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見吃大蒜的場景都是吃麵的時候,吃餃子的時候,一提起大蒜,周立波說立刻想到一個場景:北方的鄉村,一個面相如郭德綱的鄉野村夫,蹲在凳子上,左手拿蒜,右手拿筷子,一口麵條就一口大蒜吃得興奮的畫面了。
別說,還真的挺形象的,我不喜歡名人拿老百姓開涮,不喜歡這些靠諷刺別人贏的存在感的人,其實他們自己也不不知道自己在百姓心中是啥角色,不過就是習慣不同罷了。非要上綱上線就沒勁了。因為我也常常見過喝咖啡的人滿嘴髒話啊,高雅不是裝的,不該從飲食來判斷的,您說是吧!
不過說吃大蒜的都是窮人,我心裡還真不是滋味,因為小編就是窮人,我又喜歡吃大蒜,真是不想中槍都不行了呢。背負厚重的壓力,一直在思考這窮人愛吃生蒜到底有沒有道理,其背後原因是什麼呢?
首先,大蒜開胃,吃了大蒜,吃飯那就是香。沒有胃口的都能吃三大碗乾飯。
其次,吃大蒜有益健康,可以消毒殺菌,君不見第一次非典期間,大蒜那可是絕大多數家庭的座上賓呢。
再有,吃大蒜可以蕩盡雜味,比如吃水煮白肉,你蘸上點蒜汁,就抵消了很多腥臭味道,只留下滿口的肉香。
那為啥窮人偏愛生吃大蒜,其實,只能說我等窮人就如同套在磨上的驢,除了不停的轉圈,沒有更多的錢買好吃的,沒有那麼多時間做好吃的,所以可供選擇的美食不多,人的情緒又不穩定,所以很難保證隨時隨地都有很好的胃口,但不吃飯、不吃飽飯,那幾車磚頭就搬不動,那幾千字就打不出來。所以為了開胃,吃大蒜、吃大蔥。
而富人可供選擇的食品種類多得多,不愛吃這個還有那個,還可以訂餐。並且,由於社交圈不同,這種大蒜在那個圈子裡可能會引來反感,會被人誤解是咱們農民出身,朋友也會沒面子,所以忍忍就不吃啦。
其實大蒜的聲望在歷史上並沒有現在那麼low。
早在6000年前,古巴比倫人就開始種植大蒜,並崇拜大蒜。
他們用蒜汁塗在身上和擦洗嬰兒,把大蒜串起來掛在脖子、牆壁上頂禮膜拜。國王更是食蒜成癖,大蒜就成了老百姓的貢品。
後來大蒜也就傳到了埃及和整個地中海地區。至今地中海地區的人們還非常喜歡吃蒜。————「點擊關注我們」
古埃及人認為大蒜是力量的象徵和源泉,也當成了代表激發性慾的權力。更為誇張的說法是,沒有大蒜就沒有金字塔。
據說埃及法老胡夫驅趕幾十萬奴隸修建金字塔時,曾受到瘟疫的威脅,法老胡夫只得花費大筆黃金去購買大蒜。奴隸們就是因為大蒜,才使工程得以竣工。
在埃及人心中大蒜地位相當高,甚至被當成貨幣和闢邪的聖物。而當時買大蒜用掉的黃金按現在價值測算相當於200萬美元。
令人驚訝的是,大蒜在中國的地位卻有些尷尬。
佛教和道家將大蒜納入「五辛」的飲食黑名單,認為口味渾濁不利於修行。而因著南北方飲食習慣的差異,也鬧了不少笑話。
想到好幾年前,周立波自我膨脹,他在脫口秀欄目中拋出「咖啡大蒜論」,譏諷北方郭德綱是吃大蒜的,代表低俗,而標榜自己是喝咖啡很高雅。於是乎兩人打起口水仗來,全國吃瓜群眾興奮圍觀。
————「點擊關注我們」————
你不能要求一個長期習慣吃大蒜的人,突然就不吃了。習慣養成了,也很難戒掉的。不過歐洲人民對大蒜的愛可比我們瘋狂多了。義大利是大蒜王國,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地區,大蒜幾乎就成了主角。最古老、有特色的就要屬於德國了。
他們還特地舉辦大蒜狂歡節,蒜味黃油、大蒜蜂蜜、大蒜果醬、大蒜酒、蒜味蛋糕和大蒜冰淇淋,這口味有點重了吧。甚至還有一種蒜味香水,沒法想像出那是一種怎麼神奇的氣味。
好了,下班了去吃個蒜烤生蠔吧,想想都要流口水了。
但大蒜畢竟味道生猛,如果吃過了,碰巧又突發事件處理,那清除口味就非常重要了,以前有人推薦吃生花生,嚼茶葉,現在推薦您以下幾種方法,更容易實現,並且去味道的過程沒有那麼難受。
第一個 我們可以喝牛奶,可以去除嘴裡的異味
第二個 我們可以在嘴裡含一口白醋,白醋可以綜合大蒜的異味,這樣就可以去除嘴裡的大蒜味。
第三 我們可以含蜂蜜,蜂蜜也可以去除大蒜的異味。
最後一個我們也可以喝平時經常喝的可樂,這些東西都可以去除嘴裡的大蒜味。
————「點擊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