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具意象的《第七封印》

2021-03-01 historydetective美得很

 頭回關註上海國際電影節,此次設置有向電影大師致敬單元,展映兩位大師的經典作品,其中一位是李安導演的偶像——瑞典電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Ernst Ingmar Bergman)。(1918-2007)

此次展映的他的影片有《第七封印》、《處女泉》、《秋日鳴奏曲》、《猶在鏡中》、《不良少女莫妮卡》、《野草莓》等。其中《第七封印》的名字引起我極大的興趣,於是和大師作品的第一次接觸就從它開始了。

這部1957年的黑白影片雖然離攝製之初已過去半個多世紀,卻絲毫不顯過時,其中所蘊藏的對死亡、宗教與生存意義的探索乃至對人性的描摹仍然深刻而富有見地,而其中嘲諷、戲謔的對白則賦予這部主題沉重的作品以超脫、智慧的風格。雖是黑白片,攝影卻給人大氣渾厚之感,契合了影片展示的中世紀風格,間或出現的富有地區民族風格的音樂為作品增添了清新靈動之感。

片名源自《聖經啟示錄》,一如美國電影《七宗罪》(天主教教義定義的七項人類惡行)。片中幾次出現啟示錄中描述「七印」、「異象」、「末日」的經文,使影片充斥著莊嚴、宿命的氣息。雖然影片並未表明故事發生的具體年份,但根據對白中一直提及的十字軍以及瘟疫流行的信息,大致可以推斷出影片的背景可能發生在十四世紀四五十年代,被稱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瘋狂肆虐下的歐洲。這場曠日持久的災難一共奪走了2500萬歐洲人的姓命。佔當時歐洲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歐洲多處都有黑死病紀念柱,此紀念柱立於維也納格拉本大街中央

影片再現了當時瘟疫大爆發時人們在死亡威脅下而產生的絕望和恐慌。鄉村小教堂裡,畫師繪製的壁畫記載下人們感染瘟疫後一路行走一路鞭笞自己,以乞求上帝憐憫的場景以及瘟疫病人發病時脖子長癤,相互傳染的恐怖樣狀。鄉村戲臺上藝人們正載歌載舞歡叫戲謔,忽而穿行而過一列隊伍,將人們從觀看演出的鬆弛中喚回到殘酷現實。教眾抬著釘有耶穌基督雕像的木製十字架,後面跟著的瘟疫病人悽慘地鞭笞著自己的身軀。牧師繼而布道,宣揚瘟疫乃上帝降下的懲罰,所有人都將陷入黑色死亡,就像待宰的牛羊、替罪的羔羊。酒館裡客人們人心惶惶,喋喋不休地述說著末日審判將臨,各地出現可怕的預兆……

故事講述了參加十字軍東徵十年後歸來的騎士心生厭倦,對信仰產生懷疑後卻被死神盯上。他知道死神熱愛下棋,就與其對弈,以此拖延生命。在每盤棋的休憩期,他路遇到了行走村莊賣藝為生的三位藝人、村裡的鐵匠和一度背叛他的妻子、被自己隨從解救的姑娘,還有被捆綁著即將被火燒死的「巫女」,他們一起結伴穿越森林到東海岸躲避瘟疫。森林中騎士終於輸給了死神,帶著夥伴們來到自己家,與十年前新婚離別的妻子重逢,一起由死神牽引著跳起最後的舞蹈,走向黑暗的國度。唯有藝人夫妻和他們的嬰孩逃脫了死神,相依著走向希望的遠方。

影片情節簡單,臺詞卻不乏引人深思的隱喻與哲理。猶如莎翁的戲劇,幾百年間經演不衰,充滿著對人性深刻體察、對命運悲憫吟詠的對白。它們超越時空和人種,在我這個東方觀眾聽來依然覺得具有強烈的共鳴。

  無法擺脫死亡宿命的騎士和他真誠與悲憫


           縱使死亡是逃脫不了的宿命,也要一路有歌

片中騎士內心情感的完全流露主要集中此片段。他來到一座小教堂,對著神父懺悔,說出的卻是對信仰深深的懷疑:

」我想儘可能坦誠地懺悔,但是我的心空空如也。空虛就像我面前的一面鏡子,我看到了我自己。我被厭惡和恐懼所俘獲,由於我對人民的漠不關心,我已被排斥在社會之外。現在我生活在一個幽靈的世界,我的夢境和思想都被佔據。」

神父問:」你在期待什麼?「

」我需要知識。」

「僅憑一人的感覺想去理解上帝的意圖真的這麼難嗎?為什麼他總藏在半真半假的承諾和從未實現過的奇蹟背後呢?當我們缺乏信仰的時候,又如何守信呢?難道要相信那些我們不想也不能相信的事情嗎?」

「為什麼我不能殺死心中的上帝?為何他使我蒙羞?儘管我想要把他從我心中抹去,為什麼他總像一個我無法擺脫的嘲笑者?」

「我需要真理!不是信仰,不是承諾,而是真理。我希望上帝能伸出他的手,露出他的臉,和我說話,但是他仍然沉默。我在黑暗中呼喚他,但似乎沒有人在那裡。」

「那麼生命真是荒誕而可怕,沒有人可以活著面對死神,了解一切都是虛幻的,大部分人認為既沒有死神也沒有虛幻。但是有一天當你站在生死邊緣,我們必須構築一個對抗恐懼的偶像,而那個偶像我們稱之為上帝。」

句句拷問都振聾發聵,聲聲質疑都飽含真誠。作為參加過十字軍東徵的騎士,說出上述懷疑、詆毀上帝的言論可謂大逆不道。即使他人同樣懷疑也只是把想法深藏心底,不露痕跡。可經歷了十年的戰爭,目睹遭受瘟疫席捲哀鴻遍野的周遭,他自然而然地萌生出對信仰對上帝的懷疑。這種懷疑對宗教信徒來說是十分危險的。君不見《聖經約伯記》中上帝虔誠的信徒約伯即使在遭受上帝為驗證他的忠誠而接連降下使其家破人亡、身染重疾的災禍,也未曾背離信仰,找尋出磨難的意義。珠玉在前,我仍然欣賞騎士的坦承與思考,不欺瞞自己的內心,在對信仰產生疑慮時,捨棄幻象而選擇追隨真理。他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張,對牧師將瘟疫歸因於上帝對人類的懲罰表示出他的蔑視,認為「牧師有關厄運的演說真是血腥」。我欽佩他對於信仰所持有的不盲從的態度,作為血肉之軀的凡人敢於向萬物之主宰-上帝提出他的疑問,要求給予解釋。他即使知道生命荒誕可怕,卻毫不頹靡,說自己一生都在尋找,希望能夠沒有意圖和利害關係的交談,雖然大部分人的人生都是一無所獲,他也想用這餘下的生命做點有意義的事情。

       用生命的本真逃脫死神的藝人夫婦

這對藝人夫婦坐著馬兒拉的大篷車靠穿越一個又一個村莊為村民們表演維持生計。丈夫一出場就顯露了活潑樂觀的本性,向馬兒道早上好,讓馬兒教他吃草,因為最近手頭有些緊,遇到的村民不怎麼喜歡藝術。富有想像力和藝術特質的他不止一次地看見神跡,當他一個人坐在林間的樹杈上時看見頭戴金冠,身上披著藍色花衣,手牽聖嬰的聖母瑪利亞走過。在森林中一回頭看見和騎士下象棋的死神。影片結尾也正是他在穿越森林獲得安全後站在陽光下親眼目睹了遠處暴風雨的天空下,死神用長鐮和沙漏牽引著騎士等六人走向黑暗的國度。

苦苦追求真理的騎士和其樂融融的藝人夫婦在海邊草地相逢的一幕是全片最動人的部分。他承認那會兒是他生命中閃光的一刻。他不再苦苦發問,心中的疑問也暫時擱在了一邊,他欣賞女藝人的浪漫美好,羨慕他們一家三口的天倫之樂,夫妻間的相互扶持安慰。他們雖然手頭拮据,仍然淳樸熱情地捧出採摘的木草莓和剛擠出的牛奶款待他。這些人類最美好的感情,安慰著他飽經創傷的心靈。

燦爛和煦的陽光下,男主人彈著魯特琴,唱著有關春天的詩。騎士向女主人述說著心聲。他不由自主地坦承「煩惱總是這麼多」。她寬慰他當他結婚後會好很多,並問他有愛過誰嗎?騎士於是回憶起十年前新婚的妻子,從前一起玩,一起笑,去打獵,晚上跳舞,生活得非常充實。

他述說著」信仰是沉重的負擔,就像一個躲在黑暗中的愛人,無論怎樣呼喚,都不會出現」。但當他坐在這和他們夫婦一起時,所有這些都變得無關緊要。他會記住這一刻,這祥和的黃昏,還有野草莓和牛奶,她在暮色中的臉龐,孩子在安睡,丈夫彈著魯特琴。他會竭力記住他們一起時說的每句話,會小心地珍藏這段記憶。



這片刻太過幸福,以至於他接著和死神下棋時一改往日的嚴肅,面上仍留著與淳樸的朋友愉悅相處而綻放的笑容。


內心單純、熱愛藝術的人享受著家庭的溫馨;追尋真理,執著於內心的人受著理想與信仰的煎熬,但我覺得導演並未在此評判褒貶。就如同對生命這個終極命題,不同的人會用自己的行動作出不同詮釋和論證。只需遵從內心,一以貫之,有始有終即可。不論是對信仰不迷信不盲從,勇敢地不斷發問,追隨真理的騎士,還是灑脫自在地彈著魯特琴的藝人丈夫,亦或是善良自然、浪漫熱情的藝人妻子,都是讓人敬佩尊重從而心生喜愛的人物。

騎士曾對死神說,讓他用餘下的生命做點有意義的事情,他在多活的日子裡有了收穫。這有意義的事情和收穫究竟指的是什麼呢?是對生命新的領悟,對生活真諦的重新認識嗎?如果可以重新選擇,他是否會選擇留在新婚妻子身邊,一起享受生活的甜蜜,而放下信仰的徵召……

相關焦點

  • 「每日一部好電影」《第七封印》,瑞典電影
    【每日一部好電影】《第七封印》,瑞典電影【導語】你是有神論者還是無神論者都沒關係,這部電影除了討論宗教更是探索生活。關注@獅子君Simba帶你看盡經典好電影!【獅子君Simba推薦】《第七封印》於1957年在瑞典上映,由瑞典電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指導。電影講述了十字軍騎士布洛克東徵返回途中遇到死神的故事,這時歐洲被瘟疫肆虐,騎士心中充滿對生命的質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死亡的本質又是什麼?布洛克和死神開啟了一盤棋局,如果輸了,自己就讓死神帶他走。
  • 《星球大戰》背後的電影:《第七封印》
    英格瑪·博格曼(Ingmar Bergman)可能是電影史上最具影響力的電影人之一,而他影響最大的作品或許就是1957年的《第七封印》(The
  • 《第七封印》:能夠抵抗死亡的,是生命
    《第七封印》的名字來源於《聖經》最後一卷《啟示錄》,講人類最終的命運。天使手握七封印,每一印的解開都預示著人類的一次災難,而在第七封印揭開的那一刻,天堂突然位置沉默,接著整個世界就會遭到致命的毀滅。總之,那一定是跟「死亡」連在一起的,無論是人類還是自然界,最終的結果就是死亡。這也契合了《第七封印》的主題。在這部影片裡,瀰漫始終的一個詞就是死亡,以及每個人對死亡的恐懼。
  • 《第七封印》:人們是如此害怕死亡,以至於錯過了真實的生活!
    伯格曼的電影《第七封印》,被認為是世界電影史的經典之作,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之一。它奠定了伯格曼作為世界著名導演的地位,構建了現代電影中的哲學語境,和批判性思考場景。但也因為如此,這是一部被影迷稱之為,看第一遍和看第一百遍之後,依然看不懂的電影。
  • 福音電影||145《第七封印》
    羔羊揭開第七印的時候,天上寂靜約有二刻.(啟示錄8:1)   「他們跳著舞在清晨中離去,踏著莊嚴的舞步,進入黑暗的國度,雨水順著他們的臉頰滑落,洗去雙頰上乾涸的淚痕。」 他讓侍衛向遇到的第一個人問路,不料那是一具死屍,他「一言不發卻一直在講述」。 在他們回家的路上,不斷有躲避瘟疫的人加入他們的隊伍,死神也如影隨行。
  • 潘洋:最後審判的啟示——解讀伯格曼電影《第七封印》
    在英格瑪·伯格曼的電影中,《第七封印》無疑是象徵性最明顯和宗教色彩最濃厚的一部,片名取自《聖經·新約·啟示錄》中的意象。在影片的開頭,伴隨著人物出場的聲音,正是這段預示著最後審判即將來臨的一段經文:「當拉姆揭開第七封印的時候,天堂一片死寂。這樣的死寂延續了半個小時之久,而此時,七位天使也即將吹響他們手中的號角。」(一)即使是從來不了解基督教文化和從來沒有閱讀過《聖經》的人,也不會對「世界末日」和「最後審判」很陌生。
  • 最後審判的啟示——解讀伯格曼電影《第七封印》
    一、 在英格瑪·伯格曼的電影中,《第七封印》無疑是象徵性最明顯和宗教色彩最濃厚的一部,片名取自《聖經·新約·啟示錄》中的意象。在影片的開頭,伴隨著人物出場的聲音,正是這段預示著最後審判即將來臨的一段經文:「當拉姆揭開第七封印的時候,天堂一片死寂。
  • 懷舊電影之第七封印
    伯格曼大師的經典電影《第七封印》,講述的就是籠罩著瘟疫(黑死病)恐懼下的中世紀歐洲。故事是由一位十字軍騎士布洛克(圖1)與死神(圖2)的對話拉開帷幕。圖1 布洛克羔羊揭開第七印的時候、天上寂靜約有二刻。  我看見那站在 神面前的七位天使、有七支號賜給他們。  另有一位天使拿著金香爐、來站在祭壇旁邊.有許多香賜給他、要和眾聖徒的祈禱一同獻在寶座前的金壇上。  那香的煙、和眾聖徒的祈禱、從天使的手中一同升到 神面前。  天使拿著香爐、盛滿了壇上的火、倒在地上.隨有雷轟、大聲、閃電、地震。  拿著七枝號的七位天使、就預備要吹。
  • 《第七封印》:我們都是和死神下棋的人,但沒有可以贏的人!
    就拿電影的標題來說吧,《第七封印》源於《啟示錄》中的一段話:當羔羊打開第七封印時,天堂在寂靜中沉默了半小時。這裡的沉默,指的是:上帝的沉默。可以說,一定程度上,《第七封印》是對宗教衝動和殘酷的研究和思索,布洛克生命中的精神困境,也是伯格曼自身的精神困境。
  • 影片《第七封印》
    影片:《第七封印》導演:英格瑪·伯格曼演員:甘納爾·布耶恩施特蘭德 本特·埃切羅特 馬克斯·馮·敘多 畢比·安德森
  • 第七封印:他們跳著舞,在清晨中離去
    羔羊揭開第七印的時候,天上寂靜約有二刻.(啟示錄8:1)
  • 瑞典傳奇演員辭世:他從《第七封印》演到《權力的遊戲》
    英格瑪·伯格曼《第七封印》海報《第七封印》對於很多影迷、尤其是文藝片愛好者來說 《第七封印》與死神弈棋的名場面馬克斯·馮·敘多夫在《第七封印》中飾演了一位英武的騎士 除了前面談到的《第七封印》之外,英格瑪·伯格曼與馬克斯·馮·敘多夫合作了總共19部影視作品,其中包括《野草莓》、《處女泉》、《面孔》、《冬日之光》、《猶在鏡中》等等經典作品,馬克斯·馮·敘多夫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伯格曼御用演員。
  • 【福音影評】《第七封印》:被死神之手抓住的人
    20世紀的電影史上,他堪稱大師中的大師,躋身國寶極的編導行列。他將電影藝術帶進深不可測的內心世界,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豐富的視覺意象、閃回的極端特寫等手法,去展現心靈深處的憧憬幽默以及人和上帝或人和死亡的關係。從50年代開始,他執導的作品屢獲國際大獎,遭遇世人頂禮膜拜。
  • 《騎士與死神》---電影《第七封印》的戲劇探索|在生命的盡頭尋找生之意義
    《第七封印》是伯格曼的答案,但人定勝天是《騎士與死神》的答案。      市場上常見的一種電影類型是與戲劇元素掛鈎的,我簡稱為「戲劇元素電影」。這些電影中,有一些是用電影形式來介紹傳遞導演對戲劇內核的理解,例如《鳥人》,有一些是借用電影形式來渲染以呈現戲劇為目的,例如《穿裘皮的維納斯》、《萬尼亞在42街口》。
  • 第七代火影鳴人的右手有什麼?初代火影的木遁?科學忍具機關槍?
    也有的粉絲表示,這其實是鳴人進行了封印,他的右手並不簡單!科學忍具機關槍的右手小欣覺得,考慮到博人傳的科學忍具屬性,鳴人的右手未來很有可能會進行裝備。在博人傳的故事當中,機關槍已經成為了殼組織的武器,同樣,這也很有可能成為木葉忍者裝備。
  • 【活動•電影】《第七封印》「與死神對弈」
    時間:11月28日(周五)晚上7:00地點:浙大西溪校區;周四晚上8:00之前簡訊通知 「走向電影聖殿」展映作品:《第七封印》 Det sjunde inseglet (1957)導演:英格瑪·伯格曼 伯格曼和塔可夫斯基、費裡尼並稱為世界電影的「聖三位一體」,是「大師中的大師」、「
  • 《第七封印》信仰的崩塌還是人性的毀滅?答案源自對生與死的追問
    他是第一位將電影上升到哲學層面的導演,而1957年的《第七封印》無疑是他職業生涯中裡程碑式的藝術品,至今都散發著迷人的光輝。這部作品僅用35天即告完成,裡面涉及了無數的宗教隱喻和人生哲理,很多人在初次觀看時會不知所云,尤其涉及死神的出現到離開,似乎預示著整部電影是一場鬧劇,人生如同一場遊戲。
  • FGO第七章,不看這些選項你就離翻車不遠了
    FGO第七章將在14號五點就開放了,在經歷過第六章以後許多玩家紛紛感受到了劇情難度的增加,那麼對於新章我們有什麼需要了解的嗎?第七章的劇情可以用激動人心來形容了,講述的是在古代烏魯克的故事,閃閃化身賢王,小恩為何反戈?具體大家到遊戲中了解吧,小編就不劇透了。在第七章登場的從者也有很多,C閃,恩奇都,羽蛇神,艾蕾,伊什塔爾以及……梅林。
  • 曹植詩歌意象:三個階段,三種心態,三種意象
    以這兩句作為開頭是一種起興,目的在於說明男子對美麗賢惠女子的仰慕,此句中的「雎雞」其實就是一個意象,它象徵的正是男子思慕的美麗姑娘。正是詩中用了「雎雞」這一意象才使得詩含蓄有韻味了,可以看出意象對詩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另外,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楚辭》中也出現了大量意象,其中「香草美人」意象是最具代表性的。曹植是魏晉時期的著名詩人,其文學成就很高,對後世的影響也頗為深遠。
  • 《第七封印》主演馬克斯·馮·敘多夫去世,享年90歲
    對於熱衷文藝片的影迷來說,他是英格瑪·伯格曼名作《第七封印》中與死神下棋的中世紀騎士;對愛看好萊塢大片的觀眾來說,他是影史經典恐怖片《驅魔人》中的驅魔人,是《星球大戰:原力覺醒》裡的銀河冒險家;至於全世界的《權力的遊戲》粉絲,也會永遠記得在第六季中現身的那個身世神秘的「三眼烏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