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秘的角落》在愛奇藝獨家熱播,9.2分的豆瓣評分為的是它每一張構圖的呈現、每一處調色的加成、每一首BGM的切入以及每一個結局背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故事。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演員在劇中直擊人心的演繹。然而,開拍前導演辛爽的定角之路,走的可並不順暢。要知道,在劇中將斯文敗類演繹到淋漓盡致的演員秦昊,就謝絕過導演組兩回。一、是他沒覺得張東升這個角色有多迷人,二、是為了他的女兒。
張東升在原著《壞小孩》中的形象並不像劇中所呈現出的那樣豐滿、生動,相反,原著為了更突出「壞小孩」的人物特點,將這個「壞大人」塑造的有些扁平化了。秦昊在讀過原著後,並不認為這個角色有什麼好演的,在他看來,再兇惡的人也不可能是沒有人性的,他們身上或多或少都會存在哪怕一絲的人性,或者善意。
秦昊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自2002年從中戲畢業後的第一年推掉了8部戲,第二年推掉了3部戲,第三年便無戲可拍,直到第五年遇到《青紅》。秦昊對劇、對導演都有著很高的要求,所以接戲時比較挑剔、嚴謹。用秦昊自己的話說,他這種演員是有表演潔癖的,很多事兒他做不來。這些年,他不溫不火,只接自己滿意的角色來演繹,說他是在演藝圈工作,不如說他是在自在地生活。
因此,最後打動秦昊的,不是原著《壞小孩》裡那個張東升,而是《隱秘的角落》中呈現出的,作惡多端、心思陰暗縝密,卻在最後淌著鮮血倒地時令人心生悲鳴與嘆息的張東升。他不是個殺人工具,他也會悲愴、會仁慈、會選擇相信小孩,在他的生命中也留存著善意的光輝,他也曾相信童話。這個最終倒地後令人五味雜陳的壞蛋形象,是經過導演和秦昊深度發掘、用心「修正」後的產物。
角色形象深度的問題解決了,之後最令秦昊為難的,便是這個角色演好之後,「我女兒怎麼看我。」
在《隱秘的角落》「秦昊帶你去爬山」話題頻頻熱搜之前,還有一個「秦昊因女兒被欺負落淚」的視頻呈現令人心疼。面對女兒,坎城的「無冕之王」內心也變得柔軟,也會開始「多慮」與「妥協」。自女兒米粒出生後,他只接過一個反面角色,自那之後,他就暗暗發誓不再過演繹反面角色的癮了。
但在最後,秦昊還是沒能抵擋住這樣一個用心、熱情、年輕有為的製作團隊,我們也慶幸擁有秦昊,讓我們見識到了如此鮮活的張東升。儘管在這部劇大火、劇中「爬山梗」被做成各種各樣的表情包出圈之後,秦昊無奈地調侃自己之後可怎麼去參加女兒的家長會?
面對突如其來的流量和關注度,秦昊如今也變得更加坦然。不論是靠著過硬作品積攢的風評,還是靠著「爬山梗」「披荊斬棘的哥哥」出圈的熱度,流量對於秦昊來說都不是冷冰冰的數字,而更是在細水長流中所折射出的品質。如今站在「流量」風口的秦昊,因為有作品,所以有底氣。他對角色的理解和塑造,不禁讓我們期待起40歲之後的他,所創造出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