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勒索

2021-02-10 智生涯諮詢

我們生活的世界充滿挑戰和失望,但是有些人就是比其他人更善於應對這些挑戰和失望。為什麼有的人在面對壓力和考驗的時候能夠冷靜應對,而有些人卻不能呢?

我們是否經常:

明明想獲得他人的肯定,但為什麼卻總是對自己失望?

明明是最愛的家人、信任的朋友、同事,為什麼總在相處中感到無力或失控?

明明是希望你好,卻為什麼總是說出傷人的話?

明明是想解決問題,為什麼總會大發脾氣,做出後悔的事情?

那是因為你的情緒被勒索了,所以才會產生如此過度的反應。


以下的場景,是否很熟悉:

這些我們習以為常、不以為意的對話,其實就是緩緩勒住我們脖子,讓我們無法呼吸的情緒勒索。當你不順對方的意,情緒勒索者開始自憐,或責怪、貶低、在你身上貼標籤,甚至威脅你。於是,你心懷歉疚,也開始自我懷疑,自己是否很糟、不成熟……你深陷在這些情緒裡動彈不得……

這些情緒會對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上海的一個普通家庭,夫妻雙方在女兒10歲時離婚,女兒秋楓跟著媽媽一起生活。自從離婚後,她媽媽就經常跟她:爸爸多麼狠心、自私,拋下他們母女兩就離開了,還說要她好好讀書,媽媽就只剩她了,沒了她,媽媽就沒法活了。

她從小就被這樣的情緒綁架者,一直生活在對父親的恨和對母親的責任中。小時候父親經常偷偷的來看她,每次都在她的惡言惡語中黯然離開。對父親的恨一直伴隨著她從童年到成年。

對父親傷害得最深的一次是她結婚時,父親託朋友帶了10萬現金給她,並夾著一張紙條,「我最親愛的女兒,我在你很小的時候因為一些不得已的原因而拋下你,每每想到這裡我都很自責,這麼多年你對我不理不睬,想必已經對我恨之入骨了吧,可是不管你怎麼對我,我都不怪你,因為你是我女兒,我永遠愛你。現在你結婚了,我很欣慰,我那可愛乖巧的女兒也終於有自己的家庭了。這10萬元是作為一個父親對女兒的愛給你的,希望你在以後的生活中能開心快樂」。

可是秋楓沒有被感動,而是讓中間人把這10萬元退給了父親,並且要跟他斷絕父女關係。

我被情緒勒索的威力所震撼,他可以讓我們失去理智,做出很偏激的行為,到達難以置信的地步。如果我們的生活中被這樣的情緒所勒索,將是多麼可怕!

嫉妒、排斥或批評都會誘使情緒勒索。

這些情緒我們都很熟悉,或者可能您正處於其中。當我們被這樣的情緒所困擾時,我們會感到很痛苦,有時候我們也很想擺脫,可是好像這些情緒不受我們控制似的佔據在我們的思想中。

為什麼我們會有這樣的情緒呢?

我們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境:和朋友或家人一吵架,在情緒不可控制之下,就開始翻過去的舊帳,把芝麻綠豆的陳年舊事都挖出來數落一番。

這是因為過去失望或痛苦的情緒記憶在一定條件下,又會重新被體驗到。當壞的情緒記憶一旦被激活,會加倍反應在你當下的行為中。

我有一個同事,有非常好的教育背景,能力也非常強,剛進公司那會兒,他曾是我們部門的驕傲,別人做不了的方案,他都能很輕鬆的完成,別人不願意做的事,他都自告奮勇的承擔。漸漸的,我們都慢慢的依賴於他了,他也好像挺享受這樣的感受。他也比較直爽,工作中有什麼想法或意見都會直言不諱的提出來。

可是慢慢的發現他在任何場合不管合不合適都會有什麼就說什麼,經常讓有些同事臉上掛不住;更有甚者,有好幾次,他老闆也在會議現場,居然直接質疑老闆的觀點;並且經常會在公眾場合大聲中傷老闆的無能、評價公司的種種不是。老闆也曾經為這事找他深談過,可每次間隔不了多久又會故技重施。第三次跟老闆的單獨溝通中兩人以吵架收場,接著,他就被趕出了這個部門,沒多久,也黯然離職。

後來才知道,他之所以有這樣的行為習慣,是因為從小父母離異,他跟著他母親生活,家庭條件也一般,從小他就養成了獨立好強,爭強好勝的習慣,在任何地方都要凸顯出自己的強悍,這樣一看,我對他之前的行為都能理解了。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刷存在感。

他也曾經跟我說過,他也想克制,可是,每次都克制不住,他也很苦惱。

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被某種情緒控制,想擺脫卻發現很難,這就是情緒勒索的另一個誘因:思維模式。我們的家庭、周圍的人際環境、價值觀都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思維模式。

除了情緒記憶和思維模式能導致情緒勒索外,還有無效的心理防禦機制。當你面臨壓力或緊張時,你的心理防禦機制就打開了,但是如果防禦過度的話,就是沒用的防禦機制,最典型的就會產生「偏激反應」,看待事物就會誇大,要麼全好要麼全壞。

第一:第一步讓你的情緒不受當時情境的幹擾,恢復平靜。

1、記錄下身體的變化,對你控制反應很有幫助

當你下次感到有壓力情緒難以控制的時候,檢查下你是否有以下感受:

感覺脖子像被勒住了一樣。

感覺臉紅髮燙。

心跳加速。

噁心反胃

開始冒汗

手掌出汗

麻木

無法集中精神

莫名感到心慌意亂、心事重重。

2、讓自己冷靜下來

一旦身體做出了高度警覺的提示,你首先要做的就是讓你的情緒平靜下來。怎麼做?

深呼吸是一個比較有效的方法。

瑜伽的腹式呼吸能很好的幫助我們放鬆身體,減少情緒對我們的控制。有空的時候不妨做個腹式呼吸練習:

第二步,化解情緒勒索

化解勒索情緒的過程,就是打開左腦的過程。

最近微信朋友圈被左右腦年齡的測試所刷屏,我出於好奇,也做了個測試,最後測試的結果是:左腦:46歲,右腦:19歲。測試說明:我有一個睿智的右腦,和一個熱血青年的左腦。朋友圈刷的結果中千篇一律的都是左腦的數字比右腦大,如果我們試試在情緒糟糕的時候做這個測試,會是什麼結果?可能會左腦0,右腦100,當然,這是極端的,能肯定的是右腦絕對比左腦的數字大。這是為什麼呢?

大家都知道左腦主管我們的思想,右腦則主管情緒和情感經歷。所以,當你情緒激動時,一定是右腦比較活躍,左腦可能正處於休眠狀態。

如何打開左腦?


想像下自己身處一個實驗室裡,在這裡,你可以看到腦部的掃描圖,右腦區域逐漸轉亮,而左腦卻沒有任何活動,這時候,你告訴左腦,你想要知道真正的情況是怎樣的,所以需要他幫忙。你可以說:「好的,右腦,我知道發生了一些狀況,請你慢一點兒運轉,讓我將事情弄清楚好嗎?」逐漸的,你的左腦也亮起來了,你成功的聯結了左右腦,是不是很神奇?

1、承認和接受當下的情緒,並讓自己的身體和思想冷靜。

2、明確大局,及時的質疑我們的觀點,找到我們之所以有這樣觀點的原因(情緒記憶、思維模式或是過度的防禦機制)。

3、開啟左腦,連結左右腦,用理智分析所處處境。

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你就是優雅的;

能控制好自己的心態,你就是成功的;

願我們都有一個優雅而成功的人生。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情緒勒索?
    :我們接觸到的愛情裡一定有碰到過這樣的情況:明明很相愛,可是說到要溝通,表達自己的想法往往不能用一個很平和的形式,非得鬧出點情緒才能達到目的。然而你的表達並不是從你來我往的交換禮物開始,也不是平心靜氣的交流,而是在某個特殊的約會日子,瘋狂飆淚,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淚流不止,控訴著男友沒有做到種種浪漫舉動。男友為了安撫你的情緒,收起了自己意見與想法,來換來你的平靜,這就是情緒勒索。
  • 警惕身邊的情緒勒索
    親密關係裡的情緒勒索就像之前寫過的一篇文章一樣,現在看來,還是有點絕望的。這裡想說的是,警惕身邊親近的人的情緒勒索,而不是警惕身邊的人,不然會讓自己更加沒有安全感。情緒勒索的幾大特徵當一個人在伴侶、親子、職場等場合中,感到非常不舒服,難以和對方相處,這很有可能是因為他遭遇了情緒勒索。
  • 《情緒勒索》
    在這個過程中我遇到過好人,也有遇到過典型的情緒勒索者。有一個女生,稱呼她為K好了。K是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和她在一起的感覺就像我是一個狠狠被汲取養分的母體,我負責提供所有她需要的情緒價值,簡而言之——必須哄她開心。我非常疲憊,但是選擇妥協,因為我想做一個被人喜歡的人。
  • 如何解開情緒勒索?
    近年來,「感情勒索」或「情緒勒索」儼然成了大眾心理學的用語,我自己是先在課堂上聽同學提起,隨後才在書上看到。情緒勒索一詞出自美國心理學家Susan Forward的同名書,這本書在西方是知名著作,臺灣的中譯本卻已絕版,目前只能在圖書館裡借到。
  • 什麼是「情緒勒索」?
    圖文∣ 小雨常聽人談起情緒勒索,那什麼是情緒勒索?
  • 你被情緒勒索了嗎?
    我發現我們內心的很多痛苦都來源於親近之人的情緒勒索。你可能已經面臨「情緒勒索」了,一旦「情緒勒索」出現在親密關係中,這段關係就會漸漸失去當初的活絡,雙方甚至會陷入需求與被掌控的泥沼中而無法自拔。情緒勒索與控制的背後,其實就是恐懼。「他們只不過是想藉此尋求安全感及掌控權。不論外表看起來多麼有自信,他們的內心其實還是非常焦慮的。」
  • 2018.10.25《情緒勒索》
    今天分享一本「輕鬆」點的書,關於情緒管理貌似這些年很受關注,其中有一種情緒叫勒索情緒。
  • 從「鍾美美」看情緒勒索
    我的一個朋友發文說:」視頻裡展現的是一個苦口婆心、恨鐵不成鋼、極其負責的班主任形象……「誰說不是呢,成長至今,誰還沒被情緒勒索過。為了寫這篇文章,我專門去讀了兩本書《情緒勒索》和《情感勒索》。這是實現勒索的最後一步,往往都是以傷害自己或威脅拋棄來實現。一個人安全感的來源越清晰,就越容易被情緒勒索。以」父母不要你了「為口語勒索小孩,以分手再見勒索情侶等,這些都是屢見不鮮的操作。越是親密的人之間,越容易以剝奪安全感為武器進行情緒勒索。你看,只要曾經認真生活過、愛過的人,誰還沒被情緒勒索過呢。
  • 情緒測試|你是容易被情緒勒索的人嗎
    勒索者 被勒索者情緒勒索,一定要有一個勒索者和一個被勒索者。這場戲,如果只有勒索者,而沒有被勒索者,就無法唱成。也就是說,情緒勒索是一個巴掌拍不響的遊戲,所以當你被勒索的時候,通常也是你給了對方機會!
  • 為什麼你容易被情緒勒索?
    如果你覺得這些話非常的熟悉,那麼恭喜你,那麼你也被情緒勒索了。「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是知名心理學家蘇珊·佛沃在 《情緒勒索》一書中提出的概念。情緒勒索者可能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中,使用要求、威脅、施壓、沉默等直接或間接的「勒索」手段,讓被勒索者產生各種負面情緒,例如挫敗感、 罪惡感、恐懼感。
  • 並非只有家長才會情緒勒索,孩子也是情緒勒索高手,家長要警惕
    面對孩子的情緒勒索,朋友選擇了自己先到一邊,讓孩子自己冷靜下來。很多人會覺得大人才有情緒勒索,但其實孩子也會。兩到三歲的孩子就會對周圍的事物進行察言觀色,他們可以從父母的一些表情和行為感受到父母的情緒,對於一些比較聰明的孩子,還可能會成為情緒勒索的高手。所以父母千萬不要以為只有大人才會情感勒索,要警惕孩子的情感勒索。
  • 你可能正在被「情緒勒索」!
    美國資深心理治療師蘇珊·佛沃,從她幾十年的治療個案中提煉出「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這個概念。最重要的就是意識到,你為什麼會有焦慮、自我懷疑、罪惡感等負面情緒,也就是說你為什麼會被「情緒勒索「?你可能會覺得是因為自己是個好人,你很善良,又樂於助人,「好欺負「的人自然會是最佳」勒索「對象。但你可能從沒想過, 恰恰是你非常想要做一個好人,非常想通過滿足別人的要求來獲得認可。
  • 你是否在被情緒勒索著
    你是不是也在被情緒勒索著,當你情緒激動的時候,怒火湧上心頭,身體、大腦已經完全不受控制,就會把之前的記憶全部都翻出來,不管不顧,不分青紅皂白,無法冷靜地去判斷,加深記憶,重複過去痛苦的感覺,傷害身邊的人。
  • 被父母「情緒勒索」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殊不知,這些話卻是在無形中對孩子進行「情緒勒索」,其危害遠大於所謂的「教育」。關於「情緒勒索」,美國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這樣解釋:「在衝突雙方裡,有一方通過情緒希望凡事都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卻因此犧牲了另一方的利益。這樣相互較勁的力量拉鋸,就變成了情緒勒索。
  • 愛與「情緒勒索」的3個區別
    治療師朱迪斯 p.西格爾在《情緒勒索》一書中,闡述了親密關係中一系列的「情緒勒索」行為。這種錯誤的認知,是親密關係中壓迫感形成的一種重要原因。控制與自由以愛的名義來控制別人,是情緒勒索最常見的一種表現。在這種言行的背後,實際上隱含著這樣一種心理邏輯——我對你的要求,是我在乎你的一種表現。如果你不聽從我的,那就是破壞了我們之間的關係。
  • 情緒勒索,你情我願?
    與之相比,日常生活中的情緒勒索有異曲同工之妙,能深切擊中我們內心的要害。情緒勒索是宰制行動中一種最有力的形式,周遭親朋好友會用一些直接或間接的手段勒索我們,如果不照他們的要求去做,我們就有苦頭吃了。所有勒索的中心就是基本的威脅恐嚇,它會以許多不同的面貌出現,像是:如果你不照我的方式做,你肯定會不太好過。
  • 請不要情緒勒索我
    《情緒勒索》這本書是我19年在臺北的誠品書店所購,作者是一位資深的臺灣諮商心理師周慕姿。
  • 面對情緒勒索
    很多時候,為了息事寧人,為了維繫與重要的人的關係,你只能答允他們的要求,但只要一次被勒索成功,勒索者將會得寸進尺,跟你越要越多,逐漸形成一種共同依賴的互動關係。但為什麼我們沒法拒絕別人?說到底是因為我們把焦點放在對方的需要和情緒上面,而忽略了自己,又或是我們重視這段病態關係大於真正的快樂。但你必須明白,透過勒索手段換回來的絶不是愛,而是害怕與傷害。
  • 情緒勒索:我愛你,但為何無法溝通?
    情緒勒索的表現:●當你提出一個要求,做出一個舉動。伴侶不經過任何溝通,立刻表現出厭斥或憤怒的情緒。●你很愛對方,不希望對方不快樂,想避免情緒衝突。只好不提出要求,不做出伴侶討厭的行為。為了顧慮對方的情緒勉強自己順從。你被勒索了,因為你愛她。 這種勒索相處不只出現在戀愛裡面。最常出現的情緒勒索是父母子女之間。
  • 第275期 | 不要把愛變成情緒勒索
    讀了臺灣心理學家周慕姿的《情緒勒索》這本書,以及李明辰老師對它的解讀很有感受,心得和大家分享。 情緒勒索指的是一方通過一些手段給對方帶來心理壓力,讓對方產生了挫敗、恐懼等不好的情緒,為了避開這些壓力和心理上的不舒服,對方會一次一次的妥協,久而久之會形成惡性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