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血統的日本帝國海軍前無畏艦——「敷島」號

2020-12-25 克裡斯瑪

「敷島」級是英國為日本帝國海軍建造的前無畏艦,該級艦脫胎於英國「君權」級戰列艦,共建造2艘,即「敷島」號與「初瀨」號。

「敷島」號與「初瀨」號是日本帝國海軍首批現代化戰列艦,其中「敷島」一詞是日本國的舊稱,意即「綿延不絕的島群」,「初瀨」則指「蓬勃上湧的早潮」。

日本早在1875年便向英國船廠訂造了「扶桑」號鐵甲艦與2艘輕型裝甲巡洋艦,以此為起點,日本海軍開始一步步向現代化邁進。日本在美國內戰結束後獲得了邦聯撞角鐵甲艦「石牆」號,後來又添置了數艘新型巡洋艦,憑藉上述諸艦奠定的實力基礎,日本海軍得以在1894年的鴨綠江海戰中一舉擊敗了老朽的中國艦隊。為了進一步加快海軍的現代化步伐,日本又向英國船廠訂購了「敷島」號與「初瀨」號,自此以降的20年間,日本海軍一直帶有濃重的英倫色彩。

1900年1月服役的「敷島」號有幸參加了20世紀初日本海軍的幾場大戰。且與絕大多數日軍戰艦不同,該艦居然完好無損地倖存到了二戰結束,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敷島」號的姊妹艦「初瀨」號在入役不久便早早戰沉了。

日本帝國海軍於1903年進行了編制重組,「初瀨」號成為海軍少將三須宗太郎指揮的第1艦隊第1戰隊旗艦。根據日軍大本營的部署,日本海軍早在對俄戰爭爆發之初便將俄國遠東分艦隊封鎖於旅順港內,為將俄艦徹底殲滅,1904年5月14日,三須率領戰列艦「初瀨」號(旗艦)、「敷島」號、「八島」號、巡洋艦「笠置」號與通報艦「龍田」號前往旅順接替先期執行封鎖任務的日軍艦隊。5月15日晨,三須艦隊駛抵遭遇石(Encounter Rock)後即轉向西北,最終進抵至距旅順港24千米(15英裡)處,隨後開始向東北方向沿旅順口進行戰鬥巡邏。然而三須沒有想到的是,日艦的巡邏海域已被俄國布雷艦「阿穆爾」號布設了水雷。10時50分,「初瀨」號觸到1枚水雷,艦體隨即開始側傾,導致左側輪機因機艙進水而停止運轉。僅僅幾分鐘後,「八島」號也觸雷爆炸並開始下沉。11時30分,「笠置」號駛至「初瀨」號一側,此時後者的艦艉已基本沒入水中,艦體已側傾4度,而正當前者試圖用纜索拖曳後者時,「初瀨」號卻再度觸雷。該艦的煙筒在強烈的爆炸中轟然倒下、主桅也因震蕩折斷、上層甲板支離破碎,隨即在短短90秒內沉入海底。包括三須及艦長中尾在內,共有21名軍官與313名水兵獲救,但仍有38名軍官與458名水兵隨艦沉沒。

作為「初瀨」號的姊妹艦,「敷島」號在參加旅順口作戰時被俄國海岸炮擊傷,但仍及時修復並趕上了1905年的俄日對馬大海戰。是役「敷島」號在與敵交火之初便被擊傷,後又在8230米(9000碼)距離上連遭俄艦齊射命中。

由於日本不久即擁有了新銳的無畏戰艦,明顯落伍的「敷島」號遂只得在戰傷修復後退出一線,並以佐世保為基地執行巡航中國東海的次要任務。一戰爆發後,該艦又回到日本本土水域服役,並在1916與1917年兩度遭遇鍋爐爆炸。

「敷島」號曾在1919年俄國內戰期間作為支援艦掩護日本幹涉軍登陸西伯利亞,後於1921年接受改裝,改裝結束後降級為一等岸防艦,並開始承擔訓練任務。1923年,該艦又根據華盛頓海軍條約解除武備,轉而成為潛艇供給訓練艦。「敷島」號後雖於1926年除名,但仍作為訓練船與浮動工棚長期系泊於佐世保錨地,二戰結束後該艦仍漂浮未沉,最終於1948年在佐世保海軍工廠拆解。

相關焦點

  • 戰列艦發展史二:前無畏艦時代!
    「定遠」艦的305毫米艦炮發射時需要先通過人力將炮彈從彈倉吊到炮塔,然後根據目標距離選取合適的發射藥包,最後進行發射,這一整套流程下來最少需要5分鐘左右。為了彌補主炮射速太慢的缺點多國海軍在19世紀90年代起開始為艦艇大量配備口徑較小的速射炮,大口徑主炮+小口徑速射炮成為了前無畏艦的重要特徵。
  • 前無畏時代最後一級巨艦:納爾遜勳爵級戰列艦
    「納爾遜勳爵」級戰列艦是前無畏時代最後一級巨艦,和它的名字一樣,充滿了傳奇,夾雜著爭議更讓英國人懷念和尊敬。雖然這級戰列艦一開始建造就有落伍之嫌,但在它的服役過程中也為英國海軍做出不小的貢獻。1811年3月13日,在利薩海戰中,英國皇家海軍的霍斯特上校率領的4艘戰艦的艦隊被數量兩倍於己的法國艦隊包圍,危急關頭,霍斯特在旗艦上打出旗語「記住納爾遜」,英國海軍官兵立刻士氣大振,一鼓作氣打垮了法國艦隊;1905年,已經是特拉法爾加海戰後的100年,在英國留學並且非常崇拜納爾遜的日本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命令他的旗艦三笠號戰列艦升起當年納爾遜在特拉法爾加海戰中曾經升起的Z字旗,指揮日本海軍在對馬海峽打敗實力比自己高出一籌的俄國太平洋第二艦隊
  • 戰列艦進化簡史:鐵甲艦、前無畏艦、無畏艦的時代變遷
    戰列艦發展期:前無畏艦、無畏艦1889年,英國君權級戰列艦的首艦「君權」號開始建造,前無畏艦開始登上歷史舞臺,這種設計排水量為1萬4150噸,雙聯主炮塔的布局為前後各一座,擁有4門343毫米主炮,10門6英寸(152.4毫米)副炮,舷側主裝甲帶最厚處達457毫米的戰艦,成為了前無畏艦的模板,整體設計思想成為後來各國效仿
  • 北海困獸——德國戰列艦一覽(前無畏艦)
    德國海軍——特別是德意志帝國海軍和納粹德國海軍在1890年代至1940年代期間建造一系列戰列艦。為了在戰時保衛其北部和波羅的海海岸,德國先前建造一系列小型鐵甲艦,其中包括岸防艦和裝甲巡防艦。而隨著1888年德皇威廉二世登基,德意志帝國海軍開始適合大國的海軍擴張計劃。海軍立即推動建造4艘布蘭登堡級戰列艦,之後不久又建造5艘德皇腓特烈三世級戰列艦。
  • 從鐵甲艦到前無畏艦:一戰奧斯曼帝國的梅蘇迪耶號戰列艦
    從鐵甲艦到前無畏艦:一戰奧斯曼帝國的梅蘇迪耶號戰列艦(1875-1914)梅蘇迪耶號戰列艦(1875-1914)克裡米亞戰爭期間,奧斯曼帝國海軍艦隊完全被俄羅斯海軍的黑海艦隊摧毀,戰爭結束後,奧斯曼帝國開始重建海軍。
  • 戰列艦三國志-「金剛」號(1)英倫血統
    在當年的海軍規劃中,將建造伊號戰列艦「河內」號、呂號戰列艦「攝津」號和伊號裝甲巡洋艦「金剛」號。但1906年下水服役的英國「無畏」號戰列艦開啟了戰列艦的新紀元,令兩艘河內型準無畏艦尚未開工就已經落伍,「金剛」號的建造計劃也被取消(日本海軍習慣用「型」而不用「級」,比如大和型戰列艦)。
  • 英國皇家海軍英王喬治五世級(1936)三號艦:約克公爵號
    英國軍艦大致被分成了前無畏艦、無畏艦、超無畏艦、高速戰艦、沒有建成的假想艦這幾個部分,約克公爵號歸屬於高速戰艦這個範疇。在高速戰艦這個分支裡,只有英王喬治五世級的5艘戰艦,外加1艘前衛號。需要注意的是,這裡提到的英王喬治五世級是1936年款,因為在超無畏艦這個分支裡,還有一個1911年款的英王喬治五世級,包括了英王喬治五世號、百夫長號等4艘戰艦,同名戰艦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
  • 承載帝國希望的海艦,輕型航母光輝號
    承載帝國希望的海艦,輕型航母光輝號引言:實際上在二戰之前,都很少有海軍將領認為航母會成為主流。世界各大強國熱衷於建造更大、更強的巨艦,這使得航母一直在太平洋海戰開打之前,都沒有那麼受到絕對的關注。英國成為率先研發航母的國家,此時的義大利海軍還沉浸在墨索裡尼的吹噓當中。他們沒有意識到,一艘全新的新式航母將出現在地中海,成為全義大利海軍的噩夢。一、坎坷的建造史,承載帝國希望的海艦在完成競技神號之後,英國人意識到海軍確實是需要更為專業、巨大的新型航母。
  • 女王陛下的軍艦:無畏號戰列艦,開啟了風靡世界的大艦巨炮時代
    從風帆時代開始一直到進入蒸汽動力時代,英國人的造艦水平是世界執牛耳者,法國人儘管水平也是世界領先,但總是在追趕英國的路上;到了19世紀末,新的火炮使用理念出現了,催生了新的海戰理論,連帶形成新的造艦概念,但保守的約翰牛還是堅持了一下,建造了前無畏時代的傑作「納爾遜勳爵」級戰列艦,不過,他們的海軍元帥、第一海軍大臣費舍爾敏銳的察覺出時代的變化,在開建「納爾遜勳爵」
  • 價值64萬 | 純銀打造「凱撒·腓特烈三世號」前無畏艦模型
    在展示基座的銀制銘牌上鐫刻著德國海軍第一艦隊的32艘戰艦艦名。◖◖ 凱撒·腓特烈三世級前無畏艦凱撒·腓特烈三世級是德國海軍一種全裝速射炮的前無畏型戰列艦,一共建造了5艘,分別是愷撒.腓特烈三世號、愷撒.威廉二世號、愷撒.威廉大帝號、愷撒.卡爾大帝號和愷撒.巴巴羅薩號。
  • 裝甲厚457毫米:開始戰列艦的前無畏艦時代,北洋水師可惜錯過
    【話說軍世】在無畏號戰列艦出現,戰列艦正式開始進入無畏艦時代之前,世界各國的戰艦發展相當「異彩紛呈」,試圖設計建造站在時代大潮之上的海軍戰艦,但是處於晚清時代的我們,也成立了北洋水師,不過實際上真正引領當時戰艦技術發展的還是當時海上強國:英國,直到海軍假日以前,世界各國造艦大多以英國為參照
  • 《戰艦》帝國遲暮的見證者:龐德海軍元帥與二戰前期的英國海軍(上)
    當二戰爆發時,英國海軍艦隊從規模上依然位居世界前列,但背後支撐它的帝國已經不再強盛,而它面對的敵人更為狡詐強橫。在二戰最初三年裡,皇家海軍遭受了自納爾遜時代以來最嚴重的挫敗,在各個戰場上損兵折將,局勢危殆,以至於淪落到用基地換舊驅逐艦,依靠前殖民地的援助維持局面的地步。帶領英國海軍度過那段艱難歲月的人就是時任第一海務大臣的達德利·龐德海軍元帥。
  • 一戰前的英國海軍有多強大?主力艦600餘艘,長期保持兩強標準
    文/寂寞的紅酒英國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一個強大帝國,大英帝國曾稱霸世界200多年。英國人能稱霸世界,強大的海軍是其保持霸主地位的重要軍事支撐。一戰前,英國海軍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當時的英國海軍主力艦多達600餘艘,英國海軍能同時擊敗當時任意兩國的海軍。也就是說,世界排名第二和排名第三的海軍加起來也不是英國海軍的對手。自16世紀英國人崛起開始,英國人就致力於打造一支強大的海軍。隨著英國殖民勢力的擴張和工業的崛起,英國人的海軍實力不斷增強。
  • 好奇心:一戰中的法國海軍也很強,那麼多戰列艦去哪了
    此時的法國海軍也並非隱形,在地中海方向也參加了海戰,不過戰績上談不上優秀,反而成就了土耳其一艘小艦艇的榮光時刻,另外,此時的法國海軍規模上也無法與英國和德國比較。一戰前,法國海軍主力無畏艦(戰列艦)只有4艘,對比小國海軍算是很強,但反觀日德蘭海戰,德國艦隊中有16艘戰列艦,英國則有28艘戰列艦,數量差距一目了然。
  • 帝國夢碎地中海,二戰中的義大利海軍最強戰艦維內託級戰列艦傳奇
    而1938年義大利追加建造另外兩艘維內託級戰列艦的命名則是非常容易理解,一艘命名為「羅馬」號,另外一艘則命名為「帝國」號,充分表達了墨索裡尼和義大利人對於羅馬帝國的懷念。鏖戰地中海,實戰中的維內託級戰列艦1940年5月,在義大利即將參戰前一個月,維內託級首批兩艘戰艦「維內託」號和「利託裡奧」建造完成,進入到義大利海軍現役,而另外兩艘「羅馬」號和「帝國」號仍在建造之中,不過這比他們的對手法國好得多,因為直到法國在二戰中戰敗投降德國,他們的黎塞留級戰列艦一艘也沒有徹底建造完成。
  • 新時代的「無畏艦」,055大驅驚豔亮相,歐美爭相抄作業
    該艦作為中國海軍數十年積累厚積薄發的產物,各項性能指標均足以稱之為當今戰力最強的水面一線作戰艦艇。某種程度上來說世界驅逐艦的發展史,應該隨著055驅逐艦的服役劃分為兩個時代,即前055時代與後055時代。如同一戰爆發前夕英國皇家海軍建造的"無畏"號戰列艦一樣,同屬於劃時代開創新紀元的革命性裝備。
  • 前無畏艦有哪些技術突破?為何能欺負一眾鐵甲艦
    19世紀是軍艦技術大發展的時代,在世紀初期水兵們還在費力地拽著繩索駕馭風帆戰艦,到中期就已經開始擺脫風力的束縛,中後期鐵甲艦馳騁於大海,如此神速的技術進步還不夠,在1890年,海軍進入前無畏艦時代,新式艦艇對鐵甲艦形成完全碾壓的性能優勢,那麼前無畏艦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 二戰結束後,日本戰列艦長門號遭受了兩枚原子彈的轟炸
    ——阿倫·尼文斯(美)文章分類|歷史奇文文章字數|2025字,閱讀約5分鐘日本戰艦長門號(())二戰期間不僅開啟了舊日本帝國海軍的輝煌時代,也見證了舊日本帝國海軍的徹底覆滅。太平洋假想戰"一號艦"長門號是日本第一艘脫離英國影響而自行設計的戰列艦。20世紀20年代前後,日本逐漸將美國視為未來最大的敵人,出於爭奪太平洋的考慮,日本從1915年開始模仿英國的"無畏"級和"無敵"級,先後引進和模仿了"金剛"、"扶桑"、"伊勢"等戰列艦。
  • 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艦長約翰·利奇海軍上校
    1941年12月10日,英國皇家海軍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在新加坡被日本轟炸機擊沉。和她一起沉沒的幾百個人中,有她的船長約翰·利奇。作為威爾斯親王號的艦長,利奇曾與可怕的困難作過鬥爭,並最終以勇氣和冷靜,在不可能的情況下做到了最好。他體現了最好的服務,真正體現了「皇家海軍的最高傳統」。
  • 二戰時期,日本海軍實力和英國相比,有哪些差距?
    首先,日本擊敗遠東艦隊動用的根本不是艦載機,這個無法論證你所說的日本航母及其艦載航空兵優於英國航母和英國艦載航空兵。另,選擇開放式機庫僅僅是當時技術條件所限,如果不是,為何美帝現在的航母不是開放式的?另外,如果日軍排出遠徵艦隊進入北大西洋,如同英國皇家海軍派出遠東艦隊,日軍當時有沒有任何一艘主力艦能在那種海況下保有戰鬥力?我表示強烈的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