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島」級是英國為日本帝國海軍建造的前無畏艦,該級艦脫胎於英國「君權」級戰列艦,共建造2艘,即「敷島」號與「初瀨」號。
「敷島」號與「初瀨」號是日本帝國海軍首批現代化戰列艦,其中「敷島」一詞是日本國的舊稱,意即「綿延不絕的島群」,「初瀨」則指「蓬勃上湧的早潮」。
日本早在1875年便向英國船廠訂造了「扶桑」號鐵甲艦與2艘輕型裝甲巡洋艦,以此為起點,日本海軍開始一步步向現代化邁進。日本在美國內戰結束後獲得了邦聯撞角鐵甲艦「石牆」號,後來又添置了數艘新型巡洋艦,憑藉上述諸艦奠定的實力基礎,日本海軍得以在1894年的鴨綠江海戰中一舉擊敗了老朽的中國艦隊。為了進一步加快海軍的現代化步伐,日本又向英國船廠訂購了「敷島」號與「初瀨」號,自此以降的20年間,日本海軍一直帶有濃重的英倫色彩。
1900年1月服役的「敷島」號有幸參加了20世紀初日本海軍的幾場大戰。且與絕大多數日軍戰艦不同,該艦居然完好無損地倖存到了二戰結束,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敷島」號的姊妹艦「初瀨」號在入役不久便早早戰沉了。
日本帝國海軍於1903年進行了編制重組,「初瀨」號成為海軍少將三須宗太郎指揮的第1艦隊第1戰隊旗艦。根據日軍大本營的部署,日本海軍早在對俄戰爭爆發之初便將俄國遠東分艦隊封鎖於旅順港內,為將俄艦徹底殲滅,1904年5月14日,三須率領戰列艦「初瀨」號(旗艦)、「敷島」號、「八島」號、巡洋艦「笠置」號與通報艦「龍田」號前往旅順接替先期執行封鎖任務的日軍艦隊。5月15日晨,三須艦隊駛抵遭遇石(Encounter Rock)後即轉向西北,最終進抵至距旅順港24千米(15英裡)處,隨後開始向東北方向沿旅順口進行戰鬥巡邏。然而三須沒有想到的是,日艦的巡邏海域已被俄國布雷艦「阿穆爾」號布設了水雷。10時50分,「初瀨」號觸到1枚水雷,艦體隨即開始側傾,導致左側輪機因機艙進水而停止運轉。僅僅幾分鐘後,「八島」號也觸雷爆炸並開始下沉。11時30分,「笠置」號駛至「初瀨」號一側,此時後者的艦艉已基本沒入水中,艦體已側傾4度,而正當前者試圖用纜索拖曳後者時,「初瀨」號卻再度觸雷。該艦的煙筒在強烈的爆炸中轟然倒下、主桅也因震蕩折斷、上層甲板支離破碎,隨即在短短90秒內沉入海底。包括三須及艦長中尾在內,共有21名軍官與313名水兵獲救,但仍有38名軍官與458名水兵隨艦沉沒。
作為「初瀨」號的姊妹艦,「敷島」號在參加旅順口作戰時被俄國海岸炮擊傷,但仍及時修復並趕上了1905年的俄日對馬大海戰。是役「敷島」號在與敵交火之初便被擊傷,後又在8230米(9000碼)距離上連遭俄艦齊射命中。
由於日本不久即擁有了新銳的無畏戰艦,明顯落伍的「敷島」號遂只得在戰傷修復後退出一線,並以佐世保為基地執行巡航中國東海的次要任務。一戰爆發後,該艦又回到日本本土水域服役,並在1916與1917年兩度遭遇鍋爐爆炸。
「敷島」號曾在1919年俄國內戰期間作為支援艦掩護日本幹涉軍登陸西伯利亞,後於1921年接受改裝,改裝結束後降級為一等岸防艦,並開始承擔訓練任務。1923年,該艦又根據華盛頓海軍條約解除武備,轉而成為潛艇供給訓練艦。「敷島」號後雖於1926年除名,但仍作為訓練船與浮動工棚長期系泊於佐世保錨地,二戰結束後該艦仍漂浮未沉,最終於1948年在佐世保海軍工廠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