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ulpting in time - 中國第一本雕版日曆

2021-03-01 陝西邰立平木版年畫

創 造 你 我     國 潮 生 活

/

用傳統文化連結現代生活

Linking modern life with traditional culture

中國手藝網

妙手回潮

陝西鳳翔木版年畫「世興畫局「

中國金文泰鬥-邱氏金文世家

 聯袂出品




雕刻時光 

-

開篇

設計不是一種技能,

而是捕捉事物本質的感受能力洞察能力。

 -

Kenya Hara

妙手回潮和非遺世家的「愛情故事

-

01

-

非遺



非遺對於

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印象是什麼?

在這個時代我們剛出生或者還年輕的時候,非遺就已經很老了~這是不可否認的,現在很少年輕人對非遺有明確的認知,因為他們是存在了很久遠的「老的」傳統文化。看不懂?覺得沒什麼自己用得上的?甚至覺得與現代生活有些脫節。

02

-

年輕的我們



年輕的我們

會喜歡上非遺嗎?

會的!有些年輕人會這麼做。而這些年輕人在等~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他老到年輕!她老到成熟!在自己和非遺最好的時間相遇並且結合。我們為此等待了五年,在今天遇上了首批國家級非遺陝西鳳翔木版年畫和中國金文。

03

-

非遺與年輕的碰撞

當年輕人 老到成熟

 - 

當非遺 老到年輕

妙手回潮翻錄中國傳統文化五年,歷經風雨而今脫落成成熟團隊。而我們兩大非遺項目與妙手回潮相遇時,對接的傳人與設計師均是年輕人,作為世興畫局第二十一代傳人邰高陽、王怡璇、邱氏金文傳人邱顏與妙手回潮的設計師們基本年齡相仿。非遺已經不是大家想像中的那個樣子了,我們如今有著新的年輕的血液,在等待著新的破繭化蝶。

- 邰立平先生刻版 及老的工作地點 用了幾十年的工具

一年時間

四大團隊聯袂呈現

妙手回潮聯手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陝西鳳翔木版年畫傳承世家「世興畫局「以及 長安四老之一中國金文泰鬥的邱星先生後人,創新性改造傳統木版年畫流程和雕刻技藝,融入了少數工業4.0的新模式刻版。前前後後刻錄原創插圖百幅版畫,耗時近一年之久。終於在今天,這一本雕刻時光出現在大家面前。

- 邰立平先生雙手

匠人的雙手,尤其是刻版的雙手幾乎布滿老繭和刀痕。大家拿到的日曆,在其誕生的過程這些痛苦是永遠避不開的。這也是這本日曆背後值得尊重的緣故。

因使用最古老的印刷方式 刻版印刷,過程極其複雜辛苦且傾注了所有我們的心血。所以這本日曆採用了這個有意義的名字 - 

雕刻時光sculpting in time

對於時間,不僅僅是尊重還要傾注心血。要努力地活好每一刻!

我們和大家先了解一下雕版的過程

第一步 印製材料選宣紙

|

日曆選用的是宣紙材料印刷

在市面上,幾乎沒有日曆用到這樣的紙張

費時費工成本高

但對於非遺來說宣紙是最好的載體沒有之一

宣紙全手工自然材料製作,俗稱「撈紙」


第二步 準備木料

|

鳳翔木版年畫一般選用當地梨木

合縫子(拼版)、刨版、切版、打磨等工序

先自然陰三年到五年以上才可以使用

第三步 起畫稿貼板

|

鳳翔木版年畫一般在紙上起墨稿

然後貼於木版。畫面和文字都是反的。

這和雕版寫反字是一個道理。

我們這次所有手繪稿都是我們手繪,

貼於木版上然後刻的。

具不完全統計我們這次手稿多達百張

第四步 刻版

|

刻版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

時間是不夠用的

從我們開始到刻版結束前前後後經歷了

長達盡一年之久

第五步 上色 套印

|

套色版畫一色一板,日曆兩種顏色就要有兩個版。

一般印畫面需要兩三次才能印完,

所以雕刻時光一本日曆下來

基本一萬多次拓印才能結束

|

the end

大家通過上面可以了解到,光刻版就需要很多時間。更不用說還要手工印刷一本近四百頁的日曆!!這是很罕見的一個非遺再造的項目,它極具社會價值和商業的實踐性!

雕刻時光

sculpting in time

-

是時光雕刻了我們?  

還是我們雕刻了時光?

紅藍雙色

|

日曆我們選用了紅藍雙色,內頁的拓印顏色也選擇了紅藍雙色。自古紅藍出cp!就是這個道理.當我們看到紅藍雙色但又像極了古代善本的時候,仿佛古人穿越至今。

我們翻閱了很多歷史資料,在古代善本書中找尋日曆畫面的結構。在繼承善本結構基礎上進行現代的優化。

而且我們發現,古代善本書的字體字號一般常用是一釐米見方的漢字。後來我們才知道,這個大小的字體在刻版的時候是比較能兼顧筆畫間隙,印出來文字效果是最有保障的。

所以日曆上的文字最小也要一釐米見方,這給設計師後期排版帶來了非常大的視覺難題。後期因為字號限制,排版嘗試直到解決耗費了相當長的時間。

在日曆復刻掃描畫面的時候,設計師們幾乎不修改和修補畫面上的部分殘次。因為手工每一頁印出來的藍色都是不一樣的,每一頁的邊框和文字也是不一樣的。398頁每一頁每一處都是不一樣的。這就是雕版年畫手工拓印的有意思之處。我們可以把畫面當做一種特殊時刻呈現的緣分。

24節氣善本單張

|

這本日曆的計時體系是中國的基礎農曆,24節氣+72候為主體。所以我們創作了24節氣完整的善本單張,放在24節氣的當天。

中國傳統節日 互動上色小年畫

|

日曆裡面最大亮點就是中國傳統節日年畫的加入。

在我們和非遺傳人交流的過程中,我們才得知我們極其熟悉的年畫並不只有過年才會張貼。叫年畫不如叫他「節畫」更為合適。我們查閱資料後才發現,古代人每逢中國傳統節日都會張貼相對應的畫。

世興畫局的清明穀雨畫、七夕的天河配、端午的鐘馗等都是每個節日張貼的。我們參照世興畫局古畫進行現代插畫的改進,因為日曆尺寸很小所以畫面必須簡潔才能保證線條刻印出來。所以不能將古代年畫直接搬到這個尺寸下。

日曆禮盒裡面,我們給大家配了一套彩鉛和轉筆刀。我們叫它「神筆馬良「。

在中國傳統年畫裡面,有一個單元叫做上色。我們在日曆裡面也把它嫁接了過來。形成了日曆手繪單元。

- 中國傳統年畫上色


日曆的傳統節日小年畫,還原年畫墨版色彩。線條勾勒清晰,方便大家用我們配好的彩鉛進行上色,完成年畫的最後一步。在每個中國傳統節日,自己手繪一副年畫張貼在自己家中。

日曆每天 留有記事空白區域

|

市場上大部分日曆是不具有記事功能的。今年我們特意加入了此單元,強調了日曆的功能性。畢竟日曆是要使用的。

古書為裝

|

日曆因像極了一本古代善本,所以我們把日曆的禮盒裝做成了古代書裝現代版。採用了古書象牙扣,手工紙貼籤藍黃雙色。在排版上進行了現代元素的羅列和融合。

英文和現代工藝的出現,衝淡了古書本身的古代氛圍。藏藍色和防舊黃色帶來的古代書籍陳舊感與現代的視覺構成了一副相得益彰的古今融合感。

仿佛在告知所有人,年輕和非遺的融合點在何處。

在日曆的每個月份的起始,我們加入了金文海報。

中國金文泰鬥邱星先生,長安四老之一。

先生及其後人一直在發揚光大中國的金文。在青銅時代,金文被刻錄在青銅器上,以示紀念國家重大事件。我們也想用金文記錄中國第一本雕版日曆的誕生。這是有意義的。

日曆加入的24節氣金文,是邱星先生之子邱宗平先生所寫。

邰立平先生,中國陝西鳳翔木版年畫的復興者

世興畫局第二十代傳承人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國家非遺傳承人

雕刻時光匠人團隊

the team

-

|

相關焦點

  • 中文世界第一本紀錄片日曆
    今兒小編來推薦一款暖心神器:《片方》日曆由紀實影像廠牌FIGURE聯手平面設計師馬仕睿推出。可能是你見過的中文世界第一本紀錄片日曆。項目從去年七月啟動,共有40多人參與收集、篩選、提問和編輯。最終的365部紀錄片片單,都和當代人的生活相關聯。從個人角度出發,引導讀者在片中尋找答案。
  • 【魅力江蘇】雕刻歷史傳承文化——揚州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館尋珍
    揚州,是中國雕版印刷術的發源地,也是國內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藝的城市。2009年,以揚州為代表的「中國雕版印刷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今天,我們不妨走進揚州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館,感受中國雕版印刷的歷史發展和揚州傳統文化的迷人之處。
  • 第一個用雕版印刷《聖經》中文全譯本的人是誰?
    ▲澳門著名的馬禮遜教堂第一本用木刻雕版印刷的聖經First bible by woodblock據《馬禮遜回憶錄》載,編纂字典是受到倫敦傳道會(London Missionary這是在中國境內出版的第一部以中國木刻雕版印刷技藝印刷的《聖經》中文全譯本。
  • 中國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收穫國內有紀年最早雕版印刷品
    中新社北京11月13日電 (記者 應妮)記者從13日的文化和旅遊部發布會上獲悉,入選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五代後唐天成二年刻本《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一卷》,是中國國內已知有紀年的最早雕版印刷品。
  • 2018,沒一本新的日曆怎麼能行?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一下單向歷、故宮日曆、老黃曆、物種日曆、電影日曆這五款日曆,每一款都有獨特的地方,都有值得令人珍藏的一面。❶單向歷今天小編推薦的第一款是單向歷,近幾年最受歡迎的文藝日曆。這本精緻的日曆,是中國最傳統的手撕老黃曆,叫作「妙手回春」日曆。
  • 2017年,11本顏值爆表的日曆,你有幾本?
    這本日曆的亮點在於,它是由世界各地字體愛好者編匯而成的。每天都有一款字體,365天不重樣,總有一款字體吸引你~-2.JP King孔版油印日曆-這個日曆的名字聽起來並沒有辣麼高大上,反而讓人覺得有點古板,但是範主看到這本日曆長什麼樣之後
  • 繪本講解 ▎第28本:Time for Bed 該睡覺了 第一講
    短語和詞彙it’s time for...該...It’s time for breakfast. 該吃早餐了。It’s time for school. 該上學了。繪本講解 ▎第23本:科學啟蒙繪本I am a Caterpillar (第一講)繪本講解 ▎第23本:科學啟蒙繪本I am a Caterpillar (第二講)繪本講解 ▎第23本:科學啟蒙繪本I am a Caterpillar (第三講)和拓展繪本講解 ▎第35本:I am Planet Earth繪本講解 ▎第33本:I
  • 古代同版書籍數量少的原因是手抄本和紙張、雕版印刷的高昂成本
    我們有時在看一些文章,說某某書籍失傳了,在當今動不動印數至少幾千本的情況,有時會感覺不太好理解。實際古代書籍還是分為如下幾種:手抄本:比如《永樂大典》、《四庫全書》,全是手抄的。所以手抄本很多還是孤本,一毀基本就是完全沒有了。
  • 13 本不一樣的日曆:滾蛋吧,2020!
    13 本新年日曆送給大家,希望新的一年大家都能掌握翻篇的智慧,學著對自己好一點。這本日曆的內容不僅由專業醫學編輯撰寫,還得到了百多位醫生同行的審核和推薦,確保每一條內容都有醫學證據,同時簡單易懂。這也很好解釋了這本日曆堪稱輝煌的銷量:每年霸佔暢銷榜 180 天,當當網連續兩年圖書總榜銷量第一,累計銷量更是超過 100 萬冊!
  • 正確迎接2021年的方式...換日曆本!
    當然是一本新的日曆...不然怎麼數著休息工作的日子呢!在之前我們也介紹過一些好玩的日曆本,可以點擊這句話跳轉查看。不過今天我們要介紹3本來自我國寶島臺灣的日曆本,也都是創意滿滿,第一本適合大眾吃貨,第二本寓教於樂,特別是最後一本,漲「姿勢」。
  • 雕版印刷盛行及活字印刷術發展,使宋代書籍裝幀設計形成民族特色
    宋代是個中國古代文化高度發展的時期,也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高峰。雕版印刷的盛行及活字印刷技術的發明與發展大大影響了當時印刷業的發展,尤其是書籍裝幀設計的影響。由於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以及印刷技術的飛速發展,從而使宋代書籍裝幀設計形成了獨特的民族特色。
  • 福利加碼,包郵送 50 本《健康日曆 2021》
    就是那本在噹噹上,每年霸佔暢銷榜近 180 天、連續兩年圖書總榜第一的 《健康日曆》! 上次抽了 30 本 大家都說不過癮 這次福利加碼 丁香醫生 2021 健康日曆 抽 50 個小夥伴免費送啦
  • 時間消逝日曆
    作者:黎荔新近在淘寶上買了一個時間消逝日曆。那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呢?是一款可以查看日期的年曆,以極簡風格直觀地表現出一年之中所擁有和已經失去的時間。只有黑白二色,象徵著世間的日子就在暗淡與明亮中交疊輪迴。
  • 韓國發現了最早的本土刻本,能夠以此定位雕版印刷的發明時間嗎?
    人們在佛國寺中釋迦塔第二層上一個小型龕室內存的舍利函裡,發現了一卷用漢文雕版印製的《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這一發現隨即引起國際學術界的高度關注。學者們關心的問題多集中於兩點:刊刻時間與刊刻地點。一些韓國學者隨即強烈主張把這件經卷作為韓國發明雕版印刷術的標誌。此前朝鮮半島上的最早現存刻本,為公元1007年亦即高麗穆宗十年,總持寺印行的《寶篋印陀羅尼經》。但正如一些學者所指出的,由1007年上溯至751年,長達250多年間,「朝鮮半島上見不到任何有關雕版印刷的跡象」,實則難符常理。
  • 這本電影日曆,美得讓人心碎
    一本好的日曆,有些意義卻是虛擬無法取代。比如,撕-日-歷! 這本不一樣。它用365部電影來對應2018年的每一天。365天,365張精心挑選的劇照,配以365條經典臺詞,只有深愛電影的出品人才能如此讓你感受誠意外露。並且,這本日曆所有的劇照都是非常規矩地通過版權方付費獲得正版授權,代價不菲!(此處應有掌聲)
  • 蔣勳推出首本原創散文日曆:與世界的關係運行在每一天
    每年的八九月份,圖書市場就會湧現多種風格各異的日曆書。今年,人民文學出版社重點策劃了蔣勳的「行旅之美」散文日曆——《蔣勳日曆 2021》。這本日曆與目前市場上出現的日曆相比,最大不同在於它的原創性。《蔣勳日曆2021》帶著對世界和自然的充分敬意,帶著對生命的不斷省悟,帶著對自身的不斷接納,敞開的不僅僅是歲月留下的印痕,也是溫暖自律的蔣勳自己。我們推出這本日曆,是想實現蔣勳與他的廣大讀者有一個類似面對面的交流。希望廣大讀者在日曆的翻閱中,能找到自己與世界關係的再認識和再平衡。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值得我們擁抱和讚美。這是蔣勳創作這本日曆書的初衷,也是他對讀者的滿滿善意。
  • 79歲父親給55歲女兒的日曆,看了第一頁就……
    「你永遠都是爸媽的囡」「我對你唯一的要求就是健康」近日,一位79歲父親在一本給55歲女兒的日曆上寫下的這些留言讓不少網友看後落淚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一本日曆滿是父親的牽掛和叮囑近日,上海的王女士收到父親送來的一本2021年「健康日曆」翻開後,王女士發現老父親在日曆上認認真真寫滿了對她的囑咐「毛毛,別老動氣發脾氣」「你從小缺鈣也要多出去曬太陽,多出去走走」「你的腳一到冬天總是冰涼
  • 這兩塊「王家爆款」印花板 難道就是傳說中的雕版印刷源頭?
    學者李妍在《最早的彩色套印工具——南越王墓出土的銅印花凸版》中指出,以這套工具和馬王堆漢墓所出土的印花織品相對照,可以發現印刷技術的原理與雕版印刷基本相同,證明了至遲到西漢初年,中國人就已熟練地掌握了版印原理與技術,也證明了彩色套印技術原理源於織物套印。
  • 2018年中國最美日曆,377張中國風插畫美到爆!(贈送小手帳)
    還記得文先生給大家推薦過的新一代國民日曆——《傳家日曆》嗎?去年,這本以精美插畫製成的日曆在美物計裡大受歡迎,賣到售罄!它成功治癒了無數人的時光,被讚譽為「中國最美的生活日曆」。《傳家日曆》是2018年第一本日曆,是由50人團隊,耗時300天,耗費500萬完成,創作了377張震撼級插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