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三顧茅廬」的秦昊版張東升

2020-09-05 東吳金融科技

《隱秘的角落》在愛奇藝獨家熱播,9.2分的豆瓣評分為的是它每一張構圖的呈現、每一處調色的加成、每一首BGM的切入以及每一個結局背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故事。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演員在劇中直擊人心的演繹。然而,開拍前導演辛爽的定角之路,走的可並不順暢。要知道,在劇中將斯文敗類演繹到淋漓盡致的演員秦昊,就謝絕過導演組兩回。一、是他沒覺得張東升這個角色有多迷人,二、是為了他的女兒。

張東升在原著《壞小孩》中的形象並不像劇中所呈現出的那樣豐滿、生動,相反,原著為了更突出「壞小孩」的人物特點,將這個「壞大人」塑造的有些扁平化了。秦昊在讀過原著後,並不認為這個角色有什麼好演的,在他看來,再兇惡的人也不可能是沒有人性的,他們身上或多或少都會存在哪怕一絲的人性,或者善意。

秦昊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自2002年從中戲畢業後的第一年推掉了8部戲,第二年推掉了3部戲,第三年便無戲可拍,直到第五年遇到《青紅》。秦昊對劇、對導演都有著很高的要求,所以接戲時比較挑剔、嚴謹。用秦昊自己的話說,他這種演員是有表演潔癖的,很多事兒他做不來。這些年,他不溫不火,只接自己滿意的角色來演繹,說他是在演藝圈工作,不如說他是在自在地生活。

因此,最後打動秦昊的,不是原著《壞小孩》裡那個張東升,而是《隱秘的角落》中呈現出的,作惡多端、心思陰暗縝密,卻在最後淌著鮮血倒地時令人心生悲鳴與嘆息的張東升。他不是個殺人工具,他也會悲愴、會仁慈、會選擇相信小孩,在他的生命中也留存著善意的光輝,他也曾相信童話。這個最終倒地後令人五味雜陳的壞蛋形象,是經過導演和秦昊深度發掘、用心「修正」後的產物。

角色形象深度的問題解決了,之後最令秦昊為難的,便是這個角色演好之後,「我女兒怎麼看我。」

在《隱秘的角落》「秦昊帶你去爬山」話題頻頻熱搜之前,還有一個「秦昊因女兒被欺負落淚」的視頻呈現令人心疼。面對女兒,坎城的「無冕之王」內心也變得柔軟,也會開始「多慮」與「妥協」。自女兒米粒出生後,他只接過一個反面角色,自那之後,他就暗暗發誓不再過演繹反面角色的癮了。

但在最後,秦昊還是沒能抵擋住這樣一個用心、熱情、年輕有為的製作團隊,我們也慶幸擁有秦昊,讓我們見識到了如此鮮活的張東升。儘管在這部劇大火、劇中「爬山梗」被做成各種各樣的表情包出圈之後,秦昊無奈地調侃自己之後可怎麼去參加女兒的家長會?

面對突如其來的流量和關注度,秦昊如今也變得更加坦然。不論是靠著過硬作品積攢的風評,還是靠著「爬山梗」「披荊斬棘的哥哥」出圈的熱度,流量對於秦昊來說都不是冷冰冰的數字,而更是在細水長流中所折射出的品質。如今站在「流量」風口的秦昊,因為有作品,所以有底氣。他對角色的理解和塑造,不禁讓我們期待起40歲之後的他,所創造出的更多可能性。

相關焦點

  • 劉備三顧茅廬的驚天真相
    劉關張三個人為了請諸葛亮出山,一連三次登門拜訪諸葛亮,最終請諸葛亮出山。大家有沒有想過,劉關張為什麼一定要請諸葛亮出山,加入自己的團隊?諸葛亮又為什麼會答應劉備,加入劉的團隊?這背後,其實隱藏著驚天真相!三顧茅廬發生於公元207年,那一年,諸葛亮26周歲,劉備46歲。
  • 三顧茅廬孔明的就職技巧
    (好朋友請坐下,謝謝陪俺啦閒呱)一說起《三國演義》的三顧茅廬,全國人民都熟悉得喊耳朵疼的故事。
  • 劉備三顧茅廬究竟是真還是假?
    「三顧茅廬」這個成語典故的出處婦孺皆知。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寫劉備「三顧茅廬」聘請諸葛亮出山輔助他成就帝業的故事,將劉備的禮賢下士的態度寫得栩栩如生,把劉備對諸葛亮的敬仰之情,關羽、張飛的居功自傲描繪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這段「三顧茅廬」的故事,是羅貫中根據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中的記載,加以藝術構思而創作的。
  • 劉備三顧茅廬是假的?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三顧茅廬,這個被世代傳唱的經典故事,在史書《魏略》和《九州春秋》裡卻是另外一個面孔,不是劉備親自上門邀請,而是諸葛亮的自我推薦。要解清這個謎呀,這裡面其實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劉備從袁紹那兒跑出來,然後投奔了劉表,在荊州待了多少年呢?
  • 三顧茅廬
    【成語】:三顧茅廬【拼音】:sān gù máo lú【解釋】:顧:拜訪;茅廬:草屋。
  • 三顧茅廬的歷史真相?
    由此,「三顧茅廬」的佳話流傳百世。然而,當我們靜下心來,細細品味這段歷史,總覺得有那麼一點兒「不靠譜」。四十二歲的劉備三拜與自己兒子年齡相似的諸葛亮,就只因那一句「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鄉間之語。這未免有點兒太不符合情理了吧!難道,我們這段熟知的歷史壓根就不存在,還是另有隱情?!其實,歷史上劉備三顧茅廬,確有其事。
  • 《三國志幻想大陸》十連抽和三顧茅廬哪個好 十連抽和三顧茅廬對比...
    導 讀 三國志幻想大陸十連抽和三顧茅廬都是抽獎,但是哪種出貨率比較高呢?下面就來看看九遊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十連抽、三顧茅廬對比解析攻略吧!
  • 隱秘的角落張東升的結局是什麼 張東升最後死了嗎怎麼死的
    《隱秘的角落》中,秦昊飾演男主張東升,他和妻子徐靜結婚四年,但徐靜卻有了外遇,於是,她向張東升提出離婚,張東升是作為上門女婿入贅來的,在結婚前就進行過財產公證,如果離婚他一分錢都拿不到。
  •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的茅廬在哪裡?
    《三國演義》中非常經典的橋段:劉備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出山,然後就有了千古名篇《隆中對》,對創業路上的劉備指明了前進的大方向。
  • 隱秘的角落——閒話張東升
    「陪我一起去爬山」成了熱門梗,大家都津津樂道於「張東升」教科書級的演出。今天,我們也從劇中細節來「閒話張東升」。以下內容涉及劇透,不想劇透的朋友可以看過劇後再來看。張東升劇中特點和性格分析張東升在劇中的身份是少年宮的數學老師,妻子徐靜家的上門女婿,也是劇中從頭到尾的反派——殺人犯。整部劇從他殺掉嶽父母開始,到他被警察擊斃結束。
  • 《隱秘的角落》:張東升是怎麼墜落的?
    張東升應該是為了逝去的愛情和即將失去的愛人而哭。 3 墜落的背後張東升和徐靜一定是有愛的。家庭條件不錯的徐靜喜歡上學霸張東升。張東升也毅然決然願意做上門女婿。一晃8年就過去了。張東升和徐靜最初可能認為只要有愛就夠了。
  • 原來張東升的童話不可信,為何張東升這個角色如此深入人心
    由秦昊主演的電視劇《隱秘的角落》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張東升的扮演者秦昊,他將一位外表老好人內心隱忍到極致爆發而出殺人兇手的張東升演的入木三分。在劇中那段行兇的鏡頭深入人心!就在今日《隱秘的角落》裡拍攝花絮曝光,原來張東升的童話不可信
  • 「三顧茅廬」是真是假?諸葛亮劉備誰先找的誰?
    三顧茅廬,這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然而這又是一段被演義籠罩的歷史。"三顧茅廬"是諸葛亮人生中重要的轉折點,諸葛亮由此成為劉備一生中最重要的謀士。在《三國志》裡,有關"三顧茅廬"的記載只有五個字:"凡三往,乃見"。更有史書記載,是諸葛亮毛遂自薦,而不是劉備三顧茅廬。那麼歷史的真相究竟如何?"三顧茅廬"的故事為什麼會一再傳唱?
  • 《隱秘的角落》:張東升值得被同情嗎?
    我想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張東升的人生,的確挺悲劇的。的確,看張東升站在講臺上講奧數,講笛卡爾,多麼有魅力呀,多麼迷人呀。總之,按照社會對一個人成功和失敗的評判標準,張東升的人生是徹徹底底的失敗;而他的優秀和魅力,只能被少數人看到,被少數人認可。所以,張東升的內心是孤獨的。這種反差,反而讓張東升身上的魅力更加突出。
  • 電視劇《三國演義》 第二十七集 三顧茅廬
    正所謂亂世出英雄,曹操、公孫瓚、袁術、袁紹、呂布、劉備、孫策、關羽、張飛、諸葛亮等各路豪傑不斷湧現,從群雄逐鹿到赤壁之戰,從魏蜀吳三國鼎立到三分歸一統,波瀾壯闊的三國時代的大幕緩緩拉開…《三國演義》 第二十七集 三顧茅廬初春,劉備擇選吉日再往隆中求賢,關、張不悅,阻止無效,勉強相隨。
  • 吳淡如:三顧茅廬,但不要「盧」
    劉備三顧茅廬,終於以誠心感化了聰明絕頂的諸葛亮──從有這個故事以來,就有人認定,只要一試再試,就一定會成功。人家三顧茅廬,他就用「盧」的。小叮嚀●效法劉備三顧茅廬、越挫越勇的精神,固然可佳,但也要看用在什麼地方、什麼人身上。●如果別人已經婉拒再三,就不要再繼續「糾纏」下去,讓人覺得你很「盧」。
  • 張東升,你被景區拉入拉黑了
    這部劇的一開始就是那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張東升帶他的嶽父嶽母去爬山,並將他們推下山崖。這一幕也深深映在了觀眾們的腦海中。因此許多看過《隱秘的角落》的劇粉們也時常調侃道:「信不信讓張東升帶你去爬山」日前,有網友爆出某景區的售票處,掛上了張東升禁止入內的牌子,並且還配了秦昊在劇中的卡通人物。
  • 《三顧茅廬》臥龍崗,躬耕精神人頌揚!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一、成語典故三顧茅廬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成語故事,出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講述的是東漢末年屯兵新野的漢朝宗親劉備三顧茅廬官渡大戰後,曹操打敗了劉備。劉備只得投靠劉表。曹操為得到劉備的謀士徐庶,就謊稱徐庶的母親病了,讓徐庶立刻去許都。徐庶臨走時告訴劉備,南陽臥龍崗有個奇才叫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 三顧茅廬:諸葛亮是在惺惺作態嗎?
    而對於劉備來說,求田問舍和三顧茅廬的故事,反映出他人格的兩面性:既擁有溫文爾雅的仁義之心,又有冷靜理性的洞察力。這兩個特點影響了劉備未來的道路和命運。事實上,劉備對諸葛亮的話也並非完全言聽計從。建安十三年(208 年),當曹操軍隊的鐵蹄南下荊州時,劉備和諸葛亮在襄陽城下的抉擇就暴露了君臣間的第一次分歧。這次分歧的原因是什麼? 面對十餘萬追隨劉備的百姓,他又該如何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