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部好電影」《第七封印》,瑞典電影

2020-12-28 獅子君Simba

【每日一部好電影】

《第七封印》,瑞典電影

【導語】

你是有神論者還是無神論者都沒關係,這部電影除了討論宗教更是探索生活。關注@獅子君Simba帶你看盡經典好電影!

【獅子君Simba推薦】

《第七封印》於1957年在瑞典上映,由瑞典電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指導。電影講述了十字軍騎士布洛克東徵返回途中遇到死神的故事,這時歐洲被瘟疫肆虐,騎士心中充滿對生命的質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死亡的本質又是什麼?布洛克和死神開啟了一盤棋局,如果輸了,自己就讓死神帶他走。旅途中,騎士慢慢體會到了幸福的真諦,也輸掉了棋局,最後他被死神帶走!該片是英格瑪·伯格曼經典之作,內容略微晦澀難懂,充滿了宗教寓意、對信仰的探索和質疑,是一部極具哲理思想的電影!

相關焦點

  • 瑞典傳奇演員辭世:他從《第七封印》演到《權力的遊戲》
    英格瑪·伯格曼合作,出演了他知名度最高的一部作品——《第七封印》。 英格瑪·伯格曼《第七封印》海報《第七封印》對於很多影迷、尤其是文藝片愛好者來說 這是一部正面描寫耶穌生平事跡的傳記電影,片長達到了225分鐘。本片在同類型題材的電影中,投資成本算得上大手筆,而影片雖稍顯沉悶,但場面壯觀、風格沉穩,至今依然被一些觀眾視為最好的福音電影之一。
  • 《星球大戰》背後的電影:《第七封印》
    英格瑪·博格曼(Ingmar Bergman)可能是電影史上最具影響力的電影人之一,而他影響最大的作品或許就是1957年的《第七封印》(The
  • 福音電影||145《第七封印》
    羔羊揭開第七印的時候,天上寂靜約有二刻.(啟示錄8:1)   「他們跳著舞在清晨中離去,踏著莊嚴的舞步,進入黑暗的國度,雨水順著他們的臉頰滑落,洗去雙頰上乾涸的淚痕。」 這是一部以死亡為主題的影片,是電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1957年的作品,死神是其中的一個角色,這部影片將人對死亡的恐懼,對死亡的無力,和對死亡的規避中的深刻的人性,呈現在戲劇化的場景中。
  • 來看瑞典電影大師最愛的10部電影系列!
    2018年是瑞典電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Ingmar Bergman)的百歲冥誕,這位電影史上最受推崇的大師級導演,執導出多部啟迪人心、影響後輩導演的經典作。如《野草莓》 、《第七封印》、《假面》等,而為人所知的,柏格曼不只是作為一位優秀的導演,也是一位愛看電影的影痴。大師定居的法羅小島上有一間專屬於他的小型電影院,他喜歡每天午睡後的下午三點開始看片。
  • 有哪些推薦的瑞典電影?
    《第七封印》1957年上映|96分鐘|瑞典|瑞典語導演:英格瑪·伯格曼主演:甘納爾·布耶恩施特...本特·埃切羅特尼爾斯·波普馬克斯·馮·西多畢比·安德森類型:劇情信仰是一種折磨。就像你愛的人沉入了黑暗,再也不會現身,無論你怎樣高喊都沒有用處。
  • 了解瑞典?先看完這二十部瑞典電影!
    @這裡是瑞典 FollowLOCALSWEDEN電影是了解一個國家最直接的方式,如果你想了解瑞典,看完這二十部電影,也許你會對這個北歐國家一有個大致的了解。Det sjunde inseglet第七封印《第七封印》是一部由英格瑪·伯格曼執導的1957年的瑞典存在主義電影,場景設定在黑死病爆發時期的瑞典,一位中世紀騎士穿越受瘟疫折磨地區的的旅程。最著名的場景是騎士與死亡的化身下西洋棋,他的生命取決於比賽結果。這部電影被普遍認為是伯格曼最好的作品之一。
  • 「每日一部好電影」《綠色奇蹟》,靈異電影
    【每日一部好電影】《綠色奇蹟》,靈異電影【導語】獅子君最喜歡的靈異電影之一,黑人天使淪為死囚的故事,關注@獅子君Simba帶你看盡經典好電影!【獅子君Simba推薦】今天來給大家介紹一部湯姆·漢克斯21年前的經典之作,這部電影不是《阿甘正傳》,也不是《費城故事》,而是一部深刻剖析人性光輝與醜陋的監獄靈異電影——《綠色奇蹟》。
  • 伯格曼經典電影《第七封印》主演馬克斯·馮·敘多夫去世,享年90歲
    他是瑞典傳奇演員馬克斯·馮·敘多夫,是那位在《第七封印》中與死神下棋的騎士。在現實中,他還是輸了棋局。*本文轉自澎湃新聞「有戲」欄目,作者為澎湃新聞記者 程曉筠。據法媒《巴黎競賽報》報導,瑞典著名演員馬克斯·馮·敘多夫(Max von Sydow)已於3月8日在他位於普羅旺斯的家中去世,享年90歲。
  • 瑞典影壇豐碑:英格瑪·伯格曼是電影大師、哲人還是天才?
    左尼奎斯特與伯格曼右《第七封印》是一個寓言故事:一個騎士和他的隨從在十字軍東徵後返回瑞典,期間瘟疫肆虐。伯格曼電影《第七封印》電影截圖,與死神對弈的騎士《猶在鏡中》探討了精神分裂症的內在特質。伯格曼電影《假面》海報故事看起來像在拍一部越戰片,一切都顯得越來越醜陋,一部電影中的電影,這讓故事顯得更為複雜。
  • 懷舊電影之第七封印
    --<●>--公眾號叒閒置好幾個月了,這次給大家帶來一篇電影的觀後感,希望喜歡的讀者們能不吝嗇你們的關注與轉發
  • 《騎士與死神》---電影《第七封印》的戲劇探索|在生命的盡頭尋找生之意義
    《第七封印》是伯格曼的答案,但人定勝天是《騎士與死神》的答案。      市場上常見的一種電影類型是與戲劇元素掛鈎的,我簡稱為「戲劇元素電影」。這些電影中,有一些是用電影形式來介紹傳遞導演對戲劇內核的理解,例如《鳥人》,有一些是借用電影形式來渲染以呈現戲劇為目的,例如《穿裘皮的維納斯》、《萬尼亞在42街口》。
  • 【福音影評】《第七封印》:被死神之手抓住的人
    1957年,他拍攝電影《第七封印》時幾乎被信仰緊緊抓住了,又被懷疑死死套牢。他說:「那個時候,我仍然為宗教問題所苦,夾在信靠和懷疑兩種念頭之間進退不得,兩邊都在各說各話,於是我童稚的信仰和嚴苛的理性就處在停火的狀態。」正是這個進退不得和停火的狀態,從而使《第七封印》成為電影史上一個描寫思考生命意義的騎士和身披黑袍的死神在海邊下棋的著名場景,一個受苦靈魂在地獄門外徘徊的偉大作品。
  • 【活動•電影】《第七封印》「與死神對弈」
    時間:11月28日(周五)晚上7:00地點:浙大西溪校區;周四晚上8:00之前簡訊通知 「走向電影聖殿」展映作品:《第七封印》 Det sjunde inseglet (1957)導演:英格瑪·伯格曼 伯格曼和塔可夫斯基、費裡尼並稱為世界電影的「聖三位一體」,是「大師中的大師」、「
  • 第七封印:他們跳著舞,在清晨中離去
    羔羊揭開第七印的時候,天上寂靜約有二刻.(啟示錄8:1)
  • 《第七封印》:我們都是和死神下棋的人,但沒有可以贏的人!
    伯格曼的電影《第七封印》,被認為是世界電影史的經典之作,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之一。它奠定了伯格曼作為世界著名導演的地位,構建了現代電影中的哲學語境,和批判性思考場景。但也因為如此,這是一部被影迷稱之為,看第一遍和看第一百遍之後,依然看不懂的電影。其實覺得晦澀也很正常,因為伯格曼電影令人欽佩的地方在於,不是純故事和視覺意義上的取悅,而是導演用鏡頭去表達和思索很多哲學命題,如果你單純從電影的角度,來欣賞他的電影,不僅疲憊還會覺得不知所云。
  • 潘洋:最後審判的啟示——解讀伯格曼電影《第七封印》
    在英格瑪·伯格曼的電影中,《第七封印》無疑是象徵性最明顯和宗教色彩最濃厚的一部,片名取自《聖經·新約·啟示錄》中的意象。在影片的開頭,伴隨著人物出場的聲音,正是這段預示著最後審判即將來臨的一段經文:「當拉姆揭開第七封印的時候,天堂一片死寂。這樣的死寂延續了半個小時之久,而此時,七位天使也即將吹響他們手中的號角。」(一)即使是從來不了解基督教文化和從來沒有閱讀過《聖經》的人,也不會對「世界末日」和「最後審判」很陌生。
  • 我喜歡「乘風破浪」,雖然它並不算一部好電影
    韓寒起這個「乘風破浪」的名兒,估計僅僅就是看好裡面有個「浪」。故事概括來講就是:一個不斷被父親否定愛好的男主,靠自己的努力當上了賽車冠軍。事後為了炫車技,男主帶自家老爹去飆車,結果得瑟過了頭,出了車禍受了重傷。在彌留之際,男主一時不察,穿越到了幾十年前,見到了年輕時的父親,和素未謀面的母親。在一起經歷一些事以後,他開始慢慢去重新認識那個有些古怪,又有些頑固的父親了。
  • 《第七封印》:能夠抵抗死亡的,是生命
    我還記得當時我還在浙大讀研,有一天一個弟兄問我有沒有看過《第七封印》,有些晦澀難懂,但很適合學哲學的和基督徒來看。這可能也是為何他會向我推薦的原因,畢竟我兩樣都是:一個讀哲學的基督徒。第一次完整地看這部電影是在一個陰天的下午。那天的天氣也非常適合看這部電影,黑白電影一直充斥著的壓抑和灰色的基調,很容易讓人疲倦,也很容易讓人看不下去甚至看不懂。好在當時我沒有這種想法,多少有些自己的想法。
  • 十部「看完就想當DJ」的EDM電影
    「爸,我要當DJ。」  「什麼???你丫敢不敢再說一次??!!」  「…」      「EDEN」並不是快樂的電影。      在過去電音文化電影通常擷取快樂瘋狂的一面,傳達及時行樂的享樂主義精神,如「24 hour party people」或是「It’s all gone Pete Tong」等DJ故事,雖然涉及圈內灰暗面,但故事最終依舊有不錯的結局。在「EDEN」中,除了記錄法國電音場景從地下反傳統走向主流商業化,也真實反應了時代潮流變遷下小人物的夢起夢碎。
  • 11部最經典的瑞典恐怖片,每一部都很高級
    瑞典會拍殭屍電影嗎?英格瑪·伯格曼對這一流派有何貢獻?從《幽靈馬車》的視覺奇觀,到《生人勿進》對吸血鬼故事的現代經典改編,以下便是入門級的瑞典恐怖片指南。英格瑪·伯格曼深受《幽靈馬車》導演維克多·斯特羅姆的啟發,他稱自己15歲時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情感和藝術體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