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綜合交通網絡規模和質量實現躍升 運輸服務從「走得了」到「走...

2020-12-23 金融界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12月22日電 (王紫)2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同時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白皮書的主要內容。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指出,中國交通從根本上改變了基礎薄弱、整體落後的面貌,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可持續交通發展之路。

劉小明表示,交通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從基礎設施、運輸服務、交通科技三個維度進行說明。一是交通基礎設施從「連線成片」到「基本成網」。整體看,我國綜合交通網絡規模和質量實現躍升,覆蓋廣度和通達深度不斷提升。具體看,最突出的表現就是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基本實現網絡化。此外,我國綜合運輸大通道基本貫通,進一步打通了國家運輸大動脈。與此同時,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步伐加快,城市交通基礎設施體系化建設穩步推進,截至2019年底,全國城市道路總長度達到45.9萬公裡。交通、物流、信息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為優化國家經濟空間布局和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是運輸服務從「走得了」到「走得好」。中國是世界上運輸最繁忙的國家之一。面對日益增長的運輸需求,交通運輸部全面提升交通運輸服務質量,持續優化運輸結構,不斷提高綜合運輸效率,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出行服務體系日益完善。2019年,全社會完成客運量176億人次,完成貨運量462億噸,平均每天有4822萬人次和1.27億噸貨物處於交通運輸中。網約車覆蓋全國400多個城市,平臺日均使用量超過2000萬人次。共享單車日均使用量大約是4500萬人次。快遞業務量完成635億件,近10年年均增長39.1%,業務量躍居世界第一,相當於每天有約1.74億件快遞。我國運輸服務的通達性和保障性正在顯著增強,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注入了強大動能。

三是交通科技從「跟跑」到「跟跑並跑領跑」並行。中國交通超級工程舉世矚目,裝備技術取得重大突破。今天的中國,高速鐵路、高寒鐵路、高原鐵路、重載鐵路技術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特殊地質公路建設技術攻克世界級難題,超大型橋隧技術、港口航道技術以及大型機場工程建設技術領先全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與國際先進水平基本保持同步,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和裝備領域智能化不斷取得突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港珠澳大橋、北京大興機場等一批超級工程震撼世界,「復興號」動車組、C919大型客機、振華港機等一批國產交通裝備標註了「中國製造」的新高度,洋山港貨櫃和自動化碼頭引領全球,網際網路物流蓬勃發展,刷臉進站、「無紙化」登機、無人機投遞、無接觸配送等新技術的應用,為廣大群眾生產生活提供了巨大便利。如今的中國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交通大國」。

劉小明表示,展望未來,交通運輸部將繼續努力,構築新型交通生態系統,凝心聚力加快建設交通強國。

相關焦點

  • 綜合交通網絡規模和質量實現躍升 高鐵高速公路裡程均居世界第一
    《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發布  綜合交通網絡規模和質量實現躍升(權威發布)  「截至2019年底,全國鐵路營業裡程13.9萬公裡,其中高鐵超過3.5萬公裡,位居世界第一;公路裡程501.3萬公裡,其中高速公路15萬公裡,躍居世界第一
  • 從「交通大國」邁向「交通強國」 我國多項交通運輸指標「世界第一」
    白皮書顯示,中國已經建成了「交通大國」。為什麼做出這一判斷?新聞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從基礎設施、運輸服務、交通科技三個維度進行解讀。首先是交通基礎設施從「連線成片」到「基本成網」,最突出的表現就是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基本實現網絡化。
  • 這三大維度說明我國已成交通大國
    劉小明介紹了白皮書的內容,其中包括新時代中國交通發展的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交通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基礎設施方面,綜合交通網絡規模和質量實現躍升,有力服務和支撐了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 交通運輸部:2019年網約車日均使用量超2000萬人次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 來源:中國網有記者問,白皮書中提出從交通大國向交通強國邁進,請問哪些方面表明中國已經是交通大國?劉小明從基礎設施、運輸服務、交通科技三個維度做了說明。一是交通基礎設施從「連線成片」到「基本成網」。
  • 交通大國到交通強國!《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發布
    劉瀟攝交通基礎設施從「連線成片」到「基本成網」整體看,我國綜合交通網絡規模和質量實現躍升,覆蓋廣度和通達深度不斷提升。具體看,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基本實現網絡化。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初步形成,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白皮書介紹,綜合運輸大通道基本貫通。著力加強綜合運輸大通道建設,進一步打通國家運輸大動脈,有力保障國土和能源安全,強化區域間政治經濟聯繫。加快建設「十縱十橫」綜合運輸大通道,依託京滬、京廣、沿海、沿江等綜合運輸大通道,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港口群和長江沿線港口形成的經濟帶、城市群成為中國經濟最具活力、人口最為密集的區域。
  • 我國交通發展成績亮眼
    我國交通發展成績亮眼 原標題: 12月22日15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在發布會上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綜合交通網絡規模和質量實現躍升,有力服務和支撐了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劉小明介紹,截至2019年底,全國鐵路營業裡程13.9萬公裡,其中高鐵超過3.5萬公裡,位居世界第一。公路裡程501.3萬公裡,其中高速公路15萬公裡,躍居世界第一。
  • 從交通大國走向交通強國,中國還需要邁過哪些坎?
    加快向交通強國邁進據劉小明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交通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目前從基礎設施、運輸服務、交通科技三個維度可判斷,我國已經成了一個「交通大國」。「一是交通基礎設施從『連線成片』到『基本成網』。」
  • 【理論高地】構建大灣區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社會經濟高速發展,跨行政區域、跨行業主體、跨交通方式的多元交通出行需求凸顯,灣區交通發展已經到了突破行政壁壘和體制束縛、著力實現一體化發展的新階段。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交通智慧精明治理和出行服務質量提升成為現階段發展的主題,打造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出行需求的重要抓手。
  • 民航局:我國基本實現從民航大國向單一航空運輸強國的跨越
    2018年,民航局制定《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行動綱要》,清晰劃定民航強國建設三個階段,即:到2020年,加快從航空運輸大國向航空運輸強國的跨越;到2035年,實現從單一的航空運輸強國向多領域民航強國的跨越;到本世紀中葉,實現從多領域民航強國向全方位民航強國的跨越。因此,2020年是新時代民航強國戰略加快實現單一航空運輸強國的目標年。那麼,我國民航是否如期實現了這一目標?
  • 瞭望|世界第二經濟體需要什麼樣的大國交通支撐——專訪交通運輸部...
    「我們用規模巨大、內暢外聯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服務支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運轉,正在奮力開啟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新徵程。」李小鵬說。李小鵬表示,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也是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和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
  • ...二經濟體需要什麼樣的大國交通支撐——專訪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
    「我們用規模巨大、內暢外聯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服務支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運轉,正在奮力開啟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新徵程。」李小鵬說。李小鵬表示,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也是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和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
  • 瞭望丨交通運輸部部長 李小鵬:奮力開啟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新徵程
    2.4萬億元左右  ◇實現20個省份普及道路客運電子客票服務,推進實現「刷臉」進站乘車    「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交通大國,有力支撐了國家綜合實力大幅躍升。」多層次出行體系和多節點物流網絡逐步形成,「人便其行、貨暢其流」基本實現。    五是交通運輸現代化治理能力不斷提升,有力支撐了改革開放持續深化。綜合交通運輸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法治政府部門建設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取消全國487個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累計降低物流成本超過4500億元。
  • (新華時評·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再遠的路,能「走得好...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題:再遠的路,能「走得好」就近了新華社記者魏玉坤國務院新聞辦22日發布《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全面總結了我國交通發展成就。進入新發展階段,交通更需秉持人民至上、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著力提升效率和品質,讓運輸服務從「走得了」向「走得好」轉變。加快從「走得了」向「走得好」轉變,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人民群眾出行模式和貨物流通方式正發生深刻變化。
  • 湖北省發改系統綜合交通業務工作培訓班在武漢舉辦
    潘幼成指出,「十三五」時期,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在各級黨委政府大力推動下,全省發改交通系統共同努力,克難攻堅,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綜合交通發展的決策部署,始終把大力發展綜合交通作為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搶抓機遇、謀發展、促改革,全省綜合交通基礎設施網絡不斷完善、運輸服務品質大幅提升、轉型發展逐步拓展、改革不斷深化,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 交通運輸9大基礎網絡 重慶這樣建
    市交通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方案》旨在加快構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互聯互通、快捷高效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打造西部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和國際門戶樞紐。未來,重慶、成都將加快形成「高鐵雙通道、高速八車道」的複合快速通道,即成渝高鐵、成渝中線高鐵兩條高鐵通道;通過拓寬改造成渝高速、渝遂高速等高速公路,形成雙向八車道的高速通道,有力支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 更美好的出行 必將如期而至——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服務撤站...
    撤站工程推進得好不好,質量評測的支撐和服務工作必不可少。「作為交通行業的檢測『國家隊』,為撤站工作把控質量,我們義不容辭。」中路檢測總工程師朱傳徵堅定地說。受部科技司委託,中路檢測(國家交通安全設施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作為牽頭機構,組織技術人員加班加點編制了《電子不停車收費設備產品質量行業監督抽查實施規範》等規範。
  • 鎮江FBA頭程運輸服務「晴川物流供」 - 晉城新聞網
    如今,貨櫃運輸貨櫃運輸以一種令人耳目一新方式呈現,我們期待著持續的合作與創新。"NEX表示,過往通過NEX籤訂的數位合同實現了,**提高海運的可靠性。ONE的加入讓NEX再一次擴展其提供的服務。從2020年初開始,NEX平臺將支持更多可定製的合約條款。鎮江FBA頭程運輸服務我們都可以提供全方面的國際物流解決方案。
  • 連雲港市「十三五」期間交通運輸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
    連雲港高鐵站及綜合客運樞紐一期工程投入使用,贛榆鐵路綜合客運樞紐建成運營,灌雲、灌南鐵路綜合客運樞紐建成投入運營,東海鐵路綜合客運樞紐加快建設,年底前建成。 公路通達能力顯著提高。全市公路通車總裡程12138公裡,密度高於全省平均水平。高速公路形成以G15瀋海高速、G25長深高速、G30連霍高速為主骨架的「兩縱一橫」布局,實現了市到縣、縣到縣的高速公路聯網暢通。
  • (受權發布)《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
    )以改革開放為動力  (五)以創新驅動為支撐  二、從交通大國向交通強國邁進  (一)基礎設施從「連線成片」到「基本成網」  (二)運輸服務從「走得了」到「走得好」  (三)交通科技從「跟跑為主」到「跟跑並跑領跑」並行  三、服務決戰脫貧攻堅和決勝全面小康  (一)堅決打贏交通扶貧脫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