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媽媽為了把雞腿讓給孩子吃,經常會撒謊,說自己不喜歡吃雞腿。
等到自己做了爸爸或媽媽之後,才明白自己媽媽的用意,並且通常會被效仿,再傳輸給自己的孩子。
這樣的事情,也被當成「母愛」偉大的典範。
父母的這種付出是沒有私心的,但是很多父母卻不知道,這種付出會讓孩子無形之中被禁錮上一道精神枷鎖。
換句話說,這就是所謂的「情緒勒索」,一種無形中讓孩子永遠被禁錮在父母「情緒」中的枷鎖。
情緒勒索是一種讓人窒息的互動模式,勒索者使用某些話術和手段,讓被勒索者即使感覺很痛苦,也還是不得不勉強答應他們的要求。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多父母都會在不自知的情況下,利用「情緒勒索」,讓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
6大情緒勒索句型,別說你沒用過
1、綁架式
「我們這麼做還不是為你好,我還能害了你嗎?」
父母管的太過嚴格,孩子難免會有「反抗」,如果這個時候聽到家長說這句話,會感到不知所措,情緒波動大。一直被迫於聽爸媽的話,只會讓積攢的抵抗情緒越來越多。
2、暴躁式
「氣死我了,說你多少次了,你怎麼就是不聽話啊!」
孩子的種種行為,都不是為了要把你氣死,是你自己控住不了情緒,把自己氣「死」了。別再對孩子說這種事兒了,這種做法只會讓孩子感到焦慮和緊張。
3、否定式
「你怎麼這麼笨啊,看看人家XX」。
經常把別人家的孩子掛在嘴邊,不但不能激勵孩子進步,反而會讓孩子不斷的自我否定,逐漸喪失自信心。
4、以牙還牙式
「媽媽,我討厭你。」
「我也很討厭你。」
很多父母認為,採用以牙還牙的方式回懟孩子,更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平等意識,讓自己能與孩子成為「朋友」。其實,這是在以親情做賭注,期待孩子能夠乖乖聽話。父母這樣對孩子說話,自己的情緒找到出口了,但讓孩子感受到的是「媽媽不要我了。」
5、投資回報式
「我和你爸每天累死累活,都是為了你,你怎麼就不能爭點氣啊?」
「我是怎麼對你的,你怎麼能這麼對我。」
爸媽期待孩子能夠明白父母的辛苦,懂得感恩,這可以理解。但若是經常說這種話,孩子不是暴怒,就是遠遠躲避。
6、比較式
「為什麼別人可以,你就不行,」
父母錯誤的比較,傳遞的信息不是愛,更多的是傷害。
孩子聽到父母說這些話,就會認為自己的行為讓父母很失望,甚至放棄了自己,最後真的覺得自己不如別人了。
情緒勒索式語言的共同點
1、毫無意義
這些話看似很有效,卻沒有任何指導意義,孩子聽後還是不知道該怎麼做。
2、傳遞恐懼
父母常用威脅式的說話方式,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情緒波動更大。
3、情緒發洩
這些情緒勒索的表達方式,多是父母情緒的表達,而非父母真正想要表達的真心話。
情緒勒索的後果
家長之所以喜歡情緒勒索的教育方式,是因為父母不懂得如何去愛自己的孩子。所以這種方式教育孩子並不會讓孩子變得更好,反而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失去信心,變得暴躁等等。
1、叛逆、暴躁
這種錯誤的育兒方式很容易增加孩子的牴觸情緒,孩子稍微長大點兒就會變得叛逆,喜歡和父母對著幹。
2、懦弱
如果父母常常用命令的口吻和孩子說話,孩子就會變得懼怕權威。當同學用重一點的語氣說話,孩子就會屈服和順從。
3、模仿
如果父母經常採用這種教育方式,孩子就會模仿父母交流方式,說出的話和臉上的表情和父母一模一樣。
情緒勒索」是中國式父母典型的教育方式。
他們以為這樣可以不斷的促進孩子成長,以為這樣是感動自己,也感動了孩子。
然而,這只會讓孩子負擔著本身可以不需要的沉重壓力。
家長們,你是否有過對孩子進行過「情緒勒索」呢?
請停止這種「情緒勒索」吧。請停止這種比「暴力」還可怕的情緒勒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