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萬眾矚目的2018《上海米其林指南》終於來了!遙想去年此時,《米其林指南》首次進軍國內,但榜單一出,整個上海的老饕食客們都炸了。除了「哪能都是粵餐廳哦?」,還有大家一致看好的外灘系餐廳悉數撲街的悲慘往事。
就連外灘系餐廳的先驅——位於外灘三號的 Jean-Georges,去年也只勉強爬上了米其林推薦餐廳榜單。不過贊那度一直覺得Jean-Georges 去年就該摘星,今年五月還在他來上海之際特地採訪了他。
傳奇大廚 Jean-Georges Vongerichten 訪滬時,與我們分享了他最新餐廳項目的近況,他在旅行中如何品嘗當地美食,以及他心目中的最佳廚師。今天在Jean-Georges餐廳摘星之際,我們來看看米其林餐廳大廚的美食理念。
Z = 贊那度
JG = Jean-Georges Vongerichten
Z:
您剛在紐約開了自己的第一家素食餐廳 abcV,向我們介紹一下吧。
JG:
七年前我們開了 ABC Kitchen,之後又開了 ABC Cocina,主要提供西班牙 Tapas 和墨西哥玉米卷這類美國食物。ABC Kitchen 和 ABC Cocina 的菜單上都出現了大量的蔬菜,很多人非常喜歡,所以我們開始想要在另一個空間裡嘗試看看做素食。能開第一家素食餐廳,我們都很激動,因為這是一塊全新的領域。一開始我還很緊張,因為我從來沒做過這種以蔬菜和植物為基礎的餐廳。但現在 abcV 在紐約很受歡迎,大家都很喜歡。
abcV 的菜單上95%是全素食,只有兩道菜用了一點點的酸奶和芝士。我們的早餐從中餐中汲取了一些靈感,比如說放了小米的黑米粥。abcV 只有65個座位,早餐時常常滿座,因為現在人們想要吃得更健康。在 abcV,我們使用了許多發酵技巧、辣醬、橄欖油、不同種類的自製醋、泡菜、中國黑豆以及生薑等,我加入了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烹飪想法。
▲Jean-Georges Vongerichten 的代表菜式之一:雞蛋魚子醬
Z:
現在紐約流行什麼樣的飲食方式?
JG:
在八、九十年代,美國人喜歡吃大牛排什麼的,但現在,特別是在紐約,人們更傾向於選擇更加平衡的飲食方式,吃更小份的肉食和更多的蔬菜。亞洲的飲食方式可能是全世界最均衡的,在中國,人們會吃很多蔬菜,但是在世界上其他地方,人們可能吃更多的肉食。但我覺得現在世界發生了一些改變,我還認為未來可能會出現更多果汁吧。
Z:
您是如何看待紐約和上海飲食文化的不同之處的呢?
JG:
我看到有越來越多的廚師來到上海,越來越多的世界名廚從義大利和澳大利亞過來,到處都開起了新餐廳,而在14年前,外灘這邊只有我們。現在,隨著上海變成了國際大都市,這裡湧現出了更多的餐廳。我認為上海就是新的紐約,也許這兒的美食比紐約還要多。現在沒人有時間在家做飯,大家每天都出門吃飯,因為這樣更簡單,你不用洗碗,甚至還可能更好吃。現代的生活方式就是這樣,這也讓我們廚師的工作顯得更為重要。
▲上海 Jean-Georges 餐廳坐擁外灘美景
Z:
您有計劃在上海開一家素食餐廳嗎?
JG:
我不知道,但如果要在上海開的話,可能風格會是3家 ABC 餐廳的混合體。這兒有這麼多種不同的香料、不同的蔬菜、不同的植物,它們的組合是無限的。
Z:從法國到亞洲,美食帶著您在全世界旅行,肯定也是您旅行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旅行的時候,您是怎樣品嘗當地美食的呢?您是會選擇去米其林餐廳,還是隨便走進一家小餐館?
JG:通常二者皆有。如果我是第一次去一座城市或一個國家,我會把行李放到酒店,然後去集市逛逛,看看當地人都買些什麼,吃些什麼。如果我只待兩三天,那麼我會吃得更當地一點,因為我想了解這座城市的人都吃些什麼樣的食物。有時我會為了美食而旅行,比如說去哥本哈根的 Noma。現在人們會為了美食而進行長途旅行,因為一切都是為了體驗,人們希望美食成為自己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也因為現在旅行變得更加方便——你可以在15小時內就抵達紐約!旅行就是我的靈感所在。
▲夜晚的 Jean-Georges 餐廳同樣迷人
Z:
您在旅途中印象最深刻的食物是什麼?
JG:太多了,但印象最深刻的可能還是當1980年我第一次來亞洲,也就是曼谷的時候。1980年,我第一次坐飛機從巴黎飛到曼谷,那時還沒有直飛,需要在印度還是巴基斯坦喀拉蚩轉機。曼谷的一切都和法國不同,無論是人們、宗教、街道上的氣味,還是我從來沒有見到過的香料。
在法國,我唯一知道的調味料就是鹽,而在曼谷,卻有醬油、魚露、蠔油醬等。我之前知道的調味料大多都是粉末狀,但亞洲卻有許多液體醬料,還有椰奶、咖喱等等。我花了一段時間來學習和適應,這也是我為什麼開始製作融合菜的原因。
Z:
那您去過中國哪些地方?有什麼讓您印象深刻的菜式或原料嗎?您是如何從亞洲菜中獲得靈感的?
JG:
我去過北京和成都等地。我很喜歡川菜裡面的魚頭湯,剛開始吃可能會被辣到沒有知覺,但當你繼續吃下去,你就能感受到這道菜的一切了。如果你來我們餐廳吃飯,但第二天卻不記得吃了些什麼,那就說明我的工作沒有做好,因為我們想要創造食物的記憶。在這裡,我看到了許多新東西,大多數都是街頭小吃。當你去香港,會發現那兒的食物也很不一樣。每個城市都有自己不同的美食。當今世界追求的就是多元文化。
Z:
您的餐廳最近有什麼新的變化嗎?
JG:
我覺得人都有自己的吃飯習慣,你去某家餐廳就是為了吃某道菜。Mercato 可能是上海最成功的餐廳之一,過去五年來我們沒怎麼改過菜單,每個季度就換兩至三道菜,菜單上的核心部分從來沒有變過。因為我們創造出的是和食物有關的記憶,而人們回來就是為了吃那同一道菜。如果你有個堅實的基礎,那就是你,你沒法變成另一個人,餐廳也是一樣,你沒法改變一間餐廳。如果人們喜歡,你只需要繼續保持。
▲外灘三號6樓的 Mercato 餐廳同屬大廚 Jean-Georges Vongerichten 麾下
Z:
如果餐廳的菜單沒什麼變化的話,那這間餐廳該如何達到人們的預期?
JG:
這取決於這間餐廳在哪裡。
Z:
在上海呢?
JG:
我認為 Mercato 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人們喜歡這兒,他們再來時可能會問:「我喜歡的那道肉丸義大利麵呢?」所以你不能去動這些菜。在菜單上的40道菜中,你也許能更換5道,但其他的都不能動。隨著越來越多餐廳的出現,如果你一直更換菜單的話,人們就會失去和你的餐廳的聯繫。如果你去哥本哈根的 Noma,你會想要全新的體驗,但如果你去 Mercato,你不用思考,你只要點餐、用餐、感到快樂,僅此而已。
▲Mercato 餐廳的細長面配新鮮馬蘇裡拉芝士、巴馬臣芝士、番茄醬和羅勒
Z:
那 Jean-Georges 餐廳最近有什麼改變嗎?
JG:
我們每個季度大概會換掉菜單上一半的菜式。像在 abcV 那邊一樣,我會在午餐裡使用更多的蔬菜,還從 Jean-Georges 紐約餐廳帶來了一些新菜,其中包括魚子醬料理等。接下來幾周內,我們就會開始更換一些菜式。
▲綠蘆筍配羊肚菌及蘆筍汁
Z:
您個人有哪些欣賞的廚師?
JG:
有很多,我最喜歡的應該是紐約的Masa大廚。他對新鮮度要求很高,每天下午4點,他人在紐約,指導 iPad 屏幕對面那身在東京築地市場的食材買手該買哪些魚。這些魚當天就被運到紐約,東京時間下午3點就能用上。我心中的第二名可能是 Alain Passard 在巴黎的 L』Arpege 餐廳,他在那兒也使用了很多蔬菜。第三名可能是上海某個做小籠包的師傅,哈哈。
Z:
您有哪些想去的上海餐廳嗎?
JG:
今晚我們就要去吃附近新開的 The Chop Chop Club,我們也會向別的餐廳學習新東西。
Z:
在長達44年的烹飪生涯間,是什麼讓您保持著對烹飪的激情?
JG:
旅行、教授年輕一代的廚師、跟你們交流、分享經驗與知識……創造全新的空間。你會從自己的錯誤和經驗中學習,我愛所有這些事情。我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工作,我餵飽人們,大家離開的時候臉上帶著笑容,而且沒人會吃霸王餐,所以這一行還是挺不錯的。說到底,這就是我的生活。
米其林上海發布現場及酒會
採訪 撰文 / Zoe
圖片 / 外灘三號
本文刊載於《贊那度旅行人生》No.5 有故事的人生欄目
長按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訂閱《贊那度旅行人生》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