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晚的《經濟半小時》中,央視曝光了今日頭條的虛假廣告「黑勾當」,今日頭條在二、三線城市發布「二跳廣告」(即會從正規產品跳轉至按規定不能上線的產品),員工甚至可以幫助一些虛假醫藥廣告避開審核流程,發布給廣大用戶。
央視20多分鐘的報導中,各種明察暗訪證據累積充分,包括今日頭條虛假廣告專攻管理較松的二三線城市,許多廣告均是未嚴格審核的虛假廣告嚴重違反廣告法,今日頭條業務員所說的「3.15期間廣告需謹慎行事試探清楚不是記者才能幫忙」一類內容均令人驚駭。
這一消息迅速登頂各路熱搜。引爆討論,來自廣大消費者的聲討此起彼伏,今日頭條迎來了開年的第一場巨大的輿情危機。
微博搜索詞條中,輸入今日頭條這是跳出的唯一關聯詞卡
民怨難平,今日頭條差在哪裡?
今日頭條的動作十分迅速,幾小時後,3月30日凌晨便做出了緊急回應:向用戶及受影響商家致歉,對涉事員工進行處理,並公布了緊急解決方案。
聲明中,今日頭條表示:違規行為是員工和代理商的私人行為,公司並不知情。二次跳轉廣告,也是其廣告體系一直進行打擊的。為了規避風險,今日頭條將採取以下三項緊急措施:對跳轉後的廣告頁面增加彈窗風險提示;開放違法廣告用戶舉報通道;對廣告主資質進行再次審查,強化違規廣告的機器巡查力度。
一份十分迅速的危機公關,速度快、表達了歉意並公布了解決方案。然而網絡上還是一邊倒的罵聲。2016年11月底張一鳴做客央視《對話》的視頻片段也被網友扒了出來,其中,張一鳴曾信誓旦旦表示今日頭條不會接醫藥廣告,因為行業風氣差。可現如今被曝光的事實打臉意味十足。
而人民網也在今日頭條回應後迅速發表了一份評論文章,批評其「屢教不改,毫無誠意」,再次為這次的輿論攻擊加碼。
這份評論的確能夠說明為何今日頭條此次的輿論危機如此嚴重。從去年到現在,今日頭條接二連三被網信辦、工信部約談,已經在公眾中產生了嚴重的信任危機。《2017年中國網絡媒體公信力調查報告》也能說明一些問題:今日頭條在在「用戶信任度」上排名墊底。
而張一鳴也意識到了這樣的口碑問題十分嚴峻,他在2018今日頭條的內部年會上曾表示:未來會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贏得更多的社會信任。然而「創造價值傳播正能量」未見大成效,虛假廣告欺騙消費者的問題就被爆出。這無疑是給本就脆弱的用戶信任度再敲了狠狠一錘。
近幾年,今日頭條高速發展後搶奪了巨大的流量,市場份額也不斷提升,衝破了BAT的格局闖出了一條嶄新的賽道。然後這份擴張速度也為其埋下了巨大隱患,今日頭條是一個在各條賽道都充分布局,並將各條賽道打包在一起的潛在巨頭。飛速的擴張導致根基不穩,樹敵無數。面對頻頻爆發的輿情危機,自然難以應對。
顯然,張一鳴所強調的「承擔更多社會責任、創造正向價值」必須加快進程落到實處,否則,這家網際網路公司遲早會因為網友的不信任而遭遇品牌口碑的全面崩塌。
虛假二跳,信息流廣告的大危機!
同時,這次的事件也將矛頭指向了網際網路領域風頭正勁的信息流廣告。信息流廣告起源於美國社交網站Facebook,具體到國內,除今日頭條外,騰訊、百度、微博及快手都已上線信息流產品,並且將其視為營收的關鍵增長點。
可以說,信息流廣告是當前移動網際網路領域最直接的變現方式,風頭強勁。然而在一路高歌猛進的過程中也暴露了許多問題。
去年10月19日,騰訊聯合秒針系統、AdMaster發布的《2017廣告反欺詐白皮書》中,就列舉了信息流廣告的作弊手段:儲備大量手機或SIM卡刷量、使用模擬器刷量等,甚至還有平臺私自替換廣告主的廣告素材、私自修改廣告素材篇幅。這次被曝光的二跳廣告就在其中。
而這種問題也不僅僅在中國存在。據外媒報導,Facebook和谷歌也曾頻繁被報導存在虛假廣告和二跳廣告現象。對此,Facebook在2017年宣布將通過AI對這些虛假廣告進行打擊,並在幾個月的時間內通過AI識別和人工審核的不斷嚴格化撤下了成千上萬條對用戶產生誤導性的虛假廣告。谷歌則直接選擇為Chrome瀏覽器增加了原生集成廣告過濾功能,屏蔽虛假廣告或入侵式廣告,並對發現到的涉嫌造假團隊進行拉黑處理。
無論是出於建立一個長期的良好的品牌形象也好,還是出於高昂的違規代價也罷,各大網際網路公司都應該致力於減少不良廣告的數量,一個良性的在線廣告環境才能夠為信息流廣告提供較長久的生命力。
否則當虛假廣告內容屢禁不止,可能將會面臨嚴格的「一刀切」政策,到時對整個行業都將是一場毀滅式打擊。
點擊下列關鍵詞 讀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