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的孩子抱怨老師太嚴厲,不願意再上課,作為父母該如何引導?

2020-12-23 桃心柚子媽媽

暑假期間不少父母都為孩子安排了一門興趣班,6歲的孩子瑤瑤也不例外,瑤瑤的父母抱著讓孩子試試看的心態,讓孩子去一家鋼琴教育機構參加了相關課程的學習。原定是每周兩節課,起初瑤瑤對鋼琴能發出好聽的聲音還有一點點的興趣。但是,當開始學習到樂理部分和節拍器的使用,瑤瑤就經常走神不在狀態。很簡單的節奏教了幾遍都沒有彈好。

回家後瑤瑤哭著對父母說,不願意再去上鋼琴課,因為鋼琴老師對她太兇了。父母聽到孩子這樣的言論,第一反應就是孩子是不是受到委屈了?可是轉念一想也許並不全是老師的問題,孩子要想掌握一門技能,怎能輕言放棄呢?

作為父母當你遇到孩子在學習上要半途而廢的時候該怎麼辦?

相信很多 父母對孩子都有一定的期望,給孩子安排了很多學習的機會,希望孩子能多才多藝。但是,當孩子用各種各樣的理由來說服父母想要放棄學習的時候,父母要如何分辨孩子口中這些信息,真正讀懂孩子,引導、幫助孩子堅持下去?

首先,要分析6歲這個階段孩子身心的一些變化

1、學習環境的改變,孩子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時間去適應

這個例子中的孩子瑤瑤已經6歲了,是即將步入小學階段學習的孩子。但是從上課的習慣上很可能還是保留著幼兒園上課的習慣,自由、靈活、不被過多的拘束。而一旦孩子換了學習環境,例如原先上課有很多小朋友陪伴,學鋼琴只能和老師一對一,對孩子的注意要求相對較高。老師的態度不像幼兒園老師那樣溫柔等等,都會讓孩子有點手足無措,需要父母更多的理解和時間去適應。

2不想上課很可能是遇到了困難

6歲的孩子已經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他們能從獲取到的知識進行「加工」,轉化成自己的東西。但是,如果這個轉化的過程不是很順利,孩子可能就會像是遇到困難那樣,想躲避、放棄。這和2-3歲時期不一樣,他們並不是「不懂事」,而是覺得很難,自己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戰勝這樣的困難。

3、孩子的自尊心變強,變得很敏感

6歲這個階段孩子已經有一種「小大人」的感覺,覺得自己不再是需要爸爸媽媽分分秒秒都要呵護的小寶寶,自己能承擔自己的事情。但是與此同時孩子也在變得敏感,自尊心變得很強。如果上課的時候被老師責備,或者受到嚴厲的語言批評。孩子很容易就接受不了,因為在家裡或者是之前的幼兒園很可能沒有受到這樣的指責。

所以,當孩子出現厭學的情緒。父母先從孩子的言行中判斷,孩子是遇到了學習上的困難,還是真的受到了欺凌。但是無論是哪一種,父母一定要很明確地給孩子一個信息:父母能為他提出更好的建議或者是幫助,但是具體要怎麼處理,孩子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制性地塞給孩子。這樣對孩子今後的任何一個學科的學習都沒有太多的好處,嚴重的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

然後,要取得孩子的信任,並尊重孩子

1取得孩子的信任,是為了讓孩子願意和父母來交流。

隨著孩子的長大可能會越來越不願意和父母來交流。如果父母們一聽到孩子有不同的想法就著急反駁,那麼一段時間後孩子就會放棄主動和父母去交流。甚至父母主動找孩子聊天,孩子都會「冷處理」。所以,相信孩子,讓孩子把問題聚焦在事情上,而不是人上。既是尊重孩子,也是讓孩子學會先尊重別人。

2與孩子一起分析和商量對策

當孩子提出不願意學習某種技能的時候,父母不妨趁這個機會鍛鍊孩子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你可以把學習鋼琴的好處和孩子講清楚,然後問孩子,現在這種情況如果不學習鋼琴了那要怎麼辦呢?如果孩子能很清晰地描述出自己的想法,那麼說明孩子已經有了一定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孩子反覆強調是老師聲音太大或者性格與自己不和才不願意學習,那麼說明孩子很可能還沒有真正處理問題的能力。

3、如果遇到自己不喜歡的人,而不得不相處的時候怎麼辦?

孩子如果告訴父母自己不願意學鋼琴其實是為了換一個老師,那其實也是一種姐姐問題的方式,但是現實生活中,往往不得不面對自己不喜歡的人和事。父母正好用這樣的機會教會孩子如何處理生活中和學習上這樣的事情。

最後,孩子如果遇到自己不喜歡的老師,父母該怎麼辦?

1、詢問孩子有沒有和老師進行溝通?

孩子的上課的時候沒有聽懂而造成的錯誤,受到了老師的指責,孩子有沒有和老師溝通這樣的錯誤產生的原因?如果沒有,而父母平常也沒有接收到老師這樣的反饋。那麼當下就該在孩子面前直接和老師溝通。把其中的問題解決。

2父母要主動和老師、學校溝通,保持緊密的聯繫

父母要和學校的老師保持緊密的聯繫,無論是小學還是校外學習一些技能,都要和任課老師保持溝通,及時針對孩子的一些情況進行分析。如果孩子做錯了,父母能幫孩子怎麼樣去糾正?例如孩子節拍打不好,父母可以用其他的方法來鍛鍊孩子的節奏感。等下次上課孩子節奏就正常了,自然老師也沒有理由批評孩子。

3、觀察孩子的情緒,及時根據情況調整

在校外學習藝術技能,如果孩子一直很排斥上述的方法都使用過了。父母不妨嘗試為孩子請假一段時間,暫時中斷學習,讓孩子的情緒平復一段時間。或者為孩子找更好的機構培訓。

但是,當孩子正是步入小學,因為不喜歡老師、不喜歡這門課就要求換老師、換學校、甚至偏科,這些都是不實際的,最終影響的還是孩子本身。

先對孩子的心情表示理解和同步,能夠共情孩子的心理狀態,表示對他正在遇到的問題表示願意幫助,這樣才能讓孩子對父母逐步建立信任。而不是父母一昧的偏袒或者要求,在信任的基礎下,在引導孩子學會處理師生關係,學會釋放壓力。

學會面對可能他不是那麼喜歡的人和事,帶著孩子一步步成長,才是一個孩子最需要的。

相關焦點

  • 孩子上課不專心該咋辦?
    >NLP國際執行師國家高級心理諮詢督導嘉賓:李穎就讀於華南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專業主修課程:幼兒教育心理學、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等第一期節目說的就是大部分家長都頭疼的問題:孩子上課不專心該咋辦?最近網上熱傳著一組圖片,題目是從一塊橡皮看出你的孩子上課是否專心。簡單來說就是——橡皮越完整,孩子上課越認真!!孩子上課不專心,是因為孩子沒有專注力嗎?錯!這是個偽命題!
  • 6-9歲叛逆期的孩子,家長該怎麼去引導?
    經過現代教育學家反覆的觀察和論證,已經明確的把孩子的叛逆期劃分為三個階段。 幼兒叛逆期:3歲左右 兒童叛逆期:6-9歲左右青春叛逆期:14-16歲左右 兒童叛逆期的存在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可想而知,這個階段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引導有多重要!
  • 「媽媽,老師好嚴厲啊」,「孩子,被老師嚴管,其實是一種幸福!」
    來源:微信公眾號:育才家園(ID:YuCai_JiaYuan)隨便問幾個孩子:「你喜歡嚴厲的老師嗎?」他們一定會回答:「我不喜歡老師太嚴厲。」其實,每一位孩子都是不喜歡父母、老師對自己太嚴厲,在他們眼裡父母和老師管得越松越好。可是,父母不嚴管,老師不嚴厲,最終受害的只會是孩子!
  • 孩子左撇子,父母該如何引導?
    「讓你用右手寫字,你就是不聽。你看你這個字寫錯了,還寫得這麼難看,重寫!」聽完媽媽的話,孩子眼淚吧嗒吧嗒地往下掉。這一幕經常發生在有左撇子小孩的家裡。對有「左撇子」小孩的家庭來說,父母難,孩子更難。因為這個世界對「左撇子」包容性並不寬厚,生活裡處處都是以右手為先的設計理念。
  • 老師太嚴厲,小學生不想上學,聰明家長用3個方法巧妙化解問題
    但實際上孩子的問題和在學習過程中所犯的錯,會有各種適當的方法來更好地解決。老師選擇嚴厲的人設,只是因為嚴厲在教學實踐中非常簡單,同時又能得到家長的認可。學生害怕,就能聽話。但改正缺點,並不能治本。因為碰到老師太嚴厲,孩子的情緒反應比較大,甚至不願意去上學,家長該怎麼辦?
  • 孩子6、7歲,上課坐不住,注意力分散,總挨批,家長怎麼辦?
    但對另一部分適應能力較差的孩子來說,可能就需要稍微長一點的時間,必要的時候還需要老師和家長的幫助和引導。3、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人的大腦大約到20歲才會發育完成,神經系統伴隨著大腦的發育不斷完善,孩子的神經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善,因此年齡越小的孩子控制自己注意力的時間就越短。
  • 學生上課遲到被班主任老師停課一天,是不是過於嚴厲?
    學生上課遲到被班主任老師停課一天,我認為關鍵的並不是嚴厲不嚴厲的問題,而是合不合法合不合理的問題。學生上課遲到,無論什麼樣的原因,停課一天,班主任老師似乎沒有這樣懲罰學生的權利。無論是誰,都沒有剝奪學生上課學習的權利。我見過一些學校,對待犯錯誤的學生,上課期間的懲罰不能出教室。上課遲到,是偶爾一兩次?還是經常遲到?是故意遲到?還是另有原因?這一切,當班主任的都要搞清楚,弄明白。不能不分青紅皂白,任性處罰。嚴師出高徒,此話不假。
  • 在家不聽父母,在校不聽老師,難管的孩子如何管
    聰聰獨自一人在那掄著繩子,旁邊不時有小朋友跑過,他的媽媽嚴厲制止他好幾次,他才不情願地放下繩子。接著他又跑去蕩鞦韆,鞦韆蕩得很高,我們都有些提心弔膽,既怕他傷到別的小朋友,也怕他傷到自己。幾個大人和聰聰媽媽(包括他的幼兒園老師也過來了,也住在我們小區裡),一起制止他,可怎麼說他也不聽,過了好一會兒才停下來。
  • 淺談中學生如何面對壓力家長和老師該如何引導
    中學生是一個處於青春期的特殊的群體,在學習生活中面臨著來自社會、學校、家庭以及自身的種種壓力,由於他們沒有能力自行排解,又不願意和家長老師溝通尋求幫助,因此產生困擾引發心理壓力,而我們絕不能輕視這個問題,它會給中學生帶來身體和精神上的不同程度的傷害,輕者可能會造成憂慮、恐懼、焦慮不安的情緒表現
  • 父母正確跟孩子溝通,讓孩子做一名老師敢管教的學生,才會有以後
    說實話,以前我認為給老師頂嘴逃課都是高年級孩子做的事情,可沒想到一年級的孩子就說不得了,終於知道為什麼這麼多孩子動不動就自殺,老師為什麼不敢管教學生了。我能理解老師為什麼不把不敢管教的孩子放在教室裡,因為這樣的孩子負能量太厲害了,只能讓家長領走了。
  • 最不該被苛責的是老師,最不該嬌慣的是孩子(深度好文)
    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來源:女兒派(ID: nverpai)有一句話說得好:如果唐僧沒有緊箍咒,孫悟空一輩子都是潑猴。嚴師出高徒,一個懂得懲戒的老師,才是真正對學生負責的老師。最近,教育部正式發文明確了老師的「懲戒權」。
  • 包貝爾幫女兒餃子追星李現:父母該如何引導孩子正確追星?
    那麼,如果孩子痴迷追星,父母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呢?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孩子追星所反映的心理需求。孩子痴迷追星其實是成長過程中一個必經的階段,父母大可不必緊張。孩子每個成長的階段都會有自己的偶像,這是他們審美品味及心理狀況的反映,一般來說,孩子追星是因為他們這幾心理現象。
  • 12歲女孩不想做作業說再逼就自殺 如何引導孩子
    2012年12月29日,早報心理接線接到四則有關孩子人格教育的諮詢:小Z很煩惱,叫12歲的女兒做作業,不情願的她會說想死;小M說,讀初一的侄女整天不讀書,亂花錢,還經常和老師、同學吵架;小Y說,12歲的兒子寫作業時總是一手兩支筆,這樣不用再抄一遍,可是字跡糊塗得讓人無法看清, 「教育他兩句,他比我還兇」……  去年12月中旬,震驚世界的美國校園槍擊案中的槍手被爆出有人格障礙
  • 「媽媽,老師好嚴厲啊!」你的回答可能決定孩子一生!
    學習也是一樣,沒有人天生就願意受約束,對於自律能力還沒有發展好的孩子來說,更不要指望能自覺。在他們的頭上,也應該有一個緊箍咒,讓他們的心裡有所畏懼,才可能有所成就。老師嚴格,受益的一定是學生;老師不嚴格,吃虧的一定是學生。其中未註冊218人,學習年限超期89人,成績不合格10人。考上研究生是多少學子的願望,這些人得此結果,不禁令人唏噓。
  • 《地球上的星星》:告別直升機父母,學會用「情感引導」教育孩子
    於2007年在印度上映的《地球上的星星》,主要講述了酷愛畫畫的九歲男孩伊桑,由於患有「讀寫障礙」,導致他的學習成績一塌糊塗,正因為學習成績差,所以父母覺得伊桑是一個調皮搗蛋不學無術的熊孩子,而老師則認為他是一個智商低下無可救藥的低能兒。
  • 會做家務的孩子更幸福,父母如何引導孩子快樂做家務?
    ,或幫助父母拿取物品;使用馬桶、自己刷牙、澆花、到門口取報紙、收拾自己的玩具等;4-6歲:能獨立到信箱裡取回信件;自己鋪床;準備餐桌;把髒的餐具放回廚房;烘乾衣服、疊放衣服、準備自己要穿的衣服、鞋子等;6-7歲:在父母的幫助下洗碗盤,能獨立打掃自己的房間;7-
  • 「恐怖的3歲」來了,孩子不聽話,難管教,父母該如何教育?
    說到「恐怖的3歲」,很多父母談之色變,因為這個歲數的孩子,實在是太能作了,不僅不聽話、難管教,還總愛作妖、惹事生非,變成了眾多父母最想要逃避的「熊孩子」。到底「恐怖的3歲」有多恐怖?當孩子進入了「恐怖的3歲」,罵人、說狠話這些事情似乎變得稀疏平常起來。孩子稍微遇到一點兒不順心的事情,就能夠用儘自己所有的詞彙量去責罵令自己生氣的人。這個人有可能是孩子的媽媽、爸爸、奶奶......還有可能是學校裡的同學、老師。
  • 《地球上的星星》:拒做直升機父母,教育小孩要學會「情感引導」
    很多學校最近都準備開學了,孩子的網課時間也快結束了。在孩子上網課的這段時間裡,很多父母也跟著做了一回學生,當孩子上課的時候,有的父母會守在一旁看著孩子上課,指導孩子上課。這種現象並不少見,因為這是"直升機父母"們的必做功課。但是這種行為對於孩子來說,是不是對的呢?其實大多數孩子並不喜歡自己學習的時候旁邊有人盯著自己,也不喜歡生活在別人的監控下,即使是父母。
  • 發現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父母該怎麼辦?6種方法不可缺
    無獨有偶,還有一個12歲的男孩小明,因父母發現錢包裡少了錢所以懷疑到了小明頭上,在小明拒不承認後其父親惱羞成怒,將孩子綁在床上打,而當他第二天過來想繼續追問時發現孩子已經停止了呼吸。「偷」在我們成人的世界裡是一種非常可恥的行為,所以我們從小就被父母教育絕對不能偷東西,甚至我們被家長教育「三歲偷針,長大偷金」,所以即使很小的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也經常會被父母嚴厲斥責。
  • 我的孩子戀愛了,我該如何引導
    編者語:孩子到了一定年齡,會開始對異性產生好感,甚至開始約會。作為父母,要如何引導孩子,避免孩子越界呢?孩子需要真實的幫助我們不要變成思想狹隘的父母,認為性是約會的唯一內容,認為約會再沒有什麼益處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