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勒索,你情我願?

2021-02-23 鄭州大午心理

恐懼、責任及罪惡感,

這些要素是情感勒索者遂行其意的工具。

一名勒索犯可能會威脅要揭發被害者的過去、毀了他的名聲,或是要求被害者支付一筆款項以保住某個秘密。與之相比,日常生活中的情緒勒索有異曲同工之妙,能深切擊中我們內心的要害。

情緒勒索是宰制行動中一種最有力的形式,周遭親朋好友會用一些直接或間接的手段勒索我們,如果不照他們的要求去做,我們就有苦頭吃了。所有勒索的中心就是基本的威脅恐嚇,它會以許多不同的面貌出現,像是:如果你不照我的方式做,你肯定會不太好過。

這些情緒勒索者了解我們十分珍惜與他們之間的關係,知道我們的弱點,更知道我們心底深處的一些秘密。不論他們多關心我們,一旦無法達成某些目的,他們就會利用這層親密關係迫使我們讓步。

比如說,你很自豪自己慷慨又善解人意,但只要稍不順從他們的意思,他們就會給你貼上自私自利的標籤;如果你非常重視金錢和安全,這些人能讓你擁有這一切,或是讓你兩手空空。如果你相信他們,就等於被控制了所有的決定和行動。

但問題是,我們根本沒有察覺到加諸在自己身上的這些手段。

在這裡,我用迷霧(FOG:Fear, Obligation, Guilt)這個詞,來表示情緒勒索行為所造成的混沌不清,也用來說明其做為一種媒介的功用。這個詞其實是三個不同單字的字首縮寫:恐懼、責任及罪惡感,這些要素也是勒索者遂行其意的工具。

他們會將迷霧以排山倒海之勢灌進關係中,讓我們根本不敢逾越他們的意思,只得乖乖順從,而且無法達到他們的目標時,我們還會感到無以名狀的罪惡感。

▲恐懼何以成為所有勒索者的一項共同特徵?

要撥開這重重迷霧,看清勒索者加諸在身上的一切是很不容易的。因此,我研究出下列檢核表,有助於分辨自己是否已成了他們的目標。 想想那些對你意義重大的人,有沒有出現以下徵兆?

如果你不照著做,他們便威脅要讓你日子難過?

如果你不順從,他們便威脅要斷絕往來?

如果不照他們的意思去做,他們會直接告訴或暗示你,他們覺得被忽視了,心裡很受傷或是沮喪?

不論你付出多少,他們總是需要更多?

他們通常都假設你一定會讓步?

常常漠視或看輕你的感覺及欲求?

對你做了許多承諾,卻常食言而肥?

當你不讓步時,他們就會說你是自私、邪惡、貪婪、沒心肝的人?

當你承諾要讓步,不管你說什麼他們都會答應;若你絕不退讓,他們就馬上翻臉?

將金錢當作是逼你讓步的利器?

只要以上有任何一項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你已經受到情緒勒索的折磨了。但,還是有很多辦法能馬上改善你的處境以及感受的。

在做出任何改變之前,我們得先理清自己與情緒勒索者的關係。想要終結這段遭受宰制的過程,這個步驟很重要。即使我們努力要消除這層迷霧,勒索者還是不會歇手的。近幾年來,在處理迷霧問題時,我們已經發展出許多有關情緒、精神狀態和動機的縝密分析。在這種狀態下,感官神經會遭到抑制,原本能導引情緒的精密感應器全都失靈了。

這些勒索者能巧妙遮掩加諸在我們身上的壓力,讓我們常懷疑是自己太敏感。此外,他們普遍認為自己所作所為都是出於善意與貼心,與實際作風簡直是大相逕庭。這一切都讓我們困惑、茫然,而且極度不滿。

此外,恐懼(恐懼失去、恐懼改變、恐懼遭到拒絕、恐懼無法掌控)何以成為所有勒索者的一項共通特質?對某些勒索者來說,這些恐懼是因為長期感到憂慮及匱乏。也有一些人是因為喪失了安全感及自信心,為了抵禦不確定感和壓力的侵蝕,進而衍生出這樣的產物,如求愛被拒、失業、離婚、退休及生病等突發事件,都能輕易地將至親好友變成一名情緒勒索者。

這些使用情緒勒索手段的親友,很少是真的存心要勒索我們的,他們只不過想藉此尋求安全感及掌控權。不論外表看起來多有自信,他們內心其實是非常焦慮的。但當我們完全附和勒索者的要求時,他們會覺得自己極有影響力,這時情緒恐嚇就成了他們抵禦傷害和恐懼的最佳利器了。

相關焦點

  • 你被情緒勒索了嗎?
    我是一位心理師,每天都在省視人的內心傷痛。    我發現我們內心的很多痛苦都來源於親近之人的情緒勒索。
  • 什麼是情緒勒索?
    我們不是經常說「作」這個字嘛,大概就是說本來是一件很小的事情,非得要誇大;一句芝麻綠豆大的心裡話,不哭得一塌糊塗,代入到悲情女主不罷休!這種行為就是要用很極端的情緒,向對方索取情感需求、物質需求的行為。無形中就走上了情感勒索的道路:為了得到對方的關心、物質等等通過眼淚、憤怒、脾氣來逼迫對方就範。
  • 情緒勒索
    那是因為你的情緒被勒索了,所以才會產生如此過度的反應。以下的場景,是否很熟悉:這些我們習以為常、不以為意的對話,其實就是緩緩勒住我們脖子,讓我們無法呼吸的情緒勒索。對父親傷害得最深的一次是她結婚時,父親託朋友帶了10萬現金給她,並夾著一張紙條,「我最親愛的女兒,我在你很小的時候因為一些不得已的原因而拋下你,每每想到這裡我都很自責,這麼多年你對我不理不睬,想必已經對我恨之入骨了吧,可是不管你怎麼對我,我都不怪你,因為你是我女兒,我永遠愛你。現在你結婚了,我很欣慰,我那可愛乖巧的女兒也終於有自己的家庭了。
  • 情緒勒索:我愛你,但為何無法溝通?
    情緒勒索的表現:●當你提出一個要求,做出一個舉動。伴侶不經過任何溝通,立刻表現出厭斥或憤怒的情緒。●你很愛對方,不希望對方不快樂,想避免情緒衝突。只好不提出要求,不做出伴侶討厭的行為。為了顧慮對方的情緒勉強自己順從。你被勒索了,因為你愛她。 這種勒索相處不只出現在戀愛裡面。最常出現的情緒勒索是父母子女之間。
  • 暴力的情緒勒索:「施暴者」與「受害者」的內心博弈
    國外學者Susan Forward定義為「情緒勒索」。從勒索者角度:「你無法為自己的負面情緒負責,而利用威逼或利誘來掌控對方、迫使他順從你,達到自己的目的。」但有趣的是,看起來自己這麼努力希望換到的是這段關係,希望可以換到對方看重自己、愛自己,殊不知長期被勒索的結果,你換到的不是愛,而是害怕與傷害。」▍轉載自《情緒勒索》勒索者和被勒索者是雙向的,勒索者的情緒需要對外宣洩,而被勒索者卻急需吸收外界的情緒來滿足自己的內心。
  • 如何解開情緒勒索?
    近年來,「感情勒索」或「情緒勒索」儼然成了大眾心理學的用語,我自己是先在課堂上聽同學提起,隨後才在書上看到。情緒勒索一詞出自美國心理學家Susan Forward的同名書,這本書在西方是知名著作,臺灣的中譯本卻已絕版,目前只能在圖書館裡借到。
  • 我還不是為你好!《面對家人的情緒勒索》
    如果,你身陷家人的情緒勒索中,你可以打開此書,選擇不再重複相同的情節。作者通過心理練習,強化內在力量,學習不帶任何偏見地看待情緒勒索,教會你有意識地解開心結,從此破解人際紛擾中的控制和傷痛。本書有利於家庭關係的和諧,有利於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和諧,教會大家如何以正確的方式去愛護他人。
  • 情緒測試|你是容易被情緒勒索的人嗎
    聽到這些,你或許會想:等等!你說什麼?我沒有給對方機會啊!我是被勒索的人耶!對!你沒聽錯!就是你給了對方機會!但這不完全是你的錯!只是你的身心狀態,造成對方敢於不斷勒索。或許你會問:「面臨情緒綁架的時候,不是每個人都會被勒索嗎?」當然不是!
  • 為什麼你容易被情緒勒索?
    上司:你不努力,到處都是可以取代你的人。給你機會你這樣浪費,你太讓我失望了。如果你覺得這些話非常的熟悉,那麼恭喜你,那麼你也被情緒勒索了。「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是知名心理學家蘇珊·佛沃在 《情緒勒索》一書中提出的概念。情緒勒索者可能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中,使用要求、威脅、施壓、沉默等直接或間接的「勒索」手段,讓被勒索者產生各種負面情緒,例如挫敗感、 罪惡感、恐懼感。
  • 你可能正在被「情緒勒索」!
    最重要的就是意識到,你為什麼會有焦慮、自我懷疑、罪惡感等負面情緒,也就是說你為什麼會被「情緒勒索「?你可能會覺得是因為自己是個好人,你很善良,又樂於助人,「好欺負「的人自然會是最佳」勒索「對象。但你可能從沒想過, 恰恰是你非常想要做一個好人,非常想通過滿足別人的要求來獲得認可。
  • 你是否在被情緒勒索著
    你是不是也在被情緒勒索著,當你情緒激動的時候,怒火湧上心頭,身體、大腦已經完全不受控制,就會把之前的記憶全部都翻出來,不管不顧,不分青紅皂白,無法冷靜地去判斷,加深記憶,重複過去痛苦的感覺,傷害身邊的人。
  • 請不要情緒勒索我
    甚至,當你出了半點差池的時候,你就是傷害對方的罪魁禍首。      靜下心來想一想,生活中這樣的情境很常見對不對?但是我們只感覺不舒服與委屈,有時甚至說不出個所以然。其實,這就是所謂的情緒勒索,兩方分別站在了勒索者和被勒索者的對立位置上。書中作者舉了一些上下級、情侶、父母與子女間的例子,很難不讓讀者代入,邊讀邊從中找自己的影子。
  • 破解情緒勒索:你沒有義務滿足別人的期待!
    心曦心理諮商所所長、諮商心理師周慕姿在《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一書中指出,從過往心理諮商實務經驗中,發現「情緒勒索」是人與人最常見,卻又不易被當事人察覺的互動問題。周慕姿認為,只要了解情緒勒索如何運作、如何對內心造成影響,以及擺脫情緒勒索的技巧,就能逐漸恢復信心,奪回人生掌控權。情緒勒索可能發生在各種情境,職場自然也不例外。
  • 《情緒勒索》
    -1-你的人生總是在滿足別人嗎?無論是那個拜託你拿了一年快遞的室友,還是每天蹭車的同事,你拒絕過他們的無理要求嗎?我就是那個不會拒絕別人的人。在國外上學的時候,來自同一個國家的同學就成了我唯一可以寄託情感的對象,因此我格外看重每一個朋友。在這個過程中我遇到過好人,也有遇到過典型的情緒勒索者。有一個女生,稱呼她為K好了。K是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和她在一起的感覺就像我是一個狠狠被汲取養分的母體,我負責提供所有她需要的情緒價值,簡而言之——必須哄她開心。
  • 警惕身邊的情緒勒索
    寫在前面之前我對情緒的問題還是比較敏感的,或許也是沒安全感的表現。但身邊的一些事有時候確實讓我不斷地反思與人相處的問題,以及基本的情緒問題。,回到家伴侶給我的是不開心的情緒反應,認為其實自己的快樂可以從其他地方獲得,不一定需要從對方身上,進而認為自己不重要,加重了自己的不安全感。
  • 第275期 | 不要把愛變成情緒勒索
    讀了臺灣心理學家周慕姿的《情緒勒索》這本書,以及李明辰老師對它的解讀很有感受,心得和大家分享。 情緒勒索指的是一方通過一些手段給對方帶來心理壓力,讓對方產生了挫敗、恐懼等不好的情緒,為了避開這些壓力和心理上的不舒服,對方會一次一次的妥協,久而久之會形成惡性的循環。
  • 什麼是「情緒勒索」?
    圖文∣ 小雨常聽人談起情緒勒索,那什麼是情緒勒索?
  • 從「鍾美美」看情緒勒索
    我的一個朋友發文說:」視頻裡展現的是一個苦口婆心、恨鐵不成鋼、極其負責的班主任形象……「誰說不是呢,成長至今,誰還沒被情緒勒索過。為了寫這篇文章,我專門去讀了兩本書《情緒勒索》和《情感勒索》。一個人安全感的來源越清晰,就越容易被情緒勒索。以」父母不要你了「為口語勒索小孩,以分手再見勒索情侶等,這些都是屢見不鮮的操作。越是親密的人之間,越容易以剝奪安全感為武器進行情緒勒索。你看,只要曾經認真生活過、愛過的人,誰還沒被情緒勒索過呢。對於管理孩子而言,情緒勒索是較為有效的方式,不然部分老師和部分父母也不會不約而同的採用這個辦法。
  • 從以愛之名看情緒界限 ——聽吳娟瑜老師《情緒勒索》課程有感
    並且,你要知道哪怕是合法夫妻,拍裸照也是有風險的,一旦對方開撕,你就只能等著被威脅、被恐呵!包麗,你這是把自己的人生拱手送給牟某啊!……聽起來很荒謬,但極度的情緒勒索確實足以摧毀人的一生!直到我初三,我媽又對我吼,我記得我很認真地對她說:「你要是覺得真的過不下去了,那就離婚吧,我沒關係的。」(現在看來,這就是我抗拒情緒勒索的萌芽),毫無意外換來的是我媽更加驚心動魄的歇斯底裡…… 我們的父母常常不認為孩子快樂是一種成功,一家人彼此相愛是一種成功,反而很悲壯地認為「我犧牲了我自己,給你一個完整的家」、「你恨我沒關係,只要你有出息就行了」,並且不斷地用這些話「提點」孩子。
  • 窒息的「情緒勒索」:你的人生,總是在滿足別人嗎?|一刻•觀點
    .上司:好好幹,別忘了,你試用期還沒過。以上這些例子,你是否非常熟悉?這些我們習以為常、不以為意的對話,其實就是緩緩掐住我們脖子,讓我們無法呼吸的情緒勒索。當你不順對方的意,情緒勒索者開始自憐,或責怪、貶低、在你身上貼標籤,甚至威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