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東虎門上上下下正在備戰一件年度大事……
站在珠江口灣區頂點上,立足後疫情時代,虎門人第25次迎來了自己的服交盛會。與以往不同,將於2020年11月19日在虎門亮相的中國(虎門)國際服裝交易會暨2020虎門時裝周面對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破解行業發展難題,劃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航標。
「虎門正在迎來粵港澳大灣區和東莞濱海灣新區建設的重要歷史機遇。虎門服裝產業急需進行戰略重構和創新蛻變。」虎門鎮鎮長王耀明說,後疫情時代,世界經濟將迎來大變化。擴大內需與發展創新經濟將是虎門今後促增長的重點。
熟悉虎門的人十分清楚,歷史起點中的虎門是「先有市場,後有城市」,憑藉著先發優勢,積數年之功,在區域內建立起擁有一定影響力的服裝產業集群。這個集群是虎門得以在江湖立足最值得驕傲的,也是外界對虎門服裝產業鏈最大的認可。如今的虎門面對歷史機遇,這個全產業鏈條上的價值體系如何發力?
虎門服裝服飾產業管委會主任譚志強認為,虎門服裝產業要以新實踐應對新變局,即以「數據+製造」打造更具柔性的新供給,以「內容+產品」打造更具粘性的新消費,以「產業集群+新經濟」打造協同創新的新生態,以「國內市場+國際市場」打造相互促進的新循環。
「會展雲」成焦點連結新商機
縱觀虎門服交會的發展歷程,在歷時24年的創新發展中,它已然成為虎門服裝對外交流的大舞臺。1996年,虎門舉辦第一屆中國(虎門)服裝交易會時,「交易」只是展會的唯一功能。而如今的虎門服交會則多角度呈現出國際交流的「生態圈」。
由此我們也不難發現這樣一組數據,每年的11月,來自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加拿大、俄羅斯、美國、烏克蘭、愛爾蘭、西班牙、突尼西亞、拉脫維亞、白俄羅斯、海地、埃及、印度、斯裡蘭卡、秘魯、澳大利亞、越南等國的數百家境外客商雲集虎門,共同詮釋著虎門「全產業鏈模式」的特質。從採購商、專業買手與品牌企業、服裝市場的對接;紡織服裝上下遊的面料企業、印花企業與服裝企業的對接到虎門服裝產業集群與全國紡織服裝產業集群之間的對接;設計師與服裝企業的對接以及電商與傳統企業的線上線下對接等。
後疫情時代,究竟如何落地這種「全產業鏈模式」的對接?據譚志強介紹,聚焦新渠道、新營銷模式,開啟數字經濟時代的線上線下聯動是本屆服交會的焦點。線上雲展會以直播、VR、5G等技術賦能,以圖文、通過運用數位化的手段,突破時空限制,讓國內外無法到會的採購商與參展商無縫對接,實現展商雲展示、採購商雲逛展,力求促成更多實質性的貿易合作,撬動生態鏈,串聯產業鏈,助力展商拓展市場,把握新形勢下的新商機,推動商貿強勢復甦。
另據記者了解,本次交易會總展場面積達30多萬平方米,主會場設在虎門會展中心,同時還設有約20個分會場,包含虎門的各大服裝商場、面輔料市場、小商品市場、電商園區等。
產業鏈再創新拓展「內循環」
「100件起訂,7天交貨,縮短交貨周期75%以上。」日前,阿里「新製造」平臺犀牛數位化工廠重磅登場,一時間震驚了服裝界。事實上,在虎門,類似的企業已不只一家。將在本屆虎門服交會上精彩亮相的東莞市聽雨軒實業集團早在去年就拿下了如此戰績。
「疫情之下,聽雨軒還保持著40%以上的增長,預計今年全年的增長率將達到50%以上。」譚志強介紹說,「這主要得益於公司的智慧供應鏈。庫存問題是服裝企業的老大難,大量庫存讓不少服裝企業陷入了困境,要想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做好供應鏈管理,實現快速反應。」
另據記者了解,聽雨軒採用最先進的吊掛系統等智能智造設備,突破傳統模式,打造標準化、流程化、數位化的智慧型生產鏈。在人員的調配上尤其靈活,不將員工固定在一個崗位上,針對長單、急單、小單,分別組建不同的工作組,根據工作需要,第一時間將員工調配到不同的崗位上,並將之流程化、常態化,形成長效機制。
聽雨軒集團董事長廖國聰告訴記者,從2019年開始,聽雨軒全力打造快速反應供應鏈,如今,在聽雨軒已能輕鬆實現快反,最急的單,從接單到出貨,只需要7天。眼下是校(園)服的生產旺季,在最近兩個月內,聽雨軒每天校(園)服出貨量已高達3萬件(套)。我們的企業夢想是打造全中國最快的服裝生產供應鏈,成為國內知名的品牌化、多元化代表性企業。
巴基斯坦行業巨頭馬蘇德紡織有限公司產品研發中心3年前在虎門正式揭牌。該公司是巴基斯坦第一大出口企業,年出口額佔巴基斯坦全國出口總額1%,佔巴基斯坦針織服裝出口總額10%。如今該中心注重產業鏈的創新,在中國市場拓展力度上發力,並積極報名參展了本屆虎門服裝交易會。而由法國人Claudine Bertinotti創立的現心製衣公司紮根虎門已30餘年,產品市場定位100%出口。由於疫情影響,今年訂單銳減至往年的三成。為了拓展中國市場,此次他們積極參展服交會,助力企業由外貿向內銷迅速轉型。此外,總部在深圳的歐詩雨服飾,運營中心一直在虎門。歐詩雨已耕耘內衣市場21年,產業鏈的創新使它在業界享有較高聲譽,今年是他們第一次參展服交會,他們希望借力虎門服交會實現國內市場的新發展。
「立足雙循環,通過集聚品牌、設計、平臺等新業態打造產業鏈創新,並通過深挖國內需求潛力,以國內大循環引領國際循環,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後疫情時代的虎門服交會正在成為虎門構建」雙循環「格局的一個窗口。」譚志強說。
「後疫情」催生虎門服裝力量
譚志強告訴記者:「疫情肆虐時,虎門正常的生產和銷售鏈條被打破,那時,虎門服裝人充分利用自身產業優勢,積極轉產為疫情生產物資,從而也催生了新的產業方向。同時,面對疫情衝擊,積極復工復產利用線上資源開拓銷路,積極自救,展現出虎門服裝的堅實力量。」
如今,後疫情時代的虎門服裝產業捷報頻傳,品牌實體店零售業績可觀。6月,卡蔓全國各大專賣店的銷售已接近往年同期水平。8月,彩色筆童裝雲南地區6家代理同時籤約開店;同月,彩色筆童裝還在四川、福建等地開業專賣店10餘家。日前,喬帛、意澳、紐方等多家虎門企業的秋季訂貨會如火如荼,同樣讓人看到了虎門服裝產業的力量……
眾所周知,疫情給外貿企業帶來的衝擊是前所未有的。後疫情時代的虎門服裝外貿企業不僅紛紛開闢多元銷售市場,而且在轉換市場區域、拓展銷售渠道、開拓新型市場方面獨樹一幟。
在虎門,已有不少企業由出口逐漸向內銷轉型,市場區域隨之調整。外貿企業老虎服飾,一方面從往年歐美單為主轉為減少加拿大和美國訂單,開發其它地區客戶;另一方面從出口向內銷轉型,進軍國內市場。還有一些外貿企業紛紛開拓電商銷售渠道。軒洋服飾往年主要通過參展方式承接外貿訂單。今年以來,該公司加大了在阿里巴巴國際網站上的拓展,還做起了直播帶貨,與往年相比,今年上半年出口訂單不降反增,穩住了企業的業務。其實,外貿轉內銷並非易事,為避開國內市場的激烈競爭,虎門許多企業還另闢蹊徑。民族風服飾品牌憶影芳華此前出口訂單佔比較大,今年以來,外貿訂單幾乎停擺。該品牌與象山音樂集團跨界合作,開設了少兒服裝設計啟蒙工坊,致力於在未成年人中培養小小服裝設計師,反響熱烈,不到一個月,已開設了4家工坊店,吸引學員200餘名。
後疫情時代的虎門服裝企業,其發展信心沒有滯後。巴迪小虎集團先後斥重金與國內頂級品牌策劃管理機構強強聯手,助推品牌戰略升級。聖町頓也牽手全國母嬰標杆企業,為企業持續發展助力。業內權威人士認為,後疫情時代催生的不僅是虎門服裝力量,還有深深地植根於虎門服裝人心中的那份對產業發展的堅定信心。
(責任編輯:劉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