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工藝】張向東:「影玉」藍語

2021-02-28 河北傳統工藝
景泰藍「影玉」系列作品是我在近年創作完成的。這些「影玉」作品大多圍繞「禮玉」展開思路,用景泰藍裝飾藝術語言表述一種「玉」的以往情愫、鑑來感受,讓世人欣賞、含味、愉悅。

影即摹。「影玉」,也就是玉的影子,「如影隨形」、「藍玉際會」。考古裡有「影骨」(『佛骨舍利、』的替代和仿製),在陶瓷中有「影青」(青白瓷的泛青),還有影鈔、影印、影戳……影玉不是造假,也不是替代,它是一種借喻 (借玉) 手法,一種表現理念,一種藝術的「移情」。在景泰藍設計創作中,這種方法比比皆是,即將人的情志加以變易,獲得新的感覺衝動和視覺衝擊。

首先是型。玉禮器包括琮、璧、環、瑗、玦、璜、琥、圭和璋,還有飾玉觹、佩、帶、珩等。這些玉器大多是片狀,景泰藍要將其尺寸放大,並在一定厚度上進行雙面的表現,這就存在兩個「片」的概念,即需兩塊銅板,兩面製作。在兩塊銅板間要設一定空間,在工藝中遠比圓形產品要難得多,加上不規則的廓邊收線以及內延邊線。比如出廓璧製作時,出廓鏤雕紋飾有的屬純金屬,有的為景泰藍工藝(與璧體工藝一致),則必須嚴格照其工藝特點和方法去操作。除此,最大的難度就是璧體部分,由於景泰藍工藝在各個工序中都必須存有「火」的介入,而銅板每每都經火而變形,在製作中,「肉」部很容易出現問題,恰在「好」部有支撐點(璧的中孔稱「好」,其邊稱「肉」),但難度卻減的不多。為解決這一問題,我採取了多種形式和方法,經一次又一次試驗,最終找出了平衡外部絲藍造成的拉力的方法。景泰藍「影玉」作品的關鍵點是人們目熟能憶,耳熟能詳的玉器器型,或璧、或佩、或璜……其形制是基本固定的,無論景泰藍如何去做,玉的形象(器型)一定要充分表現出來。

再者就是釉。古代景泰藍釉料多為仿天然寶石料,大部分為半透明狀,有一種玉的內蘊效果。雖品種少,卻能表現人為的天然色澤與品質,現代基本上屬不透明釉。那麼,如何用釉面去反映玉的質量和精神呢?當然,影玉只是一種象徵形式,但如果能夠較真實的表現,不是更好嗎?因此,又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試驗,最終選定了一種特殊釉料,其熔點和膨脹係數與景泰藍釉料大致吻合,還可以進行一些細部的描繪,在追求溫潤和內蘊的同時,一改過去的施釉(點藍)方法,達到了預期的效果。通過型與色,將古老的玉器用景泰藍工藝託生出來,構成了玉和景泰藍兩種藝術形式的有機而完美的組合。

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開始了更加積極和深入的造物活動,一發不可收拾。玉文化也在此時萌生,人類認定「石之美者」之玉是通天、通神之物,成為神器和祭器,以求佑福,以保安康。

經歷了漫長的「神玉」時期之後便走進了階級性極強的「王玉」時期,使玉在通天,通神的基礎上又被賦予了「權利」、「地位」、「等級」的象徵,成為「國之重器」。

統治階級在朝覲、祭祀、聘享、饋贈等禮儀活動中大興其玉,並帶入墓葬,以求其死後與生同享,儒家也以玉為尊,視玉其質地堅硬,光澤晶瑩,色彩絢麗,質密明透、聲音舒揚之遠,且溫潤敦厚、神光內蘊、合乎儒家之內斂,也象徵溫柔敦厚,樸實無華之精神,故以君子純潔無瑕之德引喻於玉,「潤澤以溫,仁之方也:思理自外,可以知中,義為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絮之方也。戰國和秦漢對玉所賦予的道德理念,隨生「吉慶」、「祥瑞」之意,並延展為中國人的「面子」、「人格」以及超脫。不但在當時,也被後世所接受。今人對玉的喜愛與欣賞也與此有關,並達到了極致程度。只不過古代的「神」與「天」「權」與「勢」,在玉被賦予的理念中已蕩然無存。

在我的影玉作品中,較忠實的塑造著玉的器型,同時,也為所要表達的內容而進行改變。作品「和而不同」的創作就是這樣,《論語》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影玉作品的表現皆如「惇和璜尊」等的設計理念一樣,將載體揉入千萬年古文明文化,又將其與現代文明文化相融合,跨越悠遠時空回到現代,玉已不再單純。也就是說,表現的不完全是玉的形象了,影玉之玉已完全變成了現代新文化的產物,隨著時代的變遷,無論器型、理念,都將在景泰藍工藝的不斷發展與創新中,連同景泰藍工藝一道,進入新的時代。早在六、七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發現並開始使用了銅,產生了震驚世界的青銅器藝術,這在人類文明史和工藝史上成為最輝煌的一頁。在十四世紀,景泰藍也顯示出了它那迷人的魅力,是繼青銅器之後又一金屬工藝上的世界壯舉。景泰藍以銅作胎,沿用了青銅器的材料,不同的是,它出現了釉料,從此改變了銅的色彩。最初的釉料是仿天然玉石(寶石)色澤,就「鑽藍」釉料而言,早在唐宋時期我國就躍先於世界而出現並使用了氧化鑽藍釉料(唐三彩的藍彩即屬)。在西亞地區也同樣有氧化鑽藍釉料的悠久歷史,但兩種鑽藍釉料在色澤有差異,西亞的鑽藍釉為「藍中透紫」,我國的鑽藍釉「藍中透綠」,至於哪種好,我們應該說都好,只不過是各具特色罷了。西域大青、佛頭青(即回回青,亦即土耳其藍)與我國的鑽藍釉料在古代同稱「寶石藍」,此證。人為仿天然物質(石玉)的特性由來己久,石器時期的陶器以及3500年前被譽為瓷器之「根」的青瓷,早已為釉的誕生開了先河,為陶瓷的藝術表現增添了無盡的色彩,景泰藍也是一樣。釉改變了灰濛濛的單一金屬表面,使金屬無論金、銀、銅,都煥發了新時代的光彩和面貌。

景泰藍語彙非常豐富,表述力極強。首先是「器型」,它在與人交流著美的格調以及跨越時空留下的情感軌跡。

回過頭來說影玉,「影玉」是景泰藍語言,它用它所有的工藝工序在向人們發表著對玉的看法、玉與人的亙古親緣、景泰藍與玉(兩種工藝間)的對話,玉給人留下何等的歷史以及今日的「民玉」對景泰藍工藝的啟迪。

「影玉」作品的產生,是在不斷思索與實踐中得來。影玉只是景泰藍工藝的一種表現形式,而適合於表現的內容太多太多,不敢言景泰藍什麼都可以表現,但它的工藝特點註定有很強的表現力——胎質是可塑性很強的純銅,絲和藍釉有如繪畫般靈活多彩。大凡金屬工藝,任何方法和探識都不存在「邊緣」之說。

現代景泰藍多做仿古景泰藍、仿瓷器、仿青銅器、仿玉器、仿漆器……幾乎沒離開仿,當然,這個「仿」是參考與借鑑,也是創作的一條很近而又坎坷的道路。也正如此,才使景泰藍成為諸多傑出工藝於一體的大成者。古代藝術的積累,為今人的創作開啟了天衢,我們的傳承是一種忠實,是一種建立在欣賞古代藝術,尊重古代藝匠勞動,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和保護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礎上的忠實,這一忠實應是堅定不移的。

「影玉」和其他景泰藍藝術品一樣,是敲門磚和問路石,在新的時代,新的審美思潮、新的價值觀和新的人生理念中,用一種新的觀察視角和思維形式,用一種新的景泰藍語言和形象展示於世界。.

張向東先生簡介

張向東,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先後被國家授予「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十大傑出青年」「新長徵突擊手」等榮譽稱號,入選《中國當代美術家人名錄》和《中國現代美術家人名大辭典》。 

張向東祖籍北京市平谷區,1960年出生於天津薊縣。1977年進入景泰藍行業,在景泰藍領域的藝術造詣頗深,發表多篇具有國際水準的景泰藍學術論文。1983年發明「新華藍」藝術(景泰藍姊妹藝術),其作品代表中國被特邀參加「第七屆國際琺瑯藝術品展」,轟動世界。多年來在景泰藍行業堅持不懈的學習與實踐,對中國景泰藍行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2003年,張向東參與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最大規模的故宮國寶文物複製工程,他親自製作復原的國寶景泰藍香薰和三足香爐、大鼎爐等與故宮國寶原品達到驚人的相似,堪稱中國景泰藍史上最高藝術水準的巔峰巨作,並陳設在北京香山勤政殿內,作為國寶文物萬世瞻仰,張向東因此被譽為「中國景泰藍仿古先行人」。其作品多次榮獲各種藝術博覽會金獎,多件作品被評為「中華民族藝術珍品」。

1981年始,堅持20餘年與父親合著《中國景泰藍文化》一書,這本書是我國第一部有關景泰藍起源、賡續、發展的史書。迄今出版了《裝飾動物集》、《變形人物畫》、《景泰藍圖案》、《邊框裝飾》等畫集,多篇論文在《中國工藝美術》、《浙江工藝美術》、《北京工藝美術》等刊物上發表。

.


相關焦點

  • 張向東玩700:百花深處的哲學青年
    所以,當我見到張向東之後,我做了兩件事:第一,先發朋友圈,把我好不容易找到百花深處胡同這個事好好地說了一下。第二,我直接問張向東:「車都進不來,你把你們這公司安在這裡,很不方便吧?」不過,就在我質疑張向東的同時,我瞬間明白了:人家張向東這次創業,玩的是自行車,汽車進不來的胡同,不正突顯了自行車的價值嗎?
  • 很多人在問,張向東的700Bike死了嗎? || 深度
    張向東曾想把700Bike解散了得了。過去的一年多,是張向東和700Bike的「至暗時刻」。他說:「大家都想看一下,我被共享單車搞死了沒有。」曾經喊出「這座城市需要一輛自行車」的張向東,當他看到滿大街的摩拜和ofo的時候,他的內心五味雜陳。他當初的口號實現了,卻不是由700Bike實現的。
  • 張向東的700Bike城市自行車共4個系列,2499元起,買不買都是一種態度
    美術館和百花系列之所以將美術館和百花兩個系列放在一起,是因為二者的定位相同、除了性別,二者針對的消費者是享受城市優雅漫騎的男性和女性用戶,屬於其高端系列。張向東說,放眼全球沒有幾家自行車企業用這樣的傳動裝置,因為價格高、技術門檻高。「不幸」的是,700Bike是那為數不多的幾家之一。
  • 中國傳統工藝大師禮讚——為參展中國傳統工藝大師而作
    這是一個中國傳統工藝作品逐鹿市場,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都競爭激烈的時代。這是一個中國傳統工藝人才輩出,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都高峰如林的時代。這是一個大師頭銜漫天飛舞,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都名目繁多的時代。但我們關注的,只是中國傳統工藝的創作、只是中國傳統工藝的作品、只是中國傳統工藝的人才、只是我們商會特有的中國傳統工藝的大師。
  • 「不想白白愛過自行車」的張向東,一口氣發布了四款車子 | 愛範兒
    「不想白白愛過自行車」 的張向東,一口氣發布了四款車子 張向東是一個很會講故事的人。這一次,他講述了一個關於自行車的故事,確切地說,是關於城市自行車的故事。
  • 學習古玉加工過程的陰線起稿工藝,迅速提高古玉鑑定眼力(乾貨)
    古玉加工,離不開事先起稿,這與作畫如出一轍。了解這個過程,對我們鑑定古玉,意義重大。一、起稿工具工具決定工藝,工藝決定工痕。現代作畫起稿,都是用細鉛筆,輕輕描線,然後再用畫筆進一步創作。古玉創作也是如此,只不過那時候用的不是鉛筆,而是能夠在堅硬的玉石表面刻畫的工具——尖銳的細石器。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些瑪瑙、火山燧石等尖銳的細石器,硬度極高,可以在玉石表面刮蹭出線條。於是,它們也便成了加工古玉起稿的「畫筆」。只不過這些畫筆,沒有筆桿,只能徒手抓握,操作難度相對較大。只有熟練的玉匠,才能在玉器表面,熟練操控,遊刃有餘。
  • 700BIKE 張向東:騎行 App 的成功率幾乎為零
    以下內容根據 700BIKE 聯合創始人和 CEO 張向東 在 GIF2016 極客公園創新大會「未來頭條年度版」上的演講整理而成。過去一年裡,我已經從一個網際網路人變成一個自行車行業的人,我所參加的大會都是自行車行業的大會。我的同事已經不允許我參加網際網路大會了,所以這是我新年裡面參加網際網路大會為數不多的一次。跟大家聊些什麼?
  • 日本傳統工藝髮飾
    anzashi是一種日本傳統髮飾,從日本Jōmon時代就開始廣泛使用。在那個年代日本人迷信這個髮飾有神秘力量,可以驅邪。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是一種海龜。這種材質在日本的髮飾中應用得極為廣泛。
  • 日本多路徑發展傳統工藝產業
    日本於1973年頒布《傳統工藝品振興法》(以下簡稱《傳產法》),旨在從國家層面推動傳統工藝產業發展。經過近半個世紀的努力,在中央與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導、資金支持下,日本傳統工藝產業實現了產品創新,成功打造了一些地方品牌,還由點及面地帶動了其他產業發展。本文擬簡要分析日本傳統工藝產業的四個發展策略。
  • 古玉造假、層出不窮的現代科技手法,以製作工藝為著眼點辨別真偽
    #古玉#近年來,假古玉呈泛濫之勢,其實古玉作偽早在北宋就有。據《玉紀補》記載,玉器作舊的主要方法有:將玉件用火燒烤,使其顏色發白,稱為「偽石灰古」;把活羊腿割開,置入小件玉器,用線縫好,幾年後玉上有血色細紋,稱為「羊玉」;將狗殺死,將玉器放入其腹中,縫好埋入地下,數年後玉表面產生土花、血斑,稱為「狗玉」;用烏梅水煮質地鬆軟的玉,冒充「水 坑古」;將玉器用鐵屑拌之,用熱醋澆之,埋入土中經數月取出,宛如古玉……現代高科技手法更是層出不窮
  • 玉文化
    一、玉的審美探析 1、《說文解字》玉文化審美探析起始 玉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其對中國文學以及其他文化領域都有深刻影響 玉隨著中華原始文明誕生,她一直都在中華歷朝歷代的歷史中存在著。中國的文字幾經變化,中國的道家、墨家、儒家、法家,各大學派都衰弱或者湮滅了,多少書畫作品都不見蹤影。
  • 【傳統工藝】皇堯御匠 新品新作欣賞
    壺把、壺嘴借鑑了紫砂壺中的暗接工藝,與壺身渾然一體,過渡自然,並透露出幾分柔美。最值得一提的是,壺身和壺蓋上,都留有節奏明快,簡約質樸的跳刀紋,從而凸顯個性,壺把和壺嘴上留有黑色小顆粒,為殘留鐵質,保留了原礦粗泥的本色。壺底處理得自然流暢,老定窯logo標識居於圓心,與圈足形成的外圓交相呼應,更顯檔次,提升了收藏價值。
  • 翡翠是玉嗎?翡翠與玉哪個更好?
    翡翠和玉各有優勢,翡翠有著玉石之王的稱呼,翡翠的顏色出眾,質地晶瑩剔透,價格普遍高於普通的玉。而玉中的和田玉被奉為國石,它的顏色給人的感覺是清幽、內斂的,少數品種的價格和翡翠差不多。翡翠確實是玉,它是「玉」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但是玉卻不一定是翡翠。翡翠是玉石之王,是國際認可的寶石級的玉石,她具有其他眾多玉石品種不可比擬的特點與優勢。寶石級翡翠僅產於緬甸特定的礦脈中,產地的唯一性也註定了她高貴的品質——"物以稀為貴"。翡翠和玉哪個好?此種命題是很難回答的,因為翡翠也是屬於玉石中的一種。
  • 《花店物語》伯利恆之星如何獲取 製作玉連環影的方法
    導 讀 花店物語伯利恆之星如何獲取,製作玉連環影的方法是什麼。花店物語是一款輕鬆治癒的放置經營類遊戲。
  • 第二屆傳統工藝振興發展論壇在湖南工藝美院長沙基地舉行,《湖南...
    他對學校為推進湖湘工藝在新時代的傳承弘揚做出的貢獻給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要加強平臺建設,引導普及消費,營造傳統工藝振興發展「軟環境」;加強隊伍建設,強化接續傳承,增強傳統工藝振興發展「內動力」;加強學術研究,深挖文化內涵,打造傳統工藝振興發展「硬實力」,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和工藝美術產業的美好明天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湖南工藝美院長沙基地,這個傳統工藝作品展值得一看!
    12月17日至18日,「融合賦能創新」第二屆傳統工藝振興發展論壇在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長沙基地舉行,傳統工藝作品展同步啟幕。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長沙基地設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作品展示館」「非遺研培成果展廳」「傳統工藝美術陳列館」等眾多展廳,作品展匯聚了省內工藝美術大師、工藝美術從業人員創作的精美傳統工藝作品,涵蓋湘繡、陶瓷、竹藝、木雕、剪紙、編織、烙畫、年畫、民俗物件等十多個工藝美術門類,作品中有國家級非遺項目小鬱竹藝、湘繡,省級非遺項目梅山剪紙、烙畫等。
  • 揭秘日本傳統武士刀工藝:一年才做一把還賣不出去!
    一、日本傳統武士刀工藝 提及日本的傳統文化與技藝,那麼呼之欲出的自然是茶道、武士道、唐風等諸多詞彙,而武士刀的鑄造工藝亦是日本傳統文化技藝之中不可多得的璀璨一筆
  • 淺談清代龍首玉帶鉤
    縱觀清代的龍首玉帶鉤,發現它們的造型紛繁,數量龐大,這給清代龍首玉帶鉤的鑑定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根據筆者經驗,清代龍首玉帶鉤的鑑定,除了通過一些傳統的經驗外,還可以抓住幾個要點。首先,清代龍首玉帶鉤的用料比以前更加精良。
  • 玉「胡瓜」,玉黃瓜,寓意何解?
    玉「胡瓜」是什麼寓意?最近三少連續寫了幾篇有關寓意的文章,從玉蟬,到玉米、白菜、辣椒,不是僅從諧音方面一語概括,而是會儘可能探尋多一點我們的傳統文化,讓玉石作品有味可品,也使玉雕文化落到實處;一方面是因為真正成熟的黃瓜外皮、籽都呈黃色,另一方面,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五方正色」的說法,青、赤、黃、白、黑,對應「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而中土黃恰又被視為正宗。
  • 探訪千年傳統工藝 四川滎經砂器製作
    如今滎經砂器的製作基本沿用歷史遺留下來的傳統手工作坊生產方式,製作分為採料、粉碎、攪拌、制胚、晾曬、焙燒、上釉、出爐、入庫等幾道程序。其工藝要求環環緊扣,一絲不苟,其中尤以制胚造型是砂器工藝的重要環節。圖為兩位工人師傅將剛燒制出的滎經砂器挑入坑中。王磊 攝  12月10日,記者來到四川省滎經縣探訪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滎經砂器的出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