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不理解,我得以自由 | 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

2021-02-25 新書季

負能量總是被看作一種不正當的存在。為了每天扮演好一位情緒穩定的成年人,我們總是壓抑心中的負面情緒,假裝出積極、樂觀的樣子,害怕被旁人嫌棄。憂鬱、悲傷、消極……這些被抑制卻又真實的心情,只能默默地反噬自己。

但是一位在日本爆紅的年輕詩人最果夕日,卻認為這些被壓抑的情緒可愛得不得了。此類被成人世界列為「禁忌」的情感,此類註定無法被被人理解的情感,才恰恰使人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而她的詩歌,正是描寫這種隱秘的情感,讓人發現:哦,原來憂鬱也是可愛的

下文為最果夕日現象級暢銷詩集《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後記。

憂鬱這種東西,在我看來,可愛得不得了內心無法向人啟齒的汙穢情感,總被堂而皇之的正確言論,以及溫柔的態度,碾壓到支離破碎。這樣的煩惱,如潰膿的癰疽。我喜歡那些被列為禁忌的情感。這世上竟然有不被允許的情感,儘管匪夷所思,但我仍欣賞那種克制而隱忍的姿態。就算對它進行了因式分解,依舊無法贏得世人的理解,然而正是這樣的情感,會使一個人成為獨一無二的特殊存在。每個人,都該更深切地了解,自己有多麼可愛。

每當與人交談的時候,我總抱有這樣的想法:這句口頭禪,真是其人本色的流露啊;就連臉上的表情,也帶有一種其人自己都未曾察覺的慣性的笑容;又或者,他附和別人的方式,好特別啊……類似這樣的一些屬性,這種種表現,我都希望自己能敏銳地捕捉到,並將它們定義為「一個人的可愛之處」。

《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電影劇照

內在的層面也是如此:此人曾毀壞的東西,曾竭力擦除的東西,對於此人來說似乎早已遺忘的、漫不經心若無其事的「我執」……我都希望能長久地將其視為「他人的可愛一面」。我一向覺得,自身對於他人而言,是一種不可理喻的存在,並且向他人尋求理解,也是一種荒謬不堪的暴力。他人總是超乎想像地難以理解我,但正因為這份不理解,我才得以自由;正因為這份不理解,我才得以活下去。我之所以擁有感受他人可愛之處的能力,也必定出於相同的理由。  

最果夕日:《藍色的詩》,匡匡譯,收入《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

我想寫鏡頭一樣的詩。把被攝者內心之中的情感以及故事,稍許變換顏色呈現出來——我想寫這樣的文字。人類的身體裡,從最初之日起,就蘊藏著思想,蘊藏著情感、經驗、過去、未來、計劃、期待以及不安,它們全部作為閱讀者內心的旋律,作為閱讀者眼中的風景,與我書寫的文字互為補充,而後成就出一部作品。比起由我自己書寫的孤單文字,我更希望看到與他人共同造就的一部「完成品」。我希望自己的詩,能成為一個人發現自身可愛之處的微小契機。

《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電影劇照  

假如你有一點點喜歡我的詩,那絕非由於我文字的力量,而是打一開始就存在於你自身之內的某種力量。即便不是經由我的作品,而是你無意間瞥見的風景、聽到的鳥鳴和心愛的歌曲……假如你在某天曾因這些事物情不自禁綻放笑容,那一定是你內心的某種物質在鳴響,讓你眼中的一切,都鍍上耀眼的光芒。

世界看起來如許美麗,是因為你自己如許美麗。

我期望自己,成為一個能如此斷言的人。

最果夕日:《首都高速公路的詩》,匡匡譯,收入《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

首都高速公路的詩

假如有人能愛你最差勁的那一部分,

這人,就會成為你的飼主。

人的感性,會輕易消亡,輕易成為誰的寵物,

會相信愛這個詞語,迎來微不足道的死。

計程車窗,今天,也像撲克牌一樣,截取著街景。

故鄉的夜景一粒粒,自我的皮膚脫落而去。

最果說:「假如有人能愛你最差勁的那一部分,這人,就會成為你的飼主。」「憂鬱這種東西,可愛得不得了。」

當今這個時代的我們,或許人人都在隱忍,結束「社畜的悲慘一天」,坐在回家的地鐵上刷手機聽音樂昏昏大睡,漫步星辰下回到自己租住的小屋,打開門看著空空的房間……我們肯定有一個時刻是憂鬱的、是悲憤的,甚至是消沉不願搭理任何人的。然而,這樣的自己也能夠被肯定,最醜陋最不堪的那個時刻,也可愛得不得了。希望我們都能成為一個如此斷言的人。

左為同名電影《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主演池松壯亮,右為最果夕日

讓我們一起暴擊孤獨! 


藍色的詩


愛上都市的瞬間,就像是自殺一樣。

塗在指甲上的那種顏色,翻遍你體內每一處,卻並無所獲。

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

陷入自艾自憐的你,在不被任何人所愛的那段時刻,盡可以,厭惡全世界。

於是,正因如此,在這個星球上,不存在什麼戀愛。

近期熱文:

駱新說 | 對話真的能夠解決分歧和紛爭嗎?

駱新說 | 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駱新說 |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駱新說 | 現今「文創」的誤區

駱新說 | 可口不可樂?

駱新說 | 我們到底還缺少什麼?

駱新說 | 讀之,即得一切讀書之法也

駱新說 | 天真的人才會追問關於世界、自然、社會的道理

新說 | 既是享受也是對自我的反思

駱新說 | 只有彰顯價值,才能改變世界

駱新說 | 他居然把國家運營成一個企業?

駱新說 | 行不難,重要的是思

相關焦點

  • 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
    東京的夜晚不是絕對的黑暗,夜空中最大密度的是藍色而已,我們的城市很大,茫茫人海,是否真會有一個人,懂你所說的一切,懂你的生活,懂你愛聽的音樂,懂你愛看的電影,懂你一些奇葩的小行為,懂你的所有喜怒哀樂……於是,日劇跑上線。奔跑,街頭唱歌姑娘的激勵。奔跑,停止不下的想念。奔跑,想要擺脫孤獨。
  • 【觀影日誌】《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 》(2017)
    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 夜空はいつでも最高密度の青色だ (2017)電影拍的是東京的故事,在北上廣苦苦打拼的異鄉年輕人,同樣應該有很多共鳴的地方吧身心疲憊靜夜無眠的午夜望向天空時,或許看到的不是藍色,更多的是黑暗。瑣碎掙扎苦悶無聊的人生中,一絲感動的詩意才是活著的理由。小感動給7.5分。一個把「最終總是要被拋棄」當做愛情宿命的女護士;一個在建築工地打零工獨目的年輕人。在熙熙攘攘喧鬧的東京相遇,相知,相愛的故事。和大部分日本套路化的純愛故事不同。
  • 《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做你自己,對抗孤獨
    在當今這個時代,仍舊有不露臉的詩人,會在年輕人中紅成一種現象?你能想像嗎?在常人看來艱澀的詩歌領域,會有人用手機寫作、在推特上發表,還贏得了各項詩歌大獎?你能想像嗎?一位詩人,可以同時贏得世界殿堂級詩人和當紅影視明星的盛讚,詩句被印在國際快消巨頭的商品包裝上?是的,她就是最果夕日,一位年輕的日本詩人,一個無法解釋的文化現象。
  • 復旦公共藝術課堂丨王佔黑*匡匡:《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觀影會
    3月15日(周五),文景攜手復旦大學團委學生藝術團邀請各位小夥伴去復旦觀看電影《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原著同名詩集已在2018年由世紀文景引進出版。此次活動,我們邀請到首屆寶珀·理想國文學獎得主王佔黑和作家、《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譯者匡匡做客復旦公共藝術課堂,以寫作者的身份與大家共同觀影和討論。
  • 《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孤獨的萬有引力,將我們彼此吸引
    2019年・橫濱美術館・最果タヒ「詩的展示」展覽2017年上映的電影 《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改編自最果タヒ的詩集『夜空はいつでも最高密度の青色だ』。因為害怕被拋棄,所以漠然拒絕一切。以虛無主義的方式,不相信任何事情的意義。只是按部就班的活著,既不拒絕,也不投入。
  • 【明日活動】公共藝術課堂第79課·鏡頭中的詩——《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觀影分享會
    《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將鏡頭對準了現代社會的「都市遊蕩者」,讓異化和孤獨從夜空下,走到熒幕上。你能想像,這部電影是改編自日本詩人最果夕日的一本同名詩集嗎?詩歌與電影要進行怎樣的結合,才能達到觸動人心的效果?從寫作者的身份看電影,會產生怎樣奇妙的思想火花?
  • 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丨兩顆被擊落的星體對抗著一整個龐大而渾濁的銀河系
    前不久,日本老牌電影雜誌《電影旬報》公布了一年一度的十佳評選結果,《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位列榜首,一舉超過了《花筐》《啊,荒野》《生在幼子》等年度熱門佳片。從某些角度來看,《夜空》仍然是一部非常石井裕也的電影。比如,他的電影裡主角通常都很笨拙,不過正是因為「笨」,主人公們也往往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信念和執著,從而帶來強烈的喜劇效果和別樣的感動。
  • [SUBPIG][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720p][石橋靜河/池松壯亮/佐藤玲/三浦貴大][2017日影]
    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夜空はいつでも最高密度の青色だ導演: 石井裕也 編劇: 石井裕也 主演: 石橋靜河
  • 【南山&無雨聯合放映】南山小眾電影觀影團之《夜空中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
    觀看,也許會有另一種人生體驗或可能。
  • :「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 抱憾是日式悲傷的基調(上)
    在這個架空都市裡的故事結局也不僅僅用悲喜劇來定義從電影的海報,受眾可以快速捕捉到這是巖井俊二的暗黑美學、物哀美學我就是因為這個第一視覺印象才產生了觀影的念頭電影中的場景是髒的,有血腥暴力的鏡頭,也有充滿柔和的美感的情節的走向是不可理喻的有跡可循我不知道從哪裡看到過巖井俊二被稱作
  • 《編舟記》後,他又帶來了東京夜空最美的藍色
    《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劇照深焦:在著手創作的時候會不會覺得很有壓力呢?畢竟最果夕日的詩作在日本廣受好評,甚至有人說拍成電影會毀掉詩歌。 石井裕也:她的詩歌更多是在一個特定的年輕群體裡面非常流行,不過總體來說,沒有特別高的聲望或者地位。
  • 《東京夜空最深藍》:冰冷的藍色,卻有很高的色溫
    ——王小波《愛你就像愛生命》   石井裕也編導的電影《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在近期公布的第91屆日本電影旬報獎年度日本電影十佳中,獲得第一名和最佳編劇獎,飾演本片女主角美香的石橋靜河也奪得最佳新人女演員的殊榮。
  • 第五檢票廳|東京夜空最深藍
    美香之所以不喜歡城市,是因為她看到了東京這個繁華的大城市如何抹殺了人的獨特性。她不願意喪失自己的特性,所以無法融入這座城市,仿佛一直浮在空中。  美香和慎二在一杯酒1200塊的交易中相遇,在朋友的喪禮上相知,在藍色的夜空下相愛,在地震的夜晚中相守。雖然生活如此困難,世界上每天總有大事發生,然而這些大事卻抵不住想要愛的心情。
  • 宇宙中密度最大的物體是什麼?
    你所見過或觸摸過的任何東西,即使是最堅硬的金屬,其內部都不像你想像的那麼充實。一切實物都是由物質組成的,但物質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任何東西組成的!不,我不是想騙你!但如果你把一個物體縮小到原子級別,你會注意到它裡面有大量的空白空間。
  • 石井裕也 在東京完成人生是我的宿命
    2018年,憑藉影片《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 獲得第12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他的作品習慣在日常生活中聚焦奇特乖謬的景象,有強烈豐富的聲色效果在東京拍完《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之後,導演石井裕也終於接納了這座城市。他在埼玉長大,從大阪藝術大學畢業,憑藉畢業作品《日本曝光》進入日本導演界。埼玉車馬人都慢,大阪也非一線大都市,習慣慢生活的石井裕對東京一度反感。
  • 物質越多則密度越大,密度有極限嗎?黑洞密度是不是無窮大?
    因為棉花和鐵的密度不同。相同的空間之內,物質總量越多,那麼密度就越大,鐵的密度比棉花高,所以相同體積的情況下,鐵就會比棉花重。任何一個物體,我們只要得知它的體積和質量,然後用質量除以體積,就得出了密度。那麼密度有沒有極限呢?以常識來看,似乎應該是有,因為空間是有限的,用物質將一個空間完全填滿不留空隙,此時這個空間的密度也就達到了最大。不過,怎麼才能夠將一個空間完全填滿呢?
  • 自由、交流與愛(上) ――基耶斯洛夫斯基影片《藍色》、《紅色》的哲理意蘊
    人的自由就是人從外部自然、從自身自然(肉體)、從集體不斷的分離、分裂中所產生的。把自己同外部自然劃分開來,人意識到自己作為人類的獨立性,高於動物;將靈魂與肉體分開,人的精神就獨立了,意識到自己可以不受肉體的擺布,自主地支配自身,改造不合理的事情;把個人與集體分離開來,人意識到自己作為個人是獨立自主的,每個人有自己的方向和目的。自由是以個體、個人為中心的,自由總有一種從個體出發不斷擴展的趨向。
  • 黑洞是宇宙中密度最大的天體嗎?不!你關於黑洞的知識可能是錯的
    當提到密度最大的時候,我們總是想到黑洞,因為在很多的科普書裡,都仿佛告訴我們黑洞是宇宙中密度最大的天體,甚至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黑洞就是一個密度無限大的天體。但我們往往忽略了一點,科普書裡說的那個密度無限大的其實並不是黑洞,而是黑洞裡的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