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審判的啟示——解讀伯格曼電影《第七封印》

2021-01-18 繁華的記憶

一、

在英格瑪·伯格曼的電影中,《第七封印》無疑是象徵性最明顯和宗教色彩最濃厚的一部,片名取自《聖經·新約·啟示錄》中的意象。在影片的開頭,伴隨著人物出場的聲音,正是這段預示著最後審判即將來臨的一段經文:「當拉姆揭開第七封印的時候,天堂一片死寂。這樣的死寂延續了半個小時之久,而此時,七位天使也即將吹響他們手中的號角。」

即使是從來不了解基督教文化和從來沒有閱讀過《聖經》的人,也不會對「世界末日」和「最後審判」很陌生。而對於終有一死的人來說,他無論是否相信末日審判,都要面對自己在世界的最後結局——死亡。這是所有在世生活過的人,不想面對而又不得不面對的「世界末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每個人都有自身「世界末日」的時間,只是或早或晚罷了。

在這部影片中,主人公布洛克騎士在一天清晨,感到自己的末日和審判即將來臨,因為魔鬼已經來到他的面前。但是作為一個追求信仰,勇於戰鬥的騎士,他並不甘心就此失敗,而是採取了最後的掙扎和反抗。他要與魔鬼對弈,並要戰勝對手。但這也只不過是一種拖延戰術,他至多給自己爭取到一天的時間而已。在這短短的一天中,他的所行所做,所說所言,成為了影片的主要線索。影片在開頭向騎士布洛克,也包括觀看電影的所有觀眾,提出了這樣一個嚴肅的問題,如果生命還有最後一天時間,你應當做什麼?這絕不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問題,相反,卻是每個人必須回答和無法逃避的問題。

二、

可是,大多數人在大部分時間裡,都試圖逃避這一問題。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往後的人生道路還很漫長。但是影片中的騎士卻已經無法迴避,他踏上了回家的歸程。騎士當初為什麼拋棄妻子,離開家園?去參加十字軍東徵?為了實現建功立業的夢想?尋找信仰的真諦?抑或僅僅是被修士拉瓦爾所欺騙。這一切如今對他來說都已經不再重要,他現在所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在審判到來之前,找到獲得拯救的機會。在騎士回家的旅途中,先後遇到了修士、女孩、苦行僧、巫女、鐵匠、戲班演員,最後見到了他的妻子。

在這個過程中,始終有兩個人物伴隨著他,他的侍從瓊斯和敵人魔鬼。騎士布洛克是一個追求信仰的人,他的內心非常渴望獲得拯救。但他苦苦追尋,卻始終無法得到上帝的回應。對於他來說,上帝是沉默的,只有魔鬼時常出現在他的面前。而他的侍從瓊斯,和他相比卻是一個十足的懷疑主義者。在他看來,上帝不過是宗教的虛構,他對一切都坦然處之,包括接受末日審判。布洛克希望真的有一位能拯救人脫離罪惡和死亡的上帝,但是他的信心不足,需要眼見上帝存在的實據。而瓊斯更接近無神論者,他不相信一切神秘而不可知的事物,無論是上帝,還是魔鬼。他們同樣有正義感和同情心,幫助落難的少女和被戲弄的演員,給巫女緩解疼痛的藥丸。但是他們的人道主義和善良行為,都沒有有讓他們獲得拯救,因為他們不認識上帝。

與他們相反的是苦行僧和巫女,他們代表了信仰的兩個極端。苦行僧信仰上帝,用鞭笞肉體和消除異端的方式來表示懺悔,這是宗教虔誠主義者的代表,甚至還多少有一點狂熱。他們將信仰變成一種偶像崇拜,十字架上的木像,讓人看起來難以產生平靜和安慰,而是給人驚駭和恐懼。巫女相信魔鬼,甚至在被處以火刑之前,在騎士與她的對話中,仍舊迷信魔鬼與她同在。但是她的眼神裡,只有空虛和恐懼。而修士拉瓦爾和演員斯卡皮是偽善者和沉淪者的代表,前者雖然披著宗教的外衣,內心卻充滿了邪惡的想法;而後者是世俗中芸芸眾生的縮影,不顧道德約束,與鐵匠的妻子私通。他們的罪惡,很快就讓審判臨到,成了魔鬼的俘虜。少女和騎士的妻子,最後沒有出現在「黑暗之舞」的行列裡,她們是否獲得拯救,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戲團演員約夫、米婭和他們的孩子米克爾,逃脫了審判。他們得蒙上帝的恩典和救贖,成為選民生活在光明的世界中。

三、

影片中最精彩的場景,是眾人在晚餐分享野草莓和牛奶的片段。正是在這個「最後的晚餐」中,騎士布洛克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寧和滿足。但是他仍然沒有真正的擁有信仰,像約夫那樣看到神聖的異象,因此失去了獲得拯救的機會。當他夜晚回到家中,與妻子卡琳團聚時,也正是審判到來的時刻。直到此時,他仍舊在尋求著上帝,結果還是一無所應。正如他自己所說:「信仰是一種折磨。就像你愛的人沉入了黑暗,再也不會現身,無論你怎樣高喊都沒有用處。」

為什麼騎士一生追求信仰,但最後仍然無法獲得拯救?在現代社會,有許許多多像布洛克一樣追求信仰的人,他們相信有一位至善全能的上帝,但是他們在各種宗教、哲學和藝術中苦苦尋覓,但卻仍然一無所獲。甚至在生命中的某一瞬間,曾經歷過那種難得的安寧、甜蜜、幸福時刻。但是,上帝對他們來說,仍然是沉默的。難道,上帝並不愛他們嗎?其實,在他們苦苦追尋信仰的真諦時,上帝早就等候他們多時、呼喚他們許久了。在影片的開頭,就已經出現了上帝的啟示話語。但是,卻一直無人聆聽。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上帝的啟示在影片人物的心中一直是缺席的。騎士雖然一直在尋求上帝的蹤跡,但卻一從沒有翻開過《聖經》,看看上帝究竟對他說了什麼。也沒有像約夫那樣,只是單純的去相信。

他一直尋找上帝的蹤跡,並以此作為信仰的根據,甚至向巫女和魔鬼發問,但他最終卻沒有得到答案。就連魔鬼都厭煩了他的發問,對他說你就不能停止提問嗎?直到今天,很多尋求信仰的人也是一樣,不停的向傳道者和有信仰的人詢問各種問題,以解答他們心中的疑惑。但是,在先信之前,他永遠也無法理解上帝的話,也不可能看到神跡和異象。這就是影片中布洛克和約夫的根本區別所在,信的人無需尋覓即可看到異象,不信的人苦苦追尋卻一無所獲。

當然,人們也可以依然像瓊斯那樣貌似灑脫的說:「這是僕人瓊斯。他嘲笑魔鬼,羞辱上帝,吊兒郎當,只對女人有興趣,他的世界是『瓊斯世界』,只相信他自己,認為天堂和地獄都是毫無意義的。」但是,信仰並非如人們通常所說的那樣,信則有,不信則無。只是不信的人,看不到審判的日子正在一點點的靠近,而當魔鬼在他生命中的最後一天,帶著死亡來到他面前時,他已經沒有得救的機會了。

「當拉姆揭開第七封印的時候,天堂一片死寂。這樣的死寂延續了半個小時之久,而此時,七位天使也即將吹響他們手中的號角。」凡有耳的,都應當聽,末日審判的號角已經吹響,那信而悔改的人必蒙拯救。

相關焦點

  • 潘洋:最後審判的啟示——解讀伯格曼電影《第七封印》
    在英格瑪·伯格曼的電影中,《第七封印》無疑是象徵性最明顯和宗教色彩最濃厚的一部,片名取自《聖經·新約·啟示錄》中的意象。在影片的開頭,伴隨著人物出場的聲音,正是這段預示著最後審判即將來臨的一段經文:「當拉姆揭開第七封印的時候,天堂一片死寂。這樣的死寂延續了半個小時之久,而此時,七位天使也即將吹響他們手中的號角。」(一)即使是從來不了解基督教文化和從來沒有閱讀過《聖經》的人,也不會對「世界末日」和「最後審判」很陌生。
  • 伯格曼經典電影《第七封印》主演馬克斯·馮·敘多夫去世,享年90歲
    他是瑞典傳奇演員馬克斯·馮·敘多夫,是那位在《第七封印》中與死神下棋的騎士。在現實中,他還是輸了棋局。*本文轉自澎湃新聞「有戲」欄目,作者為澎湃新聞記者 程曉筠。據法媒《巴黎競賽報》報導,瑞典著名演員馬克斯·馮·敘多夫(Max von Sydow)已於3月8日在他位於普羅旺斯的家中去世,享年90歲。
  • 《騎士與死神》---電影《第七封印》的戲劇探索|在生命的盡頭尋找生之意義
    《第七封印》是伯格曼的答案,但人定勝天是《騎士與死神》的答案。      市場上常見的一種電影類型是與戲劇元素掛鈎的,我簡稱為「戲劇元素電影」。這些電影中,有一些是用電影形式來介紹傳遞導演對戲劇內核的理解,例如《鳥人》,有一些是借用電影形式來渲染以呈現戲劇為目的,例如《穿裘皮的維納斯》、《萬尼亞在42街口》。
  • 《第七封印》:能夠抵抗死亡的,是生命
    我還記得當時我還在浙大讀研,有一天一個弟兄問我有沒有看過《第七封印》,有些晦澀難懂,但很適合學哲學的和基督徒來看。這可能也是為何他會向我推薦的原因,畢竟我兩樣都是:一個讀哲學的基督徒。第一次完整地看這部電影是在一個陰天的下午。那天的天氣也非常適合看這部電影,黑白電影一直充斥著的壓抑和灰色的基調,很容易讓人疲倦,也很容易讓人看不下去甚至看不懂。好在當時我沒有這種想法,多少有些自己的想法。
  • 《第七封印》信仰的崩塌還是人性的毀滅?答案源自對生與死的追問
    瑞典導演英格瑪·伯格曼被譽為20世紀最傑出的導演之一,伍迪·艾倫稱他為「最偉大的導師」,維姆·文德斯稱他為「巨大的燈塔」,其作品往往以冷峻的影像風格、啟示性的哲理反思探索生與死、愛與恨、精神與存在等問題。他是第一位將電影上升到哲學層面的導演,而1957年的《第七封印》無疑是他職業生涯中裡程碑式的藝術品,至今都散發著迷人的光輝。
  • 「每日一部好電影」《第七封印》,瑞典電影
    【每日一部好電影】《第七封印》,瑞典電影【導語】你是有神論者還是無神論者都沒關係,這部電影除了討論宗教更是探索生活。關注@獅子君Simba帶你看盡經典好電影!【獅子君Simba推薦】《第七封印》於1957年在瑞典上映,由瑞典電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指導。電影講述了十字軍騎士布洛克東徵返回途中遇到死神的故事,這時歐洲被瘟疫肆虐,騎士心中充滿對生命的質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死亡的本質又是什麼?布洛克和死神開啟了一盤棋局,如果輸了,自己就讓死神帶他走。
  • 影片《第七封印》
    影片:《第七封印》導演:英格瑪·伯格曼演員:甘納爾·布耶恩施特蘭德 本特·埃切羅特 馬克斯·馮·敘多 畢比·安德森
  • 《第七封印》:人們是如此害怕死亡,以至於錯過了真實的生活!
    伯格曼的電影《第七封印》,被認為是世界電影史的經典之作,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之一。它奠定了伯格曼作為世界著名導演的地位,構建了現代電影中的哲學語境,和批判性思考場景。但也因為如此,這是一部被影迷稱之為,看第一遍和看第一百遍之後,依然看不懂的電影。
  • 【活動•電影】《第七封印》「與死神對弈」
    時間:11月28日(周五)晚上7:00地點:浙大西溪校區;周四晚上8:00之前簡訊通知 「走向電影聖殿」展映作品:《第七封印》 Det sjunde inseglet (1957)導演:英格瑪·伯格曼 伯格曼和塔可夫斯基、費裡尼並稱為世界電影的「聖三位一體」,是「大師中的大師」、「
  • 《星球大戰》背後的電影:《第七封印》
    英格瑪·博格曼(Ingmar Bergman)可能是電影史上最具影響力的電影人之一,而他影響最大的作品或許就是1957年的《第七封印》(The
  • 《第七封印》:我們都是和死神下棋的人,但沒有可以贏的人!
    伯格曼的電影《第七封印》,被認為是世界電影史的經典之作,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之一。它奠定了伯格曼作為世界著名導演的地位,構建了現代電影中的哲學語境,和批判性思考場景。就拿電影的標題來說吧,《第七封印》源於《啟示錄》中的一段話:當羔羊打開第七封印時,天堂在寂靜中沉默了半小時。這裡的沉默,指的是:上帝的沉默。
  • 福音電影||145《第七封印》
    羔羊揭開第七印的時候,天上寂靜約有二刻.(啟示錄8:1)   「他們跳著舞在清晨中離去,踏著莊嚴的舞步,進入黑暗的國度,雨水順著他們的臉頰滑落,洗去雙頰上乾涸的淚痕。」 這是一部以死亡為主題的影片,是電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1957年的作品,死神是其中的一個角色,這部影片將人對死亡的恐懼,對死亡的無力,和對死亡的規避中的深刻的人性,呈現在戲劇化的場景中。
  • 瑞典傳奇演員辭世:他從《第七封印》演到《權力的遊戲》
    英格瑪·伯格曼合作,出演了他知名度最高的一部作品——《第七封印》。 英格瑪·伯格曼《第七封印》海報《第七封印》對於很多影迷、尤其是文藝片愛好者來說 《第七封印》與死神弈棋的名場面馬克斯·馮·敘多夫在《第七封印》中飾演了一位英武的騎士
  • 瑞典影壇豐碑:英格瑪·伯格曼是電影大師、哲人還是天才?
    ,他只是發現問題,反思問題,一再追問,並不將揭曉答案,將問題終結,讓更多的人去反思,在這期間的作品《第七封印》《野草莓》使他在電影界地位聲名鵲起,英國學者傑西·卡林把伯格曼20世紀50年代電影稱為「偉大的福音書」,堪稱現代主義電影的代表作。
  • 懷舊電影之第七封印
    --<●>--老電影,永遠都不過時。我本人其實蠻喜歡黑白電影的質感,包括之前觀看馬路天使。覺得跨越近一個世紀的歷史展現在我的眼前是件很神奇的事。不知各位讀者對聖經啟示錄,對中世紀的歷史是否了解?其實我也只是略有耳聞。伯格曼大師的經典電影《第七封印》,講述的就是籠罩著瘟疫(黑死病)恐懼下的中世紀歐洲。
  • 英格瑪·伯格曼:藝術電影的巔峰大師
    《卡琳的臉》,所用的素材是家裡的相冊,從母親3歲的第一張照片開始,一直到最後心臟病發作幾個月前拍的照片。死亡困惑在伯格曼的電影中,死亡是除了信仰、兩性關係之外,第三個重要的主題,他的很多電影都圍繞對死亡的討論,許多電影主人公都逃不開死神的召喚,比如《第七封印》裡的騎士,這些人物都用一種宿命論的態度來對待死亡。
  • 《第七封印》主演馬克斯·馮·敘多夫去世,享年90歲
    對於熱衷文藝片的影迷來說,他是英格瑪·伯格曼名作《第七封印》中與死神下棋的中世紀騎士;對愛看好萊塢大片的觀眾來說,他是影史經典恐怖片《驅魔人》中的驅魔人,是《星球大戰:原力覺醒》裡的銀河冒險家;至於全世界的《權力的遊戲》粉絲,也會永遠記得在第六季中現身的那個身世神秘的「三眼烏鴉」。
  • 9 伯格曼最愛的電影
    可以這樣說,從電影的誕生開始一直看到20世紀20初的電影,《幽靈馬車》裡斯約斯特洛姆奉獻了早期電影裡最具有深度的表演。無論是劇中,人自我毀滅的欲望那一面,還是在被感化中糾結,最後置於不顧,到最終的痛徹心扉,幡然醒悟整個過程,他都演繹得非常出色。因為電影文本最終落實到實踐層面,最重要的載體之一就是演員的身體、神態和表情。
  • 一個多疑的、典型的「伯格曼式」天才
    伯格曼60年如一日地把自己創造的夢境記錄在黃格子筆記本上,然後躲到攝像機背後,讓演員根據劇本自由發揮,不作指導。他從不對任何人解釋這些夢,但不止一位與他合作的演員在表演時就能體會到夢的魔力。他造出的夢境古怪、大膽,電影裡也因此充滿出其不意的鏡頭和聲音。無論是《野草莓》裡沒有指針的表或棺材裡的人,還是《第七封印》裡騎士與死神對弈的場景,但凡看過伯格曼電影的觀眾,很少有人會忘記這些奇妙的經典影像。
  • 有哪些推薦的瑞典電影?
    《第七封印》1957年上映|96分鐘|瑞典|瑞典語導演:英格瑪·伯格曼主演:甘納爾·布耶恩施特...本特·埃切羅特尼爾斯·波普馬克斯·馮·西多畢比·安德森類型:劇情信仰是一種折磨。就像你愛的人沉入了黑暗,再也不會現身,無論你怎樣高喊都沒有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