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功夫=中國角色?日本動漫中,中國人的刻板形象是如何形成的

2021-01-18 ACG

在古典推理小說的黃金時期,資深作家隆納德諾克斯(Ronald A. Knox)於1928年定下了著名的諾克斯十誡,又被世人稱為推理小說十誡,只見其中的第五條如此寫道:No Chinaman must figure in the story。

不允許在故事中出現中國人。

雖然Chinaman曾經是對中國人的變成,但這裡其實並沒有關乎到種族歧視,它的實際含義是"不能有武林高手出現",否則就會出現因為徒手爆頭而找不到兇器、因為寸拳暗殺而沒有外傷等等凌駕在常識之上的橋段,進而讓推理小說創作的出發點產生動搖。

對此,《名偵探柯南》表示只是笑笑。

但隨著文學形式的不斷發展,諾克斯十誡已經不再是人人遵循的戒條,尤其在日漸快餐化的輕文學環境中,比起精心設計的虛構犯罪和苦思冥想的反向推敲,大多數的讀者更願意以了解一個故事的形式來閱讀推理小說。

但無論文學和讀者再怎麼改變,有一樣東西卻是始終未變,那就是人們對於中國角色在各種作品中的刻板印象。

《叛逆的魯魯修》的黎星刻

1.中國功夫:他/她是中國人,所以應該可以一拳錘爆我

功夫,這毫無疑問是外國人對於中國角色最大的刻板印象,那些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中,可以說至少有一大半都是來自多如繁星又玄乎其玄的中國功夫。

比如說作為童年經典之一的《魔卡少女櫻》,其中的男主角李小狼、以及他的堂妹李莓鈴都是十分標準的中國人模板,他們不一定會魔法,但是拳腳功夫一定很了得。

然後順著時代一路數過來,日本ACG作品裡的中國武術大師簡直數不勝數,諸如《通靈王》的道蓮、《街霸》的春麗、《聖鬥士星矢》的童虎、《七龍珠》的孫悟空,甚至在《火影忍者》裡,除了小李的醉拳參考了中國武術之外,許多的動作設計其實也受到了中國武術的影響。

出於中國人和功夫的緊密聯繫,那些戰鬥系的作品或多或少都會加入一些中國角色,並在中後期(又或者是全程)發力吊打全場一波,這些角色為劇情加入一些新元素之後,又會再將舞臺還給主角(又或者他們本身就是主角)。

創作者和讀者對於中國角色的這種刻板認知,可以說已經到了根深蒂固的地步,這種感覺總結下來大概就是"他是中國人,所以他應該會功夫,而且還很厲害",以及"如果他看上去不厲害,那多半是他裝的"。

這種設定幾乎已經多到了讓人想吐槽的地步,但卻又是屢試不爽的套路,甚至在中國人創作的作品中亦是如此。例如國內著名的二次元手遊《崩壞》系列第三作《崩壞3rd》中,就有一位名為符華中國式優等生班長,遊戲初期她只是一名不偏科、文武雙修、平平無奇的……年級第一。

初期符華的人設確實只能算是平平無奇,因為遊戲中的其他角色,頂多只是上紀元超級戰士的輪迴轉世或是後代後輩,而符華卻是實實在在地和這些老祖宗是同一輩的,人賜外號神州守護神,也難怪玩家們會大呼"符華上仙,法力無邊"了。

2.中國料理:他/她不一定是大廚,但一般都很能吃

繼功夫之外,中華料理則是約定俗成元素的第二大項,從近的《食戟之靈》到遠的《中華一番》,作為料理番必然會有中華料理的登場,更遑論後者直接就以中國作為背景創作。

但除了料番這種幾乎必備中華元素的作品外,在其他類型作品中登場的中國角色,也常常帶有類似的標籤,他們不一定會煮飯,但大多都很能吃,而且愛吃的永遠都是以下這幾樣:餃子、包子、炒飯,還有麻婆豆腐。

這種刻板印象的深刻程度絲毫不遜於前面提到的中國功夫,並且在國產遊戲中也同樣可以找到大量的例子。比如在同為國產二次元手遊的《碧藍航線》中,就有平海、寧海這對中國娘姐妹人設,其中平海在戰鬥中血量告急的時候,既不會生氣也不會著急,而會說一句"肚子餓了"。

《碧藍航線》作為一款上線僅數月時間就推出日服的國產手遊,明顯從一開始就有瞄準日本市場,也就是說這種人設確實是廣為日本受眾所接受的。

嚴格來說,這些常常出現在日本動畫裡的中華料理其實並不等於中國菜,而是經過本地化之後變得更加適合日本人口味的中國菜,也正因為這樣,在各種作品中隔三差五就會出現一些讓中國觀眾看了感覺十分匪夷所思的菜品,往往這才是最大的槽點所在。

3.他/她有道服、旗袍、包子頭,所以一定是中國人

比起內在的設定和標籤,一個角色的外貌與服裝往往才是決定第一印象的關鍵。和歐美人那種金髮碧眼的一目了然不同,在許多觀眾、尤其是歐美觀眾眼中,中日韓三國的角色都長的一個樣——畢竟在一部動畫裡基本所有角色都是一張臉,光看臉估計亞洲觀眾其實也分不清。

於是服裝和髮型就成了重要的"角色配件",例如上文提到的寧海和平海,就同時兼備了包子頭和旗袍這兩大要素,然後再給一個正在耍拳的立繪動作,那麼任誰都能一眼就看出這是活脫脫的標準ACG中國娘,類似的典型例子還有《街霸》的春麗等等。

這種人物設計其實也並非中國角色特有的情況,其實在各方面上中國角色都可以和日本角色類比到一塊。例如中國的功夫與日本的忍術、中國的旗袍與日本的和服、中國的餃子與日本的壽司,甚至類比到歐美角色身上時,我們都能找到類似的東西。

除了上文提到的集中"中國特色"之外,其實還有一種槽點更加明顯的中國要素,那就是中文。雖然大多的動畫觀眾都吐槽過"為什麼誰都操著一口流利的日文",但當日本聲優真的說起中文時,他們頓時又覺得日本人的日式英語是多麼的標準,畢竟大多數日本動畫裡的中文發音水平,甚至比《亮劍》裡的日文還低。

但不得不說,在日本動畫中出現中國角色,往往能給中國觀眾一種"別人眼中的自己"的有趣感覺,其中或是真實或是滑稽的部分,都能給中國觀眾帶來不一樣的樂趣,而且對於歐美觀眾來說,中國功夫也和日本忍者同樣迷人。所以從各方面來說,ACG裡的中國元素確實都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文:Lock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中國角色的形象,永遠都是包子頭與旗袍的刻板印象?
    包子頭與旗袍,是外國人對中國女性的『固有觀念』與『刻板印象』嗎?你可能會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當某部作品中,出現了一個扎著包子頭的女性,那麼這個角色有著極大的概率,是一位中國人——倘若她還不分時代背景與天氣因素,穿著旗袍,那麼中國人的身份就毋庸置疑了。
  • 為什麼中國角色的形象 永遠都是包子頭與旗袍的刻板印象?
    你可能會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當某部作品中,出現了一個扎著包子頭的女性,那麼這個角色有著極大的概率,是一位中國人——倘若她還不分時代背景與天氣因素,穿著旗袍,那麼中國人的身份就毋庸置疑了。
  • 動漫中的旗袍中國角色
    中國和日本自古以來一衣帶水,很早就開始就有了文化上的交流,所以在日本動漫中經常會出現還有中國文化的元素,或者以中國文化為背景的人物以及故事。
  • 日本人最喜歡的十大中國人動漫角色
    日本動漫中,咱中國人也經常登場,時不時還扮演一下重要角色,雖然曾有過很狗血很指向性的描述,存在著一些讓人想爆粗口的偏見,但基本形象還是比較說得過去的
  • 1號學術 | 程豔林:日本動漫對中國形象的醜化及其危害
    2.醜化普通中國人形象在熱播的日本動漫作品《中華小當家》中,作者對中國普通民眾的形象設計依然是留長髮、穿馬褂、萎靡不振的清末癮君子形象,這種形象塑造手法給受眾一種刻板印象,那就是中國人狡詐、貪婪、邪惡、猥瑣,這樣的群體形象塑造是對整個中華民族的侮辱與不尊重。
  • 日本動漫中的中國人排名公開,黑塔利亞王耀第十,第一名引熱議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日本動漫中會出現中國人,我們看到時總會有一些親切感。雖然他們嘴裡說著日語,但是總覺得對這個角色有著特殊之情。今天就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在日本動漫中的中國角色人氣排名,排名數據來自於B站up主「江之島綾小路」。
  • 日本動畫裡的中國元素,旗袍美女身材好,而它無處不在
    中國作為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在文明發展歷程中積澱了許多特點鮮明的文化元素。而日本動漫作為近代日本文化輸出的重要途徑,為了在國際市場上吸引更多更廣泛的粉絲群體,有時會在作品中特意添加一些日本以外的其他國家的文化元素。
  • 口癖包子頭還要會功夫?外國動漫中的中國風角色盤點
    《黑塔利亞》,一部專注於讓各個國家瘋狂賣萌的國家擬人化作品,王耀正是其中代表中/國的名字。從這個角色身上,我們可以很明顯得看到相隔不遠同屬東方文化圈的11區對於中國的刻板標籤印象。作者鳥山明本身就是重度《西遊記》&功夫電影粉絲,漫畫名字《龍珠》來自於李小龍的《龍爭虎鬥》,主角名字來自於《西遊記》,作品中角色的服裝、戰鬥姿勢、招式動作都非常眼熟,戰鬥體系中的兩個重要概念「無」和「氣」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武俠小說,前期的動漫中可以說是滿滿的中華色彩。主角悟空身上,這些特色更是尤其突出,也難怪讓我們倍感親切了。
  • 為何日本ACG作品中的中國系角色都是包子頭 日本動漫
    在日本的ACG作品中一旦出現和中國沾邊的女性的角色往往都是一身旗袍+包子頭的形象登場,例如街霸中的春麗、高達OO中的王留美,日本人民似乎患上了一種
  • 盤點日本動漫中的中國人角色 能文能武能賣萌
    (據說有一條定律是,日本動漫裡拯救世界的永遠是日本高中生,即使有中國角色出場,多數也是跑龍套的,下面就來驗證一下吧) 中/
  • 日本動漫裡的中國風角色盤點
    1、一平 出自《家庭教師》  一平(イーピン, I-Pin),是日本動漫《家庭教師》中的人物,人稱「人間炸彈」的香港殺手。綁著辮子、穿著功夫裝,很有禮貌的女生。師傅是彩虹之子的風,喜歡的人是雲雀恭彌。經常和藍波一起玩耍,有困難和阿綱他們一起面對,是個可愛內斂的中國小孩。
  • 談談動漫中的中國元素,除了包子頭你還知道哪些?
    那麼就讓我們一起看一下,那些動漫中的中國人的元素吧。首先,當然是語言了。比如取一個中文姓名,這是最簡單粗暴的方法了。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李小狼了。他算是日本動漫百變小櫻中的男主,有著一頭黑髮,常常穿著帶有中國氣息的道士服裝。在設定上,他是從香港來到日本學習的中國人。除了小狼之外,還有蔣麗華、林明美、林憲明等等角色,都是極具中國氣息的名字。
  • 日本動漫中的6個中國角色,你肯定不知道毀三觀的最後一個人
    在日本動漫中我們經常能看到國人的身影,就算是架空動漫也會有類似中國人的出現。不過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其實日本動漫中的中國角色無論在髮型、穿著還是性格上都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可謂是「臉譜化」。李小狼/王小明(魔卡少女櫻)相信很多動漫迷無論在童年時期還是長大後,都非常喜歡那個活潑可愛的魔法少女木之本櫻,而小櫻的正牌男友李小狼是來自中國香港的少年,他出身道士家族,這點我們從裝扮中就能很清楚看出來,而正是因為道士的打扮,使得李小狼成為日本動漫中臉譜化的中國角色之一,不過這並不影響他的人氣。
  • 全動漫都在說中國話:中華崛起,盤點日本動漫裡那些中國角色們
    01.全動漫都在說中國話:中華崛起,盤點日本動漫裡那些中國角色們02.暴發戶還是功夫高手?日本動漫裡的中國角色,都是什麼樣的人隨著我國影響力越來越多大,中國也成為日本動漫的最重要市場之一。而其實在日本動漫中,也會時不時設定一個中國角色,今天就讓我們來盤點日本動漫裡那些中國角色們。說到日本動漫的中國角色,不得不提《中華小當家》。這部動漫已經算老番了,但是它的角色全!部!都!是!中!國!人!對的,《中華小當家》故事設定就放在了中國,這從番劇的題目就能看出。《中華小當家》男主劉昂星設定為四川人,其他主要角色也都來自中國各省份。
  • 日漫裡的中國人怎麼都是道袍、旗袍?原因找到了!
    文|ACGN動漫網 原創Hello!大家好,這裡是ACGN收穫站。我們經常發現,日漫中出現的中國人經常是男穿道袍,女穿旗袍,並且身手不凡,大家認為是什麼影響了他們呢?許多觀眾第一個想到的是李小龍,但實際對日韓的影響卻不是很大,反而是更遙遠的那些國家幾乎相信每個中國人都會功夫,李小龍的成就也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不需要我再繼續贅述,所以今天的主角不是他。
  • 海外動畫中的中國形象,正在逐漸擺脫「刻板化」
    因而,春麗(如果也算動畫人物的話)的丸子頭,李紅蘭的麻花辮,林明美的旗袍與料理,李小狼的道服與方術,再加上之前就有的功夫與熊貓的固有印象,這些被設定為中國人的角色便從視覺上和喜好上為後來千禧年之後的動畫提供了一套相當完善的文化符號。
  • 旗袍、包子頭,日本人眼中的中華元素就只有這些?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旗袍配包子頭成為中國角色成為了日本人心中固有的形象。我們從很多動漫中都可以看到一些包子頭配旗袍的女性角色,而且以這種形象出場的角色大概率是中國女孩。譬如《亂馬1/2》中珊璞就是一個非常經典的包子頭配旗袍的中國女孩形象。
  • 盤點動漫中的那些穿旗袍角色!
    神樂《銀魂》橙紅色頭髮,動畫中為藍瞳。日常服飾以紅色女式旗裝與旗袍為主,梳包包頭。
  • 嚴肅:「大胸部、露內褲」女生形象在日本動漫中是如何形成的?
    」女生形象是如何形成的?(雖然這本漫畫教程確實有點電波系就是了)漫畫中露內褲是何時形成的,要日本女性的內衣變遷開始說起,妹子們從戰後開始逐漸拋棄傳統服飾而選擇西式的服裝和內衣。因而露內褲的漫畫,最早可追溯到長谷川町子的四格漫畫《海螺小姐》。(播了 6000 多集《海螺小姐》 是一部什麼樣的動漫?)
  • 日漫中對於中國的一些誤解,真的不是所有女生都會扎丸子頭
    現在的日漫中,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元素在其中了,但是呢在國內的小夥伴們看來,卻總是有些千篇一律的感覺,可能是日漫對於中國有著不少的誤解吧,下面魔都睡神就來給大家盤一盤~ 一、中國人人都會功夫 每當在日漫中出現擁有中國戶口的角色時,那必然都是會武功的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