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女孩不想做作業說再逼就自殺 如何引導孩子

2021-01-08 搜狐網

  ■記者觀察

  有的孩子做錯事情擔心被罰,選擇撒謊推卸責任;有的孩子遇到問題不願溝通,漸漸變得孤僻自閉;有的孩子與父母一語不合,動不動就離家出走……不少父母感慨,現在條件好了,孩子卻不如以前好管。

  2012年12月29日,早報心理接線接到四則有關孩子人格教育的諮詢:小Z很煩惱,叫12歲的女兒做作業,不情願的她會說想死;小M說,讀初一的侄女整天不讀書,亂花錢,還經常和老師、同學吵架;小Y說,12歲的兒子寫作業時總是一手兩支筆,這樣不用再抄一遍,可是字跡糊塗得讓人無法看清, 「教育他兩句,他比我還兇」……

  去年12月中旬,震驚世界的美國校園槍擊案中的槍手被爆出有人格障礙;在校初中生為了零花錢偷竊打架的事件頻見報端;有些離異家庭的孩子性格孤僻自閉……

  這不禁引起人們的思考:究竟要如何正確教育、引導孩子?

  ■諮詢過程

  小Z:我女兒今年才12歲,但不知為何會說一些想死之類比較偏激的話。

  諮詢師:舉個具體例子吧。

  小Z:比如有一天我叫她做作業,但她很不情願,叫她洗碗她也不肯,過後她在房間的小黑板上寫了個「死」字,感覺她比較消極。

  諮詢師:作為家長,與孩子的溝通十分重要,建議你接納孩子的情緒,但不要接受她的做法。

  小Z:那她為何會說想死之類的話?

  諮詢師:孩子說「死」,說明她有情緒,比如失望、傷心。舉個例子,有的孩子一回到家就大喊:「真的不想上學了,作業那麼多!」說明他們有情緒,這時候大人應該包容他們的情緒,安撫他們,但不贊同他們的做法。

  小Z:我不太明白,老師能說詳細點嗎?

  諮詢師:回憶一下,孩子做過什麼事情讓你很生氣,然後看我怎麼回應你。

  小Z:我還有個3歲的孩子,他經常哭、摔椅子,我就會很生氣,還會打他,而且有時會用全身力氣打,過後又很愧疚。

  諮詢師:你聽聽我不同的表述方法:

  一、你怎麼可以這樣?孩子還那麼小,怎麼可以那麼用力地打他!你應該先和他說道理……

  二、嗯,孩子做錯了讓你很生氣,你希望他怎麼改呢……(第一種表述話還沒說完,小Z情緒馬上就上來了,繼續羅列孩子的種種「不是」;第二種表述,小Z的語氣則平緩許多)

  小Z:那任她生氣發火嗎?

  諮詢師:孩子12歲正處於青春期,情緒容易失控,因此生氣、失望時會發火,甚至是偏激地說想死,這時一定要語氣平和、不帶情緒地溝通,不要用發怒的聲音說話,先讓孩子情緒平緩下來。

  小Z:有時候她自己覺得考了個不錯的成績,我說:「你應該考更多分。」結果她就嫌煩,不跟我說話。

  諮詢師:也許你可以換一種表述方法,比如:「我知道這次你已經努力了,我覺得你還有潛力,還可以考得更好。」承認她的努力,再引導她確立更大的目標。做這些的時候,立場要堅定,說話方式要注意,態度可軟一些。一開始可能沒有很好的效果,你可以多試試,讓自己習慣,也給孩子一個習慣的過程。

  ■諮詢師分析

  溝通十分重要,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尤其如此。

  從小Z的表述來看,12歲的女兒由於不願洗碗、不願做作業而想死,說明孩子內心牴觸情緒大。如果此時父母與孩子硬著來,或者一直反覆講道理,而不讓孩子先把情緒宣洩出來,便無法達到非常好的溝通和引導效果,這種情況在很多家庭中具有普遍性。建議家長營造和諧的家庭環境,尤其是在溝通時注意語言技巧,多些愛心和耐心。

  ■相關案例

  5歲兒子不聽話 媽媽該咋辦

  3歲至5歲,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此時孩子有自我意識,會表現得不太聽話、任性

  網友「Smile」:請問大人說話小孩子老是不聽,怎麼辦?

  諮詢師:孩子多大了?

  網友「Smile」:5歲。

  諮詢師:這是孩子有自我意識,需要得到尊重的表現。3歲孩子就已經有自我意識,會表現得不太聽話、任性。你注意自己的說話方式和口吻嗎?

  網友「Smile」:好好跟他說不聽,要等到大聲說才聽,而且有時候還會瞪你,或者對你吐舌頭。

  諮詢師:對孩子要軟硬兼施,一方面要尊重他,耐心聽他說話,另一方面要讓他知道做人做事的規則,學會互相尊重。

  網友「Smile」:具體要怎麼做他才會懂?

  諮詢師:他瞪你、吐舌頭,這種行為確實不太好,但這是小孩子表達自己意見的方式。遇到孩子的這種行為,我會認真地表明態度,說我很不喜歡,不要批評他,但要告訴他我們的感受,然後提出我們的希望。要堅持你的原則和你的看法。

  要引導孩子學習好的行為,肯定他好的地方。

  5招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

  培養孩子不能只注重智力的培養而忽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非智力因素是指不受智力影響的行為、習慣、性格、品德、心理等。孩子在3歲以前是否接受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培養,可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智力開發和今後健全人格的形成。在3歲前形成的「不良模式」,以後是很難改變的。

  家庭被稱為「創造人類健康人格的工廠」,如何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保證其人格健康發展呢?父母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培養:

  1.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從小就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初步的時間和紀律觀念。讓嬰幼兒按時起床、吃飯,適當的約束可以避免孩子產生「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意識。

  2.營造和諧的家庭環境

  和諧的家庭氣氛有助於兒童生活態度積極、主動,他們能自覺地參與到家庭活動中。父母之間的互相愛護、關心、體諒;父母對長輩的體貼、尊重、照顧;父母對孩子嚴愛適度,有要求,有疼愛,可以使孩子形成自尊、自信、親切、有責任感等積極情感。然而,如果生活在充滿不和睦、不健康的家庭環境中,如家庭成員關係不和,經常吵架,在這種環境生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對人不信任,有的甚至會有攻擊性行為或暴力傾向。

  3.保護自尊心,增強自信心

  孩子雖小,卻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願望和愛好。家長要學會洞察兒童的內心世界,要用商量、引導、激勵的語氣和孩子交流,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而不是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不能因為孩子小,而隨意斥責或辱罵,特別不要去嘲弄、諷刺孩子。這些都不利於兒童的健康成長。對孩子一點一滴的進步,父母都應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4.要培養孩子生活的獨立性

  現在的孩子多數是獨生子女,每個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太陽。但是,由於父母的過度保護,認為孩子只要專心學習就行了,其他事都由父母包辦代替,導致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根本沒有生活自理能力,久而久之,孩子過分依賴,長大後容易形成依賴性人格障礙。

  5.注意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和愛心

  交往能力對人的一生是很重要的,現在的孩子沒有兄弟姐妹,是家庭的中心,因此容易養成任性、以自我為中心等缺點,也不擅長與同伴交往,父母要多帶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接觸,學會與人交往。

  活潑開朗的性格對孩子的一生都有利,孩子在學習、生活中會遇到一些挫折,這時父母不應用指責、批評的語言,而應多用鼓勵的口吻引導他們,讓他們始終保持活潑開朗。

相關焦點

  • 揚州11歲女孩墜樓身亡,真相讓人哽咽:孩子,我不敢逼你讀書
    作者 | 丁暖來源 | 暖觀點(ID:nuanguandian)春節假期剛剛結束,一個花朵一樣的生命就隕落了。
  • 「我也不想替孩子寫作業,都是給逼的……」
    上上周,在關於如何教孩子識字的推文下,有很多媽媽留言說想看數學的乾貨文。你們的話我都記在心裡。這不,我立馬請來這位娃數學特好的媽媽,看別人的故事,雞自己的娃。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她的經驗呀~接下來大家有想要看、了解的話題,都可以留言告訴我~之前看過一個數據統計,作業輔導難度排名裡,最費家長的就是一年級作業。果然,萬事開頭難,一年級的家長,難上加難。
  • 又一個13歲女孩自殺,兇手不是作業
    曾經諮詢過一個孩子,她跟我說,小時候被老師冤枉,每次叫家長,父母不僅不向著她,還跟老師說:「我們的孩子確實過分,老師說的對;老師辛苦了,孩子隨便管,我們沒意見……」最後,父母還不忘說一句謝謝老師的話。類似這樣的悲劇不少發生在我們身邊——1月3日,安徽安慶潛山市李女士反映,13歲的侄女月考全校第一,道法課100分;因為考得太好,班主任質疑她提前買了試卷,於是安排其補考;可誰也沒有想到,就在補考的第二天,女孩在池塘中溺亡。李女士說:「(侄女)平時成績就不錯,但從來沒考過第一;老師懷疑她提前在外面買了試卷。還打電話到家裡來,問她有沒有在外面買試卷。」
  • 揚州一11歲女孩疑似因作業而跳樓:小孩自殺有一部分是報復?
    中午12時許,儀徵市某小區,一名11歲女孩墜樓身亡。據該小區居民反映,女孩墜樓前,疑因假期作業問題和母親發生爭執。多年來,中國兒童自殺率世界第一!在中國,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每分鐘就有2個人死於自殺,還有8個自殺未遂。 我們不明白,孩子怎麼那麼傻啊,不就說兩句,挑點刺,遇到點小挫折嗎,怎麼想不開就要自殺?
  • 吳鎮宇12歲兒子自曝得病:逼孩子外向,是最殘忍的教育
    最後郭敬明再假設:「那麼小爽,我們這場戲真的得拍怎麼辦呢?」鄭爽尷尬地哈哈大笑,直接說:我就哭啊!一個朋友說,因為性格內向,從小到大被一再否定,她的整個學生時代都過得很壓抑,有些階段甚至可以用「性格扭曲」來形容。會為了假裝外向,逼自己和不熟的人做朋友,結果還是處不好關係,心裡依然孤獨。
  • 會做家務的孩子更幸福,父母如何引導孩子快樂做家務?
    12歲:能做簡單的飯;幫忙洗車;吸地擦地;清理洗手間、廁所;掃樹葉,掃雪;會用洗衣機和烘乾機;把垃圾箱搬到門口街上(有垃圾車來收)。由此可見,在引導孩子做家務方面,中國的父母還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02 為什麼要重視對孩子做家務的引導父母培養孩子的目標是希望孩子在將來能夠適應各種情境,解決各種問題,而做好自己身邊的事情是解決問題的開始。
  • 媽媽做作業的那個女孩被麻省理工學院錄取了
    談到孩子寫作業要不要陪,這位專家講到,她的女兒從小寫作業都不需要媽媽陪。作業多的時候,特別是一些機械抄寫類的作業,這位媽媽都會採用先聽寫,會了就只寫幾個,剩餘的媽媽替她完成。多餘的時間,孩子可以用來學其它的東西,去玩或者有更多時間去閱讀。後來,這個女孩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麻省理工。
  • 死亡遊戲「Momo」致12歲女孩自殺:管好孩子,邪教遊戲又捲土重來了!
    據阿根廷媒體報導,近日有一名12歲女童在家中自殺,在警方調查取證後發現,這並不是一起單純的自殺事件,而是和一款名為「MOmo」的自殺遊戲息息相關。 它通過暗示、引導讓孩子們一步步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最終走向死亡。
  • 5歲女孩5米跳臺上瑟瑟發抖看哭網友:求求你,不要再逼孩子勇敢了
    對於5歲的孩子來說,這個挑戰很大。小女孩從站上跳臺的那一刻起,就害怕到發抖,一邊哭著,還一邊緊張地咬手指。在臺上站了10分鐘之後,她才鼓足了勇氣,張開手臂,用一個標準的姿勢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次5米臺的挑戰。被問到這一次挑戰的感覺時,小女孩直言:「是一種很害怕的感覺。」儘管已經挑戰成功,但還是會害怕,她說只能「慢慢克服」。
  • 又一11歲女孩跳樓自殺,為人父母我們能做些什麼?
    前天,我在知乎看到一個熱門話題:如何看待揚州11 歲女孩墜樓身亡,目擊者稱「作業沒做完,和父母發生爭執」
  • 孩子作業多做不完、不想做怎麼辦?家長的作用很關鍵
    孩子作業很多,做不完也不想做,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小學階段,因為初中、高中的學生就有自己的判斷力了,所以在作業這方面,家長不用耗費太多的精力。那麼最容易發生作業問題的就是在小學階段。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一旦出現了這種問題,作為家長要積極解決,不能不聞不問,把一切都交給老師。
  • 孩子做作業拖拉磨蹭,是什麼原因?我們又該怎麼辦?
    其實,現在的孩子寫作業拖沓、磨蹭已經具有普遍性了,作為父母應理性對待,切不可盲目粗暴的處理,那我們該如何做呢?首先,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先從自身做起,嚴於律己,做好表率。其次,家長該做的您做好了,我們再來分析一下,孩子拖拉磨蹭的原因以及該如何解決。一,孩子不會做作業,自己解決不了就會拖延時間。遇到不會做的作業,很多孩子不知所措,問家長怕被罵,不問吧自己又不會,就那麼呆呆的看著作業,導致很長時間了作業也沒什麼進展。
  • 9歲女孩跳樓留十字遺書,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
    5月6日下午,西安的9歲女孩因不堪學習重壓,從十五樓一躍而下,還沒來得及體驗人生的美好,就匆匆告別了這個世界。房間的書桌上放著她攤開的作業本,一切還如往常一樣,女孩留下的十字遺書,字字扎心,充滿否定與自責。「為什麼我幹什麼都不行?」媽媽,對不起,這是我的決定。
  • 孩子是如何被「逼」叛逆的?沒有什麼叛逆期,原因只有這一個
    李剛(化名)的兒子今年6歲了,常常聽到他吐槽自家孩子叛逆來得太早。每天就知道在家搗亂不說,還脾氣越來越大了,叫他往東他偏就往西。說也說不聽,打多了又覺得於心不忍,面對孩子出現各種行為習慣問題,可愁壞了李剛夫妻倆。 孩子真的是天生就會叛逆嗎?
  • 孩子不想練琴,就逼孩子練?你不能不知的「快樂教育」
    最近,在刷2019年初的綜藝節目《歌手》的「歌王衝刺夜」比賽,我無意中看到拿到了冠軍的劉歡,在隨後的採訪中坦言:自己和太太當時奉行快樂教育,就沒有逼孩子練琴。對於自己當初沒有逼迫女兒練琴,感到後悔。他說:「我女兒音樂品味挺高的,我有點後悔小時候沒強迫她學音樂,因為她的音樂感悟力特別好,有時候還會給我們挑刺。」
  • 臨近開學,揚州11歲女孩墜樓身亡,真相讓人痛心:媽媽,別再因為寫不完作業罵我了!
    本文首發於智贏有方,轉載請申請授權11歲少女跳樓悲劇寒假接近尾聲,不少孩子還沉醉在春節的歡樂餘韻中,盡情享受著這為數不多的放鬆時間;大年初七,江蘇揚州,一個11歲的女孩彤彤(化名),卻選擇以跳樓這樣決絕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花樣年華。
  • 救救孩子:遠沒有得到正視的青少年,甚至兒童自殺
    後疫情時代的心理危機葉繁如何也想不到, 一位12歲的陽光女孩,已經跟自殺的念頭博弈了近5個年頭。葉繁是南方某城市的中學班主任。5月,臨近學生返校的時間,一位學生發來QQ消息:「老師,我想放棄了,強撐了很久,好累。」葉繁對這位學生印象深刻,是班上的課代表,劉希芮。
  • 《乘風破浪的姐姐》中寧靜不想交作業,我們可以如何「催作業」?
    這些一群超過30歲的姐姐們,在節目裡乘風破浪,頻上熱點。今天寧靜姐姐不想交作業就上了熱搜。節目中的其他29位姐姐們都已經交了作業,只差寧靜的舞蹈作業沒有交了。現在已開啟眾網友花式催寧靜交作業模式,逼得靜姐躲到了二次元的世界。
  • 為了孩子好,瘋狂逼孩子的媽媽,卻把孩子養成了仇人
    盧麗看到兒子歡歡在寫作業,問:題做得怎麼樣了?歡歡很無辜地說:媽,你不是讓我抄英語嗎?盧麗著急起來,翻著一張張試卷說:我不是讓你做題嗎?這套,這套,都做了!歡歡很疲憊,一臉愁容地喊了一聲:媽!盧麗狠狠心說:再堅持一下吧,明天就考試了,考完試就解脫了。歡歡趴在浴缸上痛哭流涕,他已經沒有精力再做更多題了,可是卻無力反抗。
  • 老師布置作業:做一頓早餐!女孩6點積極起床,卻被氣大哭
    因為知道自己曾經的不容易,便想要讓孩子過得更容易些,而在他們的觀念裡想讓孩子過得好、過得更輕鬆,就是幫助孩子做更多的事情,包容孩子所有的小脾氣,卻不知道正是這樣才慢慢剝奪了孩子的成長機會。家庭作業:做一頓早餐抖音上播放了一個視頻,一個8歲女孩因為不能如願做一頓早餐而崩潰大哭。