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和大家官宣一下:我們廣東新聞廣播的新節目——《兒童心理大課堂·小升初心理課》明天(17日)就上線啦!
先看看節目陣容:
主持人:尹錚錚
著名新聞評論節目主持人
廣東廣播電視臺「尹錚錚工作室」創始人
嘉賓:常軍
中科院心理研究中所碩士
清華大學MBA課程研修班客座老師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心理研究所研究員
NLP國際執行師
國家高級心理諮詢督導
嘉賓:李穎
就讀於華南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專業
主修課程:幼兒教育心理學、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等
第一期節目說的就是大部分家長都頭疼的問題:
孩子上課不專心該咋辦?
最近網上熱傳著一組圖片,題目是從一塊橡皮看出你的孩子上課是否專心。
簡單來說就是——橡皮越完整,孩子上課越認真!!
孩子上課不專心,是因為孩子沒有專注力嗎?
錯!這是個偽命題!
理由很簡單:為什麼孩子玩兒玩具、看動畫時卻又能專心致志呢?
其實,你認為孩子缺少專注力,只是他們沒有專心地去做你希望他們去做好的事兒。
簡單來說,就是孩子們想做的,卻不是你想要他們做的。
沒有真實的世界,只有認知的世界。專心與否其實是個認知的問題,從行為組織心理學的行為和結果上看,孩子很專心,他在專心的玩他的橡皮;二從家長對孩子這一行為的認知方面來看,就是給孩子貼了一個不專心和不聚焦的標籤。
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但是問題又來了,難道學生上課認時不應該認真聽課嗎?
孩子上課不專心,是缺少一種重要的學習能力——聽講能力。心理學上又叫聽知覺能力。它是分辨、記憶、理解、編程和聽說相結合的一個綜合能力。
孩子不可能沒有專注力,但要讓他們做到上課認真聽講就得訓練他們的「聽知覺能力」。
那怎麼訓練呢?
孩子在三到六歲間,家長就沒有給到孩子相應的一些心理營養,支持他在一個點上去聚焦注意力。而孩子如果沒有在學習方面得到快樂,他就會自己創造快樂。
一個孩子,如果他覺得玩橡皮更快樂,覺得在玩橡皮的過程中更能得到價值,那麼他就會專心的去玩他的橡皮。但是如果你在他的心智模式裡面,往學習知識的方向去引導他,那麼他在渴求知識的過程當中,他就會覺得快樂。
所以,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在於父母到底怎樣去引導孩子得到學習知識的一個聚焦點。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孩子到了十二三歲的時候,還不能專心聽課,那一定是他在一年級的時候沒有做好「聽知覺能力」的訓練。
那是不是錯過了一二年級的訓練,五六年級就只能放任自流?
當然不是!
「聽知覺能力」雖然是越早開始越好,但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暫時落後真不算事兒!
所以,無論是一年級還是六年級的孩子,家長從現在起開始就要做正確的事,畢竟,往後走還有初中、高中.
一切,都還來得及!
那麼,如何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如何更好地引導孩子在學習中拿到快樂的價值?
請您走進我們的《兒童心理大課堂·小升初心理課》!
廣東新聞廣播頻率,每周六晚20:00點到21:00點,歡迎各位家長朋友們來跟我們一起與孩子共同快樂地學習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