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封印》:能夠抵抗死亡的,是生命

2021-02-15 杭城孤遠齋


能夠抵抗死亡的,是生命

 

知道伯格曼其實很意外,但可能也在情理之中。我還記得當時我還在浙大讀研,有一天一個弟兄問我有沒有看過《第七封印》,有些晦澀難懂,但很適合學哲學的和基督徒來看。這可能也是為何他會向我推薦的原因,畢竟我兩樣都是:一個讀哲學的基督徒。第一次完整地看這部電影是在一個陰天的下午。那天的天氣也非常適合看這部電影,黑白電影一直充斥著的壓抑和灰色的基調,很容易讓人疲倦,也很容易讓人看不下去甚至看不懂。好在當時我沒有這種想法,多少有些自己的想法。接著我就百度了關於導演伯格曼的一些資料,從此之後,伯格曼和他的電影成為了我最喜愛的電影內容。

 

記得大約在四年以前,我傾盡幾乎所有的力量,花了最長的時間和最久的心血,把能找到的伯格曼的電影全都找了出來。然後在2014年冬天,一個人躲在出租房裡每天一部地看。然後儘量能夠寫一些或長或短的評論,回過頭來看我當時寫的那些評論,感覺還是當初比現在要深刻得多,也成熟得多。無論如何,都可以說,是《第七封印》開啟了我對伯格曼的敬仰之路。

 

《第七封印》的名字來源於《聖經》最後一卷《啟示錄》,講人類最終的命運。天使手握七封印,每一印的解開都預示著人類的一次災難,而在第七封印揭開的那一刻,天堂突然位置沉默,接著整個世界就會遭到致命的毀滅。總之,那一定是跟「死亡」連在一起的,無論是人類還是自然界,最終的結果就是死亡。這也契合了《第七封印》的主題。在這部影片裡,瀰漫始終的一個詞就是死亡,以及每個人對死亡的恐懼。

 

騎士波洛克在厭倦了十年之久的十字軍生涯之後,終於從戰場返回,帶著自己的隨從準備回家。然而,一天早晨醒來,他突然看見一襲黑衣的死神要帶他走。他本能地認為自己不應該這麼快就死去。為了能拖延時間,他決定跟死神下棋,約定好在棋局結束之前,他必須活著。同樣喜歡下棋的死神答應了,而這給了其實波洛克足夠的時間去尋找生命的意義,然後才能從容地離去。

 

整部影片就在波洛克和隨從的一路行走中完成,記得我看過一篇影片講伯格曼的另一部影片《野草莓》可以看過是比較早的公路片,如果不考慮交通工具的話,《第七封印》其實也可以做如此解讀。他們一路上遇到了很多人,這些人跟他們發生或多或少或深或淺的關係,然後有的分別有的相伴,甚至還有的中途被死神帶走。

 

伯格曼的大膽之處在於他用非常具象的語言,將人們面對瘟疫時的恐懼呈現了出來。影片一直在強調的主題就是「死亡」,導演把故事背景放到了中世紀,十字軍東徵後,大規模瘟疫在歐洲流行,死亡成為了家常便飯,也成了人們每天生活的談資,也成為人們深感罪孽的根源。酒館裡的顧客們在談論著各種因瘟疫而死的事件時,教堂外的恥辱柱上綁著一名女巫,神父聲稱她是魔鬼,是她把瘟疫帶來的,一定要用火燒死她才可以。

 

燒死女巫是要有既定的儀式的,其中之一就是帶著女巫遊行示眾,後面跟著一群被瘟疫所折磨的人。他們認為自己犯了罪觸怒了上帝才招致瘟疫,所以每個人都拿著一個鞭子,邊走邊抽打自己,以此來向上帝謝罪。那場面實在悲壯,導致那些路人不自主地雙手合十,猛然跪下,流淚不止。

最後女巫即將被燒死時,騎士波洛克衝破所有阻撓問她是不是真的看見過魔鬼,因為他除了在她的眼睛裡看到了恐懼,什麼都沒有。而女巫並沒有正面回答她的問題,當她說了一句魔鬼就在你身後,嚇得騎士趕緊往後看。因為他確實被死神盯緊了,他很擔心死亡會即刻臨到。面對死亡,他有著與女巫一樣的恐懼,但在強大的死亡面前,卻又毫無招架之力。

《創世記》裡耶和華上帝曾經跟該隱說:「罪就伏在門前。它必戀慕你,你卻要制伏它。」罪的代價就是死亡,人們想要制伏死亡,但人往往意識不到,死亡總是藏在身後,不經意之間人們就會墮入其中。除了近乎基督獻身一般的女巫被燒死之外,其他幾個人的死就讓沒那麼崇高了。

 

一個是雜戲團的演員拉法爾,他在當地演戲時勾搭上了一個鐵匠的妻子。懦弱無能而又疼愛妻子的鐵匠最終原諒了妻子的不忠,也不再向拉法爾尋仇。自以為表演到位逃過一劫的拉法爾不知道死神早已盯住了他,所謂「逃得了初一,逃不過十五」,鐵匠的錘子沒有砸到他,死神的鋸子帶他走進了深淵。

還有一個是小偷,他在偷一位死者身上的首飾時被波洛克的隨從瓊恩抓住,瓊恩立刻認出了他。眼前的這個小偷在十年前是個神父,就是他慫恿波洛克加入到十字軍東徵的隊伍當中,波洛克浪費了十年的光陰,一無所獲,而這個神父在十年之後卸下了聖職,淪為竊賊。最終,這位曾經的神父染上瘟疫,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大喊著:「我不想死!」然後在痛苦當中慢慢死去。

 

波洛克與死神的下棋也一直在進行著。這項神秘的比賽只有他們兩方知道,其他人不知道波洛克與死神的任何約定。期間波洛克確實耍過花招,想要矇騙過關,甚至在最後死神「將軍」那一刻想要製造意外掀翻棋盤,然而死神卻沒有因此而放手,棋盤掀翻了沒關係,他還記得每個棋子的位置。死神贏得了比賽,波洛克的生命也走到了終點。

 

故事沒有就此結束,波洛克也沒有立刻就走。他帶著隨從,隨從帶著救來的女僕終於回到了闊別十年的家鄉,見到了久違的妻子。就在他們一家主僕吃飯,女主任讀聖經時,正好讀到《啟示錄》第七封印揭曉的片段,死神突然降臨,每個人都看到了死神——也就是說,每個人都要走了。

 

影片並不是一個調子的,在如此壓抑如此晦澀的故事之外,還有著光明的基調,那就是雜戲團約瑟夫一家人。他們夫妻二人極其普通而又非常樂觀,約瑟夫有著美麗的妻子,還有可愛的兒子,不可謂不幸福。他們不會像波洛克那樣去努力尋找生命的意義,也不會像拉法爾那樣四處拈花惹草風流快活,他們的生活雖然清貧,他們的演出也未必有多精彩,然而他們卻是如此之相親相愛。在與約瑟夫一家人相處的那段時間,是波洛克生命最後歲月裡最大的亮色。

在與死神下棋的空檔,波洛克瞧見了他們一家人。看著他們幸福快樂的樣子,他似乎找到了真正的答案——那個關於生命意義問題的晦澀而又必需的答案。也就是在那一刻,他再一次耍了花招,不是要為自己的死開脫,而是為他們夫妻二人的安全。在最終的一步走下去之前,他猶豫了很久,不知情的死神以為他在耍什麼花招,然而並沒有。他只是目送約瑟夫一家離開,確認他們脫離了死神的眼睛,放心地接受了命運的安排。波洛克一行人馬被死神帶走的那一晚,突然狂風大作,約瑟夫帶著妻女在風雨交接的夜裡趕路,最後終於在第二天迎來了嶄新的一天,陽光明媚,充滿希望。就在這時,經常看到異象的約瑟夫告訴妻子,他看到死神帶著波洛克他們一群人在往前走,他們一直在跳舞。

 

伯格曼的電影總是充滿了宗教和信仰的隱喻,他一直想要知道上帝究竟如何來影響這個世界。在《第七封印》裡,他曾借主人公波洛克表達了他的願望:他希望的不是信仰,不是承諾,而是真理。但真理的揭示,是需要生命經驗的佐證的,生活經驗的凝結便是以信仰的形式為載體的,無神或者有神,都是信仰,或者說是信仰的兩面。電影的開篇他說他想要的是真理,而最終他捍衛的是生活,是一個個單純而幸福的生命。

 

Ps:後臺回復「第七封印」可獲得相關影視資源

 

相關焦點

  • 《第七封印》:人們是如此害怕死亡,以至於錯過了真實的生活!
    就拿電影的標題來說吧,《第七封印》源於《啟示錄》中的一段話:當羔羊打開第七封印時,天堂在寂靜中沉默了半小時。這裡的沉默,指的是:上帝的沉默。在電影中,布洛克跟著十字軍東徵,經歷了信仰的坍塌之後,又眼見整個瑞典村莊,黑死病肆虐,人間水深火熱,災難沒有盡頭。布洛克陷入了懷疑:上帝真的存在嗎?如果上帝存在,他為何保持沉默?是否神跡本就不存在?如果神跡不存在,上帝是否就是虛無?
  • 《星球大戰》背後的電影:《第七封印》
    他在《第七封印》中賦予了安東尼厄斯·布洛克以生命,如今又帶著從影一生的莊嚴飾演了《原力覺醒》(The Force Awakens)中的洛爾·桑·特卡(Lor San Tekka)。《原力覺醒》:特卡(左)與達默龍(右)交談《第七封印》結尾處的一個鏡頭也會讓人聯想到《原力覺醒》中的洛爾·桑·特卡。布洛克接受死亡之後,死神帶領著他沿山頂前行,有一個角色看到了他那幽暗的身影。
  • 《騎士與死神》---電影《第七封印》的戲劇探索|在生命的盡頭尋找生之意義
    沒有人能逃避死亡,騎士與死神的棋局,黑白之間,橫豎縱橫。小丑與妻子的倖免,善惡之始,是非無謂。老人與老婦的掙扎,新舊之別,對錯奈何。人人都在探求找到生活的真相與價值,但是探索之中卻缺少了對自我的警示。《第七封印》是伯格曼的答案,但人定勝天是《騎士與死神》的答案。      市場上常見的一種電影類型是與戲劇元素掛鈎的,我簡稱為「戲劇元素電影」。
  • 夢幻西遊:唯一玩到化聖九的骷髏大唐,能夠免疫地府的小死亡
    遊戲的意義就在於它能夠給人帶來快樂,如果過多的摻雜其他的東西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義,大叫好,我是小三,每天給大家分享遊戲中的八卦趣事。大唐官府的招牌技能是橫掃千軍,奇經八脈學習了第七顆乾元丹以後橫掃千軍能掃四次,能夠在一回合之內造成大量的傷害,不論機動性,只是說單體造成的傷害,大唐官府應該能排得上名號。
  • 「每日一部好電影」《第七封印》,瑞典電影
    【每日一部好電影】《第七封印》,瑞典電影【導語】你是有神論者還是無神論者都沒關係,這部電影除了討論宗教更是探索生活。關注@獅子君Simba帶你看盡經典好電影!【獅子君Simba推薦】《第七封印》於1957年在瑞典上映,由瑞典電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指導。電影講述了十字軍騎士布洛克東徵返回途中遇到死神的故事,這時歐洲被瘟疫肆虐,騎士心中充滿對生命的質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死亡的本質又是什麼?布洛克和死神開啟了一盤棋局,如果輸了,自己就讓死神帶他走。
  • 極具意象的《第七封印》
    (1918-2007)此次展映的他的影片有《第七封印》、《處女泉》、《秋日鳴奏曲》、《猶在鏡中》、《不良少女莫妮卡》、《野草莓》等。其中《第七封印》的名字引起我極大的興趣,於是和大師作品的第一次接觸就從它開始了。
  • 影片《第七封印》
    影片:《第七封印》導演:英格瑪·伯格曼演員:甘納爾·布耶恩施特蘭德 本特·埃切羅特 馬克斯·馮·敘多 畢比·安德森
  • 《第七封印》:我們都是和死神下棋的人,但沒有可以贏的人!
    就拿電影的標題來說吧,《第七封印》源於《啟示錄》中的一段話:當羔羊打開第七封印時,天堂在寂靜中沉默了半小時。這裡的沉默,指的是:上帝的沉默。可以說,一定程度上,《第七封印》是對宗教衝動和殘酷的研究和思索,布洛克生命中的精神困境,也是伯格曼自身的精神困境。
  • 潘洋:最後審判的啟示——解讀伯格曼電影《第七封印》
    在英格瑪·伯格曼的電影中,《第七封印》無疑是象徵性最明顯和宗教色彩最濃厚的一部,片名取自《聖經·新約·啟示錄》中的意象。在影片的開頭,伴隨著人物出場的聲音,正是這段預示著最後審判即將來臨的一段經文:「當拉姆揭開第七封印的時候,天堂一片死寂。這樣的死寂延續了半個小時之久,而此時,七位天使也即將吹響他們手中的號角。」(一)即使是從來不了解基督教文化和從來沒有閱讀過《聖經》的人,也不會對「世界末日」和「最後審判」很陌生。
  • 《第七封印》信仰的崩塌還是人性的毀滅?答案源自對生與死的追問
    他是第一位將電影上升到哲學層面的導演,而1957年的《第七封印》無疑是他職業生涯中裡程碑式的藝術品,至今都散發著迷人的光輝。這部作品僅用35天即告完成,裡面涉及了無數的宗教隱喻和人生哲理,很多人在初次觀看時會不知所云,尤其涉及死神的出現到離開,似乎預示著整部電影是一場鬧劇,人生如同一場遊戲。
  • 【福音影評】《第七封印》:被死神之手抓住的人
    1957年,他拍攝電影《第七封印》時幾乎被信仰緊緊抓住了,又被懷疑死死套牢。他說:「那個時候,我仍然為宗教問題所苦,夾在信靠和懷疑兩種念頭之間進退不得,兩邊都在各說各話,於是我童稚的信仰和嚴苛的理性就處在停火的狀態。」正是這個進退不得和停火的狀態,從而使《第七封印》成為電影史上一個描寫思考生命意義的騎士和身披黑袍的死神在海邊下棋的著名場景,一個受苦靈魂在地獄門外徘徊的偉大作品。
  • 最後審判的啟示——解讀伯格曼電影《第七封印》
    一、 在英格瑪·伯格曼的電影中,《第七封印》無疑是象徵性最明顯和宗教色彩最濃厚的一部,片名取自《聖經·新約·啟示錄》中的意象。在影片的開頭,伴隨著人物出場的聲音,正是這段預示著最後審判即將來臨的一段經文:「當拉姆揭開第七封印的時候,天堂一片死寂。
  • 福音電影||145《第七封印》
    羔羊揭開第七印的時候,天上寂靜約有二刻.(啟示錄8:1)   「他們跳著舞在清晨中離去,踏著莊嚴的舞步,進入黑暗的國度,雨水順著他們的臉頰滑落,洗去雙頰上乾涸的淚痕。」 這是一部以死亡為主題的影片,是電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1957年的作品,死神是其中的一個角色,這部影片將人對死亡的恐懼,對死亡的無力,和對死亡的規避中的深刻的人性,呈現在戲劇化的場景中。
  • 懷舊電影之第七封印
    伯格曼大師的經典電影《第七封印》,講述的就是籠罩著瘟疫(黑死病)恐懼下的中世紀歐洲。故事是由一位十字軍騎士布洛克(圖1)與死神(圖2)的對話拉開帷幕。圖1 布洛克羔羊揭開第七印的時候、天上寂靜約有二刻。  我看見那站在 神面前的七位天使、有七支號賜給他們。  另有一位天使拿著金香爐、來站在祭壇旁邊.有許多香賜給他、要和眾聖徒的祈禱一同獻在寶座前的金壇上。  那香的煙、和眾聖徒的祈禱、從天使的手中一同升到 神面前。  天使拿著香爐、盛滿了壇上的火、倒在地上.隨有雷轟、大聲、閃電、地震。  拿著七枝號的七位天使、就預備要吹。
  • 第七封印:他們跳著舞,在清晨中離去
    羔羊揭開第七印的時候,天上寂靜約有二刻.(啟示錄8:1)
  • 瑞典傳奇演員辭世:他從《第七封印》演到《權力的遊戲》
    英格瑪·伯格曼《第七封印》海報《第七封印》對於很多影迷、尤其是文藝片愛好者來說 影片中對歐洲中世紀的黑暗呈現,對信仰和理性的辯證探討,對生命意義和上帝存在的追問哲思,都讓無數影迷拍案叫絕,也因而盛名不墜。
  • 【活動•電影】《第七封印》「與死神對弈」
    時間:11月28日(周五)晚上7:00地點:浙大西溪校區;周四晚上8:00之前簡訊通知 「走向電影聖殿」展映作品:《第七封印》 Det sjunde inseglet (1957)導演:英格瑪·伯格曼 伯格曼和塔可夫斯基、費裡尼並稱為世界電影的「聖三位一體」,是「大師中的大師」、「
  • 歷代火影都是怎麼死亡的?柱間死因至今不明,水門死於劇情殺
    至今為止,火影忍者中的火影已經傳到了第七代火影漩渦鳴人,並且第五代火影綱手和第六代火影旗木卡卡西都尚在人世,三位火影都健在的木葉村可以說是達到了空前的強盛時期。那麼,前四代火影以及代理六代火影都是怎麼死亡的呢?
  • 《尋夢環遊記》兩次生命,兩次死亡
    我有兩次生命一次是出生一次是遇見你我會兩次死亡一次是身體死去一次是被你們遺忘這個動畫片就是就是講的兩次死亡的故事,它是唯一不讓我害怕的鬼片,還想和小孩一起再看一次的鬼片。它也更一步讓我感到有後代的美妙,那是生命的延續。電影的故事很老套,因為叛逆陷入危險,發現最崇拜的人是個偽君子,最終卻又被最親近的人所救,順便知道了真相,化解了以前的矛盾。但這麼老套的故事卻又讓人沉浸其中,思考一個終極問題,死亡。
  • 在《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只有哈利能夠殺死伏地魔?錯誤的認知
    ,一個必須死在另一個手上,因為兩個人不能都活著,只有一個生存下來……那個擁有征服黑魔頭能量的人將於第七個月結束時出生……」。所有人都以為將來能夠殺死伏地魔的人是哈利·波特,殊不知這個「生於第七個月月末」的孩子還有可能是納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