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孩子「情緒勒索」,為人父母該不該「冷處理」?

2021-01-19 築心園


現在許多獨生子女家庭裡,孩子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父母或是爺爺奶奶把孩子捧在手心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對孩子是百依百順,生怕孩子會受到一點磕磕碰碰。


在這種溫室家庭環境裡長大的孩子,他們往往不知道挫折和懲罰是什麼,一旦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即便是一些小事也會容易讓他們抓狂。很多父母覺得只有家長才會情緒勒索,但其實並不是這樣子的,我們要注意孩子們的學習能力很強,他們也會對家長進行情感勒索。


孩子的要求不能得到滿足的時候,他們 也很容易對身邊的人發脾氣或者大哭大鬧,他們採用這樣的方式對家長進行情感勒索。孩子的眼淚對家長起效之後,家長開始選擇妥協退讓,由則以後哭鬧成為了孩子向父母討價還價,用來滿足自己內心需要的籌碼。


孩子的情感勒索是否起效強取決於父母的態度,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態度不夠堅定,見到孩子的眼淚就放棄自己的原則,然後就很容易受到孩子的情感勒索,孩子也會變得越來越變本加厲,一旦得不到滿足就鬧得更加厲害。



面對孩子情緒勒索,家長喜歡冷處理


生活中絕大多數的父母在面對孩子情感勒索的時候會選擇用「處理」的方法,他們先把孩子晾在一邊,然後等孩子情緒好之後再孩子進行對話。冷處理是一種讓雙方都冷靜的過程,既可以讓孩子的脾氣有所收斂,可以平復家長的情緒,避免因為衝動而打罵孩子。


對哭鬧的孩子進行冷處理,確實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讓孩子學會自我反省,認識自己的錯誤。當孩子大腦被情緒所控制時,往往會容易失去理智,會出現大哭大鬧的情況,這時候對孩子進行冷處理確實能夠使孩子的大腦恢復平靜。比起一味的指責或安慰,冷處理確實是一種孩子快速冷靜下來的比較好的辦法。


但是冷處理一旦用錯了方式,就會容易變成冷暴力。冷暴力是屬於一種精神上的虐待,它的主要特點就是不回應別人的任何情緒。不得不說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的父母都無法控制好冷處理的度。



當孩子出現情緒問題的時候,父母就把孩子自己放在角落裡,對孩子不聞不問,由著孩子在情緒的世界裡自生自滅,以為這樣就能夠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這並不是一種好辦法,而是對孩子的冷暴力。


冷暴力會給孩子的幼小心靈帶來很大的傷害,他們會以為父母不夠愛自己,會覺得自己被遺棄,所以缺乏安全感,性格也會變得更加自卑和內向。相信很多父母對孩子進行冷處理的目的是給孩子一個獨立自主的空間,幫助孩子調整情緒,但用錯了方法卻往往適得其反。


冷暴力和冷處理之間的區別在於能否注意到孩子內在的真實情感,是否有積極的回應孩子的情緒。冷處理雖然是一種讓孩子自己冷靜的方式,但不應該減少對孩子的關注,家長要注意對孩子進行情緒的疏導,而不是孩子一有問題就對他進行冷暴力,拒絕幫助孩子調整情緒。


當孩子哭鬧時,父母的「冷處理」也要講究科學的辦法,才能更好地化解孩子的情緒勒索。



化解孩子情緒勒索,父母可以這樣做


1、善於洞察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始動機」


很多父母在處理孩子情緒問題的時候都會有一種相同的想法,覺得孩子行為就是一種無理取鬧,而沒有去挖掘孩子這樣做背後的原始動機是什麼。


對於那些粗暴型的父母,孩子一旦大哭大鬧就會進行責罵和懲罰。而對於那些溺愛型的父母,孩子一哭,就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一味的安撫孩子的情緒,反而讓孩子更加變本加厲。


當父母採用冷處理的辦法時,要注意不是離孩子遠遠的,而是要在一旁默默地觀察孩子,讓孩子感受父母的存在,知道自己還是被關心的,而不是被父母遺棄。在此期間,我們可以觀察孩子的行為變化。



2、根據自家孩子的特點,尋找合適的冷處理時間


生活中有一些父母太過于堅持自己的原則,要在孩子面前樹立權威感,所以無論孩子怎麼哭怎麼鬧都無動於衷,甚至與孩子之間持續兩三天不講話。


父母的這種堅持並不是冷處理的正確方法。冷處理具有時間方面的限制,它不宜過長,否則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


當孩子哭鬧時,父母可以先對孩子進行短暫的冷處理,然後等孩子情緒稍微穩定之後,可以去摸一摸孩子,不要讓孩子陷入到缺乏安全感的恐懼之中。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他們哭鬧是想要得到周圍人的關注,而如果父母對孩子冷處理超過了一定的限度,就會讓孩子以為自己被拋棄。


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根據孩子的特點來決定冷處理的時長,父母需要對孩子情緒宣洩的時間長度進行一定的了解,這樣才能讓冷處理有效的發揮其作用。



3、冷處理之後也要和孩子進行深度的溝通


父母對孩子進行冷處理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幫助孩子解決當下的情緒問題,更要引導孩子學會自行處理自己的情緒,在面對問題的時候能夠冷靜分析自己的行為。


在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中,郭濤的兒子石頭有一次因為做錯了事情,郭濤就採用冷處理的方式來解決,石頭內心的想法就是:「不理我就是不愛我。」


生活中有很多的父母也犯了一樣的錯誤,對孩子進行一段時間的冷處理之後,發現孩子的情緒平復了下來,父母就開始不關注孩子,整件事情也就戛然而止了,這樣的處理方法是永遠無法使事情得到完美解決的。



所以在對孩子進行冷處理一段時間,父母要主動的去和孩子進行對話,可以給他一個溫暖的擁抱,然後積極地引導孩子直面自己的情緒,引導孩子能夠坦誠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與此同時,父母也要耐心的傾聽孩子的心聲,理解並體會孩子的感受。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發揮冷處理的作用。


冷處理確實是一種比較有效處理孩子鬧情緒問題的方法,但父母在使用冷處理的時候要謹慎,切勿因為錯誤的冷處理反而給孩子造成了傷害。



築心園常設「兒童情緒管理課程」「兒童積極社交課程」「兒童專注力課程」「兒童抗挫力課程」「兒童成長型思維課程」等主要課程,通過「正念練習、模擬場景、練習認知、體驗情緒、嘗試行動、個人化正向模式」的歐美前沿學習系統進行授課,讓孩子們體驗「浸入式」情景教學,在快樂中進步。



膽小怕生害羞不自信

急躁 | 缺乏耐心 愛發脾氣

不合群打人與同伴關係不好

拖拉磨蹭  | 坐不住 | 專注力差

難以適應新環境(學校)依賴性強

不讓批評害怕失敗 | 容易放棄

孩子這些行為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真相?

築心園

專注積極家庭教育

分享歐美前沿積極心理科學教育資源

靠譜育兒知識、繪本、專業測評與諮詢

助力孩子優勢成長!

www.zxyhappyseeds.com

相關焦點

  • 孩子哭鬧逼父母妥協?面對娃的「情緒勒索」,不妨試試「冷處理」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其實在默默的和父母較勁,因為誰先妥協誰就輸了,但是很多時候,因為孩子深知父母對自己的愛,所以只會變本加厲,絕不會妥協退讓。面對孩子的情感勒索,父母很容易陷入情感綁架之中,這讓他們進退兩難。其實如果父母真的不知如何選擇,那麼不妨就不做選擇。
  • 孩子一哭鬧,父母就妥協?面對「情感勒索」,要學會「冷處理」
    其實,這就是比較常見的情感勒索,在父母沒有回應孩子想要的東西時,則用家長最為頭疼的方式勒索家長,逼迫家長妥協。雖說有家長會因為受不了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哭鬧而不予以理會,但是仍舊有家長不想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嚎而被迫接受孩子的"勒索"。
  • 並非只有家長才會情緒勒索,孩子也是情緒勒索高手,家長要警惕
    面對孩子的情緒勒索,朋友選擇了自己先到一邊,讓孩子自己冷靜下來。很多人會覺得大人才有情緒勒索,但其實孩子也會。兩到三歲的孩子就會對周圍的事物進行察言觀色,他們可以從父母的一些表情和行為感受到父母的情緒,對於一些比較聰明的孩子,還可能會成為情緒勒索的高手。所以父母千萬不要以為只有大人才會情感勒索,要警惕孩子的情感勒索。
  • 被父母「情緒勒索」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最終,朱朝陽變成了表面聽話、骨子逆反的孩子。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並不是每個父母都懂得正確地愛孩子。當父母的愛夾雜了「情緒勒索」的時候,孩子也會產生相應的變化。被「情感勒索」的孩子,有哪些心理變化?孩子在「情緒勒索」中,感受到了父母帶來的壓力和恐慌,但他們並不知道應該如何避免這樣的情況,在短暫的順從後,他們發現「聽話」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個時候,就會站在父母的對立面,來抗議這無形中的「勒索」,比如和父母頂嘴,或者故意不按父母要求做事等等。
  • 父母情緒不好,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
    媽媽錯了……」然後強裝微笑,說:「媽媽跟你開玩笑呢,媽媽是想逗你……」這時孩子毫無反應,一直焦慮地摳著手,直愣愣地看著媽媽。在孩子眼裡,父母永遠是堅強的存在,且情緒不外露。當面臨突然的宣洩降臨,孩子會是怎樣的感受呢?這段劇情引起網友們的廣泛討論:父母情緒不好,該不該在小孩子面前哭?為什麼我不建議父母在小孩子面前哭?
  • 孩子有負面情緒家長該怎麼辦?
    在生活中,有很多家庭經常會上演這樣的場景,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發脾氣時,很多父母都習慣或是苦口婆心、或是崩潰的質問:「道理都跟你講爛了,你怎麼還是不聽?」,比如說喜歡先給孩子講道理或者冷處理,但往往收到的效果卻是不盡如人意,反而有時會徒增孩子反感。
  • 將孩子越推越遠的「軟暴力」,多數父母難逃「情緒勒索」的陷阱
    甚至為她想好要考哪個大學、學習什麼專業,不顧英子的個人想法一味地要求孩子妥協。最後,喬英子得上了抑鬱症想要跳海自殺,好在最後媽媽意識到了自己對孩子的「情緒勒索」,改正孩子以往對孩子的態度言語,幫助孩子走出陰影。不過,電視劇裡的結局很多時候都是美好的、圓滿的,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現實生活中可能不一定有這麼好的結局。
  • 從「鍾美美」看情緒勒索
    這實在太容易了,可以說張口就來,生活已經那麼不容易了,隨便傾訴一下生活的艱險,再配合被生活毒打的愁苦就足夠引起那些在乎你的人的共情。為了孩子不離婚,婚姻不幸福;為了孩子不上班,生活很艱難;為了孩子吃遍苦楚,都是為了孩子。三是剝奪你的安全感。這是實現勒索的最後一步,往往都是以傷害自己或威脅拋棄來實現。
  • 闢謠:孩子哭鬧採用「冷處理」?三種方法處理孩子情緒「崩潰」
    「冷處理」是對孩子的二次傷害正因為哭如此重要,對孩子「哭泣」的行為視而不見,才成了對他們的第二次傷害。或許有的父母會覺得,如果孩子在哭,我訓斥他,他哭的會更厲害。如果我哄他,他就會學會用「哭」來要挾我。那置之不理難道不是更好的做法嗎?
  • 親情勒索,以愛之名的情緒綁架,就算是愛也不能為所欲為
    在亞洲家庭中,尤其是華人社會,親情代表著孩子的臍帶永遠與父母親相連,不論孩子的成就、性格發展或是興趣養成,都成為了孩子愛不愛父母、孝不孝順的驗證途徑。孩子在家庭之中、父母面前,似乎永遠無法被視為獨立個體。
  • 「我都是為了你好」,常被父母情緒勒索的孩子,應該如何擺脫困境
    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在上演這樣的情況,而用這種手段勒索我們的,往往是親密的父母、子女、夫妻或者上司,讓你不知所措。而被情緒勒索的人,通常都會有巨大的心理負擔,時刻告訴自己:不要讓人失望。若父母有情緒勒索的傾向,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負面影響,影響人格形成甚至生活的所有細節。
  • 「我都是為你好」,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勒索,毀掉了自主天性
    1)讓孩子變得自卑敏感父母常常以情緒勒索的方式,來要挾孩子達到自己的要求,會常常讓孩子產生自我懷疑,很多時候,孩子並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卻因為父母的情感勒索而滿懷愧疚。三、被情緒勒索的孩子,應該如何自救1)樹立正確的自我意識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情緒勒索時,往往會偷換概念,把自己的價值觀,強行地灌輸給孩子,孩子們應該保持自己對這件事情的思考。
  • 《情緒勒索》
    在這個過程中我遇到過好人,也有遇到過典型的情緒勒索者。有一個女生,稱呼她為K好了。K是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和她在一起的感覺就像我是一個狠狠被汲取養分的母體,我負責提供所有她需要的情緒價值,簡而言之——必須哄她開心。我非常疲憊,但是選擇妥協,因為我想做一個被人喜歡的人。
  • 「我給你買,別哭了」,父母一味地妥協,只會讓孩子情緒勒索
    沒有原則的妥協,養成孩子情緒「勒索」的習慣大多數父母根本就不知道孩子哭鬧的真正原因是什麼,所以就會想方設法地制止孩子去繼續哭鬧,因此父母就會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而這種行為也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他們覺得通過哭鬧的方式,能夠使父母乖乖就範,這也就導致了孩子找到了要挾父母的真正手段
  • 6種「情緒勒索」句型比暴力更可怕,有效但卻透支著孩子的幸福
    父母的這種付出是沒有私心的,但是很多父母卻不知道,這種付出會讓孩子無形之中被禁錮上一道精神枷鎖。換句話說,這就是所謂的「情緒勒索」,一種無形中讓孩子永遠被禁錮在父母「情緒」中的枷鎖。情緒勒索是一種讓人窒息的互動模式,勒索者使用某些話術和手段,讓被勒索者即使感覺很痛苦,也還是不得不勉強答應他們的要求。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多父母都會在不自知的情況下,利用「情緒勒索」,讓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
  • 一起讀書005 | 《情緒勒索》:在職場上,別一不小心就被PUA了
    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你連XXX都不願意為我做,肯定是沒有把我當朋友你連XXX都不願意給我買,肯定是不愛我你連XXX都不願意和我一起,是不是沒有把我放在眼裡?以上XXX可以自行腦補,反正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總是能遇到讓你驚訝的操作。
  • 中國式父母的「情緒勒索」有多可怕?孩子輕則逃避,重則「自閉」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扮演著非常重要的引路人角色。但有一些父母採取了不恰當的教育方式,例如我們所熟知的「棍棒交加型」暴力式育兒。但實際上還有一種「軟暴力式」育兒,也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影響,這種「軟暴力式」育兒,也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勒索」。
  • 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勒索」,比肢體打罵更可怕,可能每天在傷娃
    ,我就不帶你出去玩……」其實,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情緒勒索」。情緒勒索指的是在人際關係中,一個人喜歡用自己或者對方的情緒來控制別人,正如在親子關係中,多數家長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束手無策時,喜歡說不要你、不愛你之類的話來管制孩子,利用孩子的恐懼心理讓其乖乖就範,完成自身的掌控欲。
  • 「恐怖的3歲」來了,孩子不聽話,難管教,父母該如何教育?
    當孩子進入了「恐怖的3歲」,罵人、說狠話這些事情似乎變得稀疏平常起來。孩子稍微遇到一點兒不順心的事情,就能夠用儘自己所有的詞彙量去責罵令自己生氣的人。這個人有可能是孩子的媽媽、爸爸、奶奶......還有可能是學校裡的同學、老師。
  • 6歲的孩子抱怨老師太嚴厲,不願意再上課,作為父母該如何引導?
    回家後瑤瑤哭著對父母說,不願意再去上鋼琴課,因為鋼琴老師對她太兇了。父母聽到孩子這樣的言論,第一反應就是孩子是不是受到委屈了?可是轉念一想也許並不全是老師的問題,孩子要想掌握一門技能,怎能輕言放棄呢?作為父母當你遇到孩子在學習上要半途而廢的時候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