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無畏艦有哪些技術突破?為何能欺負一眾鐵甲艦

2020-12-25 騰訊網

19世紀是軍艦技術大發展的時代,在世紀初期水兵們還在費力地拽著繩索駕馭風帆戰艦,到中期就已經開始擺脫風力的束縛,中後期鐵甲艦馳騁於大海,如此神速的技術進步還不夠,在1890年,海軍進入前無畏艦時代,新式艦艇對鐵甲艦形成完全碾壓的性能優勢,那麼前無畏艦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前無畏艦皇家君主號

來自三大屬性的碾壓

評價坦克的優劣,可以通過裝甲防護、機動和火力三大屬性來對比,這三點用在前無畏艦上同樣能夠反映出大部分問題。

首先分析一下裝甲防護。19世紀末,冶金技術和金屬加工工藝得到長足進步,工業大國能夠製造出更厚更大的防護鋼板,並且新的合金技術和滲碳硬化處理技術也更加完善。

皇家君主號前無畏艦

以美國第一艘前無畏艦印第安納級的俄勒岡號為例,它的標準排水量已經達到10288噸,相應的能用於裝甲防護的噸位就增加了,該艦的防禦裝甲為鎳鋼,主裝甲帶最厚處457毫米,最薄處為102毫米,主炮塔正面厚432毫米,二級炮塔正面厚152毫米,司令塔四周厚254毫米,甲板厚70~76毫米。

這樣的防護力,遠超鐵甲艦,以1894年甲午海戰中硬抗炮彈而無致命傷的定遠級來比,它的裝甲最厚處約355毫米,艦橋約203毫米,甲板約76毫米,儘管與俄勒岡號相比差距明顯,但是經歷上百發炮彈的轟擊仍然艦艇,可想而知其防禦效果有多好,至少在當時的速射炮面前算得上是絕對防禦。而前無畏艦比定遠級更強的防護,能夠極大的提升海戰中的生存率。

卡諾號前無畏艦

在動力上差異不大,都是用蒸汽機,一般為往復式蒸汽機,不過前無畏艦鍋爐技術加強,動力系統輸出扭矩增加,讓萬噸級的前無畏艦也能跑出近20節的航速,雖說比起一些巡洋艦還是有差異,但是也不算很慢。更何況十多年後蒸汽渦輪機出現,讓戰列艦也具備了高航速的動力源。

火力配置是前無畏艦最大的亮點,與之前的主力鐵甲艦炮塔布置不同的是,前無畏艦將主炮塔沿中軸線布置,這樣可旋轉的炮塔能夠調整射擊角度,在大部分角度上都能夠以全部主炮迎敵,提升了火力密集度。同時主炮口徑基本在12~14英寸之間,火炮倍徑增加,射程更遠,出膛速度提升,而且被帽彈等新彈種已經是標配,穿甲能力大為增強,已經具備擊穿其他戰艦防護裝甲的能力。

布韋號前無畏艦

綜合來看,當大部分型號的鐵甲艦與前無畏艦遭遇的時候,基本上處於打不穿、防不住還跑不掉的尷尬局面,各國海軍唯一的辦法就是放棄手中的鐵甲艦,轉而裝備前無畏艦。

科技改變裝備

鐵甲艦與前無畏艦的更迭,將工業時代技術的進步體現得淋漓盡致,這種依靠一整套工業體系進步才完成的變革,已經不是小國或者只在某個方面有強項的國家所能完成的,這就是工業的力量。

無畏號戰列艦

最明顯的就是大清朝與日本,兩者都通過引入西洋技術強大國防,然而晚清的工業建設並不完善,只在某些方面取得成就,而日本則是全面進步,甲午戰爭之後十餘年,就已經具備獨立生產大型水面戰艦的能力。

喬治五世級戰列艦

以科技武裝起來的前無畏艦雖然在鐵甲艦面前獲得全面的技術優勢,但是這種優勢並沒有持續太久,不久後以無畏號為代表的無畏艦出現,之後則是更強的超無畏艦,這種技術的進步永不會停止。

相關焦點

  • 戰列艦進化簡史:鐵甲艦、前無畏艦、無畏艦的時代變遷
    戰列艦雛形期:風帆戰艦到鐵甲艦工業革命是戰列艦進化的一個分水嶺,工業革命前,戰艦防護大多為木質,動力為風帆,而也正是這一時期,「戰列」這一名詞正是出現,當時的海軍戰術要求個分艦隊要將戰艦保持單獨的一線隊列,也就是著名的「戰列線」(英文為line of the battleship),出現在1652
  • 戰列艦發展史二:前無畏艦時代!
    同時該艦還採用了2臺當時最新的蒸汽機提供動力,使得其在滿載1.4萬噸的情況下航速依然可以突破17節。武器配置方面「君權」級戰艦前後各裝有1座雙聯裝343毫米主炮、兩側分布10門152毫米速射炮、6門47毫米速射炮、6門57毫米速射炮。裝甲防護方面這款戰艦也是更上一層樓,艦體中部裝甲厚度高達457毫米,主炮頂部裝甲厚432毫米。
  • 從鐵甲艦到前無畏艦:一戰奧斯曼帝國的梅蘇迪耶號戰列艦
    從鐵甲艦到前無畏艦:一戰奧斯曼帝國的梅蘇迪耶號戰列艦(1875-1914)梅蘇迪耶號戰列艦(1875-1914)克裡米亞戰爭期間,奧斯曼帝國海軍艦隊完全被俄羅斯海軍的黑海艦隊摧毀,戰爭結束後,奧斯曼帝國開始重建海軍。
  • 裝甲厚457毫米:開始戰列艦的前無畏艦時代,北洋水師可惜錯過
    【話說軍世】在無畏號戰列艦出現,戰列艦正式開始進入無畏艦時代之前,世界各國的戰艦發展相當「異彩紛呈」,試圖設計建造站在時代大潮之上的海軍戰艦,但是處於晚清時代的我們,也成立了北洋水師,不過實際上真正引領當時戰艦技術發展的還是當時海上強國:英國,直到海軍假日以前,世界各國造艦大多以英國為參照
  • 北海困獸——德國戰列艦一覽(前無畏艦)
    德國海軍——特別是德意志帝國海軍和納粹德國海軍在1890年代至1940年代期間建造一系列戰列艦。為了在戰時保衛其北部和波羅的海海岸,德國先前建造一系列小型鐵甲艦,其中包括岸防艦和裝甲巡防艦。而隨著1888年德皇威廉二世登基,德意志帝國海軍開始適合大國的海軍擴張計劃。海軍立即推動建造4艘布蘭登堡級戰列艦,之後不久又建造5艘德皇腓特烈三世級戰列艦。
  • 英國血統的日本帝國海軍前無畏艦——「敷島」號
    「敷島」級是英國為日本帝國海軍建造的前無畏艦,該級艦脫胎於英國「君權」級戰列艦,共建造2艘,即「敷島」號與「初瀨」號。「敷島」號與「初瀨」號是日本帝國海軍首批現代化戰列艦,其中「敷島」一詞是日本國的舊稱,意即「綿延不絕的島群」,「初瀨」則指「蓬勃上湧的早潮」。日本早在1875年便向英國船廠訂造了「扶桑」號鐵甲艦與2艘輕型裝甲巡洋艦,以此為起點,日本海軍開始一步步向現代化邁進。
  • 亞平寧的四重奏,劃時代的杜伊利奧級鐵甲艦,默默無聞的安德烈亞
    450毫米l20前膛炮,以及三根位於水線以下的魚雷發射管。卡約杜伊利奧對於鐵甲艦就是君權號對於戰列艦,就是無畏號對於無畏艦! 在卡約杜伊利奧服役之初,她就是毋庸置疑的全世界最強的鐵甲艦,雖然說在那個軍艦快速迭代的年代,杜伊利奧還沒做熱乎就被新型號踹下去了,但是,杜伊利奧至少當過一段時間的世界至強!
  • 逐鹿全球角逐四海,舷側對敵設計,吹響戰列艦復興號角的君權
    雁形陣適合普遍採用艦艏對敵設計的北洋諸艦。但是雁形陣僅有少數副炮擁有射界,直接導致北洋在可用副炮數量上就陷入了數倍的數量差距。(定遠鎮遠只有左側艦炮可以攻擊敵軍,右側艦炮自己看看想打誰吧。) 再加上管退炮的發射速度遠快於架退炮,一分鐘三發與三分鐘一發的射速差別,讓雙方的火力密度差距進一步拉大。
  • 劉公島、定遠艦取景史詩巨製《鐵甲艦上的男人們》即將登陸央視八套!
    小夥伴們有沒有被「鐵甲艦上的男人們」燃到?這部電視劇由著名導演齊寧執導,眾多明星加盟,光是從故事的創意到劇本的打磨,就歷時2年之久,堪稱一部戰爭史詩!儘管中日甲午海戰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慘痛記憶,但《鐵甲艦上的男人們》卻不同於以往,該劇沒有一味地表現悲痛、無奈,它不是以慈禧、光緒、李鴻章、鄧世昌、丁汝昌、劉步蟾、方伯謙這樣名聲顯要的人物為主線,而是通過一群生活和戰鬥在「定遠艦」上的水兵們的角度從另一個側面來展示出那個轟轟烈烈,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用一群小人物的眼睛和事例反映出中國人在大敵當前的危難時刻所具有的那種無畏不懼,捨生取義的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操
  • 口徑即正義,射程即真理:戰列艦炮塔發展歷程(上)!
    在木製帆船時代由於火炮射程近、軍艦航速慢,海戰雙方往往需要近距離接觸才能有效摧毀敵艦,這一時期參加海戰的戰艦基本上都是以側舷炮為主的,通過炮門將炮架好之後發射彈丸攻擊敵艦。工業革命開始後隨著蒸汽動力和鋼鐵的發展,蒸汽鐵甲艦逐漸取代了風帆木製戰艦。
  • 船堅炮利︱未展的雄心:甲午戰後福建船政的岸防鐵甲艦計劃
    5600噸頭等鐵甲艦側視圖、俯視圖子型號B相比於A主要修改了武備,這一設計不見於相關記載,且設計時間很可能晚於子型號A,推測是在A的基礎上所做的修改方案。該設計現存圖紙1張,為縱剖圖、上甲板布置圖及主甲板布置圖。其武備包括2門200毫米主炮,以單裝布置在艏樓甲板前部和主甲板後部,4門150毫米副炮,以炮廓形式布置在主甲板兩側的炮房內。
  • 第一艘旋轉炮塔遠洋鐵甲艦,炮彈重達320公斤
    【話說軍世】在19世紀下半葉,得益於工業技術的迅速提升,海軍戰艦的能力不斷提升,尤其是1959年,覆有堅硬裝甲的法國海軍鐵甲艦光榮號起航,讓戰艦的發展出了巨大變化,也開啟了主力戰艦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尤其是旋轉炮塔的出現,讓火炮戰艦具有了更強大的戰鬥力。
  • 《鐵甲艦上的男人們》開播 徐佳領銜海上「硬漢幫」
    海戰史詩劇《鐵甲艦上的男人們》4月21日登陸央視八套。
  • 北洋水師最先進的定遠鐵甲艦,在當時世界是什麼樣的存在
    一艘是定遠號鐵甲艦,一艘是鎮遠號鐵甲艦。它們都屬於定遠級戰列艦,為一級軍艦。北洋水師將定遠號鐵甲艦定為旗艦,懸掛大清龍旗和艦隊司令的將旗。清朝為什麼要購買定遠號鐵甲艦和鎮遠號鐵甲艦呢?原來,1874年牡丹社事件發生以後,清朝看到了現代海軍在國防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決定派遣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組建北洋水師。
  • 世界上首艘蒸汽鐵甲艦——法蘭西的「光榮」號
    傑出的艦船工程師迪皮伊·德·洛梅堪稱法國海軍的福星,正是在他的主持下,法國在1850年建造了首艘採用蒸汽動力的雙層甲板戰列艦「拿破崙」號,從而一舉實現了戰艦動力的跨越式發展。洛梅後又決定對該艦進行改進,即在其舷側敷設鐵製裝甲板,從而可使艦體承受最新式前裝炮發射的25千克(55磅)開花彈的轟擊,這便是開啟新紀元的「光榮」號。
  • 風帆的落幕,蒸汽機時代的來臨,鐵甲艦時代的艦炮裝甲與火炮布局
    皇家橡樹好英國海軍趕緊拿自己的勇士和對面的普羅旺斯對比了一下,打打不過,跑跑不過,還沒有對方抗揍,怎麼看怎麼覺得要完蛋,火急火燎的叫停了壁壘級風帆戰列艦的建造計劃,建造完成度較高的前4艘在,取消了上層炮甲板後簡單鋪設了一層裝甲壁壘級風帆戰列艦搖身一變變身為了皇家橡樹號/王夫級木殼鐵甲艦
  • 好奇心:一戰中的法國海軍也很強,那麼多戰列艦去哪了
    一戰前,法國海軍主力無畏艦(戰列艦)只有4艘,對比小國海軍算是很強,但反觀日德蘭海戰,德國艦隊中有16艘戰列艦,英國則有28艘戰列艦,數量差距一目了然。好奇心:法國海軍為何沒能發展像陸軍一樣強大的海軍?
  • 前無畏時代最後一級巨艦:納爾遜勳爵級戰列艦
    「納爾遜勳爵」級戰列艦是前無畏時代最後一級巨艦,和它的名字一樣,充滿了傳奇,夾雜著爭議更讓英國人懷念和尊敬。雖然這級戰列艦一開始建造就有落伍之嫌,但在它的服役過程中也為英國海軍做出不小的貢獻。實際上義大利設計師庫尼貝蒂的設想已經有現代無畏艦的雛形,1905年英國第一海務大臣費舍爾牽頭組成了一個委員會,在此基礎上提出一個新型戰列艦的設計方案:同一型號的10門12英寸口徑主炮,可以長時間內保持21節航速運行的蒸汽輪機組,這已經就是無畏艦了。
  • 中國援助的塞爾維亞:沒海軍卻修復百歲鐵甲艦,曾打響一戰第一炮
    圖片:在貝爾格勒多瑙河邊的塞爾維亞陸軍河艇部隊巡邏艇,白色是剛剛修復完成的「薩瓦河」號鐵甲艦。但是就是在這樣窘迫的境地下,塞爾維亞居然在2019年初修復完工了一艘百年前的鐵甲艦,實在是讓人刮目相看!更加鮮為人知的是,這艘修復好的鐵甲艦還是打響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炮的軍艦!
  • 價值64萬 | 純銀打造「凱撒·腓特烈三世號」前無畏艦模型
    位於艦尾的兩側都有鍍金的帶王冠裝飾的W字母和艦名出於對凱撒·腓特烈三世號的喜愛,他決定將該艦作為自己的永久旗艦。1903年9月,海因裡希的第一艦隊司令一職被漢斯·馮·寇斯特(Hans von Koester)上將取代。而這件精美絕倫的銀制凱撒·腓特烈三世號模型,極有可能就是在交接儀式上作為艦隊禮品贈送給海因裡希的紀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