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3月15日(周五)18 : 30 - 21 : 30
地點 : 光華樓13樓報告廳
嘉賓 : 王佔黑、匡匡
活動形式 : 觀影會(觀影+嘉賓對談)
*由於場地限制條件等原因
本場活動無票觀眾很可能無法入場
敬請諒解
【活動說明】
持票觀眾入場時間:18 : 00 - 18 : 20
無票觀眾入場時間:18 : 20 - 18 : 30
持票觀眾請帶好 一卡通+領票系統二維碼
於規定時間內乘坐西主樓電梯到達13層準時入場
請儘量不要攜帶食物和飲料
感謝大家對本次活動的喜愛
請大家繼續關注公共藝術課堂
期待為您帶來更多高質量的藝術類活動
菸頭燒穿深夜,鏡頭轉為霓虹
人群的假面,談論地震和愛情
「避開視線,強顏歡笑。
大家都一樣。這裡是東京啊。」
他們——相似的怪胎與孤獨
沉默的喧囂,喧囂的沉默
常有不祥的預感,背對人群跳舞
嗆滅菸頭,吸食煙霧
藍色時分,宜播放戀歌
「像水一樣。像春天一樣。」
思考所有未解之謎,想見你
然後就奔跑奔跑著相見
兩片殆用後的個體,默誦愛情
白日與黑夜的邊緣
新宿或澀谷的街口
女聲在天橋迴響,點燃聾聵的生活
畫面循環詩歌流動 106分鐘 43段文字
在最暗的無常裡我們等待天明
▎活動介紹
日間是醫院護士,見盡生死,晚間兼職酒吧,對生活意興闌珊。慎二在地盤打散工,左眼失明,只看見世界的一半。分崩離析的現代都市,兩個半邊人,是否就能湊成一個整體?《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將鏡頭對準了現代社會的「都市遊蕩者」,讓異化和孤獨從夜空下,走到熒幕上。你能想像,這部電影是改編自日本詩人最果夕日的一本同名詩集嗎?詩歌與電影要進行怎樣的結合,才能達到觸動人心的效果?從寫作者的身份看電影,會產生怎樣奇妙的思想火花?明日,世紀文景將帶著電影《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走進公共藝術課堂,首屆寶珀·理想國文學獎得主王佔黑和譯者匡匡同時做客復旦,與復旦師生共同觀影,並以寫作者的身份為大家在文學與電影之間提供獨特的欣賞視角。
導演: 石井裕也
編劇: 石井裕也 / 最果夕日
主演: 石橋靜河 / 池松壯亮 / 松田龍平
▎影片介紹
《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港譯為《東京夜空最深藍》)由石井裕也執導,石橋靜河、池松壯亮等主演,於2017年2月13日在德國柏林電影節上映。影片在日本老牌電影雜誌《電影旬報》2017年度的十佳中位列榜首,一舉超過了《花筐》《啊,荒野》《生在幼子》等年度熱門佳片。這也是現年35歲的導演石井裕也首次摘得桂冠。
影片的一大獨特之處,便是其拍攝的靈感源於導演閱讀的40多首最果夕日的詩歌,電影本身也大量借用了詩集中的意象、場景、情感,一些語句甚至成為了畫外音。導演石井裕也表示:「這是屬於現代日本的戀愛電影,受到了最果夕日的刺激,把這種感覺徹底地投射到了劇本裡。」
《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被很多人冠以「年度扎心電影」、「最佳喪片」等等頭銜。這正說明了影片準確地找到了現代都市人隱秘的痛點。孤獨、麻木、冷漠、迷茫,這些最深處的情緒讓劇內劇外達成了某種默契,隨著情節的發展逐漸摸索到絕望的生活中存在的希望。直指虛偽固然重要,但也仍應記得去稱頌溫柔。畢竟,還是要加油生活的。
▎作者介紹
最果夕日,1986年出生於日本神戶,2006年獲現代詩手貼獎。她的詩詞簡單易懂,具有透明感,廣受日本年輕人歡迎,2014年《致死亡系的我們》斬獲現代詩花椿獎。
「戀愛的女孩最討厭」,最果夕日在詩中這樣寫道。但是電影和詩集中卻處處散發出戀愛的「酸腐氣」,這就像最果夕日本人一樣矛盾得很可愛。她的詩歌中有大量諸如「討厭」「去死」等直白凌厲的字眼,但那只是她刺穿社會假面的方式,字裡行間流轉的,終究是那份對生活最誠摯的溫柔。
《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
【日】最果夕日 著,匡匡 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世紀文景,2018
▎嘉賓介紹
王佔黑
青年作家。已出版小說集《空響炮》《街道江湖》,2018年獲首屆寶珀·理想國文學獎。
匡匡
作家、譯者。著有小說集《七曜日》,專欄集《許多美好的仗,仍需從頭打過》等。譯著: 最果夕日《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小泉八雲《怪談·奇譚》、乙一《胚胎奇譚》、髙畑勳《一幅畫開啟的世界》、是枝裕和《再次由這裡開始》等近二十種。
【活動主辦】
復旦大學團委學生藝術團
北京世紀文景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