個人啊,都被個環境訓練到好似倒模出嚟咁樣。鍾意食同一樣嘅嘢,鍾意同一樣嘅電視節目,支持同一種政治嘅立場,信奉一種生老病死做人嘅方式,This city is dying,you know?
不要緊,音樂最重要是心裏面有,是不是當作工作並不重要,總之當哄我這個老人家,答應我,有空就拿吉他出來彈一下,不要讓它生疏。有空就聽一下音樂,不要讓它靜下來,這個城市需要有音樂才有活力。
我知道我寫電影電視劇之類的推送反響一般不比寫音樂多,但這篇,我希望能一直好好在,時代遍地磚瓦,卻欠這種優雅。儘管錯/讓我錯到死/別再講/大道理。
年少多好/朋友多好/一番爭執不會有被告/遊戲競爭不會記入腦/年歲增長/無法修補/青春的詩總會老/時間多恐怖。
撰文:LEMON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