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情緒勒索:你沒有義務滿足別人的期待!

2021-02-19 清晨相約

「情緒勒索」可能在任何情境中發生,職場上也不例外,常常是痛苦及壓力的來源,我們究竟該如何擺脫被勒索的困境?

你的人生,總是為了滿足別人嗎?

媽媽說:「我把這輩子希望都放在你身上,你怎麼忍心讓我失望?」

女友說:「因為你上次瞞著我跟朋友去夜店,所以我才沒安全感。」

男友說:「妳敢離開我,我就跳下去。」

上司說:「我看你資質不錯,才想讓你多做些事,栽培你。別忘了,你試用期還沒過。」

你是否發覺,這些習以為常的對話,卻讓自己愈來愈喘不過氣?若無法在行為上滿足要求,對方就開始以自憐、責怪、貶低甚至威脅的話語,讓你心懷愧疚,自我懷疑。但你卻沒意識到,這其實不見得是非得理所當然承受的「情緒勒索」。

心曦心理諮商所所長、諮商心理師周慕姿在《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一書中指出,從過往心理諮商實務經驗中,發現「情緒勒索」是人與人最常見,卻又不易被當事人察覺的互動問題。

周慕姿認為,只要了解情緒勒索如何運作、如何對內心造成影響,以及擺脫情緒勒索的技巧,就能逐漸恢復信心,奪回人生掌控權。

情緒勒索可能發生在各種情境,職場自然也不例外。事實上,這也是很多人工作最大的痛苦來源。

情緒勒索6大特徵

有人常以貶低對方的自我價值,進而產生罪惡感讓對方屈從。例如,主管說:「這是為你好,你不順從安排就是不忠誠的員工。」只有順從要求,才能獲得被肯定的感覺,進而暫時得到內心的平靜。然而,當被勒索者因為對方過大的情緒而勉強服從,甚至說服自己需要為對方的情緒負責時,就會產生「情緒勒索循環」。

以上班族薇婷和主管維侖為例,來了解情緒勒索的6大特徵:

1. 要求

維侖不顧薇婷的感受,堅持要求她多做分外工作,而且毫無轉圜餘地。

2. 抵抗

面對超過工作職責的要求,薇婷一開始並沒有直接接受,但考慮到維侖是直屬主管,也不敢直接了當說「不」。

3. 壓力

當發現薇婷不如預期的順從,維侖沒有試著了解她的感受,反而用話讓薇婷產生壓力:「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工作,妳應該好好珍惜。」其實潛臺詞是「我是為妳好,妳不要不領情」。

4. 威脅

除施加壓力外,也可能運用威脅性的言語,例如:「原以為妳是可造之才,沒想到妳態度這麼消極,太讓我失望,現在我不確定妳還能不能通過試用期,自己想清楚。」暗示薇婷,如果不照著做,就會失去她認為最重要的事物:這份工作。

5. 順從

維侖施加的壓力和威脅使薇婷害怕不安,為了保有工作的安全感,便選擇屈服。而後,雙方會維持一段「看起來還不錯」的互動關係,維侖又恢復和藹可親的態度,以「獎勵」聽話的薇婷。

6. 舊事重演

維侖愈來愈清楚薇婷在乎的事,以及用什麼方法可以讓她就範,於是再有同樣需求時,就會故技重施,讓薇婷再次屈服。

利用貶低對方、引發罪惡感達到目的

除了有這6項特徵外,情緒勒索者非常擅長做一件事:貶低你或你的能力(自我價值),引發你的罪惡感,並剝奪你的安全感。

.貶低你或你的能力:當情緒勒索者發現你不願意滿足他的需求,他會設法讓你感覺是你的判斷力有問題,並以各種理由美化他的需求,以展現「他是對的」。當他「非常肯定」地否認你的感受,貶低你的能力或判斷力,久了,你會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真如他說的「有問題」,只要順從要求,對方就會肯定你,於是,最後你會感覺自己並不重要,對方的感受才是真的。

.引發你的罪惡感:這是情緒勒索最難擺脫的部份。對方可能會說:「我這麼照顧你,你居然不聽我的」、「你這樣做,讓我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來」。目的都是要你產生「我真是不識好歹」的罪惡感,因而願意照做,得到對方正面的評價,代替心中原本的自我價值感。

.剝奪你的安全感:「你要是不接這個案子,我們的交情就算了」、「你不聽我的,我就擺爛給你看」,利用威脅,讓你感到焦慮害怕,於是只能乖乖順從,贖回安全感。但弱點被情緒勒索者握在手中後,只要一次勒索成功,他就會愈要愈多,你也在一次次退讓中,讓自我和快樂消失殆盡。

通常「被情緒勒索者」的人格特質,往往是大家口中的「好人」。這是社會文化長久積累的結果,人們在乎別人的評價和眼光,希望獲得肯定,顧慮他人的需求,最後變成「好像拒絕別人是自己的錯」,於是所謂的「好」,變成「情緒勒索互動」的養分。

避免被勒索的護身符:提升自我價值感

有人問「自信」跟「自我價值感」有什麼不同?自信是對自己能力的信心,例如在事業上有成就、具備解決問題的經驗或有能力做好事情;自我價值感代表對自我的評估,包括接納、尊重自我的態度,也就是說,自己不需要做到什麼或證明什麼,才代表是「有價值的」。就算有一些缺點,或還做不到什麼,甚至有時候會失敗,但自己都能堅定相信,這些事情是因為「我沒做好」,而不是「我不好」,不會因為幾次的失敗,就懷疑自己生存的意義,也就是「對自己完全地接納」,這才是自我價值感。

當別人的要求和自我需求、感受相牴觸時,只為了博得別人肯定就放棄真實感受,不是活得太辛苦了?若是能對自己說:「嘿,你做得很好,你辛苦了,就算什麼都不做,我仍然覺得你是有價值的,我愛這樣的你。」先真心肯定現在的自己,自然在面對情緒勒索者質疑時,能更勇敢地堅持原則。

換言之,面對情緒勒索者的第一步,是試著問自己:「我能不能尊重自己的感受?當我不喜歡這件事時,能不能拒絕?不需要擔心、恐懼,覺得自己不好或很糟糕?當別人用『你不答應我,我就會貶低你,或覺得你不夠好』時,我能不能不接受這樣的威脅,而相信一件很重要的事:只有我自己可以定義自己?」

一旦不再下意識地委屈自己,就會有足夠的自我價值感與意志力,去抵抗情緒勒索的手段。當你開始重視、接納自己的感受時,便開始奠定「提升自我價值」的基石。而第二步,則是開始練習「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需求」。

畫出「情緒結界」,捍衛感受與需求

在團隊中,大多數人都希望維持氣氛和諧,因此隱忍自己的感受,盡力配合其他人,順應需求。長此以往,你會很容易覺得,相較於別人,自己的感受不那麼重要,最後自己這個人也「沒那麼重要」了。而練習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需求,是學習看到自己,也練習讓別人看到你,進而了解你的感受與需求,然後逐步理解、接納。

練習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需求,同時也是練習拉起「情緒界線」,讓別人知道:在這個界線內,是我的領土,需要尊重我的感受。這樣,別人才有機會正視你的界線。

例如,偶爾一次緊急幫忙同事的工作,是自己基於情誼而心甘情願,但當對方把「方便當隨便」,不管大小緩急都來尋求支援時,就是侵犯到你的界線,不應該繼續選擇忍氣吞聲。

即便做到這一點,大多數人難免擔心在表達感受後,對方的威脅是否成真。這時候,請問自己兩個問題:「如果真實表達自己的感受,最糟的結果是什麼?」、「我願不願意為了維持這段關係而委曲求全,忽略自己的感受?」或許,你會發現,當你拒絕對方,或表達感受後,最糟的結果仍然是可以承受的。

擺脫情緒勒索需要不斷練習,而且面對情緒勒索者的勇氣,有時候會消失得很快,這時候請告訴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事,是在不傷害他人權益的前提下,重視自己的感受,滿足自己的需求,而非為了滿足他人期待而活。

記得,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要求時,你的選擇權在於「想不想要」,而不是「我害不害怕」。別忘了,你才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人,對於情緒的主導權,應該操之在己。

相關焦點

  • 窒息的「情緒勒索」:你的人生,總是在滿足別人嗎?|一刻•觀點
    對一個孝順、乖巧、體貼他人的孩子來說,情緒勒索的餌,毋須是言語,有時單單一個眼神、一聲嘆息,我們都會上鉤。因為,我們在乎這段關係,重視關係中的對方。這樣的在乎,或許是源自於原生家庭的成長議題,也可能是害怕失去愛與肯定。但這是你的人生,你不該為滿足別人的需求而活。
  • 你可能正在被「情緒勒索」!
    情緒勒索的產生,基本上遵循了以下步驟:收到要求→產生緊張和焦慮感、自我懷疑、罪惡感等負面情緒→無法拒絕→滿足對方需求→循環收到要求這是很多人建立起的行為怪圈,一邊想拒絕,一邊又忙不迭的答應別人的要求,你必須打破這個循環,才能從「不敢拒絕「裡走出來。
  • 情緒測試|你是容易被情緒勒索的人嗎
    勒索者 被勒索者情緒勒索,一定要有一個勒索者和一個被勒索者。這場戲,如果只有勒索者,而沒有被勒索者,就無法唱成。也就是說,情緒勒索是一個巴掌拍不響的遊戲,所以當你被勒索的時候,通常也是你給了對方機會!
  • 什麼是「情緒勒索」?
    圖文∣ 小雨常聽人談起情緒勒索,那什麼是情緒勒索?
  • 你被情緒勒索了嗎?
    我發現我們內心的很多痛苦都來源於親近之人的情緒勒索。· 正問題採取逃避態度,只求滿足一己之需而忽略你。你可能已經面臨「情緒勒索」了,一旦「情緒勒索」出現在親密關係中,這段關係就會漸漸失去當初的活絡,雙方甚至會陷入需求與被掌控的泥沼中而無法自拔。情緒勒索與控制的背後,其實就是恐懼。「他們只不過是想藉此尋求安全感及掌控權。不論外表看起來多麼有自信,他們的內心其實還是非常焦慮的。」
  • 如何破解《天水圍的夜與霧》:以愛為名的「情感勒索」?
    極端的情緒勒索者並不知道這一點,他們認為你不服從命令就是背叛愛,愛是你唯一的紐帶,如果你不服從命令,你就背叛了愛,作為憲兵,你有義務「處決叛徒」。有時候感情上的敲詐可能不會扔太多注意力,但一旦這種情感敲詐積累到一定限度,就會引發人的殘忍一面,把不聽自己命令的對方當「牛」,認為對方是在侮辱自己,在謀殺自己,把他們當成電影裡的方同霞殺手。
  • 如何解開情緒勒索?
    黑函或許聽起來聳動,但遠為普遍的卻是日常生活中,親朋好友之間的情緒勒索,利用引起恐懼和罪咎的方式來遂行己願。常見的形式如:「假使你不給我買車,我就離家出走!」「如果你不同我做愛,我就跟你分手!」「如果你離開我,我就自殺!」「如果你敢跟我離婚,我就把小孩帶走!」
  • 為什麼你容易被情緒勒索?
    上司:你不努力,到處都是可以取代你的人。給你機會你這樣浪費,你太讓我失望了。如果你覺得這些話非常的熟悉,那麼恭喜你,那麼你也被情緒勒索了。「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是知名心理學家蘇珊·佛沃在 《情緒勒索》一書中提出的概念。情緒勒索者可能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中,使用要求、威脅、施壓、沉默等直接或間接的「勒索」手段,讓被勒索者產生各種負面情緒,例如挫敗感、 罪惡感、恐懼感。
  • 什麼是情緒勒索?
    :我們接觸到的愛情裡一定有碰到過這樣的情況:明明很相愛,可是說到要溝通,表達自己的想法往往不能用一個很平和的形式,非得鬧出點情緒才能達到目的。我們不是經常說「作」這個字嘛,大概就是說本來是一件很小的事情,非得要誇大;一句芝麻綠豆大的心裡話,不哭得一塌糊塗,代入到悲情女主不罷休!這種行為就是要用很極端的情緒,向對方索取情感需求、物質需求的行為。無形中就走上了情感勒索的道路:為了得到對方的關心、物質等等通過眼淚、憤怒、脾氣來逼迫對方就範。
  • 《情緒勒索》
    -1-你的人生總是在滿足別人嗎?無論是那個拜託你拿了一年快遞的室友,還是每天蹭車的同事,你拒絕過他們的無理要求嗎?我就是那個不會拒絕別人的人。在這個過程中我遇到過好人,也有遇到過典型的情緒勒索者。有一個女生,稱呼她為K好了。K是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和她在一起的感覺就像我是一個狠狠被汲取養分的母體,我負責提供所有她需要的情緒價值,簡而言之——必須哄她開心。我非常疲憊,但是選擇妥協,因為我想做一個被人喜歡的人。
  • 一起讀書005 | 《情緒勒索》:在職場上,別一不小心就被PUA了
    如果你的朋友對你說:連三千塊錢都不願意借給我,你肯定是不拿我當朋友了。於是連下個月生活費都沒著落的你硬是找家裡要了三千塊錢借給朋友,就是為了不讓他說你「不把他當朋友」,你就是被勒索了。細數一下我們經歷的種種,有沒有出現過被情緒勒索?如果有的話,該怎麼辦呢?畢竟我們的人生可不是為了犧牲自己去成全別人的。
  • 《面對家人的情緒勒索》
    如果,你身陷家人的情緒勒索中,你可以打開此書,選擇不再重複相同的情節。作者通過心理練習,強化內在力量,學習不帶任何偏見地看待情緒勒索,教會你有意識地解開心結,從此破解人際紛擾中的控制和傷痛。本書有利於家庭關係的和諧,有利於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和諧,教會大家如何以正確的方式去愛護他人。
  • 從「鍾美美」看情緒勒索
    實現情緒勒索一般有三個方法或三個步驟:一是刻意貶低你。簡單說來就是對你進行否定,而這個否定脫離實際且飽含個人偏好,通俗說法是」人身攻擊「。典型表現就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啥都好,就你是個廢柴,幹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二是引發你的罪惡感。
  • 情感心理學|不要讓自己被「情緒勒索」
    你的人生,總是在滿足別人嗎?情緒勒索 Emotional Blackmail是知名心理學家蘇珊佛沃提出的概念,常見於職場、親子、夫妻、朋友等許多人際關係中。情緒勒索者可能有意識,無意識地使用要求、威脅、施壓、沉默等直接或間接的手段,讓被勒索者產生各種負面情緒,例如挫敗感、罪惡感、恐懼感等。
  • 第275期 | 不要把愛變成情緒勒索
    那些長期受勒索情緒影響的人,會失去自己給自己做主的那份堅定,嚴重的會引發心理疾病。這種情緒勒索經常發生在身邊的人身上,像父母、夫妻、戀人、同事,越是和你接觸多的人或者是你在乎的人,越容易出現情緒勒索和被勒索。
  • 你是否在被情緒勒索著
    你是不是也在被情緒勒索著,當你情緒激動的時候,怒火湧上心頭,身體、大腦已經完全不受控制,就會把之前的記憶全部都翻出來,不管不顧,不分青紅皂白,無法冷靜地去判斷,加深記憶,重複過去痛苦的感覺,傷害身邊的人。
  • 好書推薦|《情緒勒索》作者:情緒從來都不是別人的責任,面對心中不安,始終要自己負責
    自我價值低的人容易被情緒勒索周慕姿心理師表示,在關係中,容易被情緒勒索的一方通常是「自我價值低」的人,他們比較在乎別人的感受,比較需要他人的肯定,透過迎合、滿足別人的需求來達到自己「想當個好人」的心理,他們需要被別人讚賞、肯定才會覺得自己好棒、有價值,一旦有人對他們說「因為你怎樣怎樣,沒照我的意思做,所以哪裡不好」這種貶低式的攻擊,他們是無力招架的,因此容易中「情緒勒索」的招!
  • 情緒勒索
    那是因為你的情緒被勒索了,所以才會產生如此過度的反應。以下的場景,是否很熟悉:這些我們習以為常、不以為意的對話,其實就是緩緩勒住我們脖子,讓我們無法呼吸的情緒勒索。這10萬元是作為一個父親對女兒的愛給你的,希望你在以後的生活中能開心快樂」。可是秋楓沒有被感動,而是讓中間人把這10萬元退給了父親,並且要跟他斷絕父女關係。我被情緒勒索的威力所震撼,他可以讓我們失去理智,做出很偏激的行為,到達難以置信的地步。如果我們的生活中被這樣的情緒所勒索,將是多麼可怕!
  • 並非只有家長才會情緒勒索,孩子也是情緒勒索高手,家長要警惕
    被拒絕之後,小美還是沒有死心,爭著吵著要朋友買,見朋友態度堅定之後,她開始坐在地上大哭起來。面對孩子的情緒勒索,朋友選擇了自己先到一邊,讓孩子自己冷靜下來。很多人會覺得大人才有情緒勒索,但其實孩子也會。兩到三歲的孩子就會對周圍的事物進行察言觀色,他們可以從父母的一些表情和行為感受到父母的情緒,對於一些比較聰明的孩子,還可能會成為情緒勒索的高手。
  • 情緒勒索:為什麼我們老是希望別人過得不好?
    雖然事件的結果並不是被嫉妒者造成的,但嫉妒者在負面情緒的作用下,不自覺地迫使自己用一些極端的行為,給其他人造成破壞性的影響。這種被情緒綁架自己和他人的現象,稱為「情緒勒索」。本文將詳細剖析人們是如何被情緒勒索,給自己和他人造成破壞性行為的,並分享三種化解情緒勒索的辦法,讓大家認識到如何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