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曾經提出購買12門快炮裝在定遠級鐵甲艦上,這真的可行嗎

2020-12-24 不沉的經遠

中口徑速射炮的出現

在19世紀80年代以前,火炮的炮管都是通過耳軸直接和炮架相連。火炮開炮時,炮管和炮架整體後坐,因此一般把這一時期的火炮稱之為架退炮。

架退炮因為每次發射炮彈時整個火炮都會移動,重新復位耗時較長,而且需要重新瞄準,因此火炮的發射速度很慢。中口徑火炮通常一分鐘只能發射一發炮彈,而大口徑火炮則幾分鐘才能發射一發炮彈。

中日海軍都裝備的150毫米克虜伯架退炮

為了加快火炮發射速度,後來的火炮設計者研製出了制退復進機,靠液壓、壓縮空氣等手段吸收火炮的後坐力,並使炮管復位。這種火炮發射炮彈時,只有炮管後坐,所以也稱為管退炮。

管退炮因為炮座不動,復位速度快,不需要重新瞄準,因此火炮發射速度大大加快。像阿姆斯特朗公司1885年開發的4.7英寸(120毫米)40倍徑管退炮射速為每分鐘5-6發,後來更是提高到了每分鐘10發,而同口徑架退炮差不多一分鐘只能打一發炮彈,射速差距巨大,所以當時這種新式的管退炮也被稱為速射炮。

阿姆斯特朗120毫米速射炮

管退炮和架退炮相比,火力大為增強。因此一問世就引起了各國的注意。

比如日本1888開始建造的「松島」、「嚴島」、「橋立」原本計劃安裝法國加奈特公司的120毫米火炮,射速為50-60秒一發,後來全部換成了新式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火力得到了極大的加強。此後日本建造、購買的「千代田」、「秋津洲」、「吉野」等艦更是全部使用中口徑速射炮。

在黃海海戰中,日本海軍裝備的大量中口徑速射炮是海戰勝負最直接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因為其表現出色,戰後日本政府授予阿姆斯特朗公司主席威廉·阿姆斯特朗勳二等旭日章,副主席諾貝爾勳二等瑞寶章,以示感謝。並全面在海軍中淘汰舊式架退炮,換裝速射炮。

「橋立」艦的舾裝圖

北洋水師的速射炮

在甲午海戰前,北洋水師上下也知道速射炮的優越性。李鴻章還上奏摺提出先購買12門快炮(速射炮),用於裝備「鎮遠」、「定遠」兩艦,然後再給其他軍艦換裝。

竭力勻湊,先購鎮、定二船快炮十二尊,俟有贏餘陸續購置。

然而這個建議因為清政府沒錢,最後擱置了下來。

好在此時江南製造局購買西方速射炮進行拆解仿製,並於1893年6月生產出了國產的120毫米速射炮。雖然這款國產速射炮射速只有每分鐘3-4發,較英國的速射炮射速稍慢,不過也比舊式火炮要強不少。

江南製造局火炮車間

因此在1894年7月2日,隨著局勢日益緊張,李鴻章給江南製造局總辦劉麒祥發去電報,要他將江南製造局生產的120毫米速射炮運往北洋聽用。

江南製造局此時共造成120毫米速射炮12門,其中6門調撥給了南洋水師,1門留在江南製造局,北洋水師實際拿到了5門。

這5門120毫米速射炮裝備在了外援的「廣乙」、「廣丙」兩艘魚雷巡洋艦上,將它們原本裝備的5門120毫米克虜伯架退炮換掉(「廣乙」的3門火炮中有1門是150毫米克虜伯炮,繼續保留)。北洋水師原有各艦並沒有裝備。

李鴻章沒有讓北洋水師原有各艦換裝120毫米速射炮,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定遠」等艦加裝火炮的難度太大。

「廣丙」號魚雷巡洋艦

北洋水師各艦並不適合加裝火炮

加裝火炮首先需要有安裝的空間,其次則是在重量上不能有太大的變化。從這兩點來說,北洋水師各艦並不適合加裝火炮。

在鐵甲艦問世初期,因為火炮技術一時落後於裝甲技術,火炮對於鐵甲艦的威脅不大。因此海戰中撞擊戰術重新興起,而利於使用撞擊的橫隊戰術也風行一時。

所以當時各國設計軍艦時一方面採取較少火炮數量,以增加主炮的口徑,小船扛大炮的現象很普遍,另一方面則是強調艦首火力,側舷的火力相對比較薄弱。

「定遠」艦線圖

比如說北洋水師的「定遠」級鐵甲艦採用了斜對角火炮布局,兩個主炮炮臺在艦體中間一左一右前後錯開布置。這樣的好處是4門305毫米主炮都可以向前方目標設計,缺點就是佔據了側舷的大量空間,加上為了給主炮讓出射界,所以側舷一門中口徑副炮都沒有,只有在艦首尾各安裝了1門150毫米克虜伯炮。

還有像「致遠」級巡洋艦,只有2300噸的艦體上安裝了3門210毫米重炮,副炮也只有側舷的兩門152毫米阿姆斯特朗火炮而已。北洋水師其他的巡洋艦也是類似的情況。

「致遠」艦

很明顯,「定遠」級鐵甲艦的側舷被主炮佔據以後,能加裝副炮的位置很有限。所以後來日本俘獲「鎮遠」以後,只是在艦尾附近兩舷各安裝了1門152毫米速射炮而已。即使如此,也影響到了「鎮遠」主炮向後方的射界。

至於北洋水師的巡洋艦則噸位有限,都在3000噸以下,再加裝兩門中口徑速射炮除了火炮自身的重量外,這兩門火炮所配備的炮彈重量也要計算進去,還有加裝火炮甲板也需要增加強度,也會造成重量上升。

這對於3000噸以下的巡洋艦影響顯然太大,必須通過減少炮彈攜帶量或者載煤量的方式加以平衡。這麼做的代價有些大,並不現實。

「鎮遠」改裝後的線圖

所以北洋水師各艦加裝火炮的餘地很小。李鴻章此前購買12門速射炮,應該還是考慮更換各艦原有的副炮,並非是加裝,更不可能全部裝到「定遠」和「鎮遠」上。

相關焦點

  • 李鴻章為什麼不多買幾艘定遠級鐵甲艦呢?雖有之心,憾無之力
    定遠級鐵甲戰列艦是近代中國海軍,也是當時亞洲最強大的戰艦,由中國向德國訂購,德國造船廠建造後交付中國。定遠號和其姐妹艦鎮遠號長94.5米,寬18米,吃水深度6米,排水量7430噸。主裝甲厚度365㎜,裝備305㎜口徑艦炮4門,各種口徑副炮18門,魚雷發射管3具,並攜帶有兩艘艦載魚雷艇。
  • 北洋水師最先進的定遠鐵甲艦,在當時世界是什麼樣的存在
    一艘是定遠號鐵甲艦,一艘是鎮遠號鐵甲艦。它們都屬於定遠級戰列艦,為一級軍艦。北洋水師將定遠號鐵甲艦定為旗艦,懸掛大清龍旗和艦隊司令的將旗。清朝為什麼要購買定遠號鐵甲艦和鎮遠號鐵甲艦呢?原來,1874年牡丹社事件發生以後,清朝看到了現代海軍在國防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決定派遣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組建北洋水師。
  • 亞平寧的四重奏,劃時代的杜伊利奧級鐵甲艦,默默無聞的安德烈亞
    > 艦載武裝為兩座艦面旋臺形式安裝的雙聯裝的450毫米l20前膛炮,以及三根位於水線以下的魚雷發射管。而且每門450MM/L20艦炮的重量高達一百噸!!就是衣阿華的MK7型406也才121.519噸 北卡羅來納和南達科她的MK6才一百噸左右。也就是說,這個性能不咋地的450M前膛炮的艦面旋臺夠裝門MK6上去........ .
  • 為何能欺負一眾鐵甲艦
    19世紀是軍艦技術大發展的時代,在世紀初期水兵們還在費力地拽著繩索駕馭風帆戰艦,到中期就已經開始擺脫風力的束縛,中後期鐵甲艦馳騁於大海,如此神速的技術進步還不夠,在1890年,海軍進入前無畏艦時代,新式艦艇對鐵甲艦形成完全碾壓的性能優勢,那麼前無畏艦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 第一艘旋轉炮塔遠洋鐵甲艦,炮彈重達320公斤
    第一艘遠洋旋轉炮塔鐵甲艦,炮彈重達320公斤在南北戰爭時期,美國率先設計建造了一艘鐵甲艦「莫尼特」號,該艦最大的特點就是使用了可以360度旋轉,裝備2門280艦炮的炮塔,不過這艘鐵甲艦雖然火力強大,但是3.2米的吃水很淺,9節的航速也慢得可憐,標準排水量只有987噸,只是一艘潛水重炮艦,是的,與一戰
  • 船堅炮利︱未展的雄心:甲午戰後福建船政的岸防鐵甲艦計劃
    該方案現存圖紙4張,分別是船體型線圖、典型橫剖圖、縱剖及底艙布置圖、主甲板及上甲板布置圖。從圖紙上看,該方案的主要武備為270毫米口徑主炮1門,140毫米口徑副炮3門,37毫米速射炮6門,一些文字記載還稱該方案配有魚雷發射管2具,備雷4發,但圖紙上未見。
  • 《鐵甲艦上的男人們》開播 徐佳領銜海上「硬漢幫」
    海戰史詩劇《鐵甲艦上的男人們》4月21日登陸央視八套。
  • 口徑即正義,射程即真理:戰列艦炮塔發展歷程(上)!
    但是你知道戰列艦的大口徑艦炮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而來的嗎?本文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大口徑艦炮的炮塔發展歷程。在木製帆船時代由於火炮射程近、軍艦航速慢,海戰雙方往往需要近距離接觸才能有效摧毀敵艦,這一時期參加海戰的戰艦基本上都是以側舷炮為主的,通過炮門將炮架好之後發射彈丸攻擊敵艦。工業革命開始後隨著蒸汽動力和鋼鐵的發展,蒸汽鐵甲艦逐漸取代了風帆木製戰艦。
  • 李鴻章從德國引進的克虜伯大炮多牛?抗日時期,一炮擊沉日軍艦艇
    ,國家當務之急就是採辦一支近代化的軍隊,向西方購買艦艇武器,而這一任務,就落在了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的頭上。清朝的出手闊綽,也讓很多西方軍火公司看到了發大財的機會,為此李鴻章1866年到訪歐洲的時候,都非常的殷勤,李鴻章旅行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中國漫長的海岸線購置大炮。但歐洲幾個國家的大炮也各有不同,德國人的多是後膛炮,英國人的是前膛炮,而美國人採取的是滑膛炮。李鴻章考察認為,德國的滑膛炮最為先進,射程遠,同時方便馬車牽引。
  • 戰列艦進化簡史:鐵甲艦、前無畏艦、無畏艦的時代變遷
    18世紀60年代開始興起的工業革命,特別是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機後,戰艦開始使用更為強大的蒸汽機動力,尤其是炮彈也進化以後,相比較原來的鐵炮彈「互毆」(畫面可以參考電影《加勒比海盜》),擊中目標後能夠形成爆炸的爆破彈,讓木質船體,即便是曾經十分厚實堅韌的橡木船殼版(美國憲法號就是這樣的材質),也無法抵擋,因此裝甲艦(也翻譯為鐵甲艦)開始出現。
  • 李鴻章當年引進的,德國克虜伯大炮,有多牛?
    終於,這一行人回到中國,並且將各個國家調查到的報告結果呈送給李鴻章觀看,還專門提出對德國的克虜伯公司很有好感。但真正讓李同章下定決心購買大批克虜伯公司的軍事武器還是因為普法戰爭中,克虜伯大炮在戰場上的優異表現讓法國損失慘重。 1871年,李鴻章終於得到了清王朝進口軍事武器的許可,真正購買觸摸到了克虜伯大炮。 這就是李鴻章與克虜伯大炮的首次接觸,而李鴻章想要買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保衛祖國,自強求富,為清王朝在整個世界上掙得一份榮譽。
  • 世界上首艘蒸汽鐵甲艦——法蘭西的「光榮」號
    洛梅後又決定對該艦進行改進,即在其舷側敷設鐵製裝甲板,從而可使艦體承受最新式前裝炮發射的25千克(55磅)開花彈的轟擊,這便是開啟新紀元的「光榮」號。儘管該艦艦容算不上美觀,操縱性也頗為不佳,但她畢竟幫助法國暫時佔據了造艦技術的前沿。
  • 「平安格勒戰役」,李雲龍真的需要「義大利炮」嗎?
    而惹得各大視頻平臺彈幕刷屏的平安格勒戰役裡,那句「你他娘的義大利炮」呢?更是一戰成名。連帶著山東魯能隊裡攻城拔寨的義大利外援佩萊,都頂著「義大利炮」的美名頭頂腳。不少網友常常開玩笑說,「二戰轉折點平安格勒戰役」的最終勝利,要感謝義大利的拔炮相助。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沒有義大利炮,是不是李雲龍就打不了平安格勒戰役了?而抗戰戰場上的八路軍新四軍,真的那麼缺炮嗎?
  • 北洋水師為何不開這一炮 「教」日本做人
    佟湘玉經典臺詞:我錯了,我真的錯了,我從一開始就錯了。我不應該嫁過來,如果我不嫁過來我的夫君就不會死;如果我的夫君不死,我也不會來到這個傷心的地方;如果我不來到這個傷心的地方,我也不會開這家店;如果我不開這家店,我也不會遇到你們;如果我不遇到你們,這件事也不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